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高考 学历提升 出国留学

丹东留学机构(冷暖|剑桥大学高材生的中国慈善路:英国洋媳妇 开了一家不收钱的英语培训机构)

发布时间: 2024-03-01 04:48:01

丹东留学机构(冷暖|剑桥大学高材生的中国慈善路:英国洋媳妇 开了一家不收钱的英语培训机构)

一位土生土长的英国女士,从剑桥大学毕业后定居中国多年。这位“洋媳妇”在“第二故乡”上海创办社会组织,为许许多多弱势儿童提供免费英语教育课程。

她叫华柯林(Corinne Richeux Hua),她的公益组织有个朗朗上口的名字“铺路石青少年发展中心”(下称“铺路石”)。这个非营利性组织所从事的事简单而纯粹——设计公益课程、招募和培训志愿者、为孩子们提供英语和计算机培训,还开始探索网课形式扩大受益面,所有资金来源全靠基金会捐助和善款募集。

尽管华柯林的项目很受好评、被认为颇具商业价值,但她却只想实现从小的公益梦想,坚持做一件好事”。十三年来,她的慈善公益道路走得很不平凡——

送英语课程,让弱势儿童受益

“铺路石”的办公地点在徐汇区乐山路。市井气息满满的市中心生活区,“藏”着一处门面很不起眼的小型办公楼,地方并不好找,进门后却别有洞天。宽敞的空间被布置成暖色调,时尚而温暖,员工们拥有工作单间,也有合围式的开放办公区域,可供独立创意,也可以随时开个小会、思维碰撞。

这是一家教育机构无偿捐献的办公场地,一切都颇符合华柯林的想法。这是“铺路石”自2006年成立以来的第三个“家”。

“一直以来,我们的受益人都是弱势儿童,我们要做的事,就是改变中国贫困儿童的教育福利和综合福利。” 华柯林中文流利、思维方式也有一半“中国化”。她说,她最关注的是从农村迁移至城市而使学习受到影响的外来务工随迁子女。

早在2006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华柯林和朋友去某区外来务工子女学校考察。她问校长“需要我们做什么”,几乎每一个校长都说“能不能来给孩子们教英语”,因为学校里根本没有英语老师。”当时,她身边有不少外国朋友和在外企工作的中国朋友都很想做公益,请她帮忙寻找方向,于是她尝试着牵线搭桥达成这件事。让她没想到的是,2007年,华柯林第一次安排志愿者给孩子们上课,一个月后她再度去学校考察时,发现孩子的英语水平已经有了明显提高。

“铺路石”发展到现在,英语课程体系已经十分完善。去年,他们创建了一套针对上海小学1-5年纪的课程大纲,其中包含120个课程内容。这些教案不仅涵盖了英语单词和语法教学,还包括一步步的行动计划,指导志愿者如何上课及开展活动。

华柯林手头有一组数据:整个2018年,“铺路石”在上海和其他9个省的45个项目点,超过1500名志愿者通过支教和互联网,为12514名贫困孩子提供了5946节英语课;计算机项目为上海、浙江嘉兴和江苏启东地区873名随迁子女提供了900节电脑课。上英语课,电脑课,还为104名英语老师提供专业培训,为256名儿童提供了免费眼镜……

员工和志愿者,最宝贵的资源

员工和志愿者,是“铺路石”最宝贵的资源。华柯林把员工的离职和新加入情况写在了公开年度报告的首页:“2018年,5位员工在这一年离职了……我们非常舍不得她们,也很高兴有优秀的新员工加入我们,这同时证明了我们在面对挑战时的抗压性……”按照中国人的思维,这些“代表着挑战与压力”的信息往往会在公开资料中被隐去,但华柯林却直言不讳,由于非营利机构可以给出的薪资并不高,有的员工会因为钱的原因而离去,但尽管如此,他们的团队依然在渐渐扩大,如今18名员工每人都肩负某一方面的运营使命,“每个人都对‘铺路石’尤为重要。”

而超过1500名志愿者,更是滚雪球一样发展起来了。“铺路石”的志愿者来自世界各地以及各行各业,中国人占56.8%、欧洲人占15.1%、北美人占11.2%;而年龄段在20-30岁的年轻人占61%、高中生占21%。

参加了两学期上海英语教学项目的志愿者Stephen Pinfu说,他以前从没参加过志愿活动,也没有教过书,开始考虑这次行动时有点担心。但8个月的支教经历让他后悔“为什么我没有早点开始做”。与其他志愿者教师以及学校里“真正的”老师和学生一起,让他觉得愉快而有成就感。如今,他在“铺路石”承接项目的一所民工子弟小学和一所青少年职业技术学校当志愿者,他还经常推荐自己的朋友也来当志愿者。

