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介绍:本专业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基础知识及应用能力,且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人文、科学素养,有较强的创新意识、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精神,能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领域从事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创新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确认选择该专业
一、专业代码与名称
专业代码:580101
专业名称:机械设计与制造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基础知识及应用能力,且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人文、科学素养,有较强的创新意识、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精神,能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领域从事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创新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三、培养规格
通过系统学习和训练,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能力与素质:
1.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团结协作精神;
2.掌握本专业所必备的自然科学和机械工程科学知识,了解本专业学科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3.掌握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机械电子及自动化、计算机应用和程序设计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具有从事机械系统设计、工艺研究、产品开发、生产组织与管理的能力;
4.具有对机械工程问题进行系统表达、建模、分析求解和论证的初步能力;
5.掌握机械工程实践的基本技能,具有使用现代化仪器和工具的能力,具有制订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处理和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
6.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生产、设计、研发的法律、法规;
7.具有创新意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8.具有终身教育的意识和继续学习的能力。
四、学制
学制:2.5 年
五、专业方向及特色
专业方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方向主要掌握机械产品制造过程的相关技术,包含数控加工技术、激光加工技术、精密与超精密加工技术等先进制造技术,主要培养可以综合应用现代机械设计和制造理论、计算机技术、自动化理论进行新产品创新设计、开发和制造,具有实践、应用能力强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机械设计及理论方向主要培养可以综合应用现代机械设计基本理论和方法、包含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机械优化设计及可靠性设计、模具设计、机械创新设计等现代设计方法,培养可以综合应用现代设计理论从事机械性能分析、产品设计、实验设计、应用能力强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六、主干学科
主干学科:力学、机械工程。
七、教学进程安排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培养计划进程表
学习形式:函授学历层次:专科学制:2.5年(表1)
课程类别 | 序 号 | 课程名称 | 总 学 时 | 学时分配 | 开课学期 | |||||
自 学 | 面授 学时 | 上 机 | 实验 | 实习设计 | 考 核 | |||||
公 共 基 础 课 | 1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48 | 32 | 16 | 查 | 1 | |||
2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48 | 32 | 16 | 查 | 2 | ||||
3 | 大学英语1 | 48 | 32 | 16 | 查 | 3 | ||||
4 | 大学英语2 | 72 | 48 | 24 | 1 | |||||
5 | 计算机应用基础 | 72 | 48 | 24 | 2 | |||||
6 | 高等数学1 | 72 | 48 | 10 | 14 | 1 | ||||
7 | 线性代数 | 72 | 48 | 24 | 1 | |||||
专 业 基 础 课 | 8 | 工程制图 | 72 | 48 | 24 | 1 | ||||
9 | 理论力学 | 72 | 48 | 24 | 2 | |||||
10 | 电路分析 | 72 | 48 | 24 | 2 | |||||
11 | 计算机程序设计 | 72 | 48 | 10 | 14 | 查 | 3 | |||
12 | 机械原理 | 72 | 48 | 24 | 3 | |||||
13 | 互换性与测量性技术基础 | 72 | 48 | 16 | 8 | 3 | ||||
14 | 数控加工工艺 | 72 | 48 | 16 | 8 | 3 | ||||
专 业 课 | 15 | 先进制造技术 | 72 | 48 | 10 | 14 | 查 | 4 | ||
16 | 特种加工 | 72 | 48 | 24 | 4 | |||||
17 | 现代设计方法 | 72 | 48 | 24 | 4 | |||||
18 | 精密和超精密加工技术 | 48 | 32 | 16 | 查 | 1 | ||||
实 践 | 19 | 专业实习 | 114 | 104 | 10 | 48/4周 | 查 | 5 | ||
20 | 毕业设计 | 248 | 232 | 16 | 232/9周 | 查 | 5 |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热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