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北京大学和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哪个好这个问题,小编从北京大学和呼和浩特民族学院的15个维度整理了它们的数据,方便大家比对北京大学和呼和浩特民族学院的差异。这些维度包括学校所在省份、隶属部门、学校类型、学校标签、属性、学校级别、创建时间、重点学科、学生数、博士点数、院士人数、硕士人数...等等。
北京大学和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哪个好数据比对
数据维度 | 北京大学 |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 |
所在省份 | 北京 | 内蒙古 |
隶属部门 | 教育部 |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 |
学校类型 | 综合类 | 综合类 |
学校标签 | 双一流,保研资格,强基计划,卓越法律人培养计划 | |
学校网址 | http://www.pku.edu.cn/ | http://www.imnc.edu.cn |
属性 | 公办 | 公办 |
学校级别 | 本科 | 本科 |
创建时间 | 1898 | 1953 |
重点学科 | 81 | - |
学生数 | 2万9千 | 1千~5千 |
博士点数 | 263 | - |
院士人数 | 72 | - |
硕士人数 | 312 | - |
学校LOGO | ||
推荐星数 | ★★★★★★★★★★ |
北京大学相关介绍
北京大学创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也是当时中国的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辛亥革命后,于1912年改为现名。1917年,著名教育和民主主义革命家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他“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之义“,对北京大学进行了思想解放和学术繁荣,北京大学从此日新月异。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以及鲁迅、胡适等一批杰出人才都曾在北京大学任职或任教。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相关介绍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是全国唯一一所蒙古语言文字授课的普通高等学院,学校面向内蒙古和蒙古语文协作八省区蒙古族聚集区招生,93%的师生员工是蒙古族,学院在55年的办学历程中,为中央各民族单位和蒙古语文协作八省区培养了3万多名少数民族各类人才,在经济社会建设、传承繁荣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学校以其独具的民族特色成为内蒙古自治区民族高等教育的典型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