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高考 诗词学习 > 诗词大全

喜欢现代诗歌的理由

发布时间: 2022-08-31 03:48:02

1. 你最喜欢的诗歌,理由

我喜欢

就像飞蛾一样,明知道会受伤,还是会扑到火上。飞蛾就这么傻。

听姜玉阳的歌就像在回味自己曾经写下的一篇篇日记,从他的成名曲到如今这首《痛彻心扉》,儒雅的嗓音唱出了一种叫做念念不忘的情绪,隐隐地追逐着一个女孩离去后的踪迹。不禁喟叹,关于爱情,我们总是身不由己。

“怎么能够让我不再想你,也许爱你爱到最后只能伤心”,听惯了女子的哀婉男子的薄凉,姜玉阳带着痛彻心扉后的抽搐,无奈地诉说着,合着窗外的这场春雨,不禁想起前段时间为自己写下的一点小东西:真是一宵无眠听窗雨,春寒料峭理愁绪。寄语东君催绿风,还我横塘旧梦长。兀自地呢哝,心里全是蝴蝶的翅膀,扑朔着,一点一点的,一切又活了回来。

“我想要再回到你温暖的怀里,感觉你的心跳你的呼吸”忽然间潸然泪下,我想过无数次鼓足勇气忘记你,却不知道该怎样忘记过去。时常在午夜,在我寂静的小屋,在如豆的灯光里,听到你均匀的呼吸,回忆你对我说过的每句话语……这些幻觉只在案头枯萎的花香里,只在眼泪把心脏淹没那个空白的瞬间。闭上眼,闪烁不停的是甜蜜的往昔,影影憧憧。总是以为逝去的日子,已经水过无痕,淡淡的几句歌词,却撩拨沉淀的记忆,让我泪流满面。

“爱你痛彻我心扉,给了你,仅有的一片天。爱你痛彻我心扉,少了你,还残留一片天。”爱留,爱不留,来来往往,有谁会为爱留下一片天,姜玉阳留了,留在他生命与记忆的苍穹里,我留了,我的天空尽是退了色的云彩,而你没有!“品尝你赐给的泪水,,或许你曾为我流泪,如今你让我痛彻心扉” 哭过的爱过的往事显山露水倍呈棱角,爱你真真痛彻心扉。

深知身在情长在,世间唯有情难说。有谁在为爱痛彻心扉……

2. 最喜欢的诗歌和理由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赏析: 乡愁,是中国诗歌一个文学史上常新的主题,余光中多年来写了许多以乡愁为主题的诗歌,《乡愁》就是其中情深意长,音韵动人的一曲 . 他的乡愁诗歌从内在感情上继承了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民族感情传统,具有浓厚的历史感与民族感.同时,台湾和大陆人为的长期隔绝,漂泊在孤岛上去的千千万万人思乡情怀,客观上具有以往任何时代的乡愁所不可比拟的特定的广阔内容.,《乡愁》一诗,侧重写个人在大陆的经历,那年少时的一枚邮票,那青年时的一张船票,甚至那未来的一方坟墓,都寄予了诗人的也是万千海外游子的绵长乡关之思,而这一切在诗歌的结尾也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现在/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有如白川奔向东海,有如千峰朝向泰山.诗人的个人的悲欢与巨大的祖国之爱、民族之恋交织在一起,而诗人个人经历的倾诉,也因为 结尾的感情的燃烧而变的撩人秋思了,正如诗人自己所说:“纵的历史感,横的地域感,纵横相交而成的十字路口的现实感.”诗人的乡愁是我国民族传统的乡愁在新的时代和特殊的地理条件下的变奏,具有以往乡愁诗歌不可比拟的深度. 《乡愁》的音乐美,主要表现在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韵律,其中“小小” “”窄窄“矮矮”“浅浅”在同一位置的重叠词的连用,使得全诗低回往复,如怨如诉.而“一枚”一张“一方”“一弯”的数量词的运用,加强了全诗的音韵之美. 《乡愁》是柔美而略带哀伤的“回忆曲”,是海外游子深情而美的恋歌.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初读《蒹葭》这首诗并不觉得怎么样,而在细细品味之后竟也对它爱不释手.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文一唱三叹,读去琅琅上口,且不禁给人一种美的感受.迷朦的秋晨,在平静又微泛涟漪的水边,在迎风摇弋的芦苇丛中,执着的追寻者带着心中的向往、热切的渴望,向着美的世界寻找伊人——美的化身.自然的美,伊人的美,执着的美,……好一幅美不胜收的画面! 透过《蒹葭》,透过那层朦胧、那层薄雾,伊人在水一方,仿佛近在眼前,但又遥不可及.伊人很美,但朦胧的面纱令其若隐若现,飘忽不定,又添几份神秘色彩,如此生动的描摹,令人万分神往,可求而不可得.这便是朦胧诗的祖先吧. 《蒹葭》的美更在于追求者执着、不懈的寻求.伊人隐隐现现,飘忽不定,“在水一方”,“在水中央”,“在水之湄”,“在水中坻”,“在水之俟”,“在水中祉”……而追寻者无论“道阻且长”或是“道阻且跻”或是“道阻且右”,始终“溯洄从之”,“溯游从之”,“溯洄从之”,“溯游从之”……寻求着,寻求着.伊人的美唤起了他的不懈、执着的寻求;不懈、执着的寻求更增添了伊人的美、诗文的美. 今人大多把《蒹葭》看作恋歌或是思恋诗,伊人便是美女或贤人,我想,既然《蒹葭》是神秘的,朦胧的,那我们有何必一定要追问个水落石出呢?《蒹葭》是一首寻求诗(不知是否有这一类别),伊人是所有人所向往、所渴求的、遥不可及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是“君子好遒”之窈窕淑女,是贤明君主寻觅之有才能人,是陶渊明的世外桃源,是世人神往之仙境瑶池……什么是美的,什么是我们应该去不懈、执着追求的,那就是“伊人”. 《蒹葭》——美! 找不出不喜欢的理由。

