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简称PBL,在美国的中学里是比较常见的学习方法,在教育圈近几年来也很火。
什么是项目式学习?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在项目式学习过程中,学生会积极地收集信息、获取知识、探讨方案,以此来解决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因此在项目式学习过程中,不仅仅要求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的知识,还要懂得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将这些知识学以致用。
上面关于项目式学习的定义可以写得很长很详细,但不熟悉它的人还是很难想象出PBL在课堂中具体是什么样子的。所以,下面用三个美国和中国的中学课堂中使用PBL的真实活动案例来更清晰的展示PBL项目的具体情况。
我是鸟类学家
在美国加州教学大纲里有这样一条:动物和植物的形态特征是为了帮助他们在特定环境中生存繁衍。
这个“我是鸟类学家”的PBL活动就是围绕这一教学大纲来设计的。大纲很简洁,只有这一句话,如果你是这位老师,你会怎么教这个知识点呢?
如果是传统教学方式,一般会先确定要研究哪一种动物或植物,阅读一些关于这个动植物的文章,了解这个生物在形态上有什么特别之处,这些形态特征是如何帮助该生物适应环境,较后让学生用海报或者演讲报告的形式,把所学知识总结展示出来,如下图所示
豹子的形态特征和相应的适应环境的功能
在上面这个传统式教学活动中,虽然较后的成果是一个项目——图解海报,但并不能称之为项目式学习。因为在这过程中,并没有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虽然形式很漂亮,但本质上依然是老师讲学生记的传统学习模式。
下面看看老师是怎么把这堂课设计成项目式学习的。
首先她给学生看了不同鸟类的照片,大家一起讨论了这些鸟彼此之间的不同之处:有的喙很尖很长,有的喙则短平;有的脚上有蹼,有的则是犀利的爪子;有的羽毛颜色鲜艳,有的则颜色灰暗。
在讨论完各种鸟的不同形态特征后,老师展示了这些鸟类的栖息地图片,请学生根据不同鸟的形态特征来猜测一下它们各自的栖息地。学生们进行小组讨论,写下猜测结论和分析的理由。
小组讨论结束后,全班分享各小组的结论,老师揭晓答案并讲解其中的理由。到目前为止,这堂课还和前面传统式教学方法大同小异,接下来老师就要正式引出这次项目式学习要解决的问题了:
如果你是一个鸟类学家,你在某个地方发现了一种未曾被发现过的鸟,请画出这种鸟以及它的栖息地并为它命名。
我们来看一下这个问题,看起来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乍一看似乎没有对错答案之分。其实在这个问题的背后,考察了这堂课所教的全部知识点。
从学生给这种新物种鸟类设计的形象和栖息地中,我们可以去观察这个学生是否贯彻了“特定的形态特征帮助生物在环境中生存繁衍”这一思路。
除了给自己的鸟设计形象,学生还需要以鸟类学家的身份写一篇“学术报告”,在文章中分析这种鸟类的各部分形态特征和环境之间的联系,向世人汇报这一重大发现。这样一来,就算是在学生的画中看不出端倪,也可以从他们写的报告察他们是否掌握了所学的知识。
在设计自己“发现”的新鸟类时,学生可以上网查询相关信息,或去图书馆借阅书籍查找资料。这就是PBL活动中较为重要的精神之一:自主探索。
因为,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想要知道某个知识点变得很容易,在网上搜索一下能找到成千上百的信息。在信息时代之前,老师的主要工作是教学生“什么是A”。但现在,学生自己就可以去网上查找、学习关于A的内容。所以老师不仅要教“什么是A”,还要教“学了A有什么用、怎么用”。在这个活动中,假扮鸟类学家的学生需要去解决一个虚拟的现实问题:验证新物种和其栖息地之间的相互关系。这就需要学生知道怎么将学到的知识学以致用。
2017年,德州市德城区明诚学校开始了全新的课程实践——PBL(项目式学习)。我们来看一下他们是怎么开展项目式学习的。
经营班级气象站
组开始了《经营班级气象站》的项目式学习之旅,此项目涉及了语文、美术、科学三个。项目开始前,我们将相关的老师们组织起来集体备课,商讨了项目整体内容与项目时间,针对项目整体流程安排进行了细致的布置,明确项目负责人与各老师的角色与职能。
进入正式教学阶段,老师先将本次项目的核心任务——组建班级气象站——布置给所有同学,引导学生进入项目情境并激发他们的思考与探究。
随后各老师针对项目所需的支撑知识与能力展开了有针对性的教学与活动组织。在科学课上,老师着重培养学生观察、感知与实验的技能;美术老师带领学生们在设计气象符号的过程中培养色彩、结构、质感等美感素养;语文老师则通过语文课教授和天气相关的词语、谚语,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并通过查找天气信息的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基本的信息素养。
经过近两周的精心准备,项目组各位语文教师在美术、科学教师的配合下,呈现了各具特色的班级气象站,还设计了卡通的工作记录表,在运营班级气象站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与协作能力。
作为此项目的较终呈现形式,在班级气象站的运营中,老师们加入了以下的理解,使项目更加丰满:
1.将和当天天气情况相关的天气类词语以及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谚语加入到播报词中,在播报的过程中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增加了学生天气类知识的积累。
2.在播报中加入交通、着装建议等和生活息息相关的信息,加强学习和生活的联系。
3.将每班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运营一周的班级气象站,值周学生需要提前观看天气预报并做出记录,绘制天气符号,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和天气相适宜的服装,并在家长的帮助下准备天气预报播报词,来校后进行粘贴和播报。这个过程可以锻炼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和绘画表达能力。
4.班级气象站的播报,前期由教师引导、家长帮助,后期将放手让学生自己准备,以更好的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5.教师将本班学生的播报视频做成一个文件夹进行记录、保存。体现项目式学习的持续性。
6.结合蒲公英课程中心老师的建议,为了避免太过频繁的播报使得学生很快失去兴趣,每个班级每周进行一次播报,除了当天的天气情况,老师也会引导学生说一说近段时间的天气变化,使学生感知季节和天气之间的联系,进而引导学生关注环境变化、爱护我们生活的地球。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热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