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高考 中专

什么是语文素养

发布时间: 2022-05-01 06:21:01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下面是什么是语文素养,如何提高。希望能帮到大家!

语文素养的概念

1.语文素养是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语文素养的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文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

2.语文素养是指学生“相对稳定的、符合时代要求的基础知识、能力、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丰富内涵,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核心概念。

高中语文培训教材中的语文素养内容有哪些?包括语言积累、语感、语言学习方法和习惯、读写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一般都可以接受。如果包括思维品质、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尤其是“观念”,可能有些人会觉得难以理解。

按照一般的理解,“素养”是指“日常素养”,也指“知识、造诣、技能、才能、人品”等基本情况。在这次课程改革中,很多学科的课程标准都采用了“素养”一词。如《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和《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实验稿)》都突出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提出要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的总体目标也提出要进一步提高未来公民必备的数学素养。

课程中使用“素养”一词,有两层含义:一是理解为“符合时代要求的相对稳定的、基本的知识、能力、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第二,认为基础教育各个阶段的“识字目标”有不同的层次。至于为什么人们用“素养”而不用“素质”,可能是因为“素养”这个词比“素质”更意味着“后天的教育效果”。

语文素养的六个层次

将“语文素养”的内容由低到高、由简单到复杂分为六个层次:

第一,必备的中文知识。离开知识的能力是不可想象的。很容易否定语文知识对语文学习的引导和促进作用,这就容易把语文教学引向非理性主义的误区。在小学阶段,教授一定的汉字语音、字形、字义知识,基本的语法、修辞知识,常见的段落、篇章结构知识,基本的读写方法等等,是非常必要的。

第二,丰富的语言积累。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一篇具体的范文,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拥有一定量的感性语言材料,并在量的积累基础上实现质的飞跃。掌握3500个左右的汉语常用词和常用书面语,背诵一定量的短文和优秀诗词,阅读一定量的课外书,是语文素养的基础。

第三,熟练的语言表达能力。熟练的技能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一种能力。语文教学必须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培养学生查字典、朗读、默读、说、守、写、写等基本技能。让学生学会使用多种阅读方法和常用的语言表达方式,掌握常用的思维方式,善于用规范的语言处理和表达自己独特的思维结果,初步具备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能根据不同的语言材料和不同的交际场合恰当地运用语言技巧,最终形成良好的语感。

第四,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教学一定要牢记叶圣陶先生的名言,“教是为了避免教”。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比如经常查参考书的习惯,不用笔墨读书的习惯,认真听讲的习惯,字迹工整的习惯。

第五,深厚的文化素养。语文教学要以高尚的情操和情趣陶冶学生,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理的科学态度。欣赏汉字的形象美,培养热爱祖国语言的情感;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汲取民族的文化智慧;尊重多元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营养。

第六,举止优雅。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儒雅气质和文明举止。待人接物要大方,谈吐要温和,能根据不同场合选择恰当的措辞。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耐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尊重他们的意见。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欣赏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学会文明地与人交流。

课程中语文素养的内涵非常丰富。绝不是单纯的语言技能,而是一种综合的文明素养,是个体融入社会、发展自我不可或缺的基本素养。语文素养的概念使语文教学在弘扬科学理性精神、注重语言的准确简洁实用、防止人的工具化、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陶冶人文精神、塑造完美人格之间寻求平衡,这是对以往语文教学大纲的历史性超越。

提高语文素养的方法

开阔视野,塑造健康人格。

文学中展示的画面几乎涵盖了人类生活的所有领域,其内容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文学对塑造人性和社会风尚的影响不言而喻。优秀文学作品的崇高理想、坚强意志、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真善美的心灵,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文学作品的启蒙作用是其他任何学科都无法比拟的。它是一种有效的思想教育手段,对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塑造健康人格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积累提升文化底蕴。

一个人的语文素养,关键在于个人对语文的主动积累。当语文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在人身上形成独特的文化底蕴,而最有效的积累方式就是泛读和背诵。在注重泛读的同时,也要注重记忆和背诵。古代教育家都非常重视背诵,把它作为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要求学生在记忆力最旺盛的时期多读多背,认真读成背诵。历代文学大师都是知识渊博,熟记功底的。目前,我们的语文教学摒弃了传统的有效教学方法,过分强调理解,轻视记忆和背诵。我们的改革不是要摆脱传统教育中行之有效的教学经验,而是要引导学生泛读、熟记、背诵,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化素质,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

发展思维,提高审美能力。

文学欣赏是一种审美认知活动,遵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一般认知规律。同时,也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感觉器官感知作品,然后调动生活的积累,产生共鸣,再通过丰富的想象、联想、分析,实现作品所揭示的生活内涵。通过理解和琢磨,获得赏心悦目的审美享受和思想领悟。掌握并遵循这一规律,可以引导学生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1.激发情绪,增强感知。情感在文学教育中有着特殊的作用。教师的教学情感、写作情感和学生的学习情感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师要用饱满的热情和真挚的情感引导学生走进文学殿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和谐美好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走进房间发现美、认识美。

2.加强训练,提高表达能力。审美活动是一种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思维活动。在教学中,既要重视学生的个体感知体验,又要重视学生的理性分析和口头表达。课堂上要求学生用口语描述优美的形象和意境,分析作品优美的结构和语言,分析文学形象的社会意义和思想启迪。通过口头表达,学生头脑中存在的模糊、晦涩的文学形象,经过梳理后变得更加清晰、生动。在分析欣赏的基础上,建议评论文章给学生阅读,让学生了解别人对作品的评论,参考别人的意见,启发学生的思考。

温馨提示:
本文【什么是语文素养】由作者教培参考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学分高考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 @ 2024 学分高考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17021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