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高考 教育头条

2021年八省联考语文作文题目及范文欣赏

发布时间: 2022-12-01 01:43:11

2021年八省联考语文作文题目及范文欣赏

此前2021年新高考改革的八个省份进行了一次八省联考,下面是这次考试中的语文作文题目及范文,大家一起来看吧!

八省联考语文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50年,新中国刚成立,百度待兴,朝鲜战争的战火烧到鸭绿江边,国家安全面临严重威胁,危急关头,在极不对称、极为艰难的条件下,中国人民奋起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先后有290余万志愿军将士赴朝参战,19万7千多名英雄儿女献出宝贵生命,涌现出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等30多万名英雄功臣。中华大地,万众一心,支援前线。历时一年的捐献武器运动,募得的捐款可购买3700多架战斗机。两年零9个月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与世界和平。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一直激励着中国人民。

校团委举行“铭记历史,迎接挑战”的主题征文活动。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说说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八省联考语文作文范文

铭记历史 砥砺前行

每年的12月13日,城市的上空总会响起警报声。警笛低沉,如惨死英灵的哭泣,让人忆起仓皇失措又鲜血淋漓的画面。警笛长鸣,又似清晰的警钟,提醒青年一代不忘国耻,永铭国殇。

不能忘记,不能忘记那些血泪四溅的悲痛;不该忘记,不该忘记那些刻骨穿心的耻辱。唯有铭记历史,方可砥砺前行。

回首历史,是为铭记。铭记先辈们艰苦作战的历史,能让生于和平年代的我们,以更加感恩的姿态拥抱生活。七十年前,朝鲜战争的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在极为艰难的条件下,无数志愿者奔赴朝鲜。英雄出征,气势昂扬,中华儿女,命陨异乡。若无先辈血染之风采,何来今日之山河无恙?若无烈士殊死之鏖战,何来今日之岁月静好?今时今日,这世界依然有国家战火蔓延,民不聊生。享受着先辈们用生命换来的岁月静好,我们怎可视之为理所当然?回望前人艰苦奋斗的历史,我们应当以一颗感恩之心,面对当下的生活。

迎接挑战,必须铭记。铭记先辈们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精神,将激励我们以更加积极的态度迎接挑战。七十年前,中华大地,万众一心,支援前线。历经两年零九个月的浴血奋战,先辈们捍卫了华夏儿女的尊严。中华文明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正源于这种共克时艰、守望相助的精神。“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虽然今日的我们无需扛枪上阵,但是我们依然面临诸多挑战:反思自身,青年一代如何克服自身惰性,用知识武装自己?放眼国家,华为遭抵制,我们如何以个人所学助力科技发展?放眼世界,疫情肆虐,青年一代的我们又能做些什么?我想,抗美援朝精神可以给我们更多的启示与前行的动力——不管多难,不轻言放弃;携手同行,方能“天下一家”。

当然,铭记历史,不是要刻意放大个人的伤痛,而是让我们自身猛醒。我们既不能沉浸在痛苦里寻求疗伤,也不能因为伤痛禁锢了前行的脚步。我们不能忘记那些用血泪换来的胜利的荣耀的时刻,也更要记得那些命陨魂飞的至暗时光。七十年前,我们虽然最终胜利,却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抗美援朝一役,19万7千多名英雄儿女献出宝贵生命。那些黑暗的时光除了让我们更加珍惜今日之生活,也让我们意识到,只有国家富强,才能免于覆亡之运。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铭记历史之多舛,肩负时代之使命。青年一代,当以更大的热情投身国家建设,我和我的祖国,同呼吸,共命运,一起迎接时代的挑战。

八省联考有哪些省 八省联考的简介

1、新高考八省联考是指哪八个省:河北、辽宁、湖北、湖南、江苏、福建、广东、重庆。八省全部采用“3+1+2”的新高考模式。

2、“3”指的是:语文、数学、外语,这三门科目考试参加统一高考,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以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

3、“1”指的是:物理和历史,考生必须从物理和历史两个科目中选择一科,由各省自主命题,以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

4、“2”指的是:考生从化学、生物、地理和政治四门科目中选两门,选考由各省命题,通过等级赋分的方式,将赋分后的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

八省联考哪个省赢了?

