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著公卿,谁不道、人才难得。
须认取、天根一点,几曾休息。
未问人间多少士,一门男子头头立。
只其间、如许广文君,谁人识。
冠盖会,渔樵席。豪气度,清标格。
要安排稳当,讲帷词掖。
蜀泮堂堂元不恶,犹嫌偏惠天西壁。
嘱公卿、著眼看乾坤,搜人物。
论诗 赵翼
李杜诗篇万人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杂诗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出都留别诸公 康有为
天龙作骑万灵从,独立飞来缥缈峰。
怀抱芳馨兰一握,纵横宙合雾千重。
眼中战国成争鹿,海内人才孰卧龙?
抚剑长号归去也,千山风雨啸青锋。
与菽园论诗兼寄任公孺博曼宣 康有为
一代才人孰绣丝,万千作者亿千诗。
吟风弄月各自得,覆酱烧薪空尔悲。
正始如闻本风雅,丽葩无奈祖骚词。
汉唐格律周人意,悱恻雄奇亦可思。
《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
我昔学诗未有得,残余未免从人乞。
力孱气馁心自知,妄取虚名有惭色。
四十从戎驻南郑,酣宴军中夜连日。
打球筑场一千步,阅马列厩三万匹。
华灯纵博声满楼,宝钗艳舞光照席。
琵琶弦急冰雹乱,羯鼓手匀风雨疾。
诗家三味忽见前,屈贾在眼元历历。
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
世间才杰固不乏,秋毫未合天地隔。
放翁老死何足论?《广陵散》绝还堪惜。
这首《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是诗人自述诗歌创作发展之路的诗,亦即是诗人成才过程的回顾总结。正是投军西北,参与军机,投入朝廷内外的政治斗争,丰富了他的生活,使他领悟到了诗中“三味”,成为有独特风格的杰出诗人。陆游这首诗所形象提示的,正是“实践出人才”这一人才成长的规律。
已亥杂诗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注释]
1.这是《已亥杂诗》中的第二百二十首。九州:中国。
2.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3.恃(sh):依靠。
4.喑(yīn):哑。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究:终究、毕竟。
5.天公:造物主。重:重新。抖擞:振作精神。
6.降:降生。
[解说]
“万马齐喑究可哀”一句,深刻地表现了龚自珍对清朝末年死气沉沉的社会局面的不满,因此他热情地呼唤社会变革,而且认为这种变革越大越好,大得该像惊天动地的春雷一样。他又认为实行社会变革最重要的因素是人才,所以他热情地呼唤:天公啊!请你抖擞精神,把各式各样的人才都赐给我们吧。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奏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江城子 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渔家傲(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 《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
我昔学诗未有得,残余未免从人乞。
力孱气馁心自知,妄取虚名有惭色。
四十从戎驻南郑,酣宴军中夜连日。
打球筑场一千步,阅马列厩三万匹。
华灯纵博声满楼,宝钗艳舞光照席。
琵琶弦急冰雹乱,羯鼓手匀风雨疾。
诗家三味忽见前,屈贾在眼元历历。
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
世间才杰固不乏,秋毫未合天地隔。
放翁老死何足论?《广陵散》绝还堪惜。
这首《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是诗人自述诗歌创作发展之路的诗,亦即是诗人成才过程的回顾总结。正是投军西北,参与军机,投入朝廷内外的政治斗争,丰富了他的生活,使他领悟到了诗中“三味”,成为有独特风格的杰出诗人。陆游这首诗所形象提示的,正是“实践出人才”这一人才成长的规律。
2 已亥杂诗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注释]
1.这是《已亥杂诗》中的第二百二十首。九州:中国。
2.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3.恃(sh):依靠。
4.喑(yīn):哑。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究:终究、毕竟。
5.天公:造物主。重:重新。抖擞:振作精神。
6.降:降生。
[解说]
“万马齐喑究可哀”一句,深刻地表现了龚自珍对清朝末年死气沉沉的社会局面的不满,因此他热情地呼唤社会变革,而且认为这种变革越大越好,大得该像惊天动地的春雷一样。他又认为实行社会变革最重要的因素是人才,所以他热情地呼唤:天公啊!请你抖擞精神,把各式各样的人才都赐给我们吧。
3 品古诗论人才
在古诗中,论人才的诗篇很多,今天品读,仍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求贤若渴为强国。在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已有周文王善于求贤的记载:“思皇多士,生此王国。王国克生,维周之桢。济济多士,文王以宁。”(见《诗经·大雅·文王》)周文王尊贤礼士,身边贤才济济,在位五十年,国势强盛。战国时期,燕昭王筑台招贤的佳话屡屡入诗:陈子昂《蓟丘览占》诗云:“隗君亦何幸,遂起黄金台。”李白《古风》:“燕昭延郭隗,遂筑黄金台。剧辛方赵至,邹衍复齐来。”汉高祖刘邦的《大风歌》可谓求才若渴:“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培养人才要放手在实践中去锻炼。《离骚》中屈原以香草为喻,寄寓了广育人才的理想:“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屈原希望“冀枝叶之峻茂”,主张“举贤而授能。”柳宗元则以树木为喻,对人才的缺乏培养表示忧虑,他在《行路难》中说:“南山栋梁益稀少,爱材养育谁复论。”陆游对人才的培养和放手使用是直抒胸臆:“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宵战风雨。”(见《苦笋》)他主张对人才要在实践中培养。
要善于在一定的环境中识别人才。唐太宗《赐萧踽》:“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以及白居易的《放言》:“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主张时间考验人才。左思《咏史》:“何世无奇才,遗之在草泽”。主张从民间发现人才。
在用才上要扬长避短、量才适用。屈原《楚辞·卜居》:“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其喻意是人才各有长短,在使用上不必求全。清代顾嗣协《杂兴》:“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就短,智者难为谋;生材贵适用,慎勿多苛求。”以比喻的手法,形象而生动地阐明了一条重要的用人原则:扬长避短,因才适用。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江山代有人才出 各领风骚数百年
已亥杂诗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李白《上李邕》:
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李白《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
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收起
兰亭集序
【作者】王羲之 【朝代】魏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希望能帮助到你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热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