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高考 诗词学习 > 诗词大全

现代诗歌的音乐美

发布时间: 2022-09-04 00:06:02

1. 诗词的音乐美指什么

诗歌的音乐美如何表现?及诗歌中的音乐元素有哪些?应当掌握以下十三中“音乐美”的构成元素。

一、节奏:音步长短的交错美。

二、轻重:高低错落,抑扬顿挫美。

三、句读:相当于休止、延长。

四、韵脚:押韵,跳转均可。

五、虚实:虚词、诗词的轻重高低发声,造成类似音乐的倚音效果。

六、声调平仄:一句当中的平仄变化及由平仄导致的高、低、轻、重、长、短。

七、字句整散:句子音律长短变化的美:整句,整齐美;长短句,参差美。

八、双声叠韵:同声连用、同韵连用、连绵词。

九、循环往复:连续或者间杂、呼应。

十、对偶排比:在现代诗歌中常用排比,律诗则强调对偶。

十一、顶针回还:

十二、平仄粘对:上下句之间相同位置字词的平仄相对。

十三、拟声描摹:拟声词的运用或者对音乐美、乐音进行情景描绘。“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2. 诗词的音乐美指什么

诗歌zhidao的音乐美如何表现?及诗歌中的音乐元素有哪些?应当掌握以下十三中“音乐美”的构成元素。

一、节奏:音步长短的交错美。二、轻重:高低错落,抑扬顿挫美。

三、句读:相当于休止、延长。四、韵脚:押韵,跳转均可。

五、虚实:虚词、诗词的轻重高低发声,造成类似音乐的倚音效果。六、声调平仄:一句当中的平仄变化及由平仄导致的高、低、轻、重、长、短回。

七、字句整散:句子音律长短变化的美:整句,整齐美;长短句,参差美。八、双声叠韵:同声连用、同韵连用、连绵词。

九、循环往复:连续或者间杂、呼应。十、对答偶排比:在现代诗歌中常用排比,律诗则强调对偶。

十一、顶针回还:十二、平仄粘对:上下句之间相同位置字词的平仄相对。十三、拟声描摹:拟声词的运用或者对音乐美、乐音进行情景描绘。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3. 闻一多《死水》中“三美”的音乐美

尺 chě 中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做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2”.工尺谱 我国古代记录乐谱的工具.由音高符号、调名符号、节奏符号和补充符号组成.晩唐时已出现宋时称为"半字燕乐谱"并以之与十二律相配.这种记谱形式随音乐的发展和不同地区、不同乐种的具体运用在各种符号的写法上有很大的差别.新诗“音尺说”是闻一多先生的发明.“音乐美”,一是指每一首诗的音步(顿)一致或变化有规律,二是讲究间行押韵,允许节节换韵.《死水》是闻一多先生自认“第一次在音节上最满意的实验”,《死水》是先生闻一多实验他的“三美”新格律体的典型.全诗共五节二十行,每节四行,每一行九个字,分别由三个“二字尺”和一个“三字尺”构成,组成2232或2322或3222音尺,最后以双音节收尾,虽然音尺的排列顺序不完全相同,但是其总数却完全一致,在变化中保持整齐,参差错落兼以抑扬顿挫,每节换韵,各节大体均押abcb型的二四脚韵,读起来朗朗上口,既顿挫有致、节奏鲜明,又韵律起伏节奏感很强,具有音乐般的美感.。

4. 诗歌文体语言的音乐美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一、节奏 合乎规律的重复形成节奏。

春夏秋冬四季的代序,朝朝暮暮昼夜的交替,月的圆缺,花的开谢,水的波荡,山的起伏,肺的呼吸,心的跳动,担物时扁担的颤悠,打务时手臂的起落,都可以形成节奏。语言也可以形成节奏。

每个人说话声音的高低、强弱、长短。各有固定的习惯,可以形成节奏感。

这是语言的自然节奏,未经加工的,不很鲜明的。此外,语言还有另一种节奏即音乐的节奏,这是在语言自然节奏的基础上经过加工造成的。

它强调了自然节奏的某些因素,并使之定型化,节奏感更加鲜明。诗歌的格律就建立在这种节奏之上。

诗歌过于迁就语言的自然节奏就显得散漫。不上口;过于追求音乐节奏,又会流于造作。

不自然。只有那既人损害自然节奏而又优于自然节奏的、富于音乐感的诗歌节奏才能被广泛接受。

这种节奏一旦被找到,就会逐渐固定下来成为通行的格律。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节奏首先要明白音节和音节的组合。

