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舒婷的诗歌
《致橡树》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籍;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甚至日光。甚至春雨。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的红硕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
篇一:暗恋
我喜欢你
可是我不能对你说
因为我知道——
在开满梨花的树上
永远不可能结出硕果
我喜欢你
可是我不能对你说
因为我知道——
那条高挂天边的彩虹
永远无人能够触摸
我喜欢你
可是我不能对你说
因为我知道——
在火车行驶的轨道上
永远不会有轮船驶过
我喜欢你
可我真的不能对你说
因为我知道——
即使说了
对于你也是一种折磨
篇二:暗恋
懵懂时,我不明白什么是爱情
总记得那个路过我涩涩青春的少年
他那画笔勾勒般绚丽的笑容
是情思书写下秋叶般的静逸
一张秀气的脸庞
总带着腼腆的柔笑,轻脆而迷人
一股弱弱的书生气,
看似柔弱却又令人着迷
是那么的引人注目,又是那么的难以抗拒
流水似的时间,洗刷了我整个青春
曾经渲白的心灵,失去了往日的平静
更添了几许躁动
每一次的擦肩而过
都泛起我心里层层涟漪
久久无法褪去
多想写一首诗
写下我对他的等待
写出埋藏我心里那早已沉淀的爱
一个文字,一个标点都代表着我莫大的关怀
又多想对他释怀
结束这漫长的等待
挣脱在这爱与不爱间的徘徊
也许,我的痴情过于苍白
也许,因为等待我放慢了去追爱的节拍
也许,我不该爱
因为你说:
我永远不是你心中、所爱的哪个女孩…
篇三:暗恋
不敢说喜欢你
你却一直陪伴着我的呼吸
不曾拥抱你
你却一直充斥着我的记忆
曾经只是,默默地将你凝视
即使再喜欢也要偷偷掩饰
现在只是,偶尔的写你入诗
即便多美丽也要将它丢弃
一直都是,希望这时间停滞
在你走过我身旁,我们相互对视
那年风吹柳絮
稚嫩的眼睛里写满诗意
寻找每一个微不足道的甜蜜
虽然只是在大大的教室各自抄着笔记
快乐的日子总慢慢流逝于不经意
还来不及还给你我写了整夜的同学录
毕业照片里我们都显孩子气
有谁能看清我的眼里你最清晰
后来,时光荏苒
我们还没说声再见,就好久不见
只剩下那个远去的背影偶尔浮现眼前
你,成了我心底的独家记忆
只剩听说,听说你一直努力
听说你也有了你的她
只是从来没有忘记
也不知该跟谁提起
我,曾经暗恋的你
篇四:暗恋
那年
我曾走过,你身旁
掀起的裙角
带走了,一阵思念的清风
你却不曾在意
擦肩而过的我是多么的难过
从此在青春的画册里
到处是你冷默的样子
想要靠近你
离你最近的距离
所以还尺子,借橡皮
值卫生,问问题
你却还是那个你
孤独又陌生的你
我终于放弃
没勇气走近你
一个人离去
我会忘记你
像忘记一场未曾开始过的游戏
NO.1《江城子》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注:这是苏东坡的爱妾王朝云死后,有一天他梦见亡妾之后写的感怀诗。
我第一次听说这首诗好像是在马景涛版的《倚天屠龙记》里,张无忌、赵敏、小昭三人出发去冰火岛,沿途张无忌有感而发,背诵苏轼的另一首《江城子·密州出猎》,赵敏原是蒙古人,因此动怒,觉得张无忌针对自己,质问他明明苏轼还有一首怀念亡妻的词,他不念,却非要念这首。那时候,不懂得词里面的意境,直到学了这词,忽然明白,在红尘中爱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执子之手是一种境界,相濡以沫是一种境界,生死相许也是一种境界。
在这世界上有一种最为凝重、最为浑厚的爱叫相依为命。那是天长日久的渗透,是一种融入了彼此之间生命中的温暖。
NO.2 《卜算子》 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注:知道这首诗,是因为D,她是个喜欢诗词的人,初中的时候,手里就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之类的书,我也是个爱读书的人,奇怪的是,我只能记住这首诗的前四句,后面的怎么也记不住,这首诗的意思大概是这样的“我住长江上游,你住长江下游。天天思念你而见不到你,却共饮着同一条江河水。
这江水啊—— 要流到什么时候才会停止?这段离愁别恨又要到何年何月才会结束?但愿你的心同我的心一样,就一定不会辜负这一番相思情意了。” 你道,我只记得那前四句,应该是我个人爱好,对那种爱而不得的感觉情有独钟吧。
NO.3 《诗经.邶风.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于嗟阔兮,不我活兮。
于嗟洵兮,不我信兮。注:这首诗表达了长年行役于外的将兵思念家乡和妻子的心情。
