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高考 诗词学习 > 诗词大全

诗经鸳鸯赏析

发布时间: 2022-11-27 19:24:01

1. 怎样赏析诗句鸳鸯于飞

“鸳鸯于飞,在江之涘,和音交畅,拊翼双起”出自晋·郑丰《答陆士龙诗四首·鸳鸯》。

于飞:飞。“于”为语助词,无实义。

涘:水边。和音:和谐的声音。

拊(犯):击,拍。这几句大意是:一对鸳鸯拍着翅膀,在江边双双飞翔,和谐的叫声总是那么欢畅。

诗句形容一对鸳鸯从水边双双飞起的情形,采用四言形式,语言古朴,可以明显地看出作者是在有意识地学习《诗经》的风格特点。《诗经》有“凤凰于飞”的句子,描写凤凰相偕而飞,后人常用以比喻夫妻和谐。

这几句可以描写鸳鸯,也可以用以比喻夫妻关系和睦。

2. 谁能翻译一下《诗经·小雅·鸳鸯》

鸳鸯双双轻飞翔,

遭遇大小罗与网。

好人万年寿而康,

福禄一同来安享。

鸳鸯相偎在鱼梁,

喙儿插进左翅膀。

好人万年寿而康,

一生幸福绵绵长。

拉车辕马在马房,

每天喂草喂杂粮。

好人万年寿而康,

福禄把他来滋养。

拉车辕马在马槽,

每天喂粮喂饲草。

好人万年寿而康,

福禄齐享永相保。

此诗一、二章以鸳鸯匹鸟兴夫妇爱慕之情。描绘了一对五彩缤纷的鸳鸯,拍动着羽毛绚丽的翅膀,双双飞翔在辽阔的天空,雌雄相伴,两情相依,情有独钟,心有所许,多么美妙的时刻,多么美好的图画!在遭到捕猎的危险时刻,仍然成双成对,忠贞不渝,并不是大难临头各自飞。从同甘到共苦两种境遇的转变,进一步展现了鸳鸯高洁的品格,挖掘了鸳鸯的典型的独特的禀性,较好地运用了象征的艺术手法,为后面对人物的抒写做了充分的准备。在第二章中,诗人抓住鸳鸯小憩时的一个细节,描摹入微,观察至细。芳草萋萋的小坝上,一对鸳鸯相依相偎,红艳的嘴巴插入左边的翅膀,闭目养神,恬静悠闲,如一幅明丽淡雅的江南水墨风景图,满含着对美好生活的深深眷恋与无限追求。这二章一动一静,描摹毕肖,既是对今后婚姻生活的象征性写照,也是对婚姻的主观要求和美好希望。生活之中,欢乐与痛苦必然并存,既有甜蜜的欣悦,也有凄苦的哀愁,但只要双方心心相印、相濡以沫,苦乐之中就都有幸福在,又何所惧呢!诗人以鸳鸯比喻夫妻,贴切自然,易于引起欣赏者的共鸣,其形象逐渐积淀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原型,为后世所普遍接受。

诗的第三、四章以摧秣乘马,兴结婚亲迎之礼,充满了对婚后生活的美好憧憬。抓住亲迎所用的厩中肥马这一典型细节,引发人对婚礼情景的丰富联想:隆重、热烈、喜庆;并且厩有肥马也反映着生活的富足。这都含蓄地暗示了婚姻美好的客观条件:男女般配,郎才女貌,感情专一,家产丰裕;反映了诗人的婚姻价值观念,也是对理想人生、美好人生的由衷礼赞。

3. 求李德裕《鸳鸯篇》的赏析

借鸳鸯双飞双栖,表达自己渴望找到一个同心人无拘无束生活的美好愿望。

如此的憧憬未来的美好爱情,因为曾经痛彻心扉的追求过。

这么向往自由,是因为被特定的社会法则约束着。

向往有什么用呢,地位财富的鸿沟,谁能逾越呢。

想化成鸳鸯在清水中荡漾,又怎么可能呢。还是继续在人海中漂泊吧。

李德裕《鸳鸯篇》表达的是对过去美好的怀念和对未来幸福的憧憬。

张韶涵的《亲爱的那不是爱情》表达的也是这种意境。

《亲爱的那不是爱情》:

