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高考 诗词学习 > 诗词大全

运用味觉感官的古诗句

发布时间: 2022-08-25 17:48:02

1. 运用感官描写手法的诗句

视觉: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听觉: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触觉: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嗅觉:瘦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和靖《山园小梅》

视觉、嗅觉、听觉:

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晏殊《蝶恋花》

2. 用味觉描写的古诗,还有嗅觉和触觉的各一首,有哪些

1、味觉:宋·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

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2、嗅觉:王安石 《梅花 》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3、触觉:志南《绝句》

古木阴中系短篷,仗黎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4、听觉:《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5、视觉:《题西林壁》北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 有关“味觉”的诗句是哪些

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宋·杨万里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宋·李清照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食荔枝》宋·苏轼1、《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宋·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译文: 梅子味道很酸,吃过之后,余酸还残留在牙齿之间;芭蕉初长,而绿阴映衬到纱窗上。

春去夏来,日长人倦,午睡后起来,情绪无聊,闲着无事观看儿童戏捉空中飘飞的柳絮。赏析: 这首诗写芭蕉分绿,柳花戏舞,诗人情怀也同有景物一样清新闲适,童趣横生。

儿童捉柳花,柳花似也有了无限童心,在风中与孩童们捉迷藏。不时有笑声漾起,诗人该是从睡梦中被它叫醒的。

首二句点明初夏季节,后二句表明夏日昼长,百无聊赖之意。这首诗选用了梅子、芭蕉、柳花等物象来表现初夏这一时令特点。

诗人闲居乡村,初夏午睡后,悠闲地看着儿童扑捉戏玩空中飘飞的柳絮,心情舒畅。诗中用“软”字,表现出他的闲散的意态;“分”字也很传神,意蕴深厚而不粘滞;尤其是“闲”字,不仅淋漓尽致地把诗人心中那份恬静闲适和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表现出来,而且非常巧妙地呼应了诗题。

2、《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宋代·李清照 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译文: 深秋惨淡的阳光渐渐地照到镂刻着花纹的窗子上,梧桐树也应该怨恨夜晚来袭的寒霜。酒后更喜欢品尝团茶的浓酽苦味,梦中醒来特别适宜嗅闻瑞脑那沁人心脾的余香。

秋天快要过去了,依然觉得白昼非常漫长。比起王粲《登楼赋》所抒发的怀乡情,我觉得更加凄凉。

不如学学陶渊明,沉醉酒中以摆脱忧愁,不要辜负东篱盛开的菊花。赏析: 这首词写秋景,寄乡愁,是一首典型的易安晚期作品。

通篇从醉酒写乡愁,悲慨有致,凄婉情深。此词开头两句写寒日梧桐,透出无限凄凉。

“萧萧”这里是萧条、寂寞之意。“琐窗”是雕有连琐图案的窗棂。

“上”字写出寒日渐渐升高,光线慢慢爬上窗棂,含着一个时间的过程,表明作者久久地观看着日影,见出她的百无聊赖。梧桐早凋,入秋即落叶,“恨霜”即恨霜落其叶。

草木本无知,所以,梧桐之恨,实为人之恨。从而借景抒情,绘出了作者的孤独和寂寥。

因为心情不好,只好借酒排遣,饮多而醉,不禁沉睡,醒来唯觉瑞胸熏香,沁人心脾。三、四两句分别着一“喜”字“宜”字,似乎写欢乐,实际它不是写喜而是写悲。

“酒阑”谓饮酒结束的时候。“团茶”即茶饼,宋代有为进贡而特制的龙团、凤团,印有龙凤纹,最为名贵。

茶能解酒;特喜苦茶,说明酒饮得特别多;酒饮得多,表明愁重。“瑞胸”,熏香名,又名龙脑,以龙脑木蒸馏而成。

“宜”表面似乎是说香气宜人,实则同首句的寒日一样,是借香写环境之清寂,因为只有清冷寂静的环境中,熏香的香气才更易散发,因而变得更深更浓,更能使人明显感觉到。上片叙事,主写饮酒之实“秋已尽,日犹长”写作者个人对秋的感受。

“仲宣”句用典,以王粲思乡心情自况。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县)人,十七岁时因避战乱,南至荆州依刘表,不受重视,曾登湖北当阳县城楼,写了著名的《登楼赋》,抒发壮志未酬、怀乡思归的抑郁心情。

这两句透露出词人孤身漂泊,思归不得的幽怨之情。深秋本来使人感到凄清,加以思乡之苦,心情自然更加凄凉。

“犹”、“更”这两个虚词,一写主观错觉,一写内心实感,都是加重描写乡愁。结句是为超脱语。

时当深秋,篱外丛菊盛开,金色的花瓣光彩夺目,使她不禁想起晋代诗人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自我宽解起来:归家既是空想,不如对着尊中美酒,随意痛饮,莫辜负了这篱菊笑傲的秋光。“随分”犹云随便、随意。

下片写饮酒之因,是对上片醉酒的说明:本来是以酒浇愁,却又故作达观之想,而表面上的达观,实际隐含着无限乡愁。李清照的这首词是其晚年流寓越中所作,词中表露的乡愁因和故国沦丧,流离失所的悲苦结合起来,其中的忧愤更深。

3、《 食荔枝》宋代·苏轼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译文: 罗浮山下四季都是春天,枇杷和黄梅天天都有新鲜的。如果每天吃三百颗荔枝,我愿意永远都做岭南的人。

赏析: 从“荔枝诗”看东坡先生的岭南心境。苏东坡于宋哲宗绍圣元年被人告以“讥斥先朝”的罪名被贬岭南,“不得签书公事”。

于是,东坡先生流连风景,体察风物,对岭南产生了深深的热爱之情,连在岭南地区极为平常的荔枝都爱得那样执着。绍圣二年四月十一日,苏轼在惠州第一次吃荔枝,作有《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枝》一诗,对荔枝极尽赞美之能事:“……垂黄缀紫烟雨里,特与荔枝为先驱。

海山仙人绛罗襦,红纱中单白玉肤。不须更待妃子笑,风骨自是倾城姝……”自此以后,苏轼还多次在诗文中表现了他对荔枝的喜爱之情。

例如,《新年五首》:“荔子。

4. 从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角度描写春天景物的诗句

视觉: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风又绿江南岸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客舍青青柳色新,渭城朝雨浥轻尘。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诗家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一行白鹭上青天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池塘生春草

迟日江山丽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芳树无人花自落

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梨花一枝春带雨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更深月夜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映阶碧草自春色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听觉:

春山一路鸟空啼

自在娇莺恰恰啼

园柳变鸣禽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隔叶黄鹂空好音

嗅觉: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风吹柳花满店香

春风花草香

味觉: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温馨提示:
本文【运用味觉感官的古诗句】由作者教培参考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学分高考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 @ 2024 学分高考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17021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