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及时转移宝宝的注意力:当宝宝对某样物品感兴趣时,他会想碰一碰、摸一摸,以便一探究竟。此时家长不能粗暴地制止,而是要提出一些他更感兴趣的东西来转移他的注意力,并及时带他离开。比如,当宝宝想碰剪刀时,给他一个小球,并把他带到另一个房间,陪他一起扔着玩。
2、给予理解和尊重:宝宝开始不听教时,就是他建立自我和自尊的第一步。此时,家长对他的行动不要轻易干涉,在宝宝最初要自己做什么时,不妨满足他的一些合理要求,在他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指导。这样,宝宝会觉得家长在尊重他,自尊得到了维护,宝宝就会获得愉悦感和成就感,自然就会做一个听话的孩子。
3、用正确的语言和宝宝交流:比如,当宝宝在商场看到一个和家里一样的玩具汽车时,他认为那个玩具就是他的,一定要把玩具拿回家去,此时家长要这样对宝宝说:“宝宝,小汽车跟着我们一起来了,等我们回家时,它肯定也会跟着我们回家的。”这样和宝宝交流,他就不会赖着不走了。
对于一岁半的孩子任性不听话应该:
多跟宝宝沟通,家长切记不要用情绪对宝宝。
一岁半的孩子已经有了自我意识,同时因为进入第一反抗期,所以要理性教育。
宝宝的好奇心得不到满足。实现孩子的满足感。
对于孩子不听话你应该首先分析孩子坚持自己的意见是否合理,如果合理你就应该尊重孩子,如果不合理要找出原因来,如果确实是无理要求就应该坚决拒绝。对孩子应该从小开始教育。
当孩子做错事时,不要一味的指责,要耐心的询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并帮他分析这样做的后果,使他认识到严重性,学会以后如何解决此类的问题,调控自己的情绪。给宝宝示范那些是好的、是对的、是不能做的。
对于一岁半的宝宝多跟他沟通,家长切记不要用情绪对宝宝,家长用情绪对宝宝,宝宝觉得有用,就会效仿家长的做法,愿望得不到满足,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以后长大容易形成气怒或者恐惧的情绪,逆反也会导致人格的收窄,很容易对未来有有影响。
家长要耐心地教宝宝,示范给他看,用心去爱他,给他保护和关心,他就能够感受到。
1、给予理解和尊重:宝宝开始不听教时,就是他建立自我和自尊的第一步。此时,家长对他的行动不要轻易干涉,在宝宝最初要自己做什么时,不妨满足他的一些合理要求,在他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指导。这样,宝宝会觉得家长在尊重他,自尊得到了维护,宝宝就会获得愉悦感和成就感,自然就会做一个听话的孩子。
2、及时转移宝宝的注意力:当宝宝对某样物品感兴趣时,他会想碰一碰、摸一摸,以便一探究竟。此时家长不能粗暴地制止,而是要提出一些他更感兴趣的事物,以转移他的注意力,并及时带他离开。比如,当宝宝想碰剪刀时,家长不妨给他一个小球,并带他到另一个房间,陪他一起扔着玩。
3、用正确的语言和宝宝交流:比如,当宝宝在商场看到一个和家里一样的玩具汽车时,他认为那个玩具就是他的,一定要把玩具拿回家去,此时家长要这样对宝宝说:“宝宝,小汽车跟着我们一起来了,等我们回家时,它肯定也会跟着我们回家的。”这样和宝宝交流,他就不会赖着不走了。
1、一岁半的孩子不听话实际是很常见的现象,家长平时要多陪伴孩子,参与孩子的健康成长。作为家长,还有非常重要的是要学会以身作则,一岁半的孩子正是最会模仿家长的时候,所以家长的一言一行都非常重要,一定要注意。
2、孩子不听话的话,家长一定要多花点耐心、包容心去和孩子多沟通交流。一岁半的孩子暂时还没有办法表达清楚自己的诉求,家长要观察孩子想要什么,正确引导孩子。不要因为孩子不听话就随便的打骂孩子,孩子的心灵非常脆弱,很容易受伤。
爱发脾气不仅严重损伤孩子的情绪和生理状态,而且也使家长狼狈不堪,感到很棘手。所以您要想方设法制止孩子哭闹、发脾气。怎样制止呢?一定要根据发脾气的原因“对症下药”,方能奏效。步骤/方法1、因为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而发脾气
