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中医药大学是一本高校。学校坐落在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的林城贵阳,有花溪、甲秀两个校区。现有本科以上在校学生15000余人,其中硕士研究生千余人。设有基础医学院、药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针灸骨伤学院、护理学院。
人文与管理学院、体育健康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中心)、继续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外语教学部、研究生院、苗医药学院、中医养生学院等15个直属院(部);有中医、中药、民族医药等10个研究所。
贵州中医药大学其他情况简介。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010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者近600人,获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近80%,有博士生导师(兼职)36名。拥有“国医大师”1人,“全国名中医”4人;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等国家级知名专家近50人。
有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贵州省省管专家、省名中医、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高层次创新型“百”“千”层次人才等省部级知名专家80余人,2019年我校周英博士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并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
以上内容参考 贵州中医药大学——学校简介
贵州中医药大学是一本大学。
贵州中医药大学位于贵州省贵阳市,是贵州省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卓越中医师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贵州省重点支持建设高校。
院系专业
截至2019年3月,学校设置15个直属院(部)、2所直属附属医院(均为三级甲等中医院);开办22个本科专业,覆盖医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6个学科门类。其中,医学门类13个、理学门类1个、管理学门类3个、工学门类3个、法学门1个、教育学门类1个。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贵州中医药大学
目前根据教育部公开信息规定,已经没有明确的一批次、二批次的概念。贵州中医药大学是一所医药类学院。学院有理学、工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等专业。建校57年。
学院简介
学校创建于1965年,由原贵阳医学院祖国医学系、贵州省中医研究所、贵州省卫生干部进修学校、贵阳市中医医院合并组建而成,名为贵阳中医学院;2001年,贵州省中医研究院、贵州省中药研究所合并组成贵州省中医研究院后整体并入贵阳中医学院;2002年,滇黔桂石油技工学校整体划归贵阳中医学院;2018年12月,更名为贵州中医药大学。
截至2018年1月,学校占地1612亩,总建筑面积49.54万平方米,总占地面积是107.53万平方米,截至2019年3月,学校拥有花溪、甲秀等2个校区,设有15个直属院(部)、2所直属附属医院,开办22个本科专业,拥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20个、专业硕士学位点4个。
专业分数线
中西医临床医学 本科二批 443 443/60249
中药学类 本科二批 436 435/65349
药物制剂 本科二批 413 410/81853
院系专业
学校设置15个直属院(部)、2所直属附属医院(均为三级甲等中医院);开办22个本科专业,覆盖医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6个学科门类。其中,医学门类13个、理学门类1个、管理学门类3个、工学门类3个、法学门1个、教育学门类1个。
学科建设
学校有省部级以上重点学科32个,其中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8个,省级特色重点学科4个、省级重点学科6个、省级重点学科(培育)1个,2017年获贵州省国内一流建设学科1个、区域一流建设学科1个。
师资力量
学校共有专任教师1010人,其中有高级职称者518名、硕士以上学历教师675名、硕士生导师402名,博士生导师(兼职)36名。拥有“国医大师”1人,“全国名中医”4人;全国骨伤名师2人,贵州省名中医50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4人,省管专家9人,享受贵州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9人;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人,省级教学名师10人,省高层次创新型“百”层次人才3人,省高层次创新型“千”层次人才16人,省“西部之光”高层次人才10人,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及培养对象7人;有国医大师工作室1个、国医大师工作站1个,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20个、全国名中医工作室3个、贵州省民族民间医(药)师传承工作室1个、省级教学团队8个。
2017年,学校新增省级一流师资团队建设项目、一流师资团队培育项目1个、一流教学管理团队培育项目1个。
教学建设
截至2019年3月,近年来学校承担国家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11个,包括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卓越中医人才改革试点项目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3门,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拥有省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80项,包括省级特色专业3个、省级示范性本科专业7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建设项目3个、省级精品课程13门、省级人才培养基地3个、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中心2个、省级教改项目38项;获得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79项、省级185项;有贵州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共43项,其中教学改革重点课题14项、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4个、研究生“卓越人才”计划5项、研究生工作站5个、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案例库5个、研究生精品课程1门、导师工作室1个、研究生科研基金课题8项。
