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高考 诗词学习 > 诗词大全

论诗经中的饮食习俗与礼仪

发布时间: 2022-08-25 11:48:01

1. 浅谈中国饮食文化之礼仪,急

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富有特点的饮食礼俗,发达的程度也各不相同。

中国人的饮食礼仪是比较发达的,也是比较完备的,而且有从上到下一以贯通的特点。《礼记·礼运》说:“夫礼之初,始诸饮食”。

在中国,根据文献记载可以得知,至迟在周代时,饮食礼仪已形成为一套相当完善的制度。这些食礼在以后的社会实践中不断得到完善,在古代社会发挥过重要作用,对现代社会依然产生着影响,成为文明时代的重要行为规范。

一、宴饮之礼 有主有宾的宴饮,是一种社会活动。为使这种社会活动有秩序有条理的进行,达到预定的目的,必须有一定的礼仪规范来指导和约束。

每个民族在长期的实践中都有自己的一套规范化的饮食礼仪,作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行为准则。维吾尔族待客,请客人坐在上席,摆上馕、糕点、冰糖,夏日还要加上水果,给客人先斟上茶水或奶茶。

吃抓饭前,要提一壶水为客人净手。共盘抓饭,不能将已抓起的饭粒再放回盘中。

饭毕,待主人收拾好食具后,客人才可离席。蒙古族认为马奶酒是圣洁的饮料,用它款待贵客。

宴客时很讲究仪节,吃手抓羊肉,要将羊琵琶骨带肉配四条长肋献给客人。招待客人最隆重的是全羊宴,将全羊各部位一起入锅煮熟,开宴时将羊肉块盛入大盘,尾巴朝外。

主人请客人切羊荐骨,或由长者动刀,宾主同餐。作为汉族传统的古代宴饮礼仪,一般的程序是,主人折柬相邀,到期迎客于门外;客至,至致问候,延入客厅小坐,敬以茶点;导客入席,以左为上,是为首席。

席中座次,以左为首座,相对者为二座,首座之下为三座,二座之下为四座。客人坐定,由主人敬酒让菜,客人以礼相谢。

宴毕,导客入客厅小坐,上茶,直至辞别。席间斟酒上菜,也有一定的规程。

现代的标准规程是:斟酒由宾客右侧进行,先主宾,后主人;先女宾,后男宾。酒斟八分,不得过满。

上菜先冷后热,热菜应从主宾对面席位的左侧上;上单份菜或配菜席点和小吃先宾后主;上全鸡、金鸭、全鱼等整形菜,不能把头尾朝向正主位。在古代正式的延宴中,座次的排定及宴饮仪礼是非常认真的,有时显得相当严肃,有的朝代皇帝还曾下诏整肃,不容许随便行事。

宋真宗曾下诏批评朝中筵宴仪容下端的现象,事见《宋史·礼志十六》的记述: 景德二年(1005年)九月,诏曰:朝会陈仪,衣冠就列,将以训上下、彰文物,宜慎等威,用符纪律。况屡颁于条令,宜自顾于典刑。

稍历岁时,渐成懈慢。特申明制,以儆具僚。

自今宴会,宜令御史台预定位次,各令端肃,不得喧哗。违者,殿上委大夫、中丞,朵殿委知杂御史、侍御史,廊下委左右巡使,察视弹奏;同职殿直以上赴起居、入殿庭行私礼者,委合门弹奏;其军员,令殿前侍卫司各差都校一人提辖,但亏失礼容,即送所属勘断讫奏。

…… 朝中筵宴,预宴者动辄成百上千,免不了会生出一些混乱,所以组织和管理显得非常重要。史籍上有关这方面的记载并不太多,我们可以由《明会典》上读到相关的文字,可以想象古代的一般情形。

“诸宴通例”说: (筵宴)先期,礼部行各衙门,开与宴官员职名,画位次进呈,仍悬长安门示众。宴之日,纠仪御史四人,二人立于殿东西,二人立于丹墀左右。

锦衣卫、鸿胪寺、礼科亦各委官纠举。凡午门外饮赐筵宴,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题准光禄寺,将与宴官员各照衙门官品,开写职衔姓名,贴注席上。

务于候朝外所整齐班行,俟叩头毕,候大臣就坐,方许以次照名就席,不得预先入坐及越次失仪。……又题准光禄寺掌贴注与宴职名,鸿胪寺专掌序列贴注班次。

每遇筵宴,先期三日,光禄寺行鸿胪寺,查取与宴官班次贴注。若贴注不明,品物不备,责在光禄寺;若班次或混,礼度有乖,责在鸿胪寺。

二、待客之礼 如何以酒食招待客人,《周礼》、《仪礼》与《礼记》中已有明细的礼仪条文,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些礼仪的具体内容。首先,安排筵席时,肴馔的摆放位置要按规定进行,要遵循一些固定的法则。