八省联考第一名是江苏省。

江苏考生的物理类成绩以672分的成绩进入了前100名,而河北是以679分的成绩进入前100名,从这一点上,虽然河北战胜了江苏,但是接下来600分的比拼,江苏便开始占上风了。

相关内容:

不过这个看似正常程序内的模拟考试,却上了微博热搜,阅读量达到好几亿。讨论的热点集中在两点上。

热点一是考试的难度,开考之后,就有网友在网上吐槽语文、数学内容难度较大,有的网友这样说“最后一道大题求的是北京大兴机场的曲线率,连题目都看不懂”。

还有人这样留言“出卷人能有什么坏心思呢,不就不想让我考大学吗”“这个立体几何是北大数学系作业,双曲线是清华自招题”,甚至有人直呼:简直就是炼狱般难度。

第二个热点是泄题,刚一开考就有网友反映“八省联考”的语文作文题疑似出现了泄题情况,并担心此次泄题会对今年高考出题难易程度产生影响。

《猫和警察》出自哪张试卷

2022届高三第二次T8联考语文试卷。
《猫和警察》是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的小说。八省联考基本就是高考前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考试了,而且试卷由各省顶尖学校联合把关,质量自然也是非常有保障。

2022年八省联考有几种版本

一种版本。八省联考是2022年首次参与新高考模式的八个省市一起举办的一场大型模拟演练考试,即2022年新高考适应性考试。
参与适应性考试的八个省市分别是广东、福建、河北、辽宁、江苏、湖北、湖南、重庆。这8个省是我国第三批参与高考改革的省份,将在2022年高考使用“3+1+2”新高考模式。本次适应性考试,考试时间共计3天,今天(1月25日)是考试的最后一天。考试试卷中,化学、生物、地理、历史、政治、物理各省市自由命题,使用的地方卷;语文、数学、英语是有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的,其中语文和数学共有两个版本,但只有小部分题型不一样。
八省联考是对新高考流程的一个模拟,以及对新变化的一个适应。考试结束后,八省将进行改卷评分、公布考生成绩、省控线划定以及模拟志愿填报。在成绩公布中,根据目前的消息,各省市是不一样的,其中江苏省只公布考生成绩,不公布整体成绩及排名,以及模拟录取结果也不会公布。而志愿模拟填报可能于3月中旬开始,所有志愿将按照新高考的规则和要求进行,会分为历史科目组合、物理科目组合两类分开划线,按类别分批次进行模拟投档录取,主要分是“专业(类)+院校”和“院校+专业组”两种方式。

“八省大联考”背后,南北教育差异真的有这么大吗?

我是江苏的,对于江苏省来说,教育水平差异,就和江苏的经济发展水平一样,南北差距还是挺大的。

整体看,苏南好过苏北,唯一有点区别的就是南通是个特例,就如同南通过万的GDP吧。

举个例子,苏北农村某些乡村,每年近百学生,却只有约三分之一参加高考,两三个学生上本科学校。而整个江苏省,高中阶段本科升学率应该是超过20%的。这是不包括不太被认可的本三批次。这两年取消本三,合并本二本三,尽管本科生变多了,还是没有改变苏南苏北之间得差距。

就全国来说,各省级行政单位各有一定的指标,有一定的保障。学生也是在省级内部竞争。教育水平的差异,主要仍然与经济发展及地区 历史 状况相关,应该不存在南北差异,只存在不同省区间的差异吧。北京在北方,全国教育水平最高;海南在南方,教育水平比位于中间的上海还是有差距大。

没有绝对的公平,能有相对公平足矣。高考,也许是人生中最公平的一件事了。无论在哪里,处于何种年龄段,都要加油,努力学习,提升自己,为更加美好的生活奋斗!

有点差距

不是南北教育差异大,是有些地方考试压力小,好学校多,学生不用拼了命去学就能上较好的学校。

但有些地方,考生多,考试压力大,学生只能拿命学学校也管的严。

比如我们宿舍有个福建的室友,还有个衡水的室友,两个人聊高中,就都觉得不可思议。

南方教育水平肯定超过北方,这跟经济息息相关,基本是正相关。不要说北方有衡水中学,一个衡水说明不了问题,看全国数理化生物竞赛知道,南方省份完全压倒北方,衡水更是进不了竞赛名校,到CMO层次,衡水基本淘汰,竞赛基本反映教育水平。

另外一个说不上台面因素,就是以北京为代表的阅卷很松,文科,尤其是语文作文放水厉害,中考居然出现全科满分,受北京影响,河北阅卷也有很大放水嫌疑。从概率上讲,都是全国一卷,河北200/300个700+高分,而湖北没有上700的高分,说明什么问题?湖北阅卷严格,尤其是作文给分很低,河北阅卷放水,作文等主观分给得高很多。

所以,不要相信河北教育质量超过了南方发达省份。

越发达的地方,出路越多,不一定只有通过读书才能解决生路问题,即使读书,也可以走出国道路。反之,越不发达地区,出路就狭窄,只有读书一条路。结果自然可知啦!

