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不是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的学生,但是我的好朋友是这所学校的,已经在这所学校就读了三年,总体来说这所学校还是不错的。
学校介绍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是一所综合性大学,是以伟大爱国主义者、近现民主革命军廖仲恺名字命名的。坐落于广州分为二个校区珠海校区和白云校区,白云校区是新校区,环境稍微好点,地理位置有点偏,珠海校区为老校区,设备环境有点老旧。
优势学科
农学、工程学、管理学是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的优势学科,仲恺农林业专业好,这是公认的,相对应分数线会高一点。8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分别为:能源与动力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工程、植物保护、园林、自动化、食品科学与工程、园艺。
学习氛围
身边的同学都很认真,每年考研考公上岸的人都有。图书馆每天都有很多人去自习(仲恺有研究生读)不过我觉得大学最重要的还是要靠自觉学习。
校内出行
白云校区在很安静的大山里。学校比较“长”,如果宿舍住得离教学楼比较远的同学可以自行购买自行车或者电动车,乘坐校内巴士也很方便。
美食
校内两个饭堂,旧饭里面饭点会偶遇老师,大众菜 麻辣烫 汤粉面 烧腊 肠粉 汤饭 汤粥 煲仔饭目前都有;新饭几乎没有老师,菜色同旧饭差不多,品种更多,味道也不错。
校外有美食街,奶茶 烧烤 糖水 餐馆供君选择。小超市 打印店 水果摊自然也是有的,时常还会有卖烤红薯炒栗子等等一些流动小摊在校门口。
宿舍环境
1-6栋:六人间,有上床下桌,也有分上下床。两个人在上床下桌(独立小桌),四个人在上下床
(配合并小桌),风扇,无电梯无洗衣机,宿舍皆有独卫,空调。
7-15栋:六人间,全部上床下桌,独立卫浴,两风扇一空调,无洗衣机无电梯。
16-18栋:六人间,有电梯,全部上床下桌,独立卫浴,两风扇一空调,无洗衣机。(洗衣机皆由宿舍内部讨论购买)
仲恺优点也挺多,学校自由,在分数线差不多的学校来说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还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欢迎师弟师妹们的到来!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是一所很好的二本类院校,无论从师资力量、学科建设和学校荣誉等方面都十分出色,具体为:
1、师资力量。学校有专任教师1420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为37.97%;现有柔性引进院士8名,国家十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1人,973首席科学家1人,珠江学者讲座教授5人,珠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青年珠江学者2人,广东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人
2、学科建设。学校设有17个二级学院,1个教学部和华南地区最大的雅思考点(IELTS);拥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博士工作站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学科9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5个、本科专业62个(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项)1个,省级一流专业8个。
3、学校荣誉。学校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3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2项、三等奖4项,教育部科技奖(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3项、三等奖8项,全国农林牧渔丰收奖三等奖1项,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简介。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为一所以农、工学科为优势,农、工、理、经、管、文、艺、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本科大学。学校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广州,有海珠、白云两个校区,校园总面积1763余亩。校园集云山之神秀,汇珠水之灵气,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
学校前身为仲恺农工学校,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近代民主革命先驱何香凝先生等提议、国民党中央为纪念廖仲恺先生爱护农工的意愿而决定创办的。学校于1927年招生,何香凝先生首任校长15年。1984年,经教育部、农牧渔业部批准,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定名“仲恺农业技术学院”,2008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以上内容参考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学校简介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好,是广东省省属应用研究型大学。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创办于1927年,是一所以伟大的爱国主义者、近代民主革命家廖仲恺先生名字命名,以现代农业科学为特色。
农学、工学为优势,农、工、理、经、管、文、艺、法八大学科协调发展的广东省省属应用研究型大学,是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优秀学校及全国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学校办学历史悠久,文脉深厚,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广州。有海珠校区、白云校区、番禺教学科研基地,占地面积2264余亩。
扩展资料:
为拓展学生国际视野,培养学生多元化背景下的学习能力,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积极开展与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的合作交流。
先后与英国贝德福德大学、布莱顿大学、利物浦大学、布鲁内尔大学、爱丁堡龙比亚大学、美国圣道大学、诺丁汉大学,美国德克萨斯州农工大学。
夏威夷大学、威斯康星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美国康奈尔大学、日本创价大学、新西兰林肯大学、白俄罗斯国立工业大学。
新西兰梅西大学、荷兰Aeres应用科技大学等欧、美、亚、大洋洲十几个国家的学校建立了校际联系、学术交流或合作办学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