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高考 诗词学习 > 诗词大全

家杜诗经

发布时间: 2022-09-25 08:42:01

1. 解释——《诗经·唐风·杕杜》

《诗经·唐风·杕杜》译注 『咀华庐』整理 题解:流浪者之歌。

原文 译文 注释 有杕之杜,① 其叶湑湑。② 独行踽踽。

③ 岂无他人? 不如我同父。④ 嗟行之人, 胡不比焉?⑤ 人无兄弟, 胡不佽焉?⑥ 有杕之杜, 其叶菁菁。

⑦ 独行睘睘。⑧ 岂无他人? 不如我同姓。

⑨ 嗟行之人, 胡不比焉? 人无兄弟, 胡不佽焉? 路旁赤棠孤零零, 树叶倒是密密生。独自流浪好凄清。

难道路上没别人, 不如同父兄弟亲。叹息来往过路人, 为何不与我亲近? 兄弟不在无依靠, 为何不将我帮衬? 路旁赤棠孤零零, 树叶倒是密又青。

独自流浪多悲辛。难道路上没别人, 不如同姓兄弟亲。

叹息来往过路人, 为何不与我亲近? 兄弟不在无依靠, 为何不将我帮衬? ①有杕(dì 地):即"杕杕",孤立生长貌。杜:木名。

赤棠。②湑(xǔ 许):形容树叶茂盛。

③踽踽(jǔ 举):单身独行、孤独无依的样子。④同父:指同胞兄弟;一说同祖父的族昆弟。

⑤比:亲近。⑥佽(cì 次):资助,帮助。

⑦菁菁:树叶茂盛状。⑧睘睘(qiónɡ 穷):同"茕茕",孤独无依的样子。

⑨同姓:一母所生的兄弟。姓,生。

【赏析】 印度电影《流浪者》中有一首著名插曲《拉兹之歌》,流浪汉拉兹穿街走巷,举目无亲,哀伤地唱道:“到处流浪,到处流浪。我和任何人都没来往,我看这世界像沙漠。

……”那种凄凉,那种幽咽,博得人们洒下一掬同情泪。而当我们读到《诗经·唐风》中的《杕杜》时,心情同样很沉重,因为它也是一首流浪者之歌。

当然,它比《拉兹之歌》古老得多。全诗二章,章九句,复沓章法,二章内容除用韵换字外基本相同。

起首“有杕之杜,其叶滑湑”,用孤孤单单的一株赤棠树起兴,与同样是孤孤单サ牧骼撕合喽哉眨?认嘤吵扇ぃ?窒喽陨?睢3嗵乃涔碌ィ?褂蟹泵?饕蹲靼椋?约喝词恰肮飧怂玖睢币桓觯?啾戎?率饕?热诵以说枚唷K?哉狻靶恕庇质恰胺葱恕薄J?丝吹焦率鳎??懔袅??龆?跬?∠嗔??龆?救瞬蝗缡鳎?写シ诅 U庵侄捞匦睦砀惺苡肓骼苏呱矸菹嗲泻希?苡械湫鸵庖濉9赜谡饬骼苏叩男员穑?乓欢唷斗缡?喑?妨碛忻钰梗骸皷m杜喻女之未嫁者。《说文》:‘牡曰棠,牝曰杜。”

’那末这流浪者竟是一位未婚少女,那就更显悲哀了。此说可备参考。

起首二句,也可谓“兴而赋也”。第三句“独行踽踽”才是全章的灵魂。

整首诗就是描写一个“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踽踽独行者的苦闷叹息。此句独立锁住,不加铺叙,以少驭多,浓缩了许多颠沛流离的苦境,给人无限想像空间。

此句点出了流浪者,成为前后内容的分水岭,前是流浪者所见,后是流浪者所思。“岂无他人,不如我同父。”

路上风尘仆仆的行人还是有的,但心为形役,各有各沉重的精神枷锁与自顾不暇的物质烦恼,谁肯去对一个陌路人相濡以沫呢?这时,流浪者想到了同胞手足的兄弟亲情,是“他人”无法比拟和替代的。正如《小雅·常棣》所说:“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兄弟,亲人,家园,都在何方?异域他乡的流浪者在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现实中想得很多很多,只能在想像中求得一些慰藉。正如安徒生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那小女孩孤苦伶仃,只能划火柴在光亮中幻想着已上天国的奶奶来呵护自己,心灵感到一丝温暖。

