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芣苡 采采芣苡(f u yi),薄言采之。
采采芣苡,薄言有之。采采苯苡,薄言掇(d uo)之。
采采芣苡,薄言捋(luo)之。采采芣苡,薄言(jie)之。
采采芣苡,薄言(xie)之。车前子哟采呀采,快点把它采些来。
车前子哟采呀采,快点把它采得来。车前子哟采呀采,快点把它抬起来。
车前子哟采呀采,快点把它抹下来。车前子哟采呀采,快点把它揣起来。
车前子哟采呀采,快点把它兜回来。诗经芣苡内容分析 本篇选自《诗经周南》。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古代乐歌总集,所辑多是周初至春秋中叶的作品,共3 O 5篇,分“风”、“雅”、“颂”三类。《芣苡》是一首妇女采芣苡(药名:车前子)时所唱的歌曲。
一个晴朗的日子,一群妇女相互招呼着,到野外去采芣苡。她们一边采集,一边歌唱,充满了欢乐之情。
全诗四句一章,分为三章。第一章唱的是她们出发和开始采摘的情形。
前两句“采采芣苡,薄言采之”表现了出发时兴致勃勃的样子,后两句“采采芣苡,薄言有之”则流露出采到苯苡时欣喜的心情。第二章是具体描写采芣苡的动作,“掇”是用手指摘取,写出采摘嫩小芣苡的动作,“捋”是用手成把地把芣苡捋下,写出采摘长得非常繁茂的芣苡时的动作。
这两个字不仅写出了芣苡的不同长势,而且还使人想象出妇女们采摘时娴熟灵巧的姿态和辛劳忙碌的景象。末章写的是经过紧张的劳动,苯苡越采越多的情景。
“秸”与“”两个字形象地表现出了妇女们的敏捷和手巧。此诗通篇只变换了六个字,却把整个劳动过程完整地表现出来了。
在反复的歌咏中,不断地加深内容,增强摩情,造成—种优美的意境,似乎有一种台唱、轮唱的味道。清人方玉润说:“读者试平心静气涵咏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
[原文]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音义]
芣苢(fū yǐ):车前也,大叶长穗,好生道旁。
薄言,急迫,迫切。袺(jié):以衣贮之以执其衽也。
襭(xié):以衣贮之而系其衽于带间也。
[我译]
采呀采呀采车前,快来采摘趁春天。
采呀采呀采车前,快看这有一大片。
采呀采呀采车前,一棵一棵摘嫩尖。
采呀采呀采车前,一把一把捋叶片。
采呀采呀采车前,兜起衣襟满胸前。
采呀采呀采车前,前襟系在衣带间。
那个人老实忠厚,拿布来换丝。并不是真的来换丝,到我这来是商量婚事的。送你渡过淇水,直送到顿丘。不是我故意拖延时间,而是你没有好媒人啊。请你不要生气,把秋天订为婚期吧。
登上那倒塌的墙,遥望那来的人。没看见那来的人,眼泪簌簌地掉下来。终于看到了你,就又说又笑。你用龟板、蓍草占卦,没有不吉利的预兆。你用车来接我,我带上财物嫁给你。
桑树还没落叶的时候,它的叶子新鲜润泽。唉,斑鸠啊,不要贪吃桑葚!唉,姑娘呀,不要沉溺于男子的爱情中。男子沉溺在爱情里,还可以脱身。姑娘沉溺在爱情里,就无法摆攻耽掇甘墀仿峨湿法溅脱了。
桑树落叶的时候,它的叶子枯黄,纷纷掉落了。自从我嫁到你家,多年来忍受贫苦的生活。淇水波涛滚滚,水花打湿了车上的布幔。女子没有什么差错,男子行为却前后不一致了。男人的爱情没有定准,他的感情一变再变。
多年来做你的妻子,家里的苦活儿没有不干的。早起晚睡,没有一天不是这样。你的心愿满足后,就对我开始施暴。兄弟不了解我的处境,都讥笑我。静下来想想,只能自己伤心。
原想同你白头到老,但相伴到老将会使我怨恨。淇水再宽总有个岸,低湿的洼地再大也有个边(意思是什么事物都有一定的限制,反衬男子的变化无常)。少年时一起愉快地玩耍,尽情地说笑。誓言是真挚诚恳的,没想到你会变心。你违背誓言,不念旧情,那就算了吧!
不同,拾掇的掇读duō,忧心掇掇的掇读chuō。来自《诗经》里面的《草虫》。
《草虫》
拼音:cǎo chóng
作者:诗经 朝代:先秦草
喓喓[1]草虫,趯趯[2]阜螽;
未见君子,忧心忡忡。
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降。
陟彼南山,言采其蕨;
未见君子,忧心惙惙[3]。
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说。
陟彼南山,言采其薇;
未见君子,我心伤悲。
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夷。
[1]:音要,虫鸣。草虫:一种能叫蝗虫
[2]:音梯,昆虫跳跃之状
仲春采蕨,正是男女求爱季节
[3]:音戳,愁苦的样子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诗经.郑风》-《子衿》
译文1:
君子衣领青又青,悠悠思君伤我心。即使我不去拜访,难道你就不回音?
君子佩玉青又青,悠悠思君伤我怀。即使我不去拜访,难道你就不能来?
君子交往情切切,城边同游又相别。如果一日不见面,相思若渴如三月。
译文2:
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心境。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就此断音信?
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不能主动来?
