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东北制药
东北制药正式成立于1993年6月,是沈阳市首批试点股份制企业之一、2004年中国500强企业之一、2005年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之一。2004年,“东北药”被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和世界品牌实验室评为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之一;
2005年又被世界品牌实验室评为中国医药类十大品牌,并以价值26.13亿元位居2006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第247位。2006年1月23日,东北制药作为沈阳市首家股权分置改革的试点企业,成功进行了股权分置改革。
2、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
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本公司"),是由沈阳第一机床厂、中捷友谊厂、沈阳第三机床厂和辽宁精密仪厂四家联合发起,于1993年5月成立,经沈阳市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沈体改199231号文件批准设立的股份制企业。
1996年7月,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监发审字1996112号文件批准,向社会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5,400万元,发行后公司总股本为215,823,518元,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股票代码为000410。本公司是沈阳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旗下企业。
3、抚顺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
抚顺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是东北特钢集团旗下最重要的生产基地之一,是中国不可替代的国防军工、航空航天等高科技领域使用特殊钢材料的生产研发基地。2000年12月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4、大连华锐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大连华锐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大连重工起重集团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是国家重机行业的大型重点骨干企业和新能源设备制造重点企业。企业现有从业人员10000余人,总资产180多亿元。
5、龙建路桥股份有限公司
龙建路桥股份有限公司系黑龙江省公路桥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对北满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实施重大资产重组,并更名组建的上市公司。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龙建股份
参考资料来源:抚顺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简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东北制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连华锐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鞍山钢铁集团、中国移动辽宁分公司、本溪钢铁集团、北台钢铁集团、东北特钢、中石油辽阳化纤公司、盘锦辽河油田、中冶焦耐工程技术公司、大唐阜新煤制气、渤海造船等。
国有大型企业是指国家控股的企业,属于公有制的部分。
国家控股的企业,属于公有制的部分,国家控制他们就控制住了国家的命脉,包括交通,工矿,通信等。例如中国电信,国家电网等等。注册资本属于国家投资的,按企业大中小划分标准除中小企业以外的企业。
辽阳地区是全国矿产资源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矿产资源比较丰富,许多矿产储量,在全国辽宁省居重要位置。据记载,战国中叶,燕国曾在此地开采铜矿、铁矿,炼 帛农具、兵器、货币等。汉代在辽阳东南部大规模开采铁矿冶铁。辽金至明代辽阳地区矿产资源的开采达到鼎盛时期。
辽阳经济综述
2020年辽阳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37.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0.7%,增速比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分别提高10.4个、5.2个、1.7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8.9亿元,比上年增长3.7%。
第二产业增加值376.1亿元,下降0.5%;第三产业增加值372.8亿元,增长1.2%。
辽宁省统计局统一核算,2019年辽阳市生产总值831.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0.7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393.5亿元,增长0.9%;第三产业增加值356.8亿元,增长4.2%。
依据第四次经济普查资料,辽宁省统计局对2018年各地区初步核算数进行了修订。修订后,2018年全市生产总值803.0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5.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86.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40.5亿元。
鞍钢本钢重组正式启动,好事为何如此多磨
8月20日,鞍钢重组本钢大会在辽宁省鞍山市召开,辽宁省国资委将所持本钢集团有限公司51%股权无偿划转给鞍钢集团有限公司,本钢集团有限公司成为鞍钢集团有限公司的控股子企业。
一个在鞍山,一个在本溪,都属辽宁省,按理说,早就应当重组成功了。但是,由于鞍钢属于中央企业,本钢属于地方国有企业,涉及利益分配,尽管鞍钢重组本钢的热情很高,本钢也有意与鞍钢重组,无奈在利益羁绊中,始终处于只能想、无力动的状态,直到现在才正式启动重组,想来也是感叹万千。
实际上,钢铁企业重组,早在十多年前就已经大规模启动,鞍钢重组攀钢,宝武重组马钢。特别是宝钢和武钢两家超大型企业的重组,更是钢铁行业最为吸引眼球和产生轰动效应的一次重组。这些年有这么多钢企重组,唯独最早传出重组消息的鞍钢和本钢之间,始终只是传言,而没有步入实质性操作阶段,真的让人难以理解,也无法相信这是事实。
实际上,不管是中央管理的国有企业,还是地方管理的国有企业,都是国有企业,重组过程中不存在国有资产流失等方面的问题,重组者也不需要承担政治风险和政治责任。至于利益分配,只要双方坦诚相待,把想要说的话、想要提的问题全部摆到桌面上,自然可以找到利益共同点,以实现两家企业的良好合作。
问题的关键在于,企业的主管部门、地方政府太过在乎手中的权力,太把局面利益放在心里,导致重组工作步履艰难,根本没有办法向前推进。因为,只要这些企业还能掌握在自己手中,只要企业还没有瘦成蚊子大小,就有可能给当地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提供利益支持,就能把债务留给企业、利益送给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如果给央企重组,虽然从发展的角度来看,能够为地方创造更多的利益,为地方做出更多的贡献。但是,支配权不在地方,地方在利益调度方面的“自主权”没有了。所以,宁可让企业瘦成蚊子,也不愿让企业通过重组变成大象。
这就是鞍钢和本钢两家企业一直“活”在重组的传言中,而进不了现实的主要原因,也是无法突破的障碍。而能够用于证明这种心理的案例,并不是没有。在东北特钢身上发生的债券违约,就是最好的例证。
作为北方最大的特钢企业,虽然2004年成立时(由大连钢厂、抚顺钢厂和北满钢厂这三家老国企合并而成),困难也比较大,三家企业中有两家效益很差,但是,经过发展,也有了比较大的改观。以2015年为例,东北特钢盈利2.29亿元,能够盈利,也算不错。然而,有一个问题却不能不让人担忧,那就是应收账款高达23亿元,其中,有11.6亿元是被辽宁省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占用,且一半以上已被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占用了三年以上,这也不难看出,地方为什么不愿把企业交给中央企业重组了。关键是,当企业出现债券违约时,地方却似乎不大愿意管企业的事,任凭企业市场信用大失。
正是在利益羁绊下,重组工作才能只打雷、不下雨。特别是前两年钢铁行业的情况还算不错,地方当然更不愿意把“金娃娃”送给别人了。现在所以同意,最主要的还是钢铁行业形势又“紧张”起来了,产能严重过剩、铁矿石价格一涨再涨、煤炭价格也居高不下,企业有点撑不住了,终于愿意放手了。只是,硬是把一位漂亮姑娘“熬”成不再有姿色的跛脚女人,再来与鞍钢重组,重组的砝码也就很低了,鞍钢能够接受,也就算是恩赐了。
类似现象,在国有企业的改革重组中,时有发生,一些地方只注重眼前利益、局部利益,而不考虑全局利益、长远利益,从而导致企业改革重组的最佳时机消失,也让企业失去了最好的发展机会。这样的观念,实在误人误企,尤其对不起企业的广大员工。因此,在推进国企改革中,如何树立大局意识、全局观念、长远眼光,是非常重要的。鞍钢与本钢的重组,失去了最佳的重组时机,但愿此次重组能够把过去失去的时光补回来,在重组事项的商谈中,双方都能更加坦诚相待,都能更加开明开通一些,不要为了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争得不可开交,而是一切向前看,把企业发展放到最突出位置。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热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