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有网友建议,把每年9月10日的教师节改为孔子的诞辰之日,此种说法主要是因他
A.主张“有教无类”,并把思想主张贯彻到教育活动中
B.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C.提出“仁”的学说,主张建立礼乐文明的社会
D.主张“民贵君轻”
正确答案
B不对,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属道家老子的主张;C不对,“仁”的学说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但与题干”教师节”无干;D不对,“民贵君轻”属战国时期孟子的主张;因此只有A符合题意。
点评: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诸子百家不同代表人物的主张。
一、孔子和早期儒学
1. 孔子:
(1)历史地位: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在春秋晚期创立儒家学派,被后世尊称为“万世师表”,被后人尊称为“ 至圣”。
(2)思想主张:
①核心思想:“ 仁 ”。仁就是爱人,要做到待人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在政治上:
A. 强调统治者要 以德治民 ,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B. 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主张“ 克己复礼”。(思想的保守一面,站在保守奴隶主的立场)
C.主张一定程度的改良和革新。
(3)教育方面:
①首创私人讲学,主张“ 有教无类 ”,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②整理“六经”即:《诗》《书》《礼》《易》《乐》和《春秋》。
2. 孟子和荀子:
(1)历史地位: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两位重要代表人物,站在新兴地主阶级立场上,其中孟子有“亚圣”之称。
(2)思想主张:
①孟子:发展孔子“仁”的思想,主张实行“ 仁政”,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在伦理观上主张“ 性本善 ”。
②荀子:主张统治者施政用“ 仁义 ”和“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著名论断;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唯物思想,反映了生产力发展推动人们有能力改造自然的思想产生;在伦理观上提出“人之性恶”,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
(3)影响:
他们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 ,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二、道家和法家
1. 道家:
(1)创始人:春秋晚期的 老子。
①唯心论: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他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
②朴素辩证法思想(精华):老子还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地运动,有无、难易、贵贱、祸福都是相互依存,不断转化的。
③政治思想:他指出社会动荡的根源,在于人们的行为违背了自然,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有利于抑制统治者的苛政和暴政。但他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反映了其保守、消极的一面。
(2)继承和发展者:战国时期的 庄子。
思想主张:把世间万物都看作是 相对 的。他认为放弃一切大小、生死、贵贱、荣辱等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2. 法家:
(1)集大成者:战国末期的 韩非子。
(2)韩非子的思想主张:
君主专制: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绝对的权威来震慑臣民。
法治理论: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
改革观:主张“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3)影响:法家把君主的权力提高到极点,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为当时地主阶级的改革提供了理论根据。
三、墨家
(1)创始人:墨子,战国初期鲁国人。
(2)思想主张:
①他主张“兼爱”:消除亲疏、贵贱的分别,同等地去爱所有的人;
②宣扬“非攻”:谴责战争给人民造成的灾难;
③提倡节俭:反对奢侈浪费。
④主张 “尚贤”:反对任人唯亲。
(3)影响:墨家思想代表平民百姓的愿望,在当时影响很大。
解析同上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热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