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高考 考研

考研复试难吗(清华大学考研复试难吗)

发布时间: 2023-05-05 01:20:04

考研复试难吗(清华大学考研复试难吗)

考研复试难吗,清华大学考研复试难吗

自考研初试成绩查询陆续开通,

考研成绩的公布导致几家欢笑几家愁。

考生们惊喜地等来了自己满意的分数,

没过多久,更多400分出现。

400分,早已不是上岸的保证

甚至不能稳进复试

面对高分遍地的现实,

有人贴切地打了一个比喻:

考生拼命追赶高分的样子,

正像是打工人用缓慢上涨的工资追赶房价。

根据“青塔”微信号对部分名校2021年的复试分数线的分析,发现400分,可能只是进复试的及格线。

上海外国语大学2021年的亚非语言文学(古代东方研究)的复试分数线达到了430分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的统计学复试分数线达到了429分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金融专硕也都在420分以上

这些高分主要是名校的热门专业,例如金融、新传等。或本身招生人数就不多的专业,因为录取名额有限,根据规定的复试差额比例,自然会把复试分数线定高。

近年不断攀升的考研报名人数,让复试分数线水涨船高。尤其是去年受双减政策的教培大军,和因疫情难出国的留学党们,纷纷转战国内考研。同时,越来越多的往届生正成为考研的主力军。

有人因为考研成绩超出预期,喜极而泣,抱头痛哭半小时,备考之时也常常崩溃;

有人因为考研失利,导致心灰意冷,万念俱灰中跳入冰冷的河中,引得民警翻越护栏急救。救人的民警劝她:“人生很长,考研不是唯一的出路。”

如何引导中学生和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提升心理素质?

解析

认清考研的意义 提早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特邀观察员:孙冬君(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心理教师,东城区骨干教师)

考研不仅是增长知识、磨练意志、积累宝贵的人生财富的过程,而且还是一次难忘的人生经历。考研的结果固然很重要,但仅仅凭借考试结果,并不能给人生下结论,因为人生的价值不是考研就能实现的,人生的成败不是依靠学历衡量的

首先,考研是用更高层次的专业的学识认识世界,将知识学习与未来工作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手段。考研不是人生的目的,人生最终目的是服务社会,是实现自我价值。

其次,如果没考上且分数差距较大,大可以放弃考研这条路,走入社会,认识社会,体验行业,认识行业发展前景。有的人在别人考研的时间提前走入社会,积累工作经验,将职业变为倾注一生的事业,他们的人生同样熠熠生辉。

再次,考研不是脱离社会,回避职业的“避风港”,没有任何一个工作只依靠文凭就能胜任,工作的胜任力与工作态度、能力、坚韧不拔的优秀品质是分不开的,所以培养积极的心态、提高能力、培养良好职业品质比考研更重要。

为了避免大学生考研落榜彷徨迷茫的人生困境,在中学阶段,同学们就要提早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探索自我,认识自我,探索外部世界,助力生涯发展。

新高考改革,高中生的未来专业规划提前到高一年级进行。高中生们顺应新高考的选科选考,提前规划未来发展。认识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发挥自己的优势,寻找着力点,将职业与兴趣、能力、性格相结合。

解析

理性报考 客观清晰地了解选考专业

特邀观察员:陈菲(北京大学医学部副研究员)

对于漫漫的人生长路来说,无论成功失败,“考研”都只是其中一段浪花,终会归于平静,远谈不上是攸关生死的大事。

仅从学历角度来看,研究生学历属于锦上添花,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取舍是多方面因素综合考察后的结果。在更看中候选人知识背景和学历层次的专业技术岗位招聘中(如高校教职),博士学位只是标配,研究成果、年龄、本科“出身”、海外学习经历都可能是更有分量的录取条件。另外,选择跨界就业的研究生在岗位技能方面并无优势,反而很可能会因为“专业不对口”“没有本科生潜力大”等理由被用人单位拒绝。

因此,对于尚未离开校门、希望通过攻读研究生获得更好发展机会的同学来说,适当降低心理预期,对拟报考专业的录取条件、学习内容、就业方向有更客观清晰地了解是首要的备考任务。特别是很多理工科专业,对研究生是以培养学术人才为目标的,就业领域极为狭窄、专业技能的通用性较差。如果自己没有浓厚的科研兴趣和强大的自主学习能力,千万不要贸然尝试。我曾经接待过一位来咨询的同学,从硕士一路考到博士后,他在自己不喜欢的科研道路上越走越远。不仅工作上身心俱疲,连带着也影响了家庭生活。

