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化工大学是211,不是985。
北京化工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一所以化工为特色的多科性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院校之一,入选"卓越计划"、"111计划",是北京高科大学联盟的重要成员。
学校创办于1958年,原名北京化工学院,是新中国为"培养尖端科学技术所需求的高级化工人才"而创建的一所高水平大学。1960年被中共中央列为首批全国重点建设大学行列之一;1994年更名为北京化工大学。
王牌专业
国家级特色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生物工程、应用化学、自动化、材料科学与工程、能源化学工程。
北京市级特色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自动化、应用化学、制药工程、生物工程、功能材料、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科学与技术、法学、国际经济与贸易。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自动化、环境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生物工程、制药工程。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北京化工大学
北京化工大学既是985,也是211。北京化工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世界一流学科设高校”,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教育部共建高校,北京高科大学联盟、智能制造新工程师校企联盟成员,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入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
北京化工大学原名北京化工学院,始建于1958年,隶属于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学工业部领导。1971年,与北京化纤工学院合并组建新的北京化工学院。1978年,北京化纤工学院从学校分出。1994年,学校更名为北京化工大学。1996年,北京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并入学校。1998年,学校划转教育部直接管理。2007年,成为教育部、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和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共建高校。
北京化工大学经过60余年的建设,已经发展成为理科基础坚实,工科实力雄厚,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教育学、哲学、医学等学科富有特色的多科性重点大学,形成了从本科生教育到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博士后流动站以及留学生教育等多层次人才培养格局。
学校学科实力稳步增强。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以及生物学与生物化学4个学科进入ESI排名的前1%。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排名并列第3。学校现有7个博士后流动站,7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9个二级学科博士点,96个硕士点,5个专业硕士学位门类,10个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点,55个本科专业;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涵盖5个二级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个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涵盖14个二级重点学科),2个北京市交叉重点学科,3个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
世界一流建设学科(1个):化学工程与技术(自定)
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个):化学工程与技术
国家二级重点学科(7个):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生物工艺、应用化学、工业催化、材料学、化工过程机械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师资力量
截至2021年12月,有教职工2700余人,其中两院院士13人(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名、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1名、双聘院士5人),其他国家院士5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2人、青年学者5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4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奖者30人,“973”首席科学家8人次,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1人、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3人、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7人,“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5人,全国优秀教师9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30人(其中在岗30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得者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9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8人,“首都科技领军人才”获得者5人,“北京市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31人,北京高校优秀本科教学管理人员1人,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1个,教育部跨(新)世纪优秀人才65人。
截至2019年12月,学校拥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5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社科类省部级基地;拥有3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1个国家国防科工局第二批国防科技创新团队,5个国家引智基地,1个北京高等学校高精尖创新中心。
2001年以来,学校有29个科研项目获得国家科技三大奖,拥有3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6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位居全国高校前列。一大批科研成果在Nature、Science 等国际顶尖学术期刊上发表。
十二五”期间,学校科研经费累计到款17.41亿元,比“十一五”增长7.9%;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5078项,牵头承担中国国家“973”计划、“863”计划、支撑计划、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等国家级重大科技项目11项;高模量碳纤维等科研成果已成功应用在航空航天等领域;“十二五”期间中国国内专利授权量年均350余项,总授权量为“十一五”的3.4倍;共获得中国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6项。
211工程和985工程简介
211工程,即在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由国家立项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重点建设工作,是中国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举措。
985工程,1998年5月4日,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提出“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985工程一期建设率先在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开始实施。
北京化工大学是985。北京化工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和“‘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院校,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北京化工大学肩负着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和基础性、前瞻性科学研究以及原创性高新技术开发的使命。
北京化工大学创办于1958年,原名北京化工学院,是新中国为“培养尖端科学发展所需的高级化工技术人才”而创建的一所高水平大学。