来来往往张眼望啊,在这高高城楼上啊。一天不见你的面呵,好像已有三月长啊!
原文
采采芣苡,薄言采之。采采芣苡,薄言有之。
采采芣苡,薄言掇之。采采芣苡,薄言捋之。
采采芣苡,薄言袺之。采采芣苡,薄言襭之。
译文
青青车前子啊,快快把它采下来;
青青车前子啊,抓紧时间收起来。
青青车前子啊,快快把它拾起来;
青青车前子啊,抓紧时间捋下来。
青青车前子啊,快快把它兜起来;
青青车前子啊,撑起衣襟兜起来。
注释
采采:同“彩彩”;繁茂、鲜艳。
芣苡(fú yǐ):植物名,即车前子,种子和全草入药。(“芣苡”古时本字是“不以”。“不以”也是今字“胚胎”的本字。“芣苡”即是“胚胎”。见《闻一多全集》)③薄言:都是语助词,这里含有劝勉的语气。
有:采取,指已采起来。
掇(duō):拾取。
捋(luō):顺着枝条把车前子抹下。
袺(jié):提起衣襟兜东西。
襭(xié):翻转衣襟插于腰带以兜东西。
赏析
《芣苡》是一首妇女采芣苡(药名:车前子)时所唱的歌曲。一个晴朗的日子,一群妇女相互招呼着,到野外去采芣苡。她们一边采集,一边歌唱,充满了欢乐之情。
全诗四句一章,分为三章。第一章唱的是她们出发和开始采摘的情形。前两句“采采芣苡,薄言采之”表现了出发时兴致勃勃的样子,后两句“采采芣苡,薄言有之”则流露出采到苯苡时欣喜的心情。第二章是具体描写采芣苡的动作,“掇”是用手指摘取,写出采摘嫩小芣苡的动作,“捋”是用手成把地把芣苡捋下,写出采摘长得非常繁茂的芣苡时的动作。这两个字不仅写出了芣苡的不同长势,而且还使人想象出妇女们采摘时娴熟灵巧的姿态和辛劳忙碌的景象。末章写的是经过紧张的劳动,苯苡越采越多的情景。“秸”与“”两个字形象地表现出了妇女们的敏捷和手巧。
你那不是全文
【国风·周南】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葛覃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是刈是濩,为絺为绤,服之无斁。
言告师氏,言告言归。薄污我私,薄浣我衣。害浣害否,归宁父母。
∷卷耳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樛木
南有樛木,葛藟累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
南有樛木,葛藟荒之。乐只君子,福履将之。
南有樛木,葛藟萦之。乐只君子,福履成之。
∷螽斯
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
螽斯羽,薨薨兮。宜尔子孙。绳绳兮。
螽斯羽,揖揖兮。宜尔子孙,蛰蛰兮。
∷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兔罝
肃肃兔罝,椓之丁丁。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肃肃兔罝,施于中逵。赳赳武夫,公侯好仇。
肃肃免罝,施于中林。赳赳武夫,公侯腹心。
∷芣苡
采采芣苡,薄言采之。采采芣苡,薄言有之。
采采芣苡,薄言掇之。采采芣苡,薄言捋之。
采采芣苡,薄言袺之。采采芣苡,薄言礻颉之。
∷汉广
南有乔木,不可休息。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
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
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
矣,不可方思。
∷汝坟
遵彼汝坟,伐其条枚。未见君子,惄如调饥。
遵彼汝坟,伐其条肄。既见君子,不我遐弃。
鲂鱼赪尾,王室如毁。虽则如毁,父母孔迩。
∷麟之趾
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
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
采集的芣苡是薏苡,一种草名,可食。
出自——周朝佚名《诗经·国风·周南·芣苡》。
原文:采采芣苡,薄言采之。采采芣苡,薄言有之。
采采芣苡,薄言掇之。采采芣苡,薄言捋之。
采采芣苡,薄言袺之。采采芣苡,薄言襭之。
译文:繁茂鲜艳的芣苡,采呀采呀采起来。繁茂鲜艳的芣苡,采呀采呀采得来。
繁茂鲜艳的芣苡,一片一片摘下来。繁茂鲜艳的芣苡,一把一把捋下来。
繁茂鲜艳的芣苡,提起衣襟兜起来。繁茂鲜艳的芣苡,掖起衣襟兜回来。
《芣苡》是古代中国妇女集体采摘野生植物时合唱的歌,再现了她们采集劳作的过程。首章写开始采;第二章写采的方式;第三章写满载而归。全诗十二句,只换了六个动词,便把她们采摘芣苡时的连续动作以及由少积多的情况描写出来了。同时从轻快的节奏中,也表现出采集者劳动的欢乐。
扩展资料: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
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国风·周南》是《诗经·国风》中的部分作品,包括《关雎》等十一首诗,有东周作品,也有西周作品。武王灭商后,地域扩大,为加强统治力量,西周初期周成王时代,周公姬旦和召公姬奭分陕(今河南陕县)而治。
“召公既相宅,周公往营成周。”意思是(《书·洛诰》)陕县以东为周公管理,周公居东都洛邑(即成周),统治东方诸侯。
《周南》当是周公统治下的南方地区的民歌,范围包括洛阳(其北限在黄河)以南,直到江汉一带地区,具体地方包括今河南西南部及湖北西北部。由于采集地域广阔,又不便国自为编,故统称“南”以示南国之诗。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芣苡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热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