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工业科技学院教务处电话 附号码及其他联系方式
一、四川工业科技学院教务处联系电话和联系方式
四川工业科技学院教务处联系电话为0838—3201799、0838—3209301,该校联系地址为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大学路59号四川工业科技学院教务处、邮编为618500。
二、四川工业科技学院简介
四川工业科技学院是一所以工学为主,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法学、文学协调发展的全日制应用型本科高校。学校位于成渝经济区重要区域中心城市——德阳市境内,现有罗江、绵竹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995亩。馆藏纸质图书110万册,电子图书存量3000G,期刊500余种。设有交通、建筑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财经、工商管理、旅游、食品与服装、社会管理、体育、继续教育10个二级学院,61个本、专科专业。在校学生1.4万余人,
有教职工939人,其中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占比36.14%,硕士及以上学位占比40.88%。
学校建有97个校内实验实训室和321个校外实训基地。成立了中国科学院顾秉林院士工作室、车辆工程研究所、建筑工程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所、李调元研究会、电子商务创新创业中心等研究和实训机构,“高集成度FPGA嵌入式系统研发实验室”被列入四川省科技创新苗子工程项目,交通学院汽车实训中心为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项目。学校承担了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四川省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和四川省特色重点专业建设项目。学校重视科研和应用技术创新,近年发表科研论文近千篇,获得专利数十项,实现出版高质量学术著作向实施多项科研成果转化。
学校坚持以“立足德阳、服务四川、辐射西部、面向全国、放眼世界”的办学定位,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引领性的应用型本科大学。学校立足四川区域经济需求,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输送优秀应用技术型创新人才,建校24年来为社会培养10万余名各类人才。学校先后与德国、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马来西亚等国家的教育机构和高等院校建立了广泛的学术交流与人才培养合作机制。聘请德国前副总理兼外长菲舍尔为高级发展战略顾问,并引入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理念和汽车维修与服务、自动化技术等领域的先进技术教育资源,积极建设中德汽车学院和中德职业技能认证培训中心,为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创造有利条件。学校与“一带一路”沿线东盟国家老挝的南塔省教育厅签订合作协议,提供全额奖学金招收老挝留学生,为中国—东盟全面战略经济合作培养人才,学校现有老挝、泰国留学生46名,目前正在老挝南塔省筹建四川工业科技学院老挝南塔分校。
学校积极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发展战略,以创新创业教育为推进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树立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学校被教育部命名为首批“国防教育特色学校”,被确定为优秀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四川省劳务培训基地和四川省创业定点培训机构,被评选为“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示范院校”、“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区”,学校党委被省教育工委表彰为“全省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学校团委被团省委表彰为“四川省五四红旗团委”。
学校广大毕业生以“综合素质高、敬业精神好、动手能力强、上岗适应快”而深受用人单位欢迎,毕业生就业率连年保持在96%以上,位居全省同类高校前列,多次被省、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授予“四川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和“创新创业教育先进高校”称号。
学校秉持“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办学精神,坚守“以担当社会责任的教育,培养担当社会责任的人才”的办学理念,发扬勇于担当的社会精神、立德树人的职业精神、自强不息的创业精神和止于至善的创新精神,夯实人才质量提高工程、办学特色创新工程、治理能力提升工程、从严治党保障工程、师资队伍建设工程和平安校园构筑工程,不断提升办学质量和水平,以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区域性一流应用型本科大学为奋斗目标,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更优秀的技能型人才。
四川工业科技学院邮编 附地址和介绍
一、四川工业科技学院邮编是多少 四川工业科技学院的邮编为618500,该校地址位于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大学路59号,是一所以工学为主,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法学、文学协调发展的全日制应用型本科高校。
二、四川工业科技学院简介
四川工业科技学院是一所以工学为主,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法学、文学协调发展的全日制应用型本科高校。学校位于成渝经济区重要区域中心城市——德阳市,现有罗江、绵竹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995亩,馆藏纸质图书132万册,数字资源228万余册,纸质期刊500余种。设有智能制造与车辆工程、建筑工程、电子信息与计算机工程、财经、管理、食品、体育、教育、护理、国际、航空、继续教育12个二级学院,60余个本、专科专业。在校学生1.5万余人,教职工995人,其中省级教学名师3人,教授、副教授等职称占比36.4%,硕博研究生占比42.1%。
