孩子见到陌生人来家里,常常会躲在大人身后,很怕生;也不敢和陌生的叔叔阿姨直视讲话,叫孩子自我介绍,常常支支吾吾,语言表达能力弱。
而面对孩子的这些表现,大部分家长们都对此不以为意,认为长大些就不会了。其实,这是家长普遍有的认识误区。
孩子怕生、内向,如果父母不加以引导,随着孩子渐渐长大,孩子可能会缺乏自信,遇到困难常有畏难情绪,和人相处不合群等表现,影响未来的学习和人际交往。
所以,当家长发现孩子有怕生、内向的表现时,应该引起重视,了解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并加以引导。而造成孩子怕生、内向的原因,其实可能和触觉发展不足有关。
对此很多家长会认为:触觉,不是就是皮肤的感觉嘛,为什么和孩子的性格扯上关系了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继续往下看。
触觉是一切感觉通路的基础。人类在胚胎期,有三层结构,较外层日后发展成皮肤及神经体系,也就是说人类的触觉和神经体系是相关的,触感便是神经组织较重要的营养,触觉的敏锐度会影响大脑辨识能力、身体的灵活及情绪的好坏。
触觉能力不佳的幼儿较常见的表现就是在家和在外判若两人,粘人、爱哭、怕陌生、胆小、孤僻、坏脾气、固执、挑食、偏食、咬人等,这些进而影响幼儿情绪和人格的健全发展。
触觉是我们全身感觉细胞较多的一个感觉系统,它遍布我们全身的每一寸皮肤、包括内脏、骨骼、关节等等部位,它们在人体各个不同的部位负责传输各种感觉刺激给中枢神经,再由中枢神经传送到脑功能区。人类对触觉刺激的分辨能力较为多元化,这也是人类大脑特有的分辨、分析及组织能力的基础。人类拥有广泛细腻的学习能力和人类触觉学习的多元化及复杂化有密切关系。触觉的复杂性,也使大脑神经中感应触觉的部分较多。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热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