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 B分段
项目(2) C
⑶子问题D
(4)第①小段材料一,根据莱辛认为诗画不同质的观点,然后叙述特洛伊木马的故事,引出诗画异质论的背景,然后讨论诗画不同质的原因,最后补充诗画不同质但可以互补。(2)第二份材料首先提出了类似的观点,认为中国古代绘画和诗歌中存在着不同的特质,然后论述莱辛的论证不仅将“物”、“情”和“物”、“形”分开,而且在时间上和空上使它们相互结合。最后通过引用中国古代绘画的例子来证明绘画只是表达空之间的平行,并不表达时间上的继承。
第(5)项第(1)项说明了“诗画异质”的观点:绘画只适合描写静物,因为一幅画只能表现某个时间点,不能超越事物和场景在一瞬间的状态;运动在时间上是连续的,而且是连续的直线,所以运动不适合绘画。(2)“手挥五弦易,回鸿难见”是因为画家用笔画出来,表现“手挥五弦”瞬间的状态和情景并不难,而“回鸿见”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涉及到人物和在不同时期的连续动作和内心活动,远非画出来容易。
2.第(1) B分段
项目(2) C
第(3)项子问题
重复,在形式上可以抓住村民的注意力,引导观众的思想,让观众跟着叙述者的节奏走,比如:“干咳”“那条小街有人吗?没有。院子里有人吗?没有。灌木丛后面有人吗?没有。”
反复,内容扣人心弦,引人入胜,让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如:“朝子盯着一户人家的门,默不作声。”"小耳朵也盯着那间房子的门,保持沉默."“向左看:石门。”“向右看:石门。”“石门。石门。石门。”
王木江擅长讲故事,也让剧情紧张跌宕,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4)子问题
一种是指现实中真正的混凝土门,也就是文中的“木门”,比如“木门可以被烧开”。上次苏家屯没把门板都烧了。“木门挡不住日本侵略者。
二是指石头大门,抵御侵略的“大门”,“守住大门不关二门”,指的是团结一致把侵略者挡在国门之外。
第三代是指没有门的时代,“到处都是夜不闭户”,是老百姓对和平社会、和平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3.第(1) B分段
(2)子问题D
(3)子问题B
第(4)分项问题
(1)唐太宗担心很多官员受贿,就在身边秘密安排人对他们进行测试。
(2)如果君主讨厌听到自己的过错,那么忠臣就会变成叛徒;君主爱听忠言,所以伪君子才会成为忠臣。
这句话的意思是,国王是计时的基准,臣子是影子。当基准移动时,影子也会跟着移动。皇帝性格的好恶影响着朝臣的态度。司马光认为君主需要正直,因为臣子会以君主为榜样。(2)目的是表扬唐太宗善于纳谏,告诫君主注意言行,为臣子树立榜样。
4.第(1) B分段
(2)子问题①“慧远林东没活”第二句,用“慧远”和“林东”两个意象,表达高僧的隐逸态度,“你活了吗?”他以提问的形式,委婉地表达了对白居易出入佛寺的关注和忠告,含蓄地劝告朋友们不要轻易逃避和排斥官场。②“莫”等词。而《太联》中的“青云依旧”则直接奉劝朋友们不要过度沉浸在佛教中,相信自己还是可以升到顶峰的,以此来表达自己有前途的鼓励。
5.(1)留粮,三月收粮。
(2)照照镜子,能看多远看多远。
(三)隔着一层雾,把五条河汇成一条河,隔着这堵墙,把三个秦区围起来。(《送别都督赴蜀》作者)
这个时候看不到三秦(杜甫的冬至)
6.第1款D项
(2)子问题D
第(3)项子问题
①双重构成分析: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义对称,尾词封闭。上题“剪纸灯谜”对应下题“秧歌花鼓”,上谓词“描写城乡风光”对应下谓词“传播时代精神”。
(2)表达效果:上下联对仗工整,语言更加凝练,句式更加工整,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富有感染力,生动描绘了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新面貌、新气象。
分析:本题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分析对偶的构成,第二个问题是分析对偶的表达效果。对偶的构成从结构、字数、意义、语气等角度分析,表达效果要从语言、节奏、感染力、思想内容等角度分析。
7.第(1) A分段
(2)子问题
①冬天阳光不够的时候是绿色的②不成熟③加快融雪速度。
解析:第空后表示“处于休眠状态”,“一旦阳光足够温暖”,所以第一横线写着:日照不足的冬天。第二个空成熟后会由绿色变成红色,所以横线上写着:未成熟时绿色。第三空横线写着:加快融雪速度,这样可以和最后一句“加快融雪速度”连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