学校建有124个校内实验实训室和333个校外实训基地。成立了中国科学院顾秉林院士工作室、车辆工程研究所、建筑工程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所等研究和实训机构。学校承担了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四川省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和四川省特色重点专业建设项目,重视科研和应用技术创新,近年发表科研论文近千篇,获得专利近百项。
学校坚持以“立足德阳、服务四川、辐射西部、面向全国、放眼世界”的办学定位,先后与德国、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马来西亚、老挝等国家的教育机构和高等院校建立了广泛的学术交流与人才培养合作机制。聘请德国前副总理兼外长菲舍尔为高级发展战略顾问,并引入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理念和汽车维修与服务、自动化技术等领域的先进技术教育资源,为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创造有利条件。学校提供全额奖学金招收老挝、泰国等东盟国家留学生。
学校毕业生以“综合素质高、敬业精神好、动手能力强、上岗适应快”深受用人单位欢迎,毕业生就业率连年保持在95%以上,位居全省同类高校前列,多次被省、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授予“四川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和“创新创业教育先进高校”称号。
学校秉持“以担当社会责任的教育,培养担当社会责任的人才”的办学理念,紧扣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聚焦新工科,坚持以服务学生为中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构建协同育人机制,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建成具有国际引领性和区域性一流的应用型大学,切实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四川工业科技学院教务处电话 附号码及其他联系方式
四川工业科技学院在哪里
四川工业科技学院是公办还是民办
四川工业科技学院有哪些专业 附好的重点专业名单
四川工业科技学院学费标准,各专业学费每年多少钱
四川工业科技学院录取通知书,开学时间,入学考试指南军训宿舍条件转专业政策
四川工业科技学院学费标准多少,四川工业科技学院各专业学费标准设置
四川工业科技学院宿舍条件环境照片 宿舍空调相关配置介绍
四川工业科技学院录取分数线预计多少 历年各省录取分数线统计表
四川工业科技学院开学时间入学指南及录取通知书发放时间查询
四川科技职业学院教务处电话 附号码及其他联系方式
一、四川科技职业学院教务处联系电话和联系方式
王涛:学籍管理、毕业证书、学生成绩盖章
赵红莉:考务管理、普通专升本
电话:37330358
张静:教材管理、必修课重修
电话:37330357
王亚梅:选修课管理、教学运行
李理:实践教学、毕业论文
电话:37330353
二、四川科技职业学院简介
四川科技职业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备案,涵盖工学、管理学、经济学、医学、教育学、艺术、文学等多学科综合发展的全日制、综合性、应用技术型普通高等院校,面向全国统一招生,在校生规模近17000人,是联合国教科文(UNESCO)产学合作教席理事会理事单位。学校秉承“修德、技精、勤思、协作”的校训,围绕“习术立业,中西合璧”的教育理念,践行“用明天的主流技术培养今天的人才”的宗旨,在“倾力打造东方加州理工学院”办学愿景的指引下,着力培养具有科学精神和科技情怀的“全链条”工程师和具有产业全局视野的高端应用型人才。办学十余年,学校声名远播,被誉为"读书的好地方、选才的好去处"。2017年6月,学校被四川省人民政府纳入“十三五”本科院校设置规划。
地理位置:
学校地处国家级新区——天府新区视高园区大学城,享受着中国西部地区核心增长极与科技创新高地、现代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宜业宜商宜居国际化现代新区的独特优势资源;毗邻成都科学城、天府科创园,现代交通地铁、高铁、航空业发达,高端科技企业云集,创新氛围浓厚,所开设专业与区域行业无缝对接,是发展潜力巨大的璀璨明星高校,被社会美誉为“天府新区自己的大学”。
生态校园:
学校3000余亩生态园林式校园依山傍水,风景如画,环境优雅,常年绿树成荫,四季繁花飘香,高耸钟塔、威武剑桥、俏丽东风渠把校园点缀得绚丽多姿。拥有现代化的教学大楼群、信息化的图书馆(投资1.5亿)、高标准的学生公寓(配置了空调和智能热水器、无线Wifi全覆盖)、现代化大学生食堂、匠心独运的艺术楼,网球场、羽毛球馆、乒乓球场、篮球场、排球场、风雨操场、马术训练场、壁球场、高尔夫球训练场、射击训练场、开心农场、游泳馆、健身房等。实验实训室完善,已具备教学、实训、科技开发、生产四位一体功能。校外实习实训基地300余家,覆盖所开设的全部专业。基础设施按在校生30000人的办学规模配套建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
开设专业:
学校面向国家级天府新区、四川自由贸易实验区、成渝经济圈和 “一带一路”的重大战略需求,开设了通信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大数据技术与应用、工业机器人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会计、财务管理、环境艺术设计、建筑设计、护理、学前教育、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空中乘务、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等59个专业,并通过整合专业教育资源,推进专业交叉与融合,培育新的交叉性、融合性专业增长点,形成与区域经济和产业结构相适应的专业格局。现设有互联网+学院、中德学院(汽车工程系、轨道交通系、工业自动化系)、人工智能学院、火链软件学院、蓝盾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医护学院、幼儿师范学院、新道云财经学院、中诺思物流电商学院、烹饪学院、大湾商务航空旅游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完美世界艺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体育学院、电竞学院等16个二级学院,形成了以工学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格局,实现了专业链与地方经济产业链的对接。