这个肯定有差别!先不看学生,先看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在南方,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基本上会找个事做一做,多少会挣点钱,一般会做到七十多岁,而北方,达五十岁以上基本上在家玩玩,不会出去再打工,这就是南北差异!再回到学生学习这方面:南方的经济条件好一点,学生不光光读书,各方面都均衡去发展,就是毕业后走上 社会 就比较灵活。而北方学子,只是死读书,读死书,脑子转不过南方学生。这是根本差别!这跟环境有关系!

我家少爷刚大一,省属重点毕业。

高二前学校不得组织晚课,4点半放学;高三9点放学。回家第一件事纠结几个哥们开两局王者,直到高考前夜天天如此![捂脸]

各省升学压力不一样,市教育局教育理念不一样。也有本省其它市的高中很魔鬼。
北方人口才好,却不是用来打嘴仗的。北方人受教育人口比例多,受教育程度高,所以懂得尊重别人也是尊重自己。在网上,南方发酵般的舆论强势,也不是和文化教育程度相关,可能恰恰相反。

看到南方风涌般否定北方教育的千百般“证据”,不禁觉得很可气同时也很可笑,感到这个肯定也与受教育程度相关。比如有的说,南方经济发达,肯定是南方人受教育程度高;其实,关于“发达”这个问题,谁心里都明白,不是你想发达就能发达,北方不远的昨天,远远超过南方,而且是取得了奠定了中国工业化基础的伟绩,所以,受教育程度不是来自国家意志下的发达,而是来自人的意愿。也有南方人说:南方人脑筋灵活,不读书也能干大事,北方人读书越多越死板,我就想告诉你,这不是原始 社会 ,这种靠小算计小伎俩让自己貌似有钱的心理很狭隘很农耕;这是崇尚知识崇尚教育的现代 社会 ,只有崇尚知识崇尚教育,才能崇尚美好,崇尚美德。

自媒体时代,网上可以说是鱼龙混杂,泥沙俱下,什么人都可以在网上以自己的认知水平说三道四,在这方面,北方人尤其是东北人,天生心大,或者是因为受教育程度高自然认知水平高,所以常常成为受攻击的闷葫芦。

美好人生,物质自然是一个重要条件,而更重要的是在精神层面,这不仅是人与人的高下立判,也是人类与动物的区别,你给一头猪吃山珍海味,吃到死毕竟还是一头猪,它不知道什么叫诗与远方。

人心不古,都不要说过头话,往往会打脸,这个世界,不是你们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就本人来讲,不否认被逼屡屡成为“反方”,说了很多南北之类的话,但是,那是防守反击,真心希望地域黑消失。在这里,请求“正方”南方同胞(高攀了),不要再搞地域黑好不好,北方尤其是东北,本来就不善于打嘴仗,现在又不如你们有钱,你们就高抬贵手,放一马,以一个有文化有知识的人该有的风范,去干点该干的事,给自己,给后人,给 社会 ,给 历史 ,留下点好名声,我们这箱有礼了
北方人在具体问题上确实粗枝大叶,没有精益求精的传统和习惯。虽然受教育的水平比较高,但实际上与南方确实存在差距。

在两晋南北朝之际,传统的中原地区文明群体南迁,即 历史 上著名的“衣冠南渡”之后,北方就被少数民族统治了数百年。客观的说,文明和文化水平大幅度下降,而且战火频仍,而南方相对稳定的 社会 环境,使得文化进一步发展,整体文明素质日渐超越北方地区。虽经过隋唐短暂统一(唐是少数民族血统很重的王朝),但随之而来的北方游牧民族的再次侵扰,又将大部分文化团体驱赶到南方,再后来元朝仍然是这样的过程(终元一朝,中国文化进步有限)。到了明朝之后,南北文化差异就已经形成,明朝的南北榜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的妥协产物。再经历满清入关,文明再次南迁 ,历时两千余年的文化迁移,才形成当下的文化南北差异。东北毕竟是发育很晚的地区,这种情况就更加明显。所以中华文明五千年,发源于北方中原,经过多次迁移,文明中心南迁是 历史 形成的。

北方中原实际是指两山、两河和陕西,甚至不应包括京津地区,当然更不含东北。南方也仅指苏浙、徽赣,其他地区实际上和文明文化不挨边。北方粗犷是有游牧民族的底蕴的,南方精致才是远古文明的传承与发展。这种文明与文化的发展而导致的群体性格没有长时间的积奠是无法快速形成的。

