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高考 诗词学习 > 诗词大全

诗经氓中将婚姻

发布时间: 2022-09-29 14:18:01

1. 诗经氓中将婚姻破裂得责任归于男方

不能完全说这里面将责任归于某一方,首先,这首诗所讲述的事情毕竟发生在妇女地位地下的古时候,女子出嫁有妇德约束,有从一而终的理念,在家庭中任劳任怨才是好妇人,故事里的女子按照当时的道德伦理要求来看,确实没有做的不对,但故事里“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表现的是这女子的丈夫在成亲时间久后就开始虐待她,但古时候对于婚姻中的男子却没有妇德那样的东西来约束,男子也没有从一而终一说,不能说他这么做不对,但站在女子的角度上,丈夫的举动是很令她心寒的,但也正是因为当时的社会法制和道德都对这种事情没有约束,所以这首诗指责的多是让女子没有地位、将男子盲目推崇的社会现象,与故事里的男女没办法说谁对谁错。

2. 《诗经》氓中女主是怎么面对这段婚姻

《诗经·氓》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首弃妇诗。诗中自叙了“我”(即弃妇)从恋爱、结婚、受虐到被弃的全过程,感情悲愤,态度决绝,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婚姻制度对女子的压迫与损害,也生动形象地反映了那个时代女子在婚姻、家庭中处于被动低下的地位。

诗中的主人公“我”在婚约过程中是一个对爱情、婚姻很痴情的女子,在道貌岸然的“抱布贸丝”的伪君子小商人的追逐下,接受并轻信了对方的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1333335333636爱情,而且冲破了当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制度。在伪君子小商人“匪来贸丝,来即我媒”的追求中,主动“送子涉淇”,虽“子无良媒”,但还是同意了“秋以为期”,和后来的“负心郎”建立了恋爱关系并订下了终身,表现出了“我”对爱情的自由追求,这在那样的时代是难能可贵的。但也由于“我”对爱情自由的追求痴情到了忘情的地步,未对伪君子小商人作过细的了解和考验,从而埋下最终悲剧的根源——婚约。

“我”是一个对爱情十分投入而且情感十分丰富的女子。约会结束,伪君子小商人离去时“乘彼诡垣,以望复关”,登高而日送。约会时早早等待,而且是“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当久等看不到男方返回的车子时“泣涕涟涟”泪如雨下,一旦看到男方的车子返回来时又破涕为笑,而且边说边笑,痴情到了忘乎所以的地步。

“我”追求的是——种自由纯真的爱情,表现在“以尔车来,以我贿迁”中的是不嫌贫爱富,不追求彩礼,虽然男方迎娶未带上任何聘礼,但自己带上自己的嫁妆就乘上迎娶的车子。到了伪君子小商人家“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为创建家业、创造幸福而天天早起晚睡、早出晚归操持家务,从无怨言,是一个有着传统美德的贤妻型的女性的典型。但由于伪君子小商人是一个喜新厌旧的负心郎,所以“我”长得“桑之未落、其叶活若”似的年轻漂亮的时候,很是对“我”痴情迷恋。当“我”为操持家务多年劳苦而劳累成象“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样的时候,伪君子小商人则“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一改初衷,反复无常,甚至“言既遂矣,唾于暴矣”,对“我”无端粗暴直至遗弃。

这一结局在当时社会不但得不到人们的同情,在男尊女卑的社会制度中,“我”落到的是“兄弟不知,哩其笑矣”的境地,真是雪上加霜。这对于一个女子来说,所受的打击是可想而知的。如果脆弱一点可能就只有走向死亡之路,但“我”仍能“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冷静地对待这一切沉重的打击和不幸。对悲剧结局的态度是“反足不思,亦已焉哉”。表现出一个女子勇往直前走自己的路的坦荡自信的坚强和反抗精神。是一个十分难得可贵的弃妇的典型。从这个意义上说“我”的典型意义是伟大的。

3. 《氓》这首诗反映了哪些西周的婚姻家庭制度

(一)婚姻缔结的原则

1.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2.同姓不婚:按照周礼的规定,“娶妻不娶同姓”。这不仅有利于后代的繁衍,有利于古代人口质量的提高,还有利于达到“附远厚别”的政治目的,即通过联姻与血缘关系远的异性贵族建立姻亲关系,并严格别于同宗,以防紊乱伦常。

(二)婚姻关系的缔结程序:六礼

六礼:中国古代结婚的六道程序,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

纳采指男家请媒人去女家提亲,女家答应议婚之后,男家用一只大雁并备上其他礼物前去求婚。

问名指男家请媒人问女家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

纳吉指男家卜得吉兆之后,备礼通知女家,决定缔结婚姻。

纳徵指男家向女家送聘礼。

请期指男家选定婚期,备礼告诉女家,求得同意。

亲迎指新郎亲自去女家迎娶。

(三)婚姻关系的解除理由:七出或七去

七出,又叫“七去”。中国古代休弃妻子的七种理由。所谓“七出”,即无子、淫佚、不事舅姑、口舌、盗窃、妒忌、恶疾。所谓“七去”,即不顺父母、无子、淫、妒、恶疾、多言、盗窃。“七出”和“七去”词殊而意同,都体现了男尊女卑的思想,有利于家庭中的夫权统治。

(四)离婚的三种限制条件:三不去

“三不去”的具体内容:有所娶无所归,不去;与更三年丧,不去;前贫贱后富贵,不去。

(五)继承制度:嫡长继承制

嫡长继承制,就是王位和爵位由正妻所生的长子继承的制度。此制度开始于商朝末期,西周初期正式确立。

4. 根据《诗经》中的《氓》回答以下问题 1.诗中叙述了主人公婚恋生活中

1.男子求婚,女子许婚;相思相恋,占卜结婚;男子移情;女子辛勤持家,男子凶恶相对;少年时期甜蜜相处,海誓山盟。

2不会。

3.“子”到“复关”再到“士”。原因:女子一开始对男子有好感,所以称“子”,后来女子喜欢上了男子,就用“复关”特指男子,最后男子移情别恋,女子伤心难过,就用了对男子通称的“士”以表示女子对男子行为的不满,和想断绝关系的心情。

4.以叙事为主。

我查到的2的答案是3次提到淇水,第一次是结婚时婚姻的见证,第二次是女子被遣送回家时内心的悲伤,第三

次是女子想通时再次联想到戚淇水曾见证二人喜接连里。还有一个是1.是女子和男子爱情的见证。

2.女子希望他们的爱情能像淇水一样天长地久。

3.景物描写,烘托气氛,表达心情。还有一个:第一次写淇水,“送子涉淇,至于顿丘”,这里的淇水应该就指河名,也反应姑娘对这位小伙子的情谊.依依惜别之情见于行间

第二次写淇水,“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应该是回忆嫁时的情景,也以打湿裙裾喻自己的择婿不慎

第三次写淇水,“淇则有岸,湿则有泮”,这应该就是一个比喻的用法,就是说,做什么都要有个限度的意思.

温馨提示:
本文【诗经氓中将婚姻】由作者教培参考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学分高考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 @ 2024 学分高考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17021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