带骨肉要放在净肉左边,饭食放在用餐者左方,肉羹则放在右方;脍炙等肉食放在稍外处,醯酱调味品则放在靠近面前的位置;酒浆也要放在近旁,葱末之类可放远一点;如有肉铺之类,还要注意摆放的方向,左右不能颠倒。这些规定都是从用餐实际出发的,并不是虚礼,主要还是为了取食方便。

其次,食器饮器的摆放,仆从端菜的姿式,重点菜肴的位置,也都有陈文规定。仆从摆放酒壶酒樽,要将壶嘴面向贵客;端菜上席时,不能面向客人和菜肴大口喘气,如果此时客人正巧有问话,必须将脸侧向一边,避免呼气和唾沫溅到盘中或客人脸上。

上整尾鱼肴时,一定要使鱼尾指向客人,因为鲜鱼肉由尾部易与骨刺剥离;上干鱼则正好相反,要将鱼头对着客人,干鱼由头端更易于剥离;冬天的鱼腹部肥美,摆放时鱼腹向右,便于取食;夏天则背鳍部较肥,所以将鱼背朝右。主人的情意,就是要由这细微之处体现出来,仆人若是不知事理,免不了会闹出不愉快来。

再次,待客宴饮,并不是等仆从将酒肴摆满就完事了,主人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事情要做,要作引导,要作陪伴,主客必须共餐。尤其是老幼尊卑共席,那麻烦就多了。

陪伴长者饮酒时。

2. 简述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与礼仪的关系

我自己的理解是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影响着人们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饮食文化与礼仪是密不可分的

饮食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同属生活范畴

日常生活中见到熟人打招呼 问候 是对大家对生活的热爱……

饮食中多有尊老爱幼的表现

比如小的方面

当家中来客人吃饭或出去做客时吃饭

总会遇到饭桌座位的方位问题年长者坐上座年轻人作副座

当家中来客人会找几位陪kei的或是气氛等等

有客人作客 尤其是年长者饮酒时会让年幼者敬酒 倒酒

吃饭时年青人会夹菜给年长者

或年长者给年幼者夹菜……这表示对年长者、年幼者的爱

综合上述都是中华饮食文化与礼仪的表现

饮食文化与礼仪密不可分 饮食文化不断影响礼仪发展

礼仪也影响者饮食文化的前进使之更加丰富中华文化的

传统宝库

3. 中国的饮食有哪些礼仪

“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

这是周代那个崇尚礼仪的社 会所奉行的行为准则。尤其对于饮食礼仪,人们态度之严肃,远不是我们当 代标榜有现代意识的人所能想象得到的。

《礼记•礼运》说:“夫礼之初,始诸饮食。”意思是礼仪产生于饮食活 动,饮食之礼是一切礼仪的基础。

饮食礼节虽然不是文明社会所独有的现象, 它的产生可能与饮食本身大体同期,但文明社会的繁文缛节远不是野蛮时代 所可比拟的。由于文献资料的缺乏,我们对夏商时期的饮食礼仪不是太清楚, 但至迟在周代,饮食礼仪形成了一套相当完整的制度。

这些饮食礼俗即使在 今天,有相当多的内容仍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所以有许多规范一直保存在现 代人的饮食生活中,构成了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周代的饮食礼俗,后来经过儒家的精心整理,比较完整地保存在《周 礼》、《仪礼》和《礼记》的《曲礼》、《礼器》、《郊特牲》、《少仪》、《玉藻》 等章节中。

这里我们简单叙述一下客食之礼、待客之礼、侍食之礼、进食之 礼、侑食之礼、宴饮之礼,由此可见周代饮食礼俗之大端。客食之礼作为一位客人,赴宴时入坐的位置就很有讲究。

首先,要求 “虚坐尽后,食坐尽前”。古时无椅、凳之类,席地而坐,在一般情况下要坐 得比尊者、长者靠后一些,以示谦恭;而饮食时则要尽量坐得靠前一些,靠 近摆放馔品的食案,以免食物掉在坐席上。

其次,要求“食至起,上客起”。宴饮开始,馔品端上来时,客人要起 立。

在有贵客到来时,其他客人都要起立,以示恭敬。如果来宾地位低于主 人,必须端起食物面向主人道谢,等主人寒暄完毕之后,客人才可入席落座。

享用主人准备的美味佳肴,须得“三饭”之后。所谓“三饭”,指一般的 客人吃三小碗饭后便说吃饱了,须主人再劝而食肉。

实际上主要馔品还没享 用,何得而饱?这一条实为虚礼。据《礼记•礼器》所云:“天子一食,诸侯 再,大夫、士三,食力无数。”

这是说天子位尊,以德为饱,不在于食味,所 以一饭即告饱,要等陪同进食的人劝食,才继续吃下去。而诸侯王是二饭, 士和大夫是三饭而告饱,都要等到再劝而再食。

至于农、工、商及庶人,便 不受这礼法的约束,所以没有几饭而告饱的虚招,吃饱了便止,正所谓“礼 不下庶人”。宴饮将近结束,主人不能先吃完饭而撇下客人,要等客人食毕才停止进 食。