师资力量:
学校坚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通过启动青年教师“硕士化”、“博士化”工程、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工程、高层次拔尖人才的“双百”(百名教授、百名博士)引进工程、“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工程,不断优化年龄结构、职称结构,一批年富力强、具有高学历、高职称或海外留学背景的教师担当学术领军人物和教学、管理骨干,形成了合理的学术梯队和专业教学团队,进一步提升了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能力。
成都工业学院教务处登录入口
一、成都工业学院教务处登录入口 成都工业学院教务管理系统登录入口为 https://cdtujwc.cdtu.edu.cn/,学生可以复制该网址到浏览器地址进入登录页面。
二、成都工业学院简介
成都工业学院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举办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学校。学校创办于1913年,是辛亥革命后四川省举办的第一所实业学校。学校曾先后12次更名,历经四川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四川省立成都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成都无线电机械学校、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等多个历史发展阶段。新中国成立后长期直属国家电子工业部,1987年起改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省电子工业厅主管,2000年调整为四川省教育厅主管。陈毅元帅曾于1916-1918在我校染织专业学习。江泽民同志曾视察过我校,并亲笔为学校七十五周年校庆题词:“发扬优良传统,培养优秀人才”。
学校现为全国“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规划项目院校,获得了中央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专项资金项目单位资格,四川省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四川省首批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单位、“本科院校整体转型发展改革”试点单位,四川省首批创新改革试点高校,四川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学校科技园为省级大学科技园;当选全国新建本科院校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四川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理事长单位、四川省装备制造业产教联盟副理事长单位,是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厅委共建”院校。
建校一百余年来,学校从未间断过办学,始终秉持“手脑并用、学做合一”的校训和“严谨、朴实、勤奋、创新”的校风,坚持“根植地方,魂在应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为地方的社会经济发展倾尽绵薄之力。
学校占地面积1000亩,主校区位于成都郫都区,此外还有成都市中心的花牌坊校区和北郊的大丰校区,普通全日制学生集中在主校区学习。学校设有机械工程学院、材料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电子工程学院、网络与通信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人文体育与设计学院、建筑与环境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筹)、创新创业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系、外语系等13个教学院系和1个继续教育学院,有27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学生约12700人。
学校共有教职工811人,其中专任教师600余人,副高以上高级职称教师300余人,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500余人;3名国家级教学名师和6名省级教学名师,1名“青年”教师,3个国家级教学团队(计算机、机械、机电)和4个省级教学团队,教师荣获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优秀教师、省师德标兵、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等称号40余人次。
学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机械电子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是四川省首批本科应用型示范专业。《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高等数学》、《机械制造技术》3门获批为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学校以《转型发展,产教“五融合”,培养应用型工程人才》为题的教改项目获得四川省第八届高等教育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学校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28亿元,图书馆藏书123万余册,建有设备值超过1000万元、基于万兆主干网的校园网,已形成比较完善的计算机网络服务体系,在四川省高校校园网建设检查评估中被评为“优秀”。
学校有教育部批准设立的3个国家级实训基地(机械电子工程、数控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3个四川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模具、电加工、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应用与技术)和2个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性社会学与性教育研究中心、无人机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建有50个建制实验室,200个功能实验室,其中17个实验室为与英特尔成都公司等校外单位共同建设的“产学研用”实验室,电工电子实验室为“四川省优秀基础课实验室”。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虚拟仿真示范中心。学校校内还建有“工程素质训练中心”、“大学生特质培养创新中心”及与行业骨干企业合作建立的126个校外实习基地,其中3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宏明、仕兰、宁江机床)。