这首诗里,最喜欢的莫过于,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因为它最被人们熟知,看到那八个字,眼前就有一副很美好的画面,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和老奶奶,执手漫步在沙滩上、公园里、林荫道上。
其实原本,我一直以为,前面一句是,生死契阔,与子成说,不过那不重要。
“生生死死悲欢离合,我曾对你说过,我会牵着你的手,和你一起老去。”爱情的最高境界是什么?爱的最高境界就是经的起平淡的流年。
NO.4 《上邪》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注:这是一首情歌,出自于汉乐府民歌,是主人公自誓之词:海枯石烂,爱情仍然坚贞不变,是一位痴情女子对爱人的热烈表白。
很多人跟我一样知道这首诗,归功于琼瑶的《还珠格格》,那时候被夏紫薇的才气吸引,被小燕子的搞笑逗乐,羡慕于,那样的世界,竟有那样执着的感情。有时候在想,这些人怎么会想到这样的誓词,不知道为什么忽然间想起了法海放出白娘子的条件“除非,雷峰塔到,西湖水干。”
现在的人早已经没有了这样的诗情画意。还是古人简单、单纯的多。
NO.5《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注:这是一首在东汉末年动荡岁月中的相思乱离之歌。你走啊走啊老是不停的走,就这样活生生分开了你我。
从此你我之间相距千万里,我在天这头你就在天那头。路途那样艰险又那样遥远,要见面可知道是什么时候?北马南来仍然依恋着北风,南鸟北飞筑巢还在南枝头。
彼此分离的时间越长越久,衣服越发宽大人越发消瘦。飘荡游云遮住了太阳,他乡的游子不想回还。
只因为想你使我都变老了,又是一年很快地到了年关。还有许多心里话都不说了,只愿你多保重切莫受饥寒。
因为这首诗,我又想起了很著名的一首诗《乡愁》,虽然它不是描写爱情的,但是,却是我读过的所有诗中最喜欢与最感动的。NO.6《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注:这首诗词忘了是高中还是初中学的,最熟悉的当然是最后两句,脑子里忽然间闪现出好多电视剧里,男女主角为了安慰对方,往往就会背这两句。
其实一直不是很喜欢这首诗,觉得它是俗气了些,牛郎织女的故事,觉得已经听的烂得透顶,这是小时候,奶奶讲的睡前故事。长大了,不免觉得这两句话不怎么符合我的人生哲理,要么就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要么就干脆不要,我最讨厌拖沓。
感情的事还是干脆一点好,既然全世界都不希望你们在一起,那么还是放手吧。毕竟对于全世界来说,你只是小小的一粒微尘,不是么。
NO.7 《雁邱词》 元好问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春夜喜雨》是杜甫在唐肃宗(李亨)上元二年(761)春天,在成都浣花溪畔的草堂时写的。
《春夜喜雨》创作背景及思想内容:这首诗写于上元二年(761年)春。此时杜甫因陕西旱灾来到四川定居成都已两年。
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与农民交往,因而对春雨之情很深,写下了这首诗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抒发了诗人的喜悦之情。诗文解释:好雨似乎懂得适应季节,春天里草木发芽生长,细雨随着微风悄悄地在夜里下着,使万物受到滋养。
天上乌云密布,乡下的小路全都黑沉沉的,只有江上的小船上灯火一闪一闪的。第二天早上,到处是湿漉漉、红艳艳的一片,沾着雨水的鲜花装点着成都市。
《 春夜喜雨》抒写诗人对春夜细雨的无私奉献品质的喜爱赞美之情。全诗这样写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江湿处,花重锦官城。”一二句“好”字含情,赞盛春雨。
“知时节”赋予春雨以人的生命和情感,在作者看来,春雨体贴人意,知晓时节,在人们急需的时候飘然而至,催发生机。多好的春雨!首联既言春雨的“发生”,又含蓄地传达出作者热切盼望春雨降临的焦急心绪。
颔联显然是诗人的听觉感受。春雨来了,在苍茫的夜晚,随风而至,悄无声息,滋润万物,无意讨“好”,唯求奉献。
瞧,听雨情景作者体察得多么细致,就连春雨洒洒,静默无声也被诗人听出来了。可见,惊喜于春雨的潜移默化,诗人彻夜难眠。
颈联紧承颔联,诗人唯愿春雨下个通宵,又恐突然中止,亦喜亦忧,推门而出,伫立远眺,只见平日泾渭分明的田野小径也溶入夜色,漆黑一片,可见夜有多黑,雨有多密。而江船渔火红艳夺目,又反衬出春夜的广漠幽黑,也从侧面烘托出春雨之繁密。