兄弟虽好,毕竟在虚无缥缈中,现实终究是现实,诗人不禁“嗟——”,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这“嗟”字直贯最末副歌式复唱四句。

叹息的内容很平实浅近,也正是流浪者的最基本需要:行人为什么不来亲近我?我没有兄弟在旁,为什么不来帮助我?孤独寂寞,呼天抢地,两个激问中蕴藏着浓重的绝望和忧伤。落难的人犹如落水的人,多么需要救援,可有谁会来、有谁能来济助他呢?这真是一声令人心寒的长叹! 由此推想,这首诗创作的时代背景,或是战乱,或是饥荒。

《小雅·常棣》说:“丧乱既平,既安且宁。虽有兄弟,不如友生。”

(死丧祸乱既平清,一家生活也安宁。那时虽有亲兄弟,反觉不如朋友亲)可作反证。

是战争使骨肉离散,沦为难民。又《大雅·召旻》:“瘨我饥馑,民卒流亡。”

(饥馑遍地灾情重,十室九空尽流亡)是灾荒使百姓失所,乞食四方。不管哪种情况,这首抒写心灵感受的流浪者之歌,通过一个人的命运,向后世真实展示了一幅古代难民的流亡图,其艺术视角很独特,给人启迪。

旧说如《毛诗序》谓“《杕杜》,刺时也。君不能亲其宗族,骨肉离散,独居而无兄弟,将为沃所并尔”,为今人所不取;而朱熹《诗集传》谓此为“无兄弟者自伤其孤特而求助于人之辞”,则差为近之。

(曾光甫)/c?word=%CA%AB%BE%AD%3B%A1%A4%3B%CC%C6%3B%B7%E7%3B%A1%A4%3B%96m%3B%B6%C5&url=/bbs/dispbbs%2Easp%3Fboardid%3D18%26id%3D16673&b=0&a=38&user=baidu要是看不明白,可登陆这个网站。

2. 诗歌《杜梨》赏析

《有杕之杜》:《诗经·唐风》的一篇,为先秦时代晋地汉族民歌。全诗二章,每章六句,每章的开头均为“兴之比也”(何楷《诗经世本古义》)。杜梨长于荒野偏僻处,果小而酸,向来被人冷落,显得孤零零的。作者在此,借物起兴,以物喻人,用触物兴叹的手法引出下文,显得顺理成章。

有杕之杜

有杕之杜,生于道左。彼君子兮,噬肯适我?中心好之,曷饮食之?

有杕之杜,生于道周。彼君子兮,噬肯来游?中心好之,曷饮食之?

赏析

关于本篇诗旨,历来有多种看法:一、刺晋武公说(《毛诗序》等),二、好贤说!朱熹《诗集传》、何楷《诗经世本古义》等),三、迎宾短歌说(高亨《诗经今注》),四、思念征夫说(蓝菊荪《诗经国风今译》等),五、流浪乞食说(陈子展《国风选译》等),六、情歌说(程俊英《诗经译注》等),七、孤独盼友说(朱守亮《诗经评释》等)。

以上几说,当以孤独盼友说贴近诗旨。

古往今来,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不可缺少的。本诗就是描写一个孤独者切盼友人来访,共饮谈心,以解孤独寂寞之苦。

人类都有一种“共生欲望”,而这种“共生欲望”又是以人们的相互帮助、彼此交流为基础的,一旦得不到满足或有所缺憾时,就会产生孤独感。当“共生欲望”得以满足时,孤独感也就随之消除。看来,诗中的“我”,似乎已经意识到自己与外界隔了一堵“墙”,失去了和朋友的交往,深感孤独。为了摆脱这种孤独感,获得精神上的慰藉或寄托,他力图改变与世隔绝的处境,渴望有良友来访,彼此建立友谊,交流感情。

诗共两章,各六句。每章的开头均为“兴之比也”(何楷《诗经世本古义》)。杜梨长于荒野偏僻处,果小而酸,向来被人冷落,显得孤零零的。作者在此,借物起兴,以物喻人,用触物兴叹的手法引出下文,显得顺理成章。

