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中国人民大学和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哪个好这个问题,小编从中国人民大学和泸州职业技术学院的15个维度整理了它们的数据,方便大家比对中国人民大学和泸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差异。这些维度包括学校所在省份、隶属部门、学校类型、学校标签、属性、学校级别、创建时间、重点学科、学生数、博士点数、院士人数、硕士人数...等等。
中国人民大学和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哪个好数据比对
数据维度 | 中国人民大学 |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 |
所在省份 | 北京 | 四川 |
隶属部门 | 教育部 | 四川省教育厅 |
学校类型 | 综合类 | 综合类 |
学校标签 | 双一流,保研资格,强基计划,卓越法律人培养计划 | |
学校网址 | http://www.ruc.edu.cn/ | http://www.lzy.edu.cn/ |
属性 | 公办 | 公办 |
学校级别 | 本科 | 专科 |
创建时间 | 1937 | 1901 |
重点学科 | 16 | - |
学生数 | 2万~3万 | 5千~1万 |
博士点数 | 124 | - |
院士人数 | 4 | - |
硕士人数 | 183 | - |
学校LOGO | ||
推荐星数 | ★★★★★★★★ |
中国人民大学相关介绍
中国人民大学(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简称“人大”,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教育部与北京市共建,位列国家首批“双一流”(A类)、“211工程”、“985工程”。是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被誉为“人民共和国建设者”的摇篮、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的重镇。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相关介绍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是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一所综合性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院地处历史文化名城泸州市,坐落于风景秀丽的长江之滨,是省级园林式单位,教读条件十分优越。学院占地面积522.5亩,校舍建筑面积155676平方米;按照校园规划和土地预留,学院占地将扩展到1000亩左右。 学院荟萃着光荣传统、优良校风和高等教育办学经验。其前身泸州师范学校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百年名校,泸州教育学院拥有数十年的高等教育办学底蕴、四川省水利机电学校具有先进的办学理念和鲜明的办学特色。 学院拥有先进、完备的教学、文化、体育、生活设施和教学仪器设备。现代化图书馆面积8879平方米,适用藏书24.5万册,各种期刊801种;建有标准田径运动场及标准网球场、艺术中心、练功房等,有优越的现代教育技术条件,建有计算中心、电教中心、语言室;建有综合实验室、专业实验室、实作场、加工车间,仪器设备装备精良。另建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2个。有配套设施完善、现代化装备的学生公寓、食堂。教学及生活设施齐全,能够满足教学、实验实习、生活、体育锻炼的需要。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在职教职工413人,其中专任教师293人。专任教师中,博士、硕士(含在读)51人,正副教授77人,讲师(含工程师、实验师、会计师、律师等)133人,长驻外籍教师4人。 学院秉承“适应社会需要,培养专业技能,造就优秀人才”的办学理念,以“自强不息,勤奋敬业”为校训,致力于培养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人才,依据社会经济发展,发挥高等职业教育成就人的才能、提升人的品位、改变人的命运的作用,培养既能在一线顶岗上岗,又有较高综合素质,能从事生产、经营、管理的技术指导和管理的实用人才。 学院现有电子信息工程系、机械电力工程系、建筑工程系、环境与化学工程系、管理工程系、外语系、人文社科系、艺术体育系、中专部、成人教育处共十个教学系部。开办电子信息、计算机、管理、机械、土建、电力电气、教育文化、化工制药和师范等类别的高职专科教育专业26个,我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6500人,其中专科学生4700人。 学院坚持以提高学生技术技能水平为中心组织教学,对学生进行严格的专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训导,要求每个学生在毕业时必须取得“双证书”(即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 学院是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的挂牌单位,能承担计算机及信息、机械及制造、管理及服务、电子电工、建筑、教师职业技能等6大类别的职业技能鉴定。学院拥有注册会计师、企业管理培训师、Adobe公司平面设计工程师、建筑工程造价师、建筑设计师、水电工程师等等一大批“双师型”教师,能全面承担“以社会需要为方向,以行业企业需求为主导”的面向社会的多种培训。学院拥有长期为地方基础教育培养培训师资的资源优势,是泸州市中学教育干部和教师培训基地。 学院为学生架设了就业与升学的立交桥。一方面,学院按照国家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政策,建立立体互补的可靠就业保障体系,与学生签订就业保障协议书,确保毕业生顺利就业,另一方面,学院与四川大学、四川理工学院、四川师范大学、西南科技大学等高校合作举办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工程、职教师资、汉语言文学、法律、会计学等独立本科,帮助有志学生进一步深造。 面向未来,学院将努力在教学质量、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技术推广、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等方面形成特色,加强高层次创新应用人才的培养,形成办学形式多样化、办学层次多规格的现代化开放式的综合性多科性高职教育模式,以新的形象、新的机制,迎接新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