尾联系想象之辞,诗人目睹春雨绵绵,欣慰地想到第二天天亮的时候,锦官城将是一片万紫千红的春色。花之红艳欲滴、生机盎然正是无声细雨潜移默化,滋润洗礼的结果。
因此,写花实乃烘托春雨的无私奉献品格。通过以上对诗句的分析,不难看出,杜甫是按这样一条情感思路来构思行文的,即盼雨——听雨——看雨——想雨。
俗话说,“春雨贵如油”,不错的,对于这珍贵如油的春雨,众人皆盼,诗人亦然。而当春雨飘然降临的时候,诗人更是惊喜不已,甚至卧床静听,彻底夜难眠,迫切希望它下过痛快,唯恐其忽然中止,于是轻手轻脚,推门远眺,静观无边黑夜的茫茫春雨,看到繁密飘洒的春雨,作者又惊喜地联想到第二天锦官城满城春色。
诗歌意在盛赞春雨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这份对春雨的喜爱之情描绘得如此细腻逼真,曲折有致,这不能不令人惊叹杜甫洞幽显微,体物察情的艺术功力。此外,诗歌细节的捕捉和描绘也能体现诗人体物察情的优长。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字拟人化,摹春雨来监悄无声息、无影无踪的情态,颇具情趣,诱发人们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润”字传达神,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春雨滋润万物,静默无声的特点,既绘形,又言情,形情皆备,精深独妙。“花重锦官城”,着一“重”字,准确地写出了经受春雨一夜洗礼滋润之后锦官城花朵红艳欲滴,饱含生机的情态,寄寓了作者对春雨的盛赞之情。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则又抓住典型细节,工笔细描,精妙传神地渲染出春雨迷蒙、色彩迷离的氛围。总之,杜甫的《春夜喜雨》无论在锤字炼句方面,还是在意象的捕捉、细节的描写方面,都体现了他体物察情,精细入微的过人之处。
结合杜甫诗风沉郁顿挫来对比赏读,我们必将获得对杜诗另一种生命情趣的深刻理解。这是描绘春夜雨景,表现喜悦心情的名作。
一开头就用一个“好”字赞美“雨”。在生活里,“好”常常被用来赞美那些做好事的人。
如今用“好”赞美雨,已经会唤起关于做好事的人的联想。接下去,就把雨拟人化,说它“知时节”,懂得满足客观需要。
不是吗?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季节,正需要下雨,雨就下起来了。你看它多么“好”! 第二联,进一步表现雨的“好”。
雨之所以“好”,就好在适时,好在“润物”。春天的雨,一般是伴随着和风细细地滋润万物的。
然而也有例外。有时候,它会伴随着冷风,由雨变成雪。
有时候,它会伴随着狂风,下得很凶暴。这样的雨尽管下在春天,但不是典型的春雨,只会损物而不会“润物”,自然不会使人“喜”,也不可能得到“好”评。
所以,光有首联的“知时节”,还不足以完全表现雨的“好”。等到第二联写出了典型的春雨伴随着和风的细雨,那个“好”字才落实了。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仍然用的是拟人化手法。
“潜入夜”和“细无声”相配合,不仅表明那雨是伴随和风而来的细雨,而且表明那雨有意“润物”,无意讨“好”。如果有意讨“好”,它就会在白天来,就会造一点声势,让人们看得见,听得清。
惟其有意“润物”,无意讨“好”,它才选择了一个不妨碍人们工作和劳动的时间悄悄地来,在人们酣睡的夜晚无声地、细细地下。雨这样“好”,就希望它下多下够,下个通宵。
倘若只下一会儿,就云散天晴,那“润物”就很不彻底。诗人抓住这一点,写了第三联。
在。
爱包括很多方面,亲情之爱,友爱,还有就是爱情。这些诗歌希望能帮到你哦!
1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
4.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
4.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张籍:《秋思》)
5.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6.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7.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
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杜牧:《归家》)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热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