学校一直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实践、创新能力。我校“校企合作,实现工程实训基地运行机制创新的探索与实践”曾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在校内建设真实工程环境的训练中心的研究成果在其他高校得到了推广应用。学生在各项全国学科竞赛中成绩突出,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等比赛中,获得国家级一、二等奖几十项,2013年我校学生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冠军,荣获“高教社杯”。
学校广泛开展了与美国、英国、加拿大、爱尔兰、德国、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及我国香港、台湾地区的交流与合作,每年选派多名师生赴海外和港台地区访学进修、合作研究和交换学习。与加拿大荷兰学院合作培养了十届近千名双文凭毕业生。
经过长期的建设和发展,学校以严谨的治学、稳定的教学秩序、良好的育人环境,保证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改革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毕业生深受社会各界欢迎。学校长期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Intel公司、长虹、九洲、华为、京东方、TCL、格力电器、重庆平伟、迈普、上海莫仕、富士康、五粮液等知名企业合作。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长期稳定在95%左右,一直是四川省教育厅授予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学校秉承“实业兴国”的建校宗旨、弘扬“艰苦奋斗”的办学精神、坚持“卓越创新”的价值追求、倡导“敬业乐群”的人文情怀,以质量和特色为立校之本,立足成都、服务四川、面向西部、辐射全国,依托行业优势,以培养具有现代职业素养、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和行业技术进步的基层应用性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致力于建设一所特色鲜明的地方高水平应用型高等学校。
四川工业科技学院能转专业吗
四川工业科技学院可以转专业的,具体要求如下
1:思想品德优良,未受过任何纪律处分;
2:在读大一本科生,通过原录取专业培养计划中已开设的全部课程,并达到转入专业的准入要求。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予考虑转专业:
1、入学未满一学期者;
2、本科二、三、四年级者;
3、以特殊招生形式录取的学生,国家有相关规定或者录取前与学校有明确约定者;
4、文科专业转理科专业或理科专业转文科专业的(文理兼收专业除外);
5、应予退学者;
6、正在休学或保留学籍者;
7、无正当理由的。
办理手续
1.转专业录取的学生,其学籍档案转入接收院系管理。
2.经学校批准转专业的学生,由学生处统一办理学籍变动手续,教务处负责按转入专业课程设置进行课程规划,由学生本人根据课程设置(学分制)要求,对选修课程进行选择。
3.转专业学生于指定日期前到新专业报到学习,由接收院系安排转入学生的教室和住宿。
四川工业科技学院学校代码
四川工业科技学院学校代码:国内代码13816,川内代码5179。
四川工业科技学院是一所以工学为主,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法学、文学协调发展的全日制应用型本科高校。学校位于成渝经济区重要区域中心城市——德阳市,现有罗江、绵竹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995亩,馆藏纸质图书132万册,数字资源228万余册,纸质期刊500余种。设有智能制造与车辆工程、建筑工程、电子信息与计算机工程、财经、管理、食品、体育、教育、护理、国际、航空、继续教育12个二级学院,60余个本、专科专业。
学校秉持“以担当社会责任的教育,培养担当社会责任的人才”的办学理念,紧扣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聚焦新工科,坚持以服务学生为中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构建协同育人机制,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建成具有国际引领性和区域性一流的应用型大学,切实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成都工业学院正方教务管理系统登录
成都工业学院正方教务管理系统登录: http://cdtujwc.cdtu.edu.cn/index.htm
1月10日、11日,中国电子教育学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分会2018年年会在我校隆重召开。40多位来自16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战线的同仁齐聚一堂,研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以及加强和改进工作的新思路,探索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水平的理论与实践。本次年会主题是“立德树人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10日上午,年会在学术报告厅正式开幕。中国电子教育学会院校思政分会会长单位代表、桂林 电子科技大学 副校长刘宝臣,乐山师范学院副校长任学锋,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黄美煜等16所高校的校领导及各校党委宣传部、学工部、团委、马克思主义学院领导及二级院系的总支书记,我校党委书记李劲松,我校主要职能部门及教学单位的中层干部代表,教师和学生代表参加了会议。我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力主持会议。