主人未饱,“客不虚口”。虚口是指以酒浆荡口,以清洁安食。

主人未食 毕而客先虚口,便是不恭。宴饮完毕,客人须跪立在食案前,整理好自己所用的餐具及剩下的食物, 交给主人的仆从,待主人说不必客人亲自动手,客人才住手,复又坐下。

如 果是本家人,或是同事聚会,没有主宾之分,可由一人统一收拾食案。如果 是较隆重的筵席,这种撤食案的事便不能让妇女承担,怕她们力不胜劳,可 以让年轻点儿的人来干。

待客之礼主人及至仆从待客,也有一些很具体的礼节。仆从安排筵席, 对于馔品的摆放有严格的规定,例如带骨的肉要放在净肉的左方;饭食要放 在客人左边;肉羹则放在右边。

脍炙等肉食放在外边;醯酱调味品则放在靠 人近些的地方。酒浆也要放在近旁;葱末之类可放远一点。

如有肉脯之类, 还要注意摆放的方向。这些规矩大致上还是切合实际的,主要还是为了取食 方便。

食器饮器的安排也毫不含糊。仆从摆放酒尊酒壶等酒器,要将壶嘴面向 贵客。

端出菜肴时,如果客人问话,仆从回答时,须侧脸,避免呼气和唾沫 溅到盘中或客人脸上。侍食之礼陪侍年长位尊者进餐,自己不是主要的客人,主人亲自进馔, 则不必出言为谢,拜而食之即可。

如果主人顾不上亲自供馔,客人则不拜而食。陪长者饮酒时,酌酒时须起立,离开坐席面向长者拜而受之。

长者表示 不必如此,少者方可返还入座而饮。如果长者一杯酒没饮尽,少者不得先饮 尽。

长者如有酒食赐予少者和僮仆等低贱者,他们不必辞谢,地位差别太大, 连道谢的资格都不给。侍食年长位尊的人,少者还得准备先吃几口饭,谓之“尝饭”。

虽先尝 食,却又不得自个儿先吃饱肚子,必得等尊长者吃饱后才能放下碗筷。少者 吃饭时还得小口小口地吃,而且要快些咽下去,准备随时能回复长者的问话, 谨防喷饭。

凡是熟食制品,侍食者都得先尝尝。如果是水果之类,则必让尊者先食,少者不能抢先。

进食之礼进食时无论主宾,对于如何使用餐具,如何吃饭食肉,都有一系列具体的行为准则。这些准则主要有:共食不饱。

同别人一起进食,不能吃得太饱,要注意谦让。毋放饭。

要入口的饭不要再放回饭器中去,别人会感到不卫生。毋咂食。

咀嚼时不要让舌在口中作声,以免有不满主人饭食之嫌。毋固获。

“专取日固,争取日获。”是说不要因喜欢吃某一味食物就只独吃那一种,或者争着去吃,有贪吃之嫌。

饭黍毋以箸。吃黍饭不要用筷子,但也不是提倡直接用手抓。

食时用匙,筷子是专用于食羹中之菜的,不可混用。毋刺齿。

进食时不要随意剔牙齿,如齿塞须待饭后再剔。周墓中曾出土过很多牙签,并不是绝对禁止剔齿。

濡肉齿决,干肉不齿决。湿软的肉可直接用牙齿咬断,不可用手擘;而干肉则不能用嘴撕咬,须用刀。

4. 中西饮食文化

略谈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餐饮产品由于地域特征、气侯环境、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会出现在原料、口味、烹调方法、饮食习惯上的不同程度的差异。

正是因为这些差异,餐饮产品具有了强烈的地域性。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造就了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来自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处世哲学。

中国人注重“天人合一”,西方人注重“以人为本”。中国人用筷子,习惯同吃一盆菜,这样很不卫生。

可适度用筷子能够锻炼人的大脑,所以西方不会用筷子。外国人用刀叉,习惯分餐制,卫生但不如筷子那样能锻炼大脑。

西方的菜从不用炒的或者炸的,他们的正餐中的肉类都会先剔去骨头,这样更容易切。(肯德基和麦当劳指一类的快餐例外)现代西方的饮食比较健康,绿色。

就拿英国人来说吧,他们自己都知道自己国家的饮食是世界有名的难吃,但他们的饮食却很健康,比如:新鲜的菜叶只是在水里只一下就捞起来,虽然味道不好,但最大程度的保住了菜叶中的营养物质。法国人可以说是西方饮食界里的龙头,鹅肝,蜗牛,腌鱼都是法国的美味,可是由于这些东西部不怎么健康,所以法国政府很早就开始明文规定使用这些东西有限制。

意大利人以他们的面食文明,什么通心卷,意大利面,匹萨饼和烩饭都是营养美食。中国的食物是世界上独一无二,品种最多,样式最复杂的美食。

这是别的国家学不去的,可是其中有许多菜都好吃但不健康,比如太油腻,太辛辣等等。

温馨提示:
本文【论诗经中的饮食习俗与礼仪】由作者教培参考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学分高考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 @ 2024 学分高考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17021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