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理工大学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是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它隶属工信部,是全国理工类重点大学。学校起源于“哈军工”,学校有16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1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50个,3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117个。国家级重点学科是兵器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是兵器科学与技术。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中,兵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名列A+,化学工程与技术名列A-,机械工程、光学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名列B+。学校有工程学、化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4个学科进入ESI国际学科领域全球排名前1%。
所以,该校的兵器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机械工程、光学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等专业比较好。
南京理工大学全国排名第48名。学校学科门类齐全,办学特色鲜明。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兵器与装备、信息与控制、化工与材料三大优势学科群,工程学、化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环境与生态学、物理学6个学科进入ESI国际学科领域全球排名前1%。
学校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9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13个;博士后流动站1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5个;具有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个。
学校具有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授予权;具有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博士、硕士学位的授予权以及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的招生权。学校现有各类全日制在校生30000余名,留学生1000余名。
以上内容参考 南京理工大学——学校简介
南京理工大学的兵器科学与技术在国内学科评估中第一,光学工程第8,化学工程第10,控制科学、仪器科学和电子科技、力学国内前20,材料、机械、计算机科技国内前40位。
南京理工大学位于古都南京,北依紫金山,西临明城墙,是一所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并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与江苏省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
学校由创建于1953年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简称“哈军工”)分建而成,经历了炮兵工程学院、华东工程学院、华东工学院等发展阶段,1993年更名为南京理工大学。
扩展资料:
校风文化:
1、校训:进德修业,志道鼎新
“进德修业”出处《周易·乾》:“君子进德修业。”“德谓德行,业谓功业。九三所以终日乾乾者,欲进益道德,修营功业,故终日乾乾匪懈也。”
“志道”语出《论语·里仁》,谓“有志于道”者,守志不渝;“鼎新”语出《易·杂卦传》,“鼎,去新也”,“鼎新”既是取新之意,同前半句“革,去故也”一同表达了创新的推动进步的源动力,也是学校孜孜以求的治学目标。
2、校徽:底色为紫色,校徽边框为同心圆,图案中心由盾牌、橄榄叶、校门缩影构成;盾牌是学校常用的代表图形,寓意守护正义、捍卫知识、勇于战斗,橄榄枝体现了学校乐于与各国各校合作的办校心境,也体现了学校对于和平的期许。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南京理工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特色专业有工程学、化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截至2019年4月,学校有工程学、化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4个学科进入ESI国际学科领域全球排名前1%。
学校由创建于1953年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简称“哈军工”)分建而成,经历了炮兵工程学院、华东工程学院、华东工学院等发展阶段,1993年更名为南京理工大学。
扩展资料
南京理工大学的师资力量:
截至2019年4月,南京理工大学有教职工3200余人,专任教师1900余人,教授、副教授1200余人,其中,两院院士17人,外国院士3人,“长江学者”18人,“万人计划”专家2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7人。
“国防科技卓越青年人才基金”获得者4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3人,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获得者3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5人(其中召集人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4人。
国家级、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4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江苏双创计划”“江苏特聘教授”等省部级以上人才计划400余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南京理工大学
信息工程专业大学排名如下:
1、北京交通大学
2、北京工商大学
3、天津师范大学
4、天津财经大学
5、沧州师范学院
6、石家庄铁道大学
7、上海交通大学
8、华东理工大学
9、东南大学
10、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1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12、浙江大学
13、阜阳师范大学
14、福建师范大学
15、青岛科技大学
16、河南科技学院
17、汉江师范学院
18、湖南农业大学
19、华南理工大学
20、电子科技大学
21、成都理工大学
22、重庆文理学院
23、西南林业大学
24、西藏大学
25、西安交通大学
26、西北工业大学
27、成都工业学院
28、南京工程学院
29、湖南工业大学
30、成都东软学院
31、闽南科技学院
32、哈尔滨华德学院
33、新乡工程学院
34、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全国高等学校名单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热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