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十多年里,由于高校的大幅扩招,有人形容“大众教育取代了精英教育”。1999年,高等教育开始大幅扩招,这些驰名高校与全国众多院校一起,在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提高中,一度放低门槛,不同程度增加了招生名额。随着扩招及人口结构的变化,全国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即高等学校在校生人数与18~22岁人口数的比率,从1999年的5%左右,迅速升到了2010年的26.5%——远远超过了教育部1998年末《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确立的到2010年达到15%的目标。
在此期间,扩招会否摊薄教育资源、导致教育质量缩水,成了令人关注的问题。例如,全国高校校均学生规模1998年时不足5000人,2009年达到了1.4万人。生均高等教育经费迅速下降,2000年为7310元,2005年降为5376元。由4所大学于2000年合并而成的武汉大学,当年招生9600多人。第二年减为8000人,2002年又减为7000人。该校当时表示,减招主要是为了保证学生培养质量,因为发现一些高校不顾办学条件盲目扩招,后果严重。
事实上,由于资源投入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很多名校在做加法与做减法之间不停摇摆。越来越多的高校试图稳定甚至削减招生规模。在众多名牌高校中招生规模最小的中国科技大学,也根据“办学条件等实际情况”,谨慎地走回“小而精”的道路。该校前些年的本科招生计划为1860人,最近3年里,均为1800人,实际录取人数有时略低于计划数。在压缩本科招生计划的同时,也有一些名牌高校减少甚至取消了专科、高职层次的招生。而许多高校在一度大幅扩招研究生后,宣布要控制研究生教育规模,调整结构。
公办院校的软硬件资源有上限,很多学校还要考虑自身“高水平大学与优势特色学科”的建设目标,所以会缩减招生规模,而现在这种局面也符合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本科和民办本科的趋势。
民办大学就是在找工作的时候受歧视,这是无法回避的现实。大学扩招,包括这些民办、三本,实际上让更多人进入大学是为了让家里有关系、有路子的学生,能够成功混一个大学学历,而大多数普通家庭出来的学生,在这类大学里只是陪读罢了。如果只有极少数人可以考上大学,那么家中有钱有权的孩子未必能考得上,毕竟高考目前还是相对最公平的一场考试。所以扩大招生范围,增设院校数量,降低入学难度,让这些学习不好的孩子有机会获得大学文凭,然后招人的门槛是大学学历,后面面试。
1.普通大学减招一是因为有些专业成为基础课,不作为单独的专业,这样会减少一些录取人数。
二是为专科学校提供更多的人数,我国现在更加缺乏技术类人才。
2.研究生减招是因为要分全日制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全日制研究生越来越多,要把人数分一些到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校。
以上就是关于大学缩招的原因是什么啊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学分高考网,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