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高考 诗词学习 > 诗词大全

四条有关黄河的诗句

发布时间: 2022-11-03 02:06:01

1. 关于黄河的诗句.(至少五句)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 ——李白《将进酒》关于黄河的诗句黄河的诗句大全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关于黄河的诗 崔曙 吾友东南美,昔闻登此楼.人随川上逝,书向壁中留. 严子好真隐,谢公耽远游.清风初作颂,暇日复销忧. 时与文字古,迹将山水幽.已孤苍生望,空见黄河流. 流落年将晚,悲凉物已秋.天高不可问,掩泣赴行舟. 《渡黄河诗》 河流迅且浊,汤汤不可陵. 桧檝难为榜,松舟才自胜. 空庭偃旧木,荒畴余故塍. 不覩人行迹,但见狐兔兴. 寄言河上老,此水何当澄. 黄河夜泊 〔明〕李流芳 明月黄河夜,寒沙似战场. 奔流聒地响,平野到天荒. 吴会书难达,燕台路正长. 男儿久为客,不辨是他乡. 渡黄河 〔明〕谢榛 路出大梁城,关河开晓晴. 日翻龙窟动,风扫雁沙平. 倚剑嗟身事,张帆快旅情. 茫茫不知处,空外棹歌声. 过黄河 〔明〕李东阳 清口驿前初放船, 长淮东下水如弦. 劲催双橹渡河急, 一夜狂风到海边. 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描写黄河的诗句 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黄河之水天上来,一去东流不复回 3.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4.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5.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 6.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7.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8.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 9.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10.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11.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 12.亘地黄河出,天开此一门 描写黄河的民谣: 1.黄河滚滚波浪翻,牛皮筏子当轮船 2.九曲黄河十八湾,宁夏起身到潼关,万里风光谁第一?还数碛口金银山 3.“艄公号子声声雷,船工拉纤步步沉.运载好布千万匹,船工破衣不遮身.运载粮食千万担,船工只能把糠馍啃.军阀老板发大财,黄河船工辈辈穷.” 4.“一条飞龙出昆仑,摇头摆尾过三门.吼声震裂邙山头,惊涛骇浪把船行.” 5.“三气周瑜在江东,诸葛亮将台祭东风.祭起东风连三阵,火烧曹营百万兵.”。

2. 给我4首关于黄河的诗

陈亮【水调歌头】

送章德茂大卿师虏

不见南师久,谩说北群空.

当场只手,毕竟还我万夫雄.

自笑堂堂汉使,得似洋洋河水,依旧只流东.

且复穹庐拜,会向篙街行.

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

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

万里腥膻如许,千古英灵安在,磅礴几时通

胡运何须问,赫日自当中.

【注释】:谩,无理,轻视.北群空,谓没有良马,借喻没有良才.当场只手,犹言独挡一面.篙(gao稿)街,汉时长安城内少数民族及外国使者居住之所."尧之都"三句谓中原地区是尧舜禹传下来的神圣疆土.壤,土地.封,疆域.磅礴,指浩大的正气.赫,火赤貌.

【评析】:此词为送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送章德茂使金作.这是一首通篇都洋溢着强烈民族自豪感和抱有必胜信心的诗词.不见南师久两句-长久不见南宋北伐,不要以为宋朝就没人(才)了.当场只手两句-称赞章德茂能独当一面,是个杰出的使节.自笑三句-以黄河之水不变东流方向来勉励章德茂为国争光.且复穹庐拜两句-现在姑且向金主低头,他们早晚会被宋朝消灭.藁街-长安城内,外国使者居住地.陈汤斩郅支单于,奏请:"悬头藁街蛮夷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于中两句-其中一定会有以向异族称臣为羞耻的志士.万里一句-感叹金人占领地域的广阔.千古英灵-泛指古代缔造祖国,保卫祖国的英雄人物.

【作者小传】:陈亮(1143-1194),字同甫.他具有积极的处世精神,一生没做过官.他对写作的意见是:大凡论不必作好言语,意与理胜,则文字自然超众.故大手之文,不为诡异之体,而自然宏富;不为险怪之磁,而自然典丽.奇,寓于纯粹之中,巧,藏于和易之内,不善学文者,不求高于理与意.

