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高考 考研

课程与课程理论--2022考研教育学重点

发布时间: 2023-02-26 18:40:03
课程与课程理论--2020考研教育学重点

2020年教育学考研正在紧张进行中,下面为您整理了课程与课程理论--2020考研教育学重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课程与课程理论

一、课程的含义 有几种:

(一)课程即教学科目(斯宾塞)

缺点:学校为学生提供的学习,远超出正式列入课程的学科范围,忽视学生心智发展,情感陶冶,创造性表现等。

(二)课程即学习经验(杜威)

惟有学习经验才是学生实际意识到的课程。学生的学习取决于他自己作了什么。

缺点:在实践中很难实行,且太宽泛。

(三)课程既文化再生产(鲍尔斯和金蒂斯)

认为任何社会中的课程,都是该社会文化的反映,学校的职责就是再身产对下一代有用的知识与价值。是从一定社会的文化中选择出来的材料。

缺点:是幼稚的。

(四)课程即社会改造的过程(弗雷尔)

认为课程不是要是学生适应成顺从与社会文化,而是要帮助学生摆脱社会制度得束缚。

缺点:过于天真

我觉得袁振国的定义比较好:

课程——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它是为实现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它的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包括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营造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

二、课程理论流派

(一)经验主义课程理论(杜威)

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课程不足取

1、 课程应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课程必须与儿童的生活相沟通,应该以儿童为出发点,为中心和目的。

2、 课程的组织应心理学化。应考虑到心理发展的次序以利用儿童现有的经验和能力。

(二)学科主义课程论

1、要素主义(巴格莱)

强调课程的内容应该是人类文化的共同要素,课程应给学生提供风化的,有组织的经验,即知识。

2、 永恒主义(赫钦斯)

课程应以永恒学科组成,他推移出我们人性的共同要素,使人与人联系起来,对于任何进一步的研究首要的。首先是古典书籍。

(三)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布拉梅尔德)

课程不应该帮住学生适应社会,而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社会秩序和社会文化。

1、主张学生尽可能的参与到社会中去

2、以广泛的社会问题为中心

(四)存在主义课程论(奈勒)

课程最终要由学生需要来决定。

人文学科应以社会问题为中心。

(五)后现代主义课程论(多尔)

分析和批判泰勒模式。

1、丰富性richness 体现了开放性。

2、循环性recursion 旨在发展能力

3、关联性relation 教育上的关联;文化方面的联系。

.xqy_container .xqy_core .xqy_core_main .xqy_core_text{height:auto !important;}课程与课程理论--2020考研教育学重点
温馨提示:
本文【课程与课程理论--2022考研教育学重点】由作者教培参考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学分高考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 @ 2024 学分高考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17021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