3. 找一首你最喜欢的现代诗歌,结合诗歌文本说明你喜欢的理由,最好结

《那一世》 仓央嘉措那一刻我升起风马不为乞福只为守候你的到来那一天闭目在经殿香雾中蓦然听见你颂经中的真言那一日垒起玛尼堆不为修德只为投下心湖的石子那一夜我听了一宿梵唱不为参悟只为寻你的一丝气息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啊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那一瞬我飞升成仙不为长生只为佑你平安喜乐理由:这是一首爱的挽歌,作者在时光的感慨中体味着爱情的渐淡、渐远……从中,我们读到的不仅仅是作者的感伤,同时还包括对那朵“早已失去旧日的光泽”的“哭泣的玫瑰”的哀叹——时间的力量更改了爱的誓言,时间的无情让爱变得苍白.这首诗,每句句式结构相似,给人一种循环往复、再三咏叹之感.每节句首的时间安排而言,作者的笔法非常巧妙:天——月——年——世,层层递增,作者对“她”思念也逐层增加——听见你颂经的真言、触摸你的指尖、贴着你的温暖、期待与你相见.而后半段,时间又开始层层递减,由夜——刻——瞬,而感情却丝毫没有减弱——为了寻你的气息、为守候你的到来、为佑你平安喜乐……我们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她”思念之深,感情之真!但是,偏偏是这样的一种感情,却在“那一夜,我忘却了所有,抛弃了信仰,舍弃了轮回”徒增了整首诗的悲伤.该诗除最后一句,让人联想到了爱情以外,之前的部分给人一种人神对话的感觉,也是这首诗的巧妙之处.该诗的大段文字,均表明作者向是一位虔诚的信徒,他在经殿燃香、转经、磕长头、拜佛塔,似乎都是在与佛交流,给读者的感觉似乎是在诵佛,而与爱情无关.且诗中独特的藏传佛教文化又给全诗笼上了一层神秘色彩.我们从中感受到的是作者对佛的虔诚,而读到最后一节时,我们才真正发现,诗中所谓的佛,实际上就是作者爱恋的“她”,她在这里成为了作者心中的菩萨,她变得圣洁、美丽,让人产生无限遐想.但作者却在诗的最后,把这美的化身“抛却”“舍弃”了,原因只不过是因为这朵“哭泣的玫瑰,早已推动了旧日的光泽”,我们不禁感到一丝丝悲伤,不仅仅因为作者把自己亲手塑造的美摧毁了,还因为,我们不知道这朵玫瑰“在佛前哭泣”的原因——而这恰恰是作者要留给我们思考的东西.。

4. 最喜欢的诗歌及理由

乡 愁

余光中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赏析:

乡愁,是中国诗歌一个文学史上常新的主题,余光中多年来写了许多以乡愁为主题的诗歌,《乡愁》就是其中情深意长,音韵动人的一曲

他的乡愁诗歌从内在感情上继承了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民族感情传统,具有浓厚的历史感与民族感。同时,台湾和大陆人为的长期隔绝,漂泊在孤岛上去的千千万万人思乡情怀,客观上具有以往任何时代的乡愁所不可比拟的特定的广阔内容。,《乡愁》一诗,侧重写个人在大陆的经历,那年少时的一枚邮票,那青年时的一张船票,甚至那未来的一方坟墓,都寄予了诗人的也是万千海外游子的绵长乡关之思,而这一切在诗歌的结尾也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现在/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有如白川奔向东海,有如千峰朝向泰山。诗人的个人的悲欢与巨大的祖国之爱、民族之恋交织在一起,而诗人个人经历的倾诉,也因为 结尾的感情的燃烧而变的撩人秋思了,正如诗人自己所说:“纵的历史感,横的地域感,纵横相交而成的十字路口的现实感。”诗人的乡愁是我国民族传统的乡愁在新的时代和特殊的地理条件下的变奏,具有以往乡愁诗歌不可比拟的深度。

《乡愁》的音乐美,主要表现在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韵律,其中“小小” “”窄窄“矮矮”“浅浅”在同一位置的重叠词的连用,使得全诗低回往复,如怨如诉。而“一枚”一张“一方”“一弯”的数量词的运用,加强了全诗的音韵之美。

《乡愁》是柔美而略带哀伤的“回忆曲”,是海外游子深情而美的恋歌。

5. 喜欢诗的理由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首句“死去元知万事空”。“元知”,本来就知道;“万事空”,是说人死后万事万物都可无牵无挂了。但接着第二句意思一转:“但悲不见九州同”,唯独一件事却放不下,那就是沦丧的国土尚未收复,没有亲眼看见祖国的统一。诗的第三句“王师北定中原日”,表明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他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军队必定能平定中原,收复失地。有了这一句,诗的情调便由悲痛转化为激昂。结句“家祭无忘告乃翁”,情绪又一转,无奈自己活着的时候已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他。

这首诗是陆游的绝笔。他在弥留之际,还是念念不忘被女真贵族霸占着的中原领土和人民,热切地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一,因此他特地写这首诗作为遗嘱,谆谆告诫自己的儿子。从这里我们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无怪乎自南宋以来,凡是读过这首诗的人无不为之感动,特别是当外敌入侵或祖国分裂的情况下,更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

这首诗用笔曲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全诗有悲的成分,但基调是激昂的。诗的语言浑然天成,没有丝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着意雕琢的诗更美,更感人。

温馨提示:
本文【喜欢现代诗歌的理由】由作者教培参考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学分高考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 @ 2024 学分高考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17021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