2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3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唐】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4

乐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度江洒江郊,

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

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骄儿恶卧踏里裂。床床屋漏无干处,

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3. 有关于黄河的四行古诗

《黄河二首》【唐】杜甫

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

铁马长鸣不知数,胡人高鼻动成群。

《咏史诗•黄河》【唐】胡曾

博望沉埋不复旋,黄河依旧水茫然。

沿流欲共牛郎语,只得灵槎送上天。

《黄河》【宋】王安石

派出昆仑五色流,一支黄浊贯中州。

吹沙走浪几千里,转侧屋闾无处求。

《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黄河舟中月夜》 〔元〕马祖常

十丈云帆拂斗勺, 星槎风急浪花飘。

夜深露冷银河近, 卧听天孙织绛绡。

《黄河晓渡》 〔唐〕罗邺

大河平野正穷秋,羸马羸憧古渡头。

昨夜莲花峰下月,隔帘相伴到明愁。

4. 有关描写黄河的诗句

1、独树临关门,黄河向天外。7a64e59b9ee7ad9431333264623236--王维

2、古来黄河流,而今作耕地。都道变通津,沧海化为尘。---元代诗人萨都剌《过古黄河堤》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4、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5、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6、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李白《赠裴十四》

7、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8、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9、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刘禹锡《浪淘沙》

10、派出昆仑五色流,一支黄浊贯中川。--王安石《黄河》

11、白花垣上望京师,黄河水流无尽时。穷秋旷野行人绝,马首东来知是谁。

12、黄河渡头归问津,离家几日茱萸新。--王昌龄

13、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黄河南岸是吾蜀,欲须供给家无粟。---杜甫《黄河二首》

14、望三门,三门开,黄河东去不回来。

15、责令李白改诗句,黄河之水手中来。---贺敬之《三门峡--梳妆台》

16、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17、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吼万里触龙门。

18、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

19、且探虎穴向沙漠,鸣鞭走马凌黄河。--李白

20、土花漠碧云茫茫,黄河欲尽天苍黄。-- 李商隐

21、黄河水白黄云秋,行人河边相对愁。--白居易

22、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柳中庸《征人怨》

5. 关于黄河的诗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描写黄河的诗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黄河落尽走东海,万里写入襟怀间。” 李白《赠裴十四》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刘禹锡·唐《浪淘沙》

关于描写长江的诗句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抒怀》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至广陵》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李白《望天门山》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江流 (李白《渡荆门送别》