李劲松书记代表学校致辞,欢迎各会员单位莅临指导,并向年会的召开致以祝贺。他介绍了我校办学历史、办学规模和近年来在应用型转型中取得的成就,交流了学校近年来在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开展的一些积极探索,重点介绍了学校以陈毅精神为引领的“132”思政教育模式,围绕陈毅精神为核心,打造纪念、研究和宣传陈毅精神的三个平台,抓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等具体举措。
中国电子教育学会院校思政分会会长单位代表、桂林 电子科技大学 副校长刘宝臣对年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回顾了十八大以来*在教育改革发展中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和系统科学的******教育理论体系,表示思政分会作为连接各会员单位的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和交流平台,应该在的伟大实践中发挥更大作用。近年来,协会协调组织会员围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开展了广泛的研究、研讨、宣传、学术交流和评比表彰活动,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实实在在发挥了作用。同时也存在会员单位交流往来不足、交流形式较单一、工作成果不够充分等问题。他希望各会员在思想认识上不断有新解放,在理论研习上不断有新成果,在成果传播上不断有新创造,在理论实践上不断有新突破,在本届年会上取得优秀成果。
中国电子教育协会思政分会秘书长、桂林 电子科技大学 党委常委、党委宣传部部长陈松青宣读了2018年年会优秀研究成果表彰决定,电子科技大学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衢州学院、成都工业学院等4家单位进行了大会交流发言。
会议期间,各会员单位围绕“立德树人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题进行了分组讨论,并就各自学校在思政教育方面的举措进行了交流。
会前,参会代表参观了我校校史馆、陈毅纪念园、成工富创和实训基地。
作为一个学术团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分会的主要工作是组织学术活动,推动学术交流,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本次年会共收到会员单位提交的论文39篇,新媒体案例16个,微视频37个,经过专家组评审,评选出2018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优秀成果。这些作品均能围绕年会主题探讨和研究如何积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势,以******引领思想政治工作,立德树人,把高校建设成为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务处入口:http://jwc.cdutetc.cn/
成都理工大学 工程技术学院教务处入口: http://jwc.cdutetc.cn/
历史文化厚重 办学成绩显著
成都理工大学 工程技术学院是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由中国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与 成都理工大学 于2000年在亚洲最大的受控核聚变实验基地创办,是我国核工业所属唯一高校(国有、公办)。学院秉承“两弹一艇”“四个一切”的核工业精神,恪守 成都理工大学 “穷究于理、成就于工”的校训,形成了“敢为人先,奋发图强,育才树人,追求卓越”的大学文化。
学院在同类院校中首批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形成了以工学为主,涵盖理、工、经、管、文、艺等六大门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学院面向全国2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在校生近20000人,已为社会输送优秀毕业生近65000名。学院先后荣获“中国一流高等独立学院”“全国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竞争力20强”“四川省高校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教育教学管理示范院校”“全国教育管理创新十大独立学院”“中国十大优势专业独立学院”“全国最具办学特色示范院校”“全国最具社会满意度示范院校”“全国教育现代化建设示范(院)校”等荣誉。学院社会知名度高、影响力强,建设及办学成就多次被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等中央媒体报道。
地理优势独特 校园环境优美
学院位于世界著名旅游胜地;四川省乐山市主城区,面朝三江、背依峨眉。乐山交通发达、出行便利,纵贯西南的高速铁路、高速公路交汇于此,距离成都国际机场40分钟,是西部综合交通次枢纽。
学院占地面积1300余亩,规划面积1800余亩,绿化覆盖率达70%,校园景色宜人,处处彰显环境育人的特色。校区地势丘峦起伏,建筑布局随湾依山,占地300余亩的沫若湖碧波荡漾,环湖公园、万景花园鸟语花香,银杏大道、香樟大道风景如画,桂花林、桃花林相映成趣,与峨眉山、乐山大佛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景区融为一体;是四川省唯一同时拥有全国绿化模范单位、省级绿化模范先进学校、省级园林式单位等荣誉的大学。
师资力量雄厚 科研成果丰硕
学院现有教师1200余人,是国家事业编制人员,副教授以上高级职称及博士、硕士学位教师占教师总数87.5%。学院分别从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等高校及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核工业系统等科研院所聘请了一批富有教学、科研经验的院士、教授为学科带头人,双师型教师所占比例逐年提高,形成了老中青结合,结构合理,德业并进的优秀师资队伍。
学院科研成果丰硕,多年来在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学院教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国防预研、核能开发项目以及四川省各类纵横向科研项目近200项。近三年来,先后获得“国防科技工业管理创新”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多项,新型专利130余项,在国家核心及其以上期刊发表论文近650篇(国防报告77篇),其中,EI收录167篇,SCI40篇,ISTP52篇。同时,学院与地方大中型企业成功对接项目数十项,直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在中核集团的大力支持下,学院教师已参与到当今最大的国际合作科研项目“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当中,为开发人类终极能源作出贡献。
