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写的数字一到十依次是:一大写壹;二大写贰;三大写叁;四大写肆;五大写伍;六大写陆;七大写柒;八大写捌;九大写玖;十大写拾。大写数字是中国特有的数字书写方式,多出现于银行的收据中。这种方式利用与数字同音的汉字取代数字,以防止数目被涂改。
大写数字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发明出来的,武则天承袭了民间的写法,大量使用大写数字,使之广泛化,普及化;朱元璋出于国家对经济领域的整饬,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强制性实施完整的大写数字,从而完善并规范了大写数字的应用。
计数的数目字用大写,是自古一直沿用到现在的。虽然解放之后有些账目逐渐改用阿拉伯数字,但是重要账目、支票汇款、股票、国债票据仍然使用大写汉字数字。
不管是阿拉伯数字(1.2、3……)还是汉字小写数码(一、二、三……),都由于笔画简单,容易被涂改伪篡。所以,一般文书和商业财务票据上的数字都要采用汉字大写数码: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万、亿、兆”本身笔画已经比较复杂,使用机会也少,没有必要再用别的字代替)。
1、到10的数字大写写法: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
10之后的十进制数字写法:
汉字小写:百、千、万、亿、兆、京、垓、秭、穰、沟、涧、正、载、极。
汉字大写:佰、仟、万、亿、兆、京、垓、秭、穰、沟、涧、正、载、极。
历史起源
明朝初年,一起涉及12名高官,6个部的左右侍郎的重大“郭桓贪污案”,就是利用空白账册大做假账,通过篡改数字大肆侵吞钱粮,累计高达2400多万石(dàn),这个数字几乎和当时全国秋粮实征总数相当。
朱元璋对此大为震怒,下令将郭桓等同案犯几万人斩首示众,同时制定了惩治经济犯罪的严格法令,并在财务管理上进行技术防范——把汉字中的数字改为了难以涂改的大写,即:“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改为“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阡”等(“阡”后来改为单人旁的“仟”),被称之为中国历史上金额数字大写的首创。
大写的壹到拾的写法分别为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计数的数目用大写,从古代到现在一直使用。虽然解放后一些账目逐渐变为阿拉伯数字,但重要账户、支票和汇款、股票和国库券仍然使用大写的中文数字。
大写数字是中国特有的数字书写方式,利用与数字同音的汉字取代数字,以防止数目被涂改。大写数字最早是由武则天发明,后经朱元璋改进完善。大写的壹到拾的写法分别为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计数的数目用大写,从古代到现在一直使用。
虽然解放后一些账目逐渐变为阿拉伯数字,但重要账户、支票和汇款、股票和国库券仍然使用大写的中文数字。
大写数字多出现于银行的收据中,这样有效防止有人将数字涂改而伪造收据。大写数字的使用始于明朝。朱元璋因为当时的一件重大贪污案“郭桓案”而发布法令,其中明确要求记账的数字必须由“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改为“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陌)、仟(阡)”等复杂的汉字,用以增加涂改帐册的难度。后来“陌”和“阡”被改写成“佰、仟”,并一直使用至今。
大写数字是和小写数字的读音一样的文字 。不得用一、二(两)、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廿、毛、另(或0)填写,不得自造简化字。如果金额数字书写中使用繁体字,如贰、陆、亿、万、圆的,也应受理。在重要场合,有些人根据小写数字容易修改的性质来改写数据,会给人们带来损失,因此创造了大写数字。
大写数字: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
计数的数目字用大写,是自古一直沿用到现在,虽然解放后有些账目逐渐改用阿拉伯数字,但是重要账目;支票汇款;股票国债票据依旧使用大写汉字数字,目的是防止有人将数字涂改而伪造收据。
例如:2603044元大写的正确写法是:人民币贰佰陆拾万叁仟零肆拾肆元整;贰佰陆拾万已经把万位的数书写完毕,后面紧跟着就是千位,所以之间不需要加零。千位后面的百位是0,就必须加零。另外大写人民币前面要填写人民币三个字,肆拾肆元后面没有角和分,所以要写整。
以上内容解释:
不管是阿拉伯数字(1.2、3……),还是汉字小写数码(一、二、三……),由于笔画简单,容易被涂改伪篡,所以一般文书和商业财务票据上的数字都要采用汉字数码大写: 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万、亿、兆”本身笔画已经比较复杂,使用机会也少,没有必要再用别的字代替)。如“ 3564 元”写作“叁仟伍佰陆拾肆圆”。
这些汉字的产生是很早的,用作大写数字。数字的这种繁化写法,早在唐代就已经全面地使用了,后来逐步地规范化成一套“大写数码”。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热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