你说过牵了手就算约定,但亲爱的那并不是爱情

就像来不及许愿的流星,再怎么美丽也只能是曾经

太美的承诺因为太年轻,但亲爱的那并不是爱情

就像是精灵住错了森林,那爱情错的很透明

日子像旋转木马在脑海里转不停,像你告白的声音动作一直很轻

微笑看你送完信转身离开的背影

李德裕《鸳鸯篇》白话文翻译。意境自己领会。

君不见昔时同心人,化作鸳鸯鸟。和鸣一夕不暂离,交颈千年尚为少。

【你看从前有一对恋人,变成了一对鸳鸯鸟。每天在一起鸣叫,亲昵地肩并肩说着悄悄话。】

二月草菲菲,山樱花未稀。金塘风日好,何处不相依。

【早春二月,芳草青青,山上的樱花瓣还没有完全飘落。风和日丽,池塘上水纹荡漾,闪烁

着粼粼的波光,到处都是成双成对。】

既逢解佩游女,更值凌波宓妃。精光摇翠盖,丽色映珠玑。

【就像孟浩然钓鱼时遇到在游玩途中丢下玉佩的美丽女子,恰似曹植在洛水边看着鱼精

水族簇拥着宓妃的香车踏着波涛向自己走来。装饰着珠宝翡翠的车盖闪烁着璀璨的光

芒,美丽的容颜和珠宝首饰交相辉映。真是倾国倾城的佳人啊,却,可遇而不可求。】

双影相伴,双心莫违。淹留碧沙上,荡漾洗红衣。春光兮宛转,嬉游兮未反。

【两个人深情凝望,连影子也亲密地挨在一起,心中发誓要永远不离不弃。青色的江畔,

涌起浪花, 倒映着丽人的红罗裙。春光真美啊,好像就这样游玩着忘了回家的路。】

宿莫近天泉池,飞莫近长洲苑。尔愿欢爱不相忘,须去人间罗网远。

【不要在天泉池水旁边住宿,不要靠近长洲江渚飞。我想快乐地爱着,不要忘了彼此,直

到地老天荒,离开人世间的是是非非,摆脱红尘俗世那阻碍爱的枷锁。】

南有潇湘洲,且为千里游。洞庭无苦寒,沅江多碧流。

【遥远南方的潇湘江水中有小岛,适合游玩。洞庭湖不结冰,湖边有很多清澈的河流。】

昔为薄命妾,无日不含愁。今为水中鸟,颉颃自相求。

【从前是被遗忘被冷落的苦命女人,每天都很痛苦。现在就像水中的鸟儿一样,可以自

由地选择喜欢的另一半。】

洛阳女儿在青阁,二月罗衣轻更薄。金泥文彩未足珍,画作鸳鸯始堪著。

【二月份的洛阳,春光无限美好。有美丽的少女待在闺房中,穿着漂亮的又轻又薄的丝

绸衣服,对金银锦绣不甚重视,对画鸳鸯图样情有独钟。】

亦有少妇破瓜年,春闺无伴独婵娟。夜夜学织连枝锦,织作鸳鸯人共怜。

【也有年轻的小媳妇,独自一个人闷得慌。每天晚上学着织连理枝图案的锦,还织了一对

鸳鸯,大家看了都很喜欢。】

悠悠湘水滨,清浅漾初苹。菖花发艳无人识,江柳逶迤空自春。

【湘江的水很清澈很浅,缓缓地流向远方。春天到了,江水中能看到苹草的影子。菖花开

的很茂盛,可惜没有赏花人,江边的柳树独自在春风中飘拂。】

唯怜独鹤依琴曲,更念孤鸾隐镜尘。

【只可惜孤独的仙鹤伴着琴声起舞,更怀念落单的鸾凤身影模模糊糊地映在落满尘埃的

镜子中。】

愿作鸳鸯被,长覆有情人。

【只愿变成鸳鸯被,永远盖在亲爱的人的身上。】

4. 诗经 小雅·白华 篇赏析

白华菅兮,白茅束兮。

之子之远,俾我独兮。英英白云,露彼菅茅。

天步艰难,之子不犹。滮池北流,浸彼稻田。

啸歌伤怀,念彼硕人。樵彼桑薪,昂烘于煁。

维彼硕人,实劳我心。鼓钟于宫,声闻于外。