教学条件完善 育人特色鲜明
学院已建成工程训练中心、核工程与核技术实验教学中心、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先进制造技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等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学科研设备总值达4亿元。学院智能化图书馆藏书160余万册。建在我院的中国核聚变博物馆,是中国核科普教育基地、四川省科普教育基地、四川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已成为教学科研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高端平台。
学院致力于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近年来,学生参加互联网+竞赛、大学生汽车智能大赛全国总决赛、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总决赛、全国数学建模竞赛总决赛、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总决赛、全国大学生金融精英挑战赛总决赛等国家级大赛获得一等奖53项、二等奖86项,获奖层次和数量在同类院校中位居前列。
就业优势明显 发展前景广阔
学院利用独有的核工业背景,在中国核工业国家实验室及大中型企业建立就业实习基地,在珠江、长江三角洲建立实习及就业办事处,与多家核电站签订用人协议,向核工业系统输送大量的优秀人才;与百余家知名企事业单位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设立企业奖学金、有针对性地举办各类供需见面会,多渠道搭建就业平台,拓宽就业途径。中核集团、中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工商银行、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国联通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等央企定点在我校招聘,毕业生就业率连年保持在95%以上,部分专业达100%,倍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学院先后荣获“全国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竞争力20强”“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西部大开发人才培养基地”“全国职业核心能力优秀单位”“全国最具社会满意度示范院校”等多项荣誉。
当前,成都理工大学 工程技术学院正迎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春风,围绕立德树人,按照国家军民融合发展战略部署,抓住“中国制造2025”与核工业大发展的良机,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努力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多科性大学!
四川大学教务处本科登录系统地址
四川大学 教务处本科登录系统地址: http://jwc.scu.edu.cn/
四川大学 承文翁之教,聚群贤英才。百余年来,学校先后汇聚了历史学家顾颉刚、文学家李劼人、美学家朱光潜、物理学家吴大猷、植物学家方文培、卫生学家陈志潜、数学家柯召等大师。历史上,吴玉章、张澜曾执掌校务,共和国开国元勋朱德、共和国主席杨尚昆、文坛巨匠郭沫若、人民作家巴金、一代英烈江竹筠(江姐)等曾在川大求学。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有64位是川大校友;2001年评选的近代50位“四川文化名人”中,有36人是川大校友。
四川大学 学科门类齐全,覆盖了文、理、工、医、经、管、法、史、哲、农、教、艺等12个门类,有34个学科型学院及研究生院、海外教育学院等学院。现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5个,专业学位授权点32个,本科专业142个,博士后流动站37个,国家重点学科46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4个,是国家首批工程博士培养单位。截至2017年底,学校进入ESI排名全球前1%的学科领域14个,其中,化学、材料科学学科领域进入全球前1‰。
四川大学 大师云集,名师荟萃。截至2017年底,学校有专任教师5494人,具有正高级职称的1733人。学校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5人,四川大学 杰出教授5人,教育部“*奖励计划”特聘教授43人、讲座教授16人,国家“*”领军人才14人,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0人,“四青”人才104人次,“973”首席科学家9人,牵头“973”重大基础研究项目12项,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30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委托)项目获得者39人(42项),国家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2人,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5人。
