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高考 考研

考研增幅下挫是对“考研高考化”的拨正

发布时间: 2022-12-30 23:00:36

考研增幅下挫是对“考研高考化”的拨正

□程振伟

据央视新闻报道,记者从教育部获悉,2023年考研全国报考人数为474万。据学分高考统计,2023年全国考研报名人数仅比2022年增长17万人,同比增长仅有3%,未能如民间所预测的那样实现高增长,和2022年增长21%的增幅相比,增长率大幅下滑,几乎可以称得上是显著下挫。

考研热度终于“硬着陆”。2017年考研人数首次超过200万,但是5年后就实现了翻番,近5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5%。而2022年更是达到了457万,同比净增长80万,增长21%。正是因为近年来考研报考人数的“狂飙猛进”,某机构上半年就曾预测2023年考研报名人数将超过520万人。与此同时,“考研高考化”“逆向考研”,也轻而易举地走向大众舆论场。

考研增幅下挫,从去年的21%增幅,到今年的3%,断崖式下跌,背后的原因不难想见。“考研高考化”本身即意味着“考研复利”变窄。读研,事实上对名校和一般学校本科生而言,可谓“泾渭分明”。985、211名校的学生,保研比例本来就高,不必走考研“一条道”。而普通双非大学而言,大多则要经历竞争激烈的研考。那么,对一些学生而言,动辄一年甚至三年的“蛰伏备考”,读研后“将来还要为就业焦虑”,这种考试成本是否太高?是否还有更划算的“另谋它途”?

考研“高考化”,对普通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体系,是否有着很大的伤害?名校学生,因为保研比例高,并且设计有大量保研通道,可以保障素质教育的较好实施。而普通本科高校学生,为了考研,大多只能诉诸备考时间的堆积,考研不考的课程“能过即可”“能放则放”,而一些学生为了考研更是强烈要求“大四不要开课”,大学人才培养方案“为考研让路的”,并不在少数。两相比较,名校和非名校的办学资源本就悬殊,“全民考研”“办学考研化”,只会让非名校背负“考研化办学”的负担负重而行。

考研增幅下挫,是社会形势变化与大学生自然选择的“相向而行”。以往研究生,“研究味”为主,如今研究生,随着专业硕士招收比例越来越大,主要是为就业培养研究生层面的人才,一些对专心科研无甚兴趣的学生选择“绕道而走”。考研增幅收窄,本科毕业生并非再是潮汐式地奔向研究生考场,而是奔赴就业、创业、去欠发达地区等广阔天地,参差多态也意味着社会对人才吸纳的多元包容。“创新开放式”出路,不正是社会成熟的表现?

考研“高考化”趋势的出现,最受伤害的还是本科生教育。当一批批本科生,一上大学就说“我是一定要考研的”,现在上课就是为了考研,本科教育的主体性被削弱,那么多只有本科生教育的高校倒成了“考研预备学校”,这不见得是个好事。因此,乐见考研增幅下挫,“考研高考化”确实到了降温冷却、逆向而行的时候了。

温馨提示:
本文【考研增幅下挫是对“考研高考化”的拨正】由作者教培参考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学分高考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 @ 2024 学分高考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17021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