念子懆懆,视我迈迈。有鹙在梁,有鹤在林。

维彼硕人,实劳我心。鸳鸯在梁,戢其左翼。

之子无良,二三其德。有扁斯石,履之卑兮。

之子之远,俾我疧兮。【赏析】 《白华》是《诗经》中为数颇多的弃妇诗中的一首,从诗中语气来看,主人公应是一位贵族妇女。

《毛诗序》说:“白华,周人刺幽后也。幽王娶申女以为后,又得褒姒而黜申后。

故下国化之,以妾为妻,以孽代宗,而王弗能治,周人为之作是诗也。”朱熹《诗序辨说》云:“此事有据,《序》盖得之。”

并认为此为申后自作。这是颇可征信的。

从《诗经》保存的众多弃妇诗可以看出,无论在民间还是在上层,婚姻中的女性都处于极不平等的地位,如果遇人不良,被遗弃的命运就在所难免。《邶风·谷风》、《卫风·氓》、《小雅·我行其野》以及本诗从不同角度多方位地表现了这样的史实。

当然,从人类学的角度考察,刚从原始父系氏族社会进化而来的阶级社会里,一切旧道德都在社会巨变中接受着考验,男女地位也是这样,正如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所指出的那样:“最初的阶级压迫是同男性对女性的奴役同时发生的。”正因为如此,《诗经》中的弃妇诗比后代同类题材的诗歌具有更为深沉的心灵震撼力和历史认识意义。

全诗共八章,章章转换比兴之义,言外之意,弦外之音,都有可玩味之处。第一章以菅草和白茅相束起兴,映射夫妇之间相亲相爱正是人间常理。

其中的菅草白华和茅草之白有象征纯洁与和谐的爱情意义,与《召南·野有死麕》中的“白茅包之”“白茅纯束”相参证,可见“白茅”在当时是一个常用的带有象征意义的意象。本来常理不言自明,可是现在偏偏是“之子之远,俾我独兮”。

一正一反,奠定全诗凄婉而让人心寒的悲剧基调。第二章以白云普降甘露滋润那些菅草和茅草,反兴丈夫违背常理,不能与妻子休戚与共。

虽然从字面上看是白云甘露对菅草茅草的滋润与命运之神对被弃女主人公的不公平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对应和映射关系,但实际上看似怨天实为尤人,矛头所向实际是这不遵天理的负心丈夫。诗的第三章以北流的滮池灌溉稻田,反向对应无情丈夫对妻子的薄情寡义。

此章虽然在起兴方法上与前两章一样,以物喻人,以天道常理反兴人情乖戾,故郑笺解释曰:“池水之泽,浸润稻田使之生殖,喻王无恩于申后,滮池之不如也。”但是紧接着长歌当哭的女主人公话锋一转,由“之子”转向“硕人”。

关于“硕人”,前人如孔颖达疏引王肃、孙毓说,以为硕人指申后,朱熹《诗集传》以为硕人指幽王。揆诸原诗,以下提及硕人的两章都以物不得其所为喻,暗指人所处位置不当。

郑玄笺解“硕人”为“妖大之人,谓褒姒”,与诗意合。话锋既转,下一章的感叹就显得自然而贴切了。

第四章承前三章反兴之意,以桑薪不得其用,兴女主人公美德不被丈夫欣赏,反遭遗弃的命运。故王先谦云:“诗人每以薪喻昏姻,桑又女工最贵之木也。

以桑而樵之为薪,徒供行灶烘燎之用,其贵贱颠倒甚矣。”(《诗三家义集疏》)与自身命运相反,“维彼硕人”,想起那个“妖大之人”现在却媚惑丈夫取代了自己的位置,这一切实在是煎熬人心的事情。