四川大学 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形成了深厚的人文底蕴、扎实的办学基础和以校训“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校风“严谨、勤奋、求是、创新”为核心的川大精神。近年来,学校围绕创建一流研究型综合大学的奋斗目标,确立了“以人为本,崇尚学术,追求卓越”的现代大学办学理念,建立了“以院系为管理重心,以教师为办学主体,以学生为育人中心”的管理运行新机制,提出了“精英教育、质量为本、科教结合、学科交叉”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确立了培养“具有深厚人文底蕴、扎实专业知识、强烈创新意识、宽广国际视野的国家栋梁和社会精英”的人才培养目标,探索构建了体现精英教育、个性化教育、全面发展教育的本科“323+X”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学校持续推进“探究式、小班化”课堂教学改革,连续成功举办6届“国际课程周”。2003年以来,学校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31项、国家精品课程33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2门、精品资源共享课31门。2015年以来,学校共获得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7项,金奖数位居全国第二。学校现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3.7万余人,硕博士研究生2万余人,外国留学生及港澳台学生3700余人。
四川大学 科研实力雄厚,标志性成果不断涌现。学校现有1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等国家级研究基地,4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6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重点实验室;有9个国家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及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8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9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9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示范中心,4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2005年以来,学校共获国家科技三大奖41项。2017年,学校科研经费达19.53亿元。2016年度发表国内科技论文总数列全国高校第5位,SCI收录论文数列全国高校第6位。在人文社会科学方面,学校先后编撰出版了《汉语大字典》《全宋文》《中国道教史》《儒藏》等大型文化建设成果。
四川大学 主动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服务社会能力不断增强。四川大学 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是全国高校中最早设立的6家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之一,2008年被国家科技部授予首批“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2009年成为首批获得“全国企事业知识产权示范单位”称号的4所高校之一。四川大学 国家大学科技园是国家最早批准的15个国家大学科技园试点之一,2012年被评为国家A类(优秀)大学科技园,已孵化包括1家上市公司在内的科技企业335家。2016年,学校被批准成为国家首批“双创”示范基地之一、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近年来,学校与国内近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内外150多个地市和8000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共建了200多个校地企产学研平台。近5年来,学校承担了国内外企事业单位委托的技术开发、转让、服务和咨询项目1.3万余项,一大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已成为相关行业的主导技术。2009年,学校被批准成为首批13个“全国干部教育培训高校基地”之一。学校设有4所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直属附属医院,在汶川特大地震、青海玉树地震、雅安芦山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伤员救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促进我国卫生事业发展、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
四川大学 坚持开放办学,不断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显著提升。目前,学校已与34个国家和地区的268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港澳台等33个国家和地区的214所国际知名大学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学生联合培养体系。与韩国、美国、比利时的5所大学合作共建了5所孔子学院。与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和相关机构建立的国际和境外科研合作平台和中心有: 四川大学 九寨沟生态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究中心、 四川大学 中德能源研究中心、 四川大学 中德水环境研究中心、 四川大学 中英联合材料研究所、 四川大学 —意大利国家研究会国际多功能聚合物和生物材料合作研究中心、 四川大学 西部中国研究中心—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双方合作研究中心、 四川大学 中国西部反贫困研究中心、 四川大学 欧洲研究中心、 四川大学 美国研究中心、 四川大学 巴基斯坦研究中心等。学校与香港理工大学共建了 四川大学 —香港理工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与美国匹兹堡大学共建了 四川大学 匹兹堡学院。
四川大学 图书馆现有纸本文献679万册、中外文数据库308个,人文博物馆珍藏文物8.5万余件,自然博物馆收藏动、植物标本87万余件(份),档案馆和校史展览馆收藏各类档案28万余卷(其中珍贵历史档案9000余卷)。学校体育场馆设施齐全、设备先进。学校还建有分析测试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国家外语考试与出国留学人员培训机构以及成人继续教育学院等。
锦江黉门,弦歌铿锵。当前,四川大学 已经确立了“全面推进学校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新的伟大事业”的宏伟目标。展望未来,学校将始终肩负集思想之大成、育国家之栋梁、开学术之先河、促科技之进步、引社会之方向的历史使命与社会责任,再谱中国现代大学继承与创造并进、光荣与梦想交织的辉煌篇章!