另外一种现象是大规模移民而形成的新文明,这就像美国或是中国东北。美国移民迅速成就了美国的崛起,东北移民也是一样的,所以东北从20世纪初到中叶的发展速度是及其惊人的。如果不是解放后的技术和人员大规模外迁,东北仍将保持绝对优势的地位的,就像现在的美国,当然美国的移民至今仍在进行,而东北已经开始大规模外迁了!东北的移民大部分来自周边,所以普遍性格和北方接近,而与南方不同。

关于教育,并不是说学历高就是素质高,并不是受教育水平高的就文化修养高,只是有促进而已。简而言之,比如传统文化修养,大学学的只是皮毛,环境熏陶才是主要的。南方的地名,有诗意有韵味,平日见得多才有感触。比如盱眙、秦淮、西子等;东北呢,大红旗,友谊、三台子。日久见之,其对于人内心影响就极为深远了。

再回到成绩,虽然现在考的都是西方舶来的,但也只要是由东南沿海侵浸而来的,所以大批的科学家出自南方,再加之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学习氛围,就使得南方的优势得天独厚。建国后,全国一统,教育资源集中于北上津,再加上大量高素质人员流入,使得这一带教育水平飙升,东北也因近代发展快,和国家计划布局集中了较好的教育资源,使得受教育程度远高于其他地区。这种资源长期的不平衡会改变整个地区的人文素质,但这个长期的时限是及其长的,不是十几年或几十年可以的。至少到现在,苏浙徽赣湘鄂的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

尽管河北有衡水!

2021年新高考省份使用什么卷子 是全国卷吗

2021年新高考省份使用什么卷子,是不是全国卷,我整理了相关信息,来看一下!

2021年新高考省份使用什么卷子

由于我们国家高考改革和各地高考的差异性,全国高考使用的试卷种类分为七大类,包括全国卷一、全国卷二、全国卷三,新高考“3+3”全国卷一、新高考“3+3”全国卷二、新高考“3+1+2”、自主命题卷等。

新高考“3+3”全国卷一,总分750分,采用3+3新考试改革,高考科目3+3,共包括6科。其中3科统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各科满分分值为150分,不分文理科。另外的3科选考科目即等级考试科目。实行6选3政策:即考生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科中选3科。选科组合共有20种,作为选考科目,均以等级赋分形式计入高考总分。采用新高考“3+3”全国卷一的只有山东一个省份。

采用这种高考模式的地区有重庆、湖北、辽宁、河北、福建、江苏、广东、湖南。

根据这些地区在2020年12月发布的高考政策来看,各科目的试卷组成为,语文、数学、外语这三门必选科目由教育部统一出题,剩余的选择性科目由各省市教育部门自行出题,将不会使用原来的试卷模式。

但这并不是说这几个省份的语文、数学、外语试卷会一模一样,根据八省联考的情况来看,各省市的试卷会因为所用教材的课标差别,而有一些区别,但大部分是试题还是相同的。

新高考选科需要注意什么

一、根据专业覆盖面积,选择路径宽的学科。

一是在高一全科体验的基础上,确定自己的优势学科,重视语数外三科的学习,夯实基础,提高学科核心素养,努力提升学科成绩。二是确定选考科目。这需要首先是物理与历史学科的选择,也就是偏理与偏文两个方向,其次是其他科目的'四选二。新的高考政策改革,其实对考生一大考验就是要将目标放的更加长远,要考虑到自己未来的专业选择甚至是职业选择。

二、根据学科特点,选择适合你的学科。

物理:物理学与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生物技术等有重要作用,想在未来从事上述相关行业,就必须学好物理。

历史:历史必修课学习,使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认识历史发展中全局与局部、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从不同视角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选修课的学习,让学生更好地发现自己的兴趣,从而学会学习、学会独立、学会生存。

2022年10月炎德英才大联考有哪些

1. “八省联考”真的来咯!不过请放心,这场考试不是去年的八省联考,而是:“2022届高三年级八省(市)联考 暨炎德·英才·名校联考联合体”,简称T8联考。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石家庄二中、东北育才学校、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广东实验中学、西南大学附属中学等八所学校联合命制,由炎德文化邀请组织省内外一批有代表性的学校共同参与,实现八省(市)名校之间备考经验共享,携手同行,共同应对新高考改革。

八省联考有哪些省

八省联考有湖北省、湖南省、陕西省、西藏、广东省、安徽省、四川省、天津这些省。由中央统一命题,这种联考形式成为八省联考。八省联考虽由中央出题,但是作为过渡性尝试,各省题目并不相同,而各省原有风格也将在一定程度上保留,考生需要兼顾国考和省考两方面的风格。

八省联考的好处

中国现行的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以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为原则,在总体上改变了过去选人缺乏竞争机制,选才视野局限于较小范围,选人用人缺乏客观标准等弊端。