由于家长的溺爱,有的孩子稍不如意便大哭大闹,家长决不要让步和造就,不然会助长孩子的脾气。最简单的办法是把他单独放在房间里,作短暂的隔离,冷落他一会儿,让他有时间冷静下来重新考虑下一步怎么办。即使在外面也一样。如此反复几次,孩子就会感到自己发脾气、哭闹都毫无意义,得不到家长的注意,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慢慢地就不再乱发脾气了。每次发作平息后,家长要记住为孩子讲道理,及时进行下面教育。要告诉孩子刚才的行为是不好的,采取发脾气的办法要挟父母满足自己的需求,是达不到目的的。要让孩子知道父母还是爱自己的,只是不爱自己的撒泼行为。这样既可以教育孩子今后不再乱闹,也可以避免孩子疏远父母的亲情。
2、由于受忽视而乱发脾气
对于这样的孩子,要安抚他们并转移注意力。孩子越小,情感越不稳定,注意力也越容易转移。当发生不愉快时,要采用活动转移法,让他们在游戏活动或体育活动中宣泄内心的紧张。比如,孩子想妈妈了,而妈妈加班还未回家,孩子委屈得不得了,乱扔东西,怎么劝都不行。这时,家里人可以有意识地提起孩子平时最感兴趣的一件事,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例如,给孩子讲个爱听的、好玩的故事,或者带孩子去玩最喜爱的荡秋千游戏,等等。一定要从爱心出发,从感情上安抚他,哄劝孩子不哭;要有耐心,千万不要训斥指责,更不能动怒打骂。否则,孩子的脾气只会愈演愈烈。
3、由于不被理解而发脾气
3、岁以上的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思想,对某一件事也有了自己的看法,家长一定要给孩子提供充分表达内心想法的机会。有时候当孩子喋喋不休地向家长讲述某件趣事时,家长们却常因忙于自己的事情,漫不经心的点点头或哼哼两声,那么孩子会十分恼火的。所以,家长不妨暂时放下手中的事务,以专注的神情倾听孩子的话语,以欣赏的态度理解孩子的话语,并饶有兴趣地和孩子聊一聊,说一说,那对孩子将会是莫大的支持和鼓励。
4、因为不能延迟满足而发脾气
多数学龄前阶段的孩子对于自己想要吃的或想要玩的东西根本没有耐心多等待一会儿,尤其对于就在眼前的诱惑物。曾经有过一个心理学实验,要求幼儿等待15分钟作为取得好吃的糖果的条件,否则,只能得到不好吃的糖果。结果,幼儿的表现依实验条件不同而变化;糖果不在眼前时,幼儿坚持等待的时间最长;有一种糖果(好吃的或不好吃的)在眼前时,幼儿能等待的时间减半;两种糖果都在眼前时,幼儿能等待的时间最短。说明幼儿对眼前的诱惑物不易抵制,自制力比较弱。因此,作为家长,一定要有意识地在平日里训练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从一件件小事做起,不要让孩子学得,只要是我想要的,爸妈都会立刻满足,形成一种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感觉。这样当孩子偶尔不能如愿以偿的时候,就容易大发雷霆。
除了以上针对孩子的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之外,家长还要注意自身的言行。家长的言行是孩子行为的一面镜子,父母爱发脾气,难免会让孩子也形成爱发脾气的习惯。因此,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切记自已不要经常发脾气,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氛围,让孩子保持积极情绪,控制不良情绪的爆发。
当孩子发脾气时,家长的教育态度要一致。千万不要在成人中间形成几派,有人不理睬,有人去哄劝,有人离孩子而去,还有人跑到孩子面前讨好,更不要当着孩子争论。成人彼此之间一定要沟通好,一旦孩子发作,全家人采取一致的态度,否则他就会更加哭闹不止。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热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