6. 有关黄河的传说和五句诗句

Ⅰ黄河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小伙子叫黄河,长得一表人才,骑得烈马,拉得硬弓,百步之内,指哪里射哪里,分毫不差.每天早晨日头一冒红,黄河就骑马出去打猎了.每次他都经过一家员外的花园.这天打猎回来,他又经过那花园,看见墙头上一个十八九岁的姑娘正笑眯眯地望着他.姑娘一甩手扔下了一只手镯就躲到墙后去了. 黄河跳下马,拾起手镯,以为刚才碰到的是仙女.从此,每次经过那个花园他总要抬头张望.可是,墙头上除了摇摆的花枝,再也见不到那个姑娘.半个月后的一天,黄河打猎回来晚了,月亮已经升起.快到花园那里,忽然道边闪出一个人来.黄河一看正是那个姑娘,高兴得不得了.姑娘说自己是背着父亲跑来和他相见的.两人谈了好久才依依不舍地告别. 第二天到了约会的时间,那姑娘没来.以后一连十多天,黄河再也没见到那姑娘.一打听,原来是那员外知道了此事,把他女儿关了起来.黄河听说后发誓:“就是天翻地覆,也要把姑娘救出来.”那员外怕得罪黄河,便出了个难题,让人们在门前搭起架子,上面吊一个铜钱,并四处张贴告示:谁能在一百步之外把箭射进铜钱眼里,就把女儿嫁给他.消息传出,穿绸的着缎的纷纷而来.但谁也没能把箭射进钱眼里. 黄河走了出来,挽弓塔箭,只听“飕”的一声,箭像流行似的飞了出去,不左不右正射在铜钱眼里.员外又要求黄河的第二支箭必须将前一支箭顶出,黄河也办到了.员外再出难题,要黄河百步之外不但射下铜钱,还要将钱接住,不许铜钱落地.这时,连看热闹的人都知道员外在存心耍赖.黄河怒火烧心,一扭身子,“飕”的一箭向员外飞去.员外年轻是练过武,头一偏躲过那箭,并连声喊手下人去把黄河抓起来.大家都替黄河抱不平,忿忿地嚷了起来. 黄河挤出人群来到山上,他并不是怕员外来抓他,自己从来是箭不虚发的,这次没有射中,他觉得老大的丢脸.他决心在深山老林中苦练武艺,练好后再去救姑娘.过了一年,黄河把武艺练得更好了,于是动身去救那姑娘.中午时分觉得肚子饿了,一箭射下个大鸟.大鸟开口说:“好汉你不要害我,我能告诉你那姑娘的情况.”黄河一听,忙把箭从大鸟身上拔了下来. 大鸟告诉黄河,员外逼着他女儿跟财主成亲,那姑娘气得跳楼了.临跳时,她大叫着:“黄河!黄河!黄河啊……”黄河听了,心像大山崩裂,他“噗”的一下坐在地上,泪珠像泉水一样涌了出来. 大鸟吓得飞到天空,往下一看,黄河的眼泪流成了河水,汪洋一片,滚滚向东流去,黄河成了“黄河”啦!黄河的水,总是浪滚翻天.人们说,那是黄河心里忿恨,老想靠近那个村庄去救那个姑娘. Ⅱ鲤鱼跳龙门的传说 龙门位于壶口瀑布南面约65公里处,在晋陕峡谷的最南端.龙门之南,就是开阔平坦的关中平原.黄河之水从狭窄的龙门口突然进入宽阔的河床之中,河性发生很大变化.龙门的形成,是其东面的龙门山和西面的梁山各伸出山脊,相互靠拢,形成一个只有100米宽的狭窄的口门,好像巨钳,束缚着河水,形成湍急的水流.每当洪水季节,由于峡口中的水位壅高,而出了峡谷后,河谷突然变宽,水位则骤然下降,于是在龙门形成明显的水位差,故有“龙门三跌水”之说.沿袭相传的“鲤鱼跳龙门”的故事,就是指跳跃此处的跌水.该故事说的是小鲤鱼不畏险阻,纷纷跳跃这道通向成龙道路上的门关,能跃过去者,便能成龙.只有那些百折不挠的小鲤鱼,最终才能成龙.这个故事千百年来也激励着炎黄子孙顽强拼搏,奋斗不息.古代人们对龙门峡这种自然奇观的形成,感到不可思议,便想象为大禹所凿开的一条峡口,因而龙门又被称为“禹门口”. Ⅲ大禹治水的故事 传说在帝尧时期,黄河流域经常发生洪水.为了制止洪水泛滥,保护农业生产,尧帝曾召集部落首领会议,征求治水能手来平息水害.鲧被推荐来负责这项工作.鲧接受任务后,采用堤工障水,作三仞之城,就是用简单的堤埂把居住区围护起来以障洪水,九年而不得成功,最后被放逐羽山而死.舜帝继位以后,任用鲧的儿子禹治水.禹总结父亲的治水经验,改鲧“围堵障”为“疏顺导滞”的方法,就是利用水自高向低流的自然趋势,顺地形把壅塞的川流疏通.把洪水引入疏通的河道、洼地或湖泊,然后合通四海,从而平息了水患,使百姓得以从高地迁回平川居住和从事农业生产.后来禹因此而成为夏朝的第一代君王,并被人们称为“神禹”而传颂与后世. 在大禹治水的过程中,留下了许多感人的事迹.相传他借助自己发明的原始测量工具——准绳和规矩,走遍大河上下,用神斧劈开龙门和伊撅,凿通积石山和青铜峡,使河水畅通无阻.他治水居外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连自己刚出生的孩子都没工夫去爱抚,不畏艰苦,身先士卒,腿上的汗毛都在劳动中被磨光了.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成功地治理黄河水患的治水英雄. Ⅳ 三门峡名称的由来 三门峡是黄河进入平原以前最后一段峡谷中最险要的一座山峡.这里地势险峻,水流湍急,两岸石壁陡峭,河中两座石岛把急流分为三股.人们把这三股水路分别叫做“人门”、“神门”、“鬼门”,“三门峡”的名称由此而来.鬼门、神门中水势险恶,似乎只有鬼神才能通过;人门水势稍缓,但也是水深流急,舟船难行. 如今,“三门天险”已经没有了。

温馨提示:
本文【四条有关黄河的诗句】由作者教培参考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学分高考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 @ 2024 学分高考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17021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