汉语一个字为一个音节,四言诗四个音节一句,五言诗五个音 二、音调 色有色调,音有音调,一幅图画往往用各种色相组成,色与色之间的整体关系,构成色彩的调子。称为色调。

一首乐曲由各种声音组成。声音之间的整体关系。

构成不同风格的音调。一首诗由许多字词的声音组成,字词声音之间的整体关系,也就构成了诗的音调。

声音的组合受审美规律支配,符合规律的谐,违背规律的拗。音乐中有协和音程与不协合音程。

中国古典诗歌有律句与拗句。音程协合与否,取决于两音间的距离。

诗句谐拗的区别,在于平仄的搭配。中国古典诗歌的音调主要是借助平仄组织起来的。

平仄是字音声调的区别,平仄有规律的交替和重复,也可以形成节奏,但并不鲜明。它的主要作用在于造成音调的和谐。

除了平厌之外,大典诗歌还常常借助双声成词、叠韵词、叠音词和象声词来求得者调的和谐。双声调和叠韵词是由部分声音相同的字组成的词,声母相同的叫双声调。

韵母相同时叫叠韵词,叠音词是声音完全相同的词。即在一连串声音不同的字中,出现了声韵部分相同或完全相同的两个邻近的字,从而强调了某一个声音以及由此声音所表达的情绪,铿锵的越发铿锵。

婉转的益见婉转,荡漾的更加荡漾、促节的尤为促节。至于象声词则是模仿客观世界的声音而构成的词,它只有象声的作用而不表示什么意义,象声同的效果在于直接传达客观世界的声音节奏。

把人和客观胜齐的距离缩短,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双声、叠韵、叠音。

象声,这类同在中国古典诗歌里运用得相当广泛。如“参差荇菜”、“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聊逍遥以相羊”、“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些词用得恰当,不但增加了音乐美,也加强了抒情的效果。

三、声情 写诗也要根据表达感情的需要安排和组织字词的声音。只有达到声情和谐。

声情并茂的地步。诗歌的音乐美才算是完善了。

崔颢的《黄鹤楼》,严羽《沧浪诗话》评为唐人七言律诗第一,但没有讲出道理。这首诗的好处还可以从声情上去分析。

诗所押的韵(楼、悠、洲、愁)读起来也是徐缓而悠长的。再看前四句中的“黄鹤”,竟重复出现了三次:“昔人已乘黄鹤立,此地空徐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黄鹤”这个双声问连续出现,造成一种新的节奏感,恰当地表现了团登黄鹤楼而产生的思古之幽情。

白居易的《上阳白发人》,以七言为主,间以三言,在整饬中求变化。“上阳人,上阳人,红颜暗老白发新。

绿衣监使守宫门。一闭上阳多少春”、“宿空房,秋夜长,夜长无寐天不明。

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句式的错落,节奏的变换,造成感情的高潮一个又一个地迭起。

而频繁地换韵,又造成感情的曲折与回荡,的确是一首声情并茂的佳作。

5. 《死水》一诗如何集中体现了闻一多倡导的现代白话新诗的三美理论

所谓“三美理论”,是闻一多先生在其《诗的格律》一文中所提出来的. 他说,“诗的实力不独包括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并且还有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这就是所谓三美的纲领,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音乐美指音尺、韵脚等音乐性因素的组合,构成了诗的韵律、诗的节奏,而音节和韵脚的和谐又构成了诗的音乐美,成为诗的基本动力.绘画美主要是指诗的词藻的选用, 即诗歌语言要求美丽,富有色彩,讲究诗的视觉形象和直观性.而建筑美主要是指从诗的整体外形上看,节与节之间要匀称,行与行之间要均齐,虽不必呆板地限定每行的字数一律相等,但各行的相差不能太大,以求齐整之感.。

温馨提示:
本文【现代诗歌的音乐美】由作者教培参考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学分高考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 @ 2024 学分高考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17021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