如果选择了报考竞争激烈的热门专业、知名院校,就要坦然面对可能遭遇的挫折。备考是一个长期自主学习的过程,这期间形成的自我管理能力、韧性与坚持,对于未来的职业发展是宝贵的积累。如果初试不利,在慎重分析原因找出差距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再次报考。我们也应当认识到,研究生教育并非职业发展的唯一路径。持续多年的反复备考,不仅付出高昂的机会成本,也造成难以平复的心理创伤。这种情形下,出国深造、在职攻读学位或者趁早转到其他的职业领域才是更为明智的选择。

支招

不以家长偏好选择专业

将生涯发展的探讨前置

特邀观察员:段鑫星(中国矿业大学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

在近千万的就业大军中,集体备考公务员、考研、进体制内成为近年毕业生的不二之选,但如何成功突围顺利上岸,很多人是没有做好准备的。

建议考生们,如果你勉强进入复试线,请抓紧时间联系调剂,抓住属于自己的小机会

建议在校大学生,可以早一些开始自己的人生规划,了解自己的优点、特点与弱点,可以做个SWOT(优势、劣势、机会、风险),进行一个简单的自我评估,也可以运用霍兰德生涯六边形(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传统型与实际型)等了解个人风格、职业环境等,再与自己的三观、人格性格特点及知识潜力等进行深入探讨,将生涯发展的探讨前置。在一个内卷与竞争的时代,对于职业与未来的准备向前思考一些,可以倒逼自己提前为未来做好多手准备,当风暴来临时有另外的选择。

中学生也尽量提前开启职业规划,特别是要避免自己的短板,加固自己的优势与长板,传统的扬长避短依然是个体发展的重要法则;探索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寻找内驱力,任何可以让你坚持不怕苦的目标都源于内在。在这个浮躁的社会,学习与自己的内心相处,需要一份定力,而这份定力也是一点点积攒的。

给家长的建议是——永远不要因为自己的偏好为孩子选择专业以及人生,这将是一个极高风险的投资。家长需要做的是与孩子一起探讨他真心喜欢什么,可以为孩子提建议,把选择权交给孩子,让孩子学习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与孩子一同做好心理建设:不鼓励以绝决的心态和破釜沉舟的状态参与人生的任何一次重大选择,心态上平和,准备上用心。特别是孩子遭遇考试失利,家长要给予孩子情绪上的安抚与情感上的支持,有效避免一些偏激事件的发生。

支招

培养成长型思维提高孩子耐挫力

特邀观察员:刘艳茹(北京教育学院教育管理与心理学院副教授)

面对考研成绩的种种表现,暴露出考生乃至家长的种种心态。

首先,以尊重接纳的态度陪伴孩子度过失败困扰期。由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层次提升,再加上疫情影响,出国留学人数减少,最近几年考研人数持续增长。2022年计划招生人数为115万左右,这意味着至少有340多万人考研失利。面对孩子考研失败,家长最恰当的态度是理解与接纳,以及在此基础上的默默陪伴。家长的安慰与陪伴,可以给孩子一种心理的能量。如果能在成绩出来之前做了预防性谈话,表达这份理解与包容,想必效果会更好。

其次,引导孩子正确面对考研失利。面对失利,考生出现一定的情绪反应是正常的,但反应过激,则与思维方式密切相关。引起人们产生不良情绪以及行为的根源往往不在问题本身,而在于人们看问题的角度、所持有的观念。年轻人面对考研结果表现出的异常乃至错误的反应,其根源就在于将考研作为实现自己人生追求或改变人生命运的“唯一”路径。家长要引导孩子看到“人生是一次长跑”,不必以一时的得失论高下,考研尽管重要,但不是唯一,只要目标明确再加上持续的努力,“失败”只是暂时的,也可能正是这次“失败”,在人生的拐弯处让孩子发现了另一种可能。

最后,孩子良好思维方式的培养要从小开始。培养孩子拥有成长型思维是一个“从娃娃抓起”“功夫在平时”的渐进过程。把一次考试的作用夸大化、绝对化,实际是思维的僵化、窄化,这种现象其实在中小学生身上也很常见,如一些孩子过于看重分数,一些家长常说的就是“你把学习搞好了就行,别的啥也不用你管”,导致孩子在学校目中无人,不想也不会与人交往,对集体活动冷漠、被动。其实,做家务、管理好自己的房间、与人交往、参加活动,同样锻炼着孩子的思维及问题解决能力。在小时候,多引导他们从积极角度看问题,多去发现挫折给自己带来的磨练,引导孩子关注努力的过程,看到其中哪怕是微小的进步,而不是只看重结果,进而提高孩子的耐挫力。

策划:王小艾

编辑:郝彬

编审:郝彬

终审:王宇 苏金柱 鲍丹禾

关注教育的人都在看

考研复试难吗(清华大学考研复试难吗)

考研复试难吗(清华大学考研复试难吗)

温馨提示:
本文【考研复试难吗(清华大学考研复试难吗)】由作者教培参考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学分高考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 @ 2024 学分高考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17021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