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腰鼓公开课教案
安塞腰鼓公开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动情地读课文,把握文章的基调,感受安塞腰鼓的宏大。
2.理解文章中短句和排比句的使用,欣赏文章中的节奏美和诗意美。
3.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深刻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
二、重点和难点:
1.理解文章中短句和排比句的使用,欣赏文章中的节奏美和诗意美。
2.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作者所赞美的生命力量。
三、教学思路:
1.安塞腰鼓是产生于北方黄土高原上的民间艺术,充满了原始意味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多媒体教学用来给学生一个直观的形象印象。要注意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进入角色。
2.这是一首气势磅礴的散文诗,画面气势磅礴,语言气势磅礴,符合画面风格。对于这样的文章,首先引导学生大声朗读,从阅读中体会其气势,从而实现整体的领悟。然后启发学生去发现文章内容和形式的美,通过讨论去揣摩句子的意思,实现语言的‘内化’。全程贯穿朗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完成教学。
3.突出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的主体精神,避免教师繁琐的讲解,突出新课程理念。
教学方法:1。大声朗读2。想象力3。讨论。
5.教学准备:使用多媒体课件,加强直观性,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
首先,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导语:俗话说,一面是水土,一面是山水,承载着黄土高原独特地域文化信息的安塞腰鼓,正以其奔放的动作和铿锵的节奏,演绎着一曲生命与力量的赞歌!
欣赏腰鼓表演的片段,感受它的恢弘大气和铿锵激越。
欣赏美景
(播放安塞腰鼓的视频,给学生一个生动的感受,调动他们的情绪)。
请学生谈谈他们的印象。他们可以谈论声音,图片等等。
本来一个人打鼓也没什么稀奇的,但是脚下古老厚重的黄土高原和耳边咆哮的黄河给它注入了巨大的精神力量。让我们跟随作家刘成章展开想象的翅膀,从文字中体会腰鼓里的激情。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
基于此,本课程的导入设计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是兴趣最大的老师。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阅读优美的文本
1.教师举例朗读课文。
具有煽动性的阅读能深深感染学生,很多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感受都能通过阅读体会到。所以,老师要教会学生如何朗读,让他们多朗读。
2.请根据本文中的描述对安塞腰鼓进行总结和评价。
好好听的安塞腰鼓!(空有空白的地方可以填单词、短语、句子)
3.整篇文章很给力。一个接一个的排比,一个接一个的高潮,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这是一篇赞美激动人心的生活和强大力量的文章。
b、全文洋溢着一种阳刚之美。
c、表现出强烈的冲破束缚和障碍的欲望。
每一节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教师的分析不应该代替学生的阅读练习。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语文课程标准
三、朗读欣赏探究
经过第一步的阅读,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了整体的了解,但为了更深入地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还需要第二步:可理解性阅读。
欣赏有好句子的美丽图片
为了让大家对号称天下第一鼓的安塞腰鼓有更直观的认识,我们来看几组特写照片。阅读后,请每组搭配课文中的句子,并大声朗读。
对学生马上找出的句子进行简要分析,为后面的环节做铺垫。
比如总结排比句,说出对句子的理解。
如何理解耳朵里有一种遥远的鸡鸣声?
①公鸡的啼叫预示着黎明,是新的一天的开始和希望的象征。
(2)这是有声音的寂静,是激烈的火鼓声随着鸡叫停止后大地的寂静。
说点好听的,品味美韵。
这篇文章好看吗?美在哪里?
优美的语言。
用文中的短句来表达内容;大量运用排比,如句内排比、句间排比、段落排比,交替出现,反复使用。
思想之美。
1.为什么说水乡江南打不过这样的腰鼓?
学生可以从自然环境、经济文化、人的思想境界等角度来谈,有道理。
还可以结合江南音乐姑苏星来谈谈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
作者同时赞美阳刚之美和黄土高原之美,这是贯穿全文的情感基调。
2.除了黄土高原,哪里还有这么厚的土层?这是什么意思?
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丰厚的精神文化土壤,也是其风雨变迁的见证。同学们可以从黄土高原的地域特征和社会历史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
3.西北现在似乎成了贫穷落后的代名词。为什么作者这样赞美西北汉子?
#p#分页标题#e#西北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时至今日,西北似乎已经落伍了。但那里的人们并没有因为生活的贫困和封闭的环境而失去希望。生命的能量在这个沉重的身体里奔涌,终有一天会爆发。这里的人,这里的土地是有希望的。落后是暂时的。只要生命在期待战斗,重生之日就不远了。
4.学生认为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从课文中找依据。
赞美生命的力量,赞美黄土高原,赞美民族精神,赞美民族艺术。
这篇文章的妙处在于内容和形式(语言和思想)的完美统一。
四。课堂总结
刘成章《安塞腰鼓》是一首生命和力量的赞歌。腰鼓本身就是人类生命力的凝聚,能充分彻底地表现生命的阳刚之美。作者把全部热情和笔力都投入到了赞美上。这里不仅有对陕北高原土地和生命的赞美,还有对我们伟大祖国从沉睡中醒来,迈着矫健的步伐,不断走向繁荣昌盛的赞美!
尚美乐
《黄土高原》音乐闪现,在歌声中结束这节课。
[作业]
1.仔细阅读课文,课后思考练习3。(目的:进一步理解文章的内涵。)
2.做好“课堂作业的优化设计”。
【板书设计】
安塞腰鼓
美丽的
净土乐韵
生命力
【安塞腰鼓公开课教案】相关文章:
1.安塞腰鼓公开课教案
2.安塞腰鼓公开课教案
3.安塞腰鼓公开课教案设计
4.小学安塞鼓教案
5.安塞腰鼓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
6.“编号”公开课教案
7.“学会求助”公开课教案
8.“黄金”公开课教案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热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