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政策并没有优待先来看一组数据:· 清华大学:北京市招生170人,全国招生3372人左右。
本地招生比率:5.04%· 北京大学:北京市招生186人,全国招生3665左右。本地招生比率:5.07%· 中国科技大学:安徽省招生168人,全国招生1860人左右。本地招生比率:9.03%·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招生629人,全国招生3900人左右。本地招生比率:
1、6.1%· 复旦大学:上海市招生796人,全国招生3100人左右。本地招生比率:25.6%· 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省招生896人,全国招生4300人左右。本地招生比率:20.2%· 西安交通大学:陕西省招生1035人,全国招生4160人左右。本地招生比率:24.8%· 浙江大学:浙江省招生2400人,全国招生5800人左右。本地招生比率:41.3%· 南京大学:江苏省招生881人,全国招生3300人左右。本地招生比率:26.7%(数据引自科学网)可以看出,在顶尖层次,北京学生受到的优待,其实是最少的。而最占便宜的其实是江浙沪地区的考生。
2.竞争压力大既然教育水平偏高,那就是地区整体偏高,高考属于省内竞争,在高考中,分数是次要的,名词才是你报考的关键。那么在这样的教育水准下,优秀的孩子更多,必然导致竞争压力大,不努力,想考上好大学也很难。很多孩子从小就上各种补习班,英语直接作为第二母语从1岁开始学,钢琴等兴趣班也是马不停蹄上,而这种情况是北京教育普遍情况,就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3.拼爹拼妈情况更严峻在北京,与其说拼孩子,不如说拼家长,补课费动辄上千,学区房动辄千万,教育对钱财的依赖更严峻,寒门更难出贵子。即使孩子能力不错,但是在北京若无法给孩子“配备”上相应的教育资源,想考上好大学也非常艰辛。其实孩子若在北京,教育资源好,伴随着竞争压力大;孩子若在新疆,考分低,却也伴随着教育资源短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