但目前由各省自行组织考试的做法致使一些考生在各地来回奔波,连环赶考,客观上导致了竞争的公平性受限、制度成本较高等问题,确需引起重视。

实行全国统考,考试时间统一,考试科目统一,考试成绩在全国通用,既减少了考生在精力和经济上不必要的重复消耗,也避免了各地考试主办机构的重复投入,在降低考试成本方面的效果是毋庸置疑的。但反对者认为,全国统考在能否促进公平方面是值得争议的。

相反,由于各地政府工作所面临的社会问题存在较大差异,统一试题可能带来的恰是实质上的不公,一些考生也对统考后考试机会减少表示了担忧。

2022湖南18校联考分数线

物理类:特招线424分,本科线355分;历史类:特招线484分,本科线434分;
一、2022年“第二次八省联考”的新特点
1、参加联考的范围大幅度缩小
据了解,“第二次八省联考”,参加的高中学校仅有八所。每个省、市派出一所名校参加考试。这八所名校分别是:
★福建省福州市第一中学(福州市)
★辽宁省东北育才中学(沈阳市)
★河北省石家庄第二中学(石家庄市)
★湖北省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武汉市)
★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重庆市)
★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南京市)
★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长沙市)
★广东实验中学(广州市)
2、参加联考的高中均为本省名校
以上参加联考的学校,均在省会城市,均为本省、市高考成绩、五大学科奥林匹克竞赛成绩非常优秀的高中。
如: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在2021年全国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信息学等五大学科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了24枚金牌,仅比排名第一的河北省衡水中学(衡水第一中学)少一枚,排名全国高中学校第二位。
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以22枚金牌,排名全国第五位。
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均获得了6枚金牌,排名并列全国高中学校第二十八位。
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以4枚金牌,排名全国第四十三位。
福建省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获得了3枚金牌,排名全国第四十九位(并列)。
在2021年全国五大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入围国家集训队人数排行榜上,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以入围国家集训队15人,排名全国高中第一位。
湖北省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以10人入围,排名全国高中第三位。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以4人入围的成绩,排名全国第二十二位。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以4人入围的成绩,排名全国第三十一位。
3、八省联考使用的试题全部统一
尽管2022年“第二次八省联考”的试题,不是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但是试题命制的水平也是比较高的。
据了解,2021年12月的“第二次八省联考”试题,命题由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测量与评价研究中心统一负责。语文、数学、英语等三科试题,由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命制,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六个选考科目试题,由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负责命制。由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测量与评价研究中心统一负责审稿,以确保这次常规模拟考试的有效性和精确性。
4、统一评卷,尺度统一,反馈精确
“第二次八省联考”,由八省市八所高水平的高中学校统一组织联评,评分标准统一,评分尺度统一,使“第二次八省联考”的信度、准确性、诊断性的特色更加鲜明,有效性和针对性也大大提高。
二、“第二次八省联考”成绩及预测分数线分析
1、“第二次入省联考”预测分数线情况
(1) 首选物理类
特招类(相当于原来的一本线)参考分数线是424分。第二批本科批参考分数线是355分。
(2)首选历史类
特招类(相当于原来的一本线)参考分数线是484分。第二批本科批参考分数线是434分。
2、2021年八省市新高考分数线与“第二次八省联考”预测分数线的比较
(4)湖南省
首选物理类,特招批分数线504分,第二批本科批分数线434分。
首选历史类,特招批分数线521分,第二批本科批分数线466分。
(5)河北省
首选物理类,第二批本科批分数线412分。
首选历史类,第二批本科批分数线454分。
(6)广东省
首选物理类,特招批分数线539分,第二批本科批分数线442分。
首选历史类,特招批分数线548分,第二批本科批分数线448分。
(7)湖北省
首选物理类,特招批分数线520分,第二批本科批分数线397分。
首选历史类,特招批分数线558分,第二批本科批分数线463分。
(8)福建省
首选物理类,特招批分数线530分,第二批本科批分数线423分。
首选历史类,特招批分数线546分,第二批本科批分数线467分。
除河北省不划定特殊类型的招生分数线外,其他各省特殊类型招生分数线均为500分以上,首选历史类分数线比“第二次八省联考”高出了40-50分。首选物理类分数线,比“第二次八省联考”高出了100分左右。
第二批本科分数线,首选历史类比“第二次八省联考”高出了20多分,首选物理类比“第二次八省联考”高出了80-90多分。

温馨提示:
本文【2021年八省联考语文作文题目及范文欣赏】由作者教培参考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学分高考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 @ 2024 学分高考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17021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