西华大学教务处登录入口
一、西华大学教务处登录入口 西华大学教务管理系统登录入口为 http://xhjwc.xhu.edu.cn/,学生可以复制该网址到浏览器地址进入登录页面。
二、西华大学简介
西华大学是一所学科门类齐全、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综合性大学,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支持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四川省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四川省首批文明校园,四川省绿化先进单位。
学校始建于1960年,时名四川农业机械学院,是当时全国7个大区布点建立的农业机械本科院校之一。1978年被四川省政府列为省属重点大学。1983年更名为四川工业学院。2003年四川工业学院与成都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西华大学,2008年四川经济管理学院整体并入。
学校1982年成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批学士学位授予权单位,1985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90年具有硕
士学位授予权。学校现有校本部、彭州、人南、宜宾四个校区,校园面积近3000亩。图书馆面积5万余平方米,纸质文献260余万册,电子书刊800余万册,是全国收藏《中华再造善本丛书》的100所高校之一。学校在省属高校中先行先试“首席科学家”模式,拥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960余名,其中,教育部“*”特聘教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及四川省“”引进人才、学术技术带头人等各类专家140余人。聘请了一批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以及国内外著名专家担任学校特聘教授。唐丹老师以总分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获得全国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文科组一等奖,荣获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吴昌东老师获得全国高校青年教师电子技术基础、电子线路课程授课竞赛一等奖。
59年办学薪火相传。学校坚持“立足四川,面向西部,辐射全国”的服务定位,秉持“求是、明德、卓越”的校训,传承“知难而进、自强不息”的优良办学传统,树立“育人为本、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依法治校”的办学理念,坚持“改革创新、开放办学、协调推进、特色发展”的办学思路,主动适应国家和四川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内涵提升为核心,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
学校坚持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和国际教育,工、理、管、法、经、艺、文、教、农、医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现有28个学院,3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89个本科专业。与印尼三一一大学共建孔子学院。全日制在校学生4万余人。学校面向全国招生,招收乒乓球、健美操、跆拳道高水平运动队学生和边防军人子女预科。具有面向全国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
学校拥有国家级和省级特色专业、国家级和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省级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四川省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四川省“卓越农林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省级应用型本科示范专业40余个,3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学校拥有四川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四川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四川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中心、四川省“双一流”建设支持学科、省级重点学科,以及教育部和省级重点实验室、省哲社重点研究基地、省区域与国别重点研究基地、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和哲社重点研究基地以及其他厅局级平台。近三年承担了400余项国家级和部省级重点科研课题,获得国家、部省级科技进步奖和各类成果奖40余项。学校实施“本科生创新基金资助计划”和“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计划”,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和创新教育学分,加强开放型实验室建设,建有省级大学科技园。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被评为四川省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干、创新精神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
近年来,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国内外重大学科竞赛中,学校获得国家级奖450余项,省级奖840余项。学生团队设计作品获得2017大学生桥梁设计大赛总决赛唯一特等奖;学生获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际特等奖提名奖;学生杨文浩获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汽车技术”项目银牌,实现了中国在这个赛项上奖牌零的突破,得到李克强总理亲切接见。奥运会冠军陈龙灿执教学校,带领乒乓球高水平运动队获第28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乒乓球男团冠军,朱雨玲获第21届乒乓球世界杯女单冠军;西华啦啦操获得世界啦啦操锦标赛第三名。参加央视春晚等多台文艺演出;获得全国高校校园好声音比赛两届冠军、一届亚军。
学校是易班全国推广第一所试点高校,网络育人成果入选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交流资料;荣获第八届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第九届优秀成果特等奖;学校“课堂+实践+网络”思政课改革被央视专题报道。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四川省委宣传部部长甘霖等上级领导来校调研指导易班工作。
学校扩大开放办学。通过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作,对接四川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成都国家中心城市和天府新区建设,共建“四川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中心”。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西南财经大学 等高校联合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建设“宜宾研究院”,推进开放办学。与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瑞典、捷克、波兰、匈牙利、黑山、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印度尼西亚、泰国等国的70余所高校广泛开展师生交流、学术及科研合作,为学生出国深造提供广泛渠道。
建校以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以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华明,美国发明家科学院院士任志锋,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首席专家石清华,希望集团与东方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行等校友为代表的各类人才26万余名,已经成为国家及四川省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人才和智力支持的重要基地。学校正在全面深化改革,努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办出学科特色,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省属综合性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