全诗以“我”的心理活动为主线,以期待的眼光,诚挚的态度,殷勤款待的方式,频频召唤“君子”来访做客。“我”从自己强烈的寻友愿望出发,步步设想双方的心态和行为。“我”对“君子”“中心好之”,然而他“噬肯适我”、“噬肯来游”吗?只恐“求之不得”的心理活动跃然纸上。“肯'字落笔妙,心冀其来,然未敢期其中心肯之而必来也。”(朱守亮《诗经评释》)从全诗看,“中心好之”是关键句子,不可轻易读过。“我”对“君子”有好感,切盼与之交往,但用何种方法进行呢?思之再三,何不请“君子”来家做客,端上美酒佳肴,殷勤待之。借此机会,一则表明自己好客的诚意,二则可以交流情感,加深友谊。或许这就是本诗两章末句均用“曷饮食之”的用意所在。再细细玩味,“曷”字似有“画外之音”——试探的心理;或如牛运震所说:“‘曷’字有欲言不尽之妙也。”(《诗志》)

至于“我”的盼友愿望是否实现?诗中没有交代,这里姑且不论。不过有一点则是可以肯定的,即原先“我”的孤独感,通过诗歌已有所宣泄,得到一定缓解。

读完这首短诗,眼前呈现出一幅生动的画面:荒野古道旁,立着一株孤零零的杜梨树,盼友者站在那里翘首苦盼“君子”来访的神态,殷勤款待“君子”时的情景(此为“我”的想像),历历在目。

本诗章法结构带有民歌反覆咏唱的特点。各章的句数、字数相同。要说有变化,仅在第二章的二、四句末换了三个字,即第一章的“左”改为“周”,“适我''改为“来游”。换字又与换韵有关,第一章的“左”与“我”隔句押韵,第二章的“周”与“游”隔句押韵。

3. 想要诗经·小雅·杕杜的全篇注音

杕杜

有杕之杜⑴,有睆其实⑵。王事靡盬⑶,继嗣我日⑷。日月阳止⑸,女心伤止,征夫遑止⑹。

有杕之杜,其叶萋萋⑺。王事靡盬,我心伤悲。卉木萋止,女心悲止,征夫归止!

陟彼北山⑻,言采其杞⑼。王事靡盬,忧我父母⑽。檀车幝幝⑾,四牡痯痯⑿,征夫不远!

匪载匪来⒀,忧心孔疚⒁。斯逝不至⒂,而多为恤⒃。卜筮偕止⒄,会言近止⒅,征夫迩止⒆。

3 注释译文编辑本段

【注释】

⑴有:句首语助词,无义。杕(dì):树木孤独貌。杜:一种果木,又名赤棠梨。

⑵睆(huǎn):果实圆浑貌。实:果实。

⑶靡:没有。盬(gǔ):停止。

⑷嗣:延长、延续。

⑸阳:农历十月,十月又名阳月。止:句尾语气词。

⑹遑:闲暇。一说忙。

⑺萋萋:草木茂盛貌。

⑻.陟(zhì):登山。

⑼言:语助词,无义。杞:即枸杞,落叶灌木,果实小而红,可食,可入药。

⑽忧:此为使动用法,使父母忧。一说忧父母无人供养。

⑾檀车:役车,一般是用檀木做的,一说是车轮用檀木做的。幝(chǎn)幝:破败貌。

⑿牡:公马。痯(guǎn)痯:疲劳貌。

⒀匪:非。载:车子载运。

⒁孔:很,大。疚(jìu):病痛。

⒂期:预先约定时间。逝:过去。

⒃恤(xù):忧虑。

⒄卜:以龟甲占吉凶。筮(shì):以蓍草算卦。偕:合。

⒅会言:合言,都说。一说“会”为聚合(离人相聚),“言”为语助词,无义。

⒆迩:近。

【译文】

孤零零的赤棠,枝头结满滚圆的果实。王事没有止息,要延续我孤独的时日。光阴已临十月,女子伤心之极,远征的人想已闲逸。

孤零零的赤棠,叶子正繁茂翠碧。王事没有止息,我心充满哀伤忧戚。草木还那么萋萋,女子无限悲凄,远征的人哪该可以归里。

登上那北山山顶,且去采摘枸杞。王事没有止息,使我父母也忧愁不已。檀木的役车已破,拉车的四马已疲,远征的人该归来在即。

一辆辆车子没载着你回归,我忧心忡忡痛苦难耐。预定时间已过你仍没到,我的忧郁如山如海。求卜问筮结果一致,都说你回家指日可待,远征的人离乡已近就要归来。

4. 像诗经.采薇的诗经有哪些

作者: 佚名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国风·周南·关雎》

译:水鸟应和声声唱,成双成河滩。美丽贤德的好姑娘,正是我的好伴侣。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诗经·国风·秦风·蒹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经·国风·周南·桃夭》