第五章以钟声闻于外,兴申后被废之事必然国人皆知。俗语“没有不透风的墙”,此之谓也。

自己已经被废,心却念念不忘,于是有了“念子懆懆”的弃妇;既已弃之,必先厌之,于是有了“视我迈迈”的无情丈夫。对比中弃妇的善良和顺、丈夫的轻薄无情显得更为鲜明。

第六章诗意与第四章相近,以鹤鹙失所兴后妾易位。同时鹤的洁白柔顺和鹙的贪婪险恶与申后和褒姒之间存在着隐喻关系。

“妖大之人”的媚惑实在是女主人公被弃的一个重要原因,难怪她一次次地“维彼硕人,实劳我心”,想起那个妖冶之人就不能不心情沉痛了。第七章以总是偶居不离的鸳鸯相亲相爱,适得其所,反兴无情无德的丈夫不能与自己白头偕老的悖德举动。

这一章要与第四、五、六章连起来读才会更深一层地理解弃妇的怨恨。她实际上是在说,虽然那个妖冶的女人很有诱惑力,如果你做丈夫的考虑天理人情而不是“二三其德”,怎么会有今天的结果呢? 诗最后一章以扁石被踩的低下地位兴申后被黜之后的悲苦命运。

被遗弃的妇人不能不考虑自己的命运,“之子之远,俾我疧兮”。面对茫然不知的前途,能不忧思成疾吗?朱熹《诗集传》以为“扁然而卑之石,则履之看亦卑矣。

如妾之贱,则宠之者亦贱矣。是以之子之远,而俾我疡也”。

此说可备一解。最后需要指出的是,诗的首章以咏叹始,三句以“兮”煞尾,末章以咏叹终,亦以“兮”字结句。

中间各章语气急促,大有将心中苦痛一口气宣泄干净的气势。缓急之间,颇有章法,诵读之时有余音绕梁之感。

读者不可不细察焉。

5. 诗经中关雎的赏析

《国风·周南·关雎》这首短小的诗篇,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特殊的位置。它是《诗经》的第一《关雎》既承认男女之爱是自然而正常的感情,有要求对这种感情加以克制,使其符合于社会的美德,

后世之人往往各取所需的一端,加以引申发挥,而反抗封建礼教的非人性压迫的人们,也常打着《关雎》的权威旗帜,来伸张满足个人情感的权利。所谓“诗无达诂”,于《关雎》则可见一班。

《关雎》的内容其实很单纯,是写一个“君子”对“淑女”的追求,写他得不到“淑女”时心里苦恼,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得到了“淑女”就很开心,叫人奏起音乐来庆贺,并以此让“淑女”快乐。

“求”字是全篇的中心,整首诗都在表现男子对女子的追求过程,即从深切的思慕到实现结婚的愿望。第三章抒发求之而不得的忧思。这是一篇的关键,最能体现全诗精神。

作品中人物的身份十分清楚:“君子”在《诗经》的时代是对贵族的泛称,而且这位“君子”家备琴瑟钟鼓之乐,那是要有相当的地位的。以前常把这诗解释为“民间情歌”,恐怕不对头,它所描绘的应该是贵族阶层的生活。

原文:

关雎

先秦:佚名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译文:

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的小洲。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捞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醒来睡去都想追求她。追求却没法得到,白天黑夜便总思念她。

长长的思念哟,叫人翻来覆去难睡下。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奏起琴瑟来亲近她。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扩展资料:

这诗的主要表现手法是兴寄,《毛传》云:“兴也。”什么是“兴”?孔颖达的解释最得要领,他在《毛诗正义》中说:“‘兴’者,起也。取譬引类,起发己心,《诗》文诸举草木鸟兽以见意者,皆‘兴’辞也。”

所谓“兴”,即先从别的景物引起所咏之物,以为寄托。这是一种委婉含蓄的表现手法。如此诗以雎鸠之“挚而有别”,兴淑女应配君子;以荇菜流动无方,兴淑女之难求;

又以荇菜既得而“采之”、“芼之”,兴淑女既得而“友之”、“乐之”等。这种手法的优点在于寄托深远,能产生文已尽而意有余的效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关雎

温馨提示:
本文【诗经鸳鸯赏析】由作者教培参考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学分高考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 @ 2024 学分高考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17021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