2017年,学校新增省级一流专业建设项目3个、一流专业培育项目1个、一流教学平台建设项目3个、一流课程建设项目10门、一流课程培训项目1个。
学术研究
学校拥有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31个,其中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实验室(三级)2个、贵州省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共建)、国家药物临床研究基地1个、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试验站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基地(中心)3个、重点研究室1个;贵州省工程技术中心8个、贵州省医学临床与研究平台1个,贵州省院士工作站1个、贵州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级科技人才团队7个、市级科技人才团队6个、贵州省科普基地1个;设有10个校级研究所。
合作交流
学校具备外国留学生招生培养资格,开展学历教育、短期培训和互换生项目。学校的合作交流伙伴有:泰国宋卡王子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菲律宾圣保罗大学等。
先后与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韩国、新加坡、泰国等国家及港、澳、台地区的大学及科研机构进行交流合作,实施中韩联合义诊服务当地百姓;开展教育部国际联合实验室、海外实践基地、中德心脏康复基地等项目;连续举办中国-东盟传统医药及民族医药学术论坛。
文化传统
以中国传统书法九叠篆“中”“医”两字组合体成“贵”字的形象,三字合一,同时与太极图共同构成传统文化内方外圆的形态,于是形成学校“贵中医”这一简称,代表“贵州中医药大学”。
“中医”是学校的主体学科和核心,表示学校的学科指向性。“贵”上天中下为贝,意为中国的宝贝,表示中医药是中国的国粹。“贵中医”三字,既是原校名的简称,又是新校名的简称,体现了学校办学的历史延续性和发展性。
“贵中医”三个字巧妙合成,融为一体,同时隐含太极图,整个标识造型内方外圆,意蕴着学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弘扬传统文化特色,追求凝聚团结氛围,着力创新开放发展的理念和目标。
在艺术处理上,主要取材于篆字结构,构图简洁大气,线条流畅规整,蕴涵丰富,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区分度、辨识度高,异于其它大学类型题材的创意,图案具有对称性、规整性,张贴在校园任何地方特别是玻璃门上,正反都一样、达到美观的效果。
标识主体色采用与新校区建筑物基色相一致、相协调的中国红,体现了中医药的深厚文化底蕴,厚重感、视觉感强烈。同时,也显现“厚德、明志、笃学、力行”的校训精神。根据需要,在主体色基础上,标识也可采用绿色、白色、蓝色等,从而形成一个标识运用系统。
学校校旗为白色长方形旗帜,中央印贵州中医药大学校名,配以学校徽志。
1、贵州医科大学
贵州医科大学前身为1938年建立的“国立贵阳医学院”,是当时全国最早直属国家教育部的9所高等医学院校之一,首任院长是来自北京协和医学院的中国早期热带病学专家、医学教育家李宗恩教授。
2、贵州财经大学
贵州财经大学创办于1958年,原名贵州财经学院,2012年,经教育部批准更为现名,是贵州省委、省政府重点建设的贵州省经济管理人才培养基地。
3、贵州中医药大学
贵州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65年,原名“贵阳中医学院”。建校以来,秉承“厚德明志,笃学力行”的校训,坚持“发展为先、质量为本、创新为源、育才为用”的办学理念,以培养高级中医药人才为己任,服务于中医药民族医药事业及其产业发展,服务于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4、贵州民族大学
贵州民族大学创建于1951年5月17日,隶属贵州省人民政府,是新中国创建最早的民族院校之一,是贵州省重点建设高校、贵州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民委共建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培养高校。
5、贵州师范大学
贵州师范大学的前身“国立贵阳师范学院”创建于1941年,是当时全国仅有的八所国立师范学院之一;1950年10月更名为“贵阳师范学院”;1956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正式交贵州省人民政府管理;1985年改名为“贵州师范大学”,1996年被贵州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属重点大学。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贵州医科大学、百度百科-贵州财经大学、百度百科-贵州中医药大学、百度百科-贵州民族大学、百度百科-贵州师范大学
贵州省一本大学排名一览表如下:
1、贵州师范大学;2、贵州理工学院;3、贵州医科大学;4、遵义医科大学;5、贵州中医药大学热度。
部分学校简介
1、贵州大学是一所双一流大学,属于综合类的公立大学,通常被简称为贵大(GZU),于1902年创建,位于贵州省贵阳市,是教育部与贵州省人民政府以部为主、部省合建高校。贵州大学还是浙江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对口合作建设高校。
2、贵州师范大学是一所省属重点大学,也是一所省部共建高校,属于师范类公办高校,简称贵州师大,坐落于贵州省贵阳市,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贵州省共建,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综合性学科布局的省属重点大学。
3、贵州理工学院有一个老校区跟一个新校区,老校区的面积约有866.7亩,在贵阳的阿哈湖畔。新校区在贵安新区,占地有1757亩左右。该校有着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等院系的设置。
4、贵州医科大学是一所省属重点高等院校,属于医药类的公立大学,通常被简称为贵医大,于1938年创建,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实施高校,学校的前身是1938年成立的国立贵阳医学院,1950年才更名为贵阳医学院,并正式划归为贵州省人民政府管理。
贵阳的学校有:
1、贵阳市第一中学。
2、贵阳市第三实验中学。
3、贵阳市清华中学。
4、贵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5、北京师范大学贵阳附属中学。
6、贵阳一中新世界国际学校。
贵阳一中新世界国际学校
是由“贵阳市第一中学”和“恒大金阳新世界房地产有限公司”强强联合、倾力打造的一所信息化、现代化、具有国际办学水准的寄宿制民办学校,同时还是中美高中生交流基地学校、北京景山学校网络联盟共建校和日本立命馆亚洲太平洋大学优质生源基地。学校的办学理念是“师生为本,高效开放,尊重个性,全面发展”。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贵阳一中新世界国际学校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热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