5. 诗经里宜室宜家一句出自哪里

《诗经》里“宜室宜家”出自《国风·周南·桃夭》里的“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意思是这位姑娘要出嫁,喜气洋洋归夫家。宜的意思是和顺、亲善。室家:家庭,此指夫家,下文的“家室”“家人”均指夫家。

此句出自先秦佚名《国风·周南·桃夭》,是《诗经》中的一首诗,全诗原文如下: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白话文释义: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这位姑娘要出嫁,喜气洋洋归夫家。桃花怒放千万朵,果实累累大又多。这位姑娘要出嫁,早生贵子后嗣旺。桃花怒放千万朵,绿叶茂盛永不落。这位姑娘要出嫁,齐心协手家和睦。

扩展资料

这是一首祝贺年青姑娘出嫁的诗,从桃花到桃实,再到桃叶,三次变换比兴,勾勒出男婚女嫁一派兴旺的景象。古人通过桃花似的外“美”,巧妙地和“宜”的内“善”结合起来,表达着人们对家庭和睦安居乐业生活的美好向往。

全诗分为三章。第一章以鲜艳的桃花比喻新娘的年青娇媚。“桃之夭夭”,以丰富缤纷的象征意蕴开篇,扑面而来的娇艳桃花,使诗歌产生一种强烈的色彩感。“灼灼其华”,简直可以说桃花已经明艳到了极致,靓到能刺目的程度了。

从比喻本体和喻体的关系上看,这里所写的是鲜嫩的桃花,纷纷绽蕊,而经过打扮的新嫁娘此刻既兴奋又羞涩,两颊飞红,真有人面桃花,两相辉映的韵味。诗中既写景又写人,情景交融,烘托了一股欢乐热烈的气氛。这种场面,即使在今天还能在农村的婚礼上看到。

第二章则是表示对婚后的祝愿。桃花开后,自然结果。诗人说桃树果实累累,桃子结得又肥又大,此乃象征着新娘早生贵子,儿孙满堂。第三章以桃叶的茂盛祝愿新娘家庭的兴旺发达。以桃树枝头的累累硕果和桃树枝叶的茂密成荫,来象征新嫁娘婚后生活的美满幸福。

此篇语言优美,又极为精炼。不仅巧妙地将“室家”变化为各种倒文和同义词,而且反覆用一“宜”字。一个“宜”字揭示了新嫁娘与家人和睦相处的美好品德,也写出了她的美好品德给新建的家庭注入新鲜的血液,带来和谐欢乐的气氛。

6. 《诗经·采薇》的全诗解释

【原文】 采薇采薇1, 薇亦作止2。

曰归曰归3, 岁亦莫止4。靡室靡家5, 玁狁之故6。

不遑启居7, 玁狁之故。采薇采薇, 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 心亦忧止。忧心烈烈8, 载饥载渴9。

我戍未定10, 靡使归聘11。采薇采薇, 薇亦刚止12。

曰归曰归, 岁亦阳止13。王事靡盬14, 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15, 我行不来16! 彼尔维何17? 维常之华18。彼路斯何19? 君子之车20。

戎车既驾21, 四牡业业22。岂敢定居? 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 四牡骙骙23。君子所依24, 小人所腓25。

四牡翼翼26, 象弭鱼服27。岂不日戒28? 玁狁孔棘29! 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30。

今我来思31, 雨雪霏霏32。行道迟迟, 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 莫知我哀! 【释译】 采薇菜啊采薇菜, 薇菜芽已破土钻。说回家啊说回家, 一年已经过大半。