在湖南省桃江县当支教志愿者的Connie Yuan觉得,支教拓宽了她对中国“农村”的看法,也使她对农村教育体系有了新的认识,让她深刻感受到农村地区是多么需要更多支持。

其实,“铺路石”对志愿者的“门槛”颇高。记者看到,其官网和微信公众号的醒目位置都有志愿者招募入口。志愿者需要填写包括参加活动的目的、志愿者实践等资料,在录取后,每位志愿者需要进行上岗培训,包括如何控制好课堂教学纪律和气氛、如何与孩子们互动、如何备课等等。而每名志愿者每学期至少要承担8堂课的任务,风雨无阻,且大多在周一至周五的上班和上学时间。

“来得太快了,口口相传!我们在开课的第一个学期,志愿者人数就达到100名,第二年就有200名。”这个话题让华柯林兴奋起来,她觉得,大多数志愿者都很认真负责,守时守信,正是志愿者的热情激励了她的团队。

华柯林记得,她创办“铺路石”的早期,只是一个人在忙碌,但很快就忙不过来了,每堂课都有很多细节需要协调,有时候老师去了孩子不在,有时候孩子到了老师却没到。当时,有一个自己开公司的朋友来帮忙,几个月后也招架不住,向华柯林建议招聘一名全职员工里协调这些。那时候,募款非常难,她又特别需要全职员工给来专门管理项目事务。当时的她通过业余给一些企业做社会责任顾问的收入为项目运作提供部分经费。“直到2009年,终于一位法国人捐助了3000欧元,我们才雇用了一名员工。”

未来之路,为建立基金会而努力

因为“铺路石”,华柯林还获得了一个巨大的“惊喜”。去年5月,她接到通知,因为对中国弱势儿童群体的教育贡献,他获得了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生日荣誉名单上的英帝国奖章(B.E.M)。在上海瑞金宾馆的一个私人仪式上,安德鲁王子亲手向她授予这个奖章。

她的慈善故事,开始在两个国家流传。这位上世纪80年代的高才生,毕业于剑桥大学中国研究专业。那时,西方对中国的报道非常少,华柯林的父母只要看到报纸上有关中国的报道,就会剪下来寄给她。1988年,她还到家乡唐克斯特的中国友好城市辽宁丹东留学3个月,那是她第一次踏上中国的土地。不久之后,她结识了后来的先生。“当时他在剑桥大学做访问学者,我陪同他开车一起去接一位中国客人,结果客人没接到,我们却就此认识了。”华柯林结婚以后,于1993年从英国到上海定居,此后一直在上海的普华永道工作,直到2006年下定决心辞职做自己喜欢的事,她先是加入朋友的民非组织“爱的教育研究会”,不久后就创办了“铺路石”。

也许是从小潜移默化受到父母坚持多年志愿服务的影响,她早已决定把这一切作为毕生的事业。如今,她的两个孩子都在伦敦,一个已经工作、一个还在读书,她说:“我们的家庭不需要更大的房子,也不需要买第二部车子,我们可以一个人去赚钱养家,一个人去做喜欢的事,做慈善也是我们家庭的选择。”

“铺路石”的未来之路还有很长。团队在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的持续资助下,每年完成上海三所小学的英语教师培训任务,还通过远程视频教学的方式,为河南、湖南、四川、江西等农村地区的英语教师提供培训课程;上海英国商会还资助他们建设安徽省利辛县的远程教师培训试点课程,他们将持续开展这些培训,并寻求更多资金支持。

计算机培训也是“铺路石”的课程新方向之一。在其他爱心人士的支持下,他们开发计算机课程,通过培训乡村教师和志愿者,把计算机技能带给农村孩子,而培训课程越多,就越让他们关注多更多需要帮助的孩子。

此外, “铺路石”在去年对浙江嘉善地区的中学辍学孩子进行了一次摸底研究,同时对16岁青少年辍学后所面临的社会挑战进行了细致研究和评估。这些研究成果将用于团队改进课程内容,他们还希望继续走进更多中小学的课堂。

华柯林还在为“铺路石”建立基金会而努力:“募款200万元,这对我们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她希望有更多爱心人士能与她一起成为弱势孩子们成长路上的“铺路石”。

栏目主编:栾吟之 文字编辑:栾吟之

图片由被采访对象提供

温馨提示:
本文【丹东留学机构(冷暖|剑桥大学高材生的中国慈善路:英国洋媳妇 开了一家不收钱的英语培训机构)】由作者学历说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学分高考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 @ 2024 学分高考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17021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