学科建设
学校现有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涵盖5个二级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个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2个北京市交叉重点学科,3个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
还有56个本科专业(含第二学士学位专业),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8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4个北京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北京高校“重点建设一流专业”,8个北京市一流专业建设点,13个教育部综合改革试点专业,6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9个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
以上内容参考:北京化工大学官方网站——学校简介
北京化工大学是985大学,2008年,进入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行列。北京化工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同事北京化工大学也是211工程高校,是国防科技工业局、教育部共建高校,是北京高科大学联盟成员,是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入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等。
扩展资料:
1996年,学校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行列,同年,北京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并入学校。1998年,学校划转教育部直接管理。
截至2020年12月,有教职工2600余人,其中两院院士11人(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名、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1名、双聘院士4人),其他国家院士6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4人、青年学者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4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京化工大学
不是
简介:
北京化工大学(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一所以化工为特色的多科性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院校之一,入选"卓越计划"、"111计划",是北京高科大学联盟的重要成员。
历史沿革:
1958年7月14日,邓小平同志签发《中共中央复文[中发(北校区主楼58)574号]》,同意了化学工业部筹建北京化工学院,办学宗旨为"培养尖端科学技术发展所需要的高级化工技术人才",学校由此诞生。
师资队伍:
截止2014年3月,学校有教职工2050人,其中专任教师1083人,正、副教授701人,两院院士9人,国家"千人计划"引进专家2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0人、讲座教授1人,"973"首席科学家4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7人,教育部跨(新)世纪优秀人才73人。
建学建设:
学校拥有化学、物理、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3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有化工、化学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大化工类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教学实验中心;国家级精品课程15门,国家级资源共享课5门,北京市精品课程37门,省部级双语示范课程5门。
北化是北京化工大学的简称
北京化工大学(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简称北化(BUCT),位于北京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11工程高校,是国防科技工业局、教育部共建高校,是北京高科大学联盟成员,是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入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等。
学校原名北京化工学院,始建于1958年,隶属于原化学工业部领导。建校的目标为“培养尖端科学技术所需求的高级化工人才”。1960年,学校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1971年,与北京化纤工学院合并组建新的北京化工学院。1978年,北京化纤工学院从学校分出。1994年,学校更名为北京化工大学。1996年,学校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行列,同年,北京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并入学校。1998年,学校划转教育部直接管理。
截至2021年12月,学校共有3个校区,2个基地,总占地面积约3000亩;设有17个学院,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5400余人,研究生8500余人(其中博士1300余人),函授、夜大等继续教育学生2200余人,学历留学生360余人;有教职工2700余人,其中两院院士13人;有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北京化工大学在211大学中处于中上水平。
北京化工大学创办于1958年,原名北京化工学院,是新中国为“培养尖端科学发展所需的高级化工技术人才”而创建的一所高水平大学。
作为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和“‘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院校,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北京化工大学肩负着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和基础性、前瞻性科学研究以及原创性高新技术开发的使命。
重点学科:
世界一流建设学科(1个):化学工程与技术(自定)。
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个):化学工程与技术。
国家二级重点学科(7个):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生物工艺、应用化学、工业催化、材料学、化工过程机械。
以上内容参考:北京化工大学官网——学校简介
目前国内有39所985高校
1.清华大学(北京)
2. 北京大学(北京)
3. 厦门大学(福建厦门)
4.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合肥)
5. 南京大学(江苏南京)
6. 复旦大学(上海)
7. 天津大学(天津)
8. 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9. 浙江大学(浙江杭州)
10. 南开大学(天津市南开区)
11. 西安交通大学(陕西西安)
12. 华中科技大学(湖北武汉)
13. 东南大学(江苏南京)
14. 武汉大学(湖北武汉)
15.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
16. 中国海洋大学(山东青岛)
17. 山东大学(山东济南)
18. 湖南大学(湖南长沙)
19.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海淀区)
20. 北京理工大学(北京海淀区)
21. 吉林大学(吉林长春)
22. 重庆大学(重庆)
23. 电子科技大学(四川成都)
24. 大连理工大学(辽宁大连)
25. 四川大学(四川成都)
26. 中山大学(广东广州)
27. 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广州)
28.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海淀区)
29. 兰州大学(甘肃兰州)
30. 东北大学(辽宁沈阳)
31. 西北工业大学(陕西西安)
32. 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海淀区)
33. 同济大学(上海)
34. 中南大学(湖南长沙)
35. 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海淀区)
36. 国防科技大学(湖南长沙)
37.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咸阳)
38.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
39. 中央民族大学(北京海淀区)
211高校有114所 例如北大清华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等……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热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