没有家也没有室, 只因玁狁来侵犯。不能安坐与定居, 只因玁狁常为患。

采薇菜啊采薇菜, 薇菜茎叶多柔嫩。说回家啊说回家, 心中忧思多深沉。

忧心如火猛烈烧, 又如饥渴实难忍。驻守营地不固定, 没人回乡通音问。

采薇菜啊采薇菜, 薇菜茎叶变粗硬。说回家啊说回家, 今年阳月又已临。

王室公事无休止, 不能片刻享安静。忧思在心真痛苦, 我今远行难归省。

那是什么花盛开? 棠棣烂熳一丛丛。高大马车又谁乘? 那是将帅所专用。

驾御兵车已起行, 四马壮硕气势雄。不敢安居战事频, 一月三次捷报送。

驾起四马驱车行, 四马强壮神奕奕。将帅乘车作指挥, 士卒靠车作掩蔽。

四马步子多整齐, 弓饰象牙箙鱼皮。每天岂能不警戒? 玁狁侵扰势紧急。

当初离家从军去, 杨柳依依轻摇曳。如今返乡解甲归, 雪花飘飘飞满野。

道路长远慢慢行, 又饥又渴愁肠结。我的心中真悲伤, 谁知我有多凄切。

【注释】 •1.薇:豆科植物,今俗名称大巢菜,可食用。•2.作:生。

止:语助词。•3.曰:说,或谓乃语助词,无义。

•4.莫:"暮"的本字。岁暮,一年将尽之时。

•5.靡:无。•6.玁狁(xiǎnyǔn):北方少数民族,到春秋时代称为狄,战国、秦、汉称匈奴。

•7.不遑:没空。遑,闲暇。

启:跪坐。居:安居。

•8.烈烈:火势很大的样子,此处形容忧心如焚。•9.载:语助词。

•10.戍:驻守。定:安定。

•11.使:传达消息的人。聘:探问。

•12.刚:指薇菜由嫩而老,变得粗硬。•13.阳:阳月,指夏历四月以后。

•14.盬(ɡǔ):休止。•15.疚:痛苦。

孔疚,非常痛苦。•16.来:回家。

不来,不归。•17.尔:"薾"的假借字,花盛开貌。

维何:是什么。•18.常:常棣,棠棣。

•19.路:同"辂",高大的马车。•20.君子:指将帅。

•21.戎车:兵车。•22.四牡:驾兵车的四匹雄马。

业业:马高大貌。•23.骙(kuí)骙:马强壮貌。

•24.依:乘。•25.小人:指士卒。

腓(fěi):"庇"的假借,隐蔽。•26.翼翼:行止整齐熟练貌。

•27.象弭:象牙镶饰的弓。鱼服:鱼皮制成的箭袋。

服,"箙"的假借。•28.日戒:每日警备。

•29.棘:同"急"。•30.依依:柳枝随风飘拂貌。

•31.思:语助词。•32.雨(yù):作动词,下雪。

霏霏:雪花纷飞貌。【赏析】 寒冬,阴雨霏霏,雪花纷纷,一位解甲退役的征夫在返乡途中踽踽独行。

道路崎岖,又饥又渴;但边关渐远,乡关渐近。此刻,他遥望家乡,抚今追昔,不禁思绪纷繁,百感交集。

艰苦的军旅生活,激烈的战斗场面,无数次的登高望归情景,一幕幕在眼前重现。《采薇》,就是三千年前这样的一位久戍之卒,在归途中的追忆唱叹之作。

其类归《小雅》,却颇似《国风》。全诗六章,可分三层。

既是归途中的追忆,故用倒叙手法写起。前三章为一层,追忆思归之情,叙述难归原因。

这三章的前四句,以重章之叠词申意并循序渐进的方式,抒发思家盼归之情;而随着时间的一推再推,这种心情越发急切难忍。首句以采薇起兴,但兴中兼赋。

因薇菜可食,戍卒正采薇充饥。所以这随手拈来的起兴之句,是口头语眼前景,反映了戍边士卒的生活苦况。

边关士卒的“采薇”,与家乡女子的“采蘩”、“采桑”是不可同喻的。戍役不仅艰苦,而且漫长。

“薇亦作止”、“柔止”、“刚止”,循序渐进,形象地刻画了薇菜从破土发芽,到幼苗柔嫩,再到茎叶老硬的生长过程,它同“岁亦莫止”和“岁亦阳止”一起,喻示了时间的流逝和戍役的漫长。岁初而暮,物换星移,“曰归曰归”,却久戍不归;这对时时有生命之虞的戍卒来说,怎能不“忧心烈烈”。

那么,为什么戍役难归呢?后四句作了层层说明:远离家园,是因为玁狁之患;戍地不定,是因为战事频频;无暇休整,是因为王差无穷。其根本原因,则是“玁狁之故”。

《汉书•匈奴传》说:“(周)懿王时,王室遂衰,戎狄交侵,暴虐中国。中国被其苦,诗人始作,疾而歌之曰:‘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云云。”

这可视为《采薇》之作的时代背景。对于玁狁之患,匹夫有戍役之责。

这样,一方面是怀乡情结,另一方面是战斗意识。前三章的前后两层,同时交织着恋家思亲的个人情和为国赴难的责任感,这是两种互相矛盾又同样真实的思想感情。

其实,这也构成了全诗的情感基调,只是思归的个人情和战斗的责任。

温馨提示:
本文【家杜诗经】由作者教培参考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学分高考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 @ 2024 学分高考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17021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