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高考 初中学习 > 初中历史题库

请观察《隋朝大运河》图,按字母所在位置填写相应地名,回答问题。运河两端城市的现今名称:A.涿郡指今B.余杭指今运河四段的名称

发布时间: 2024-07-07 12:48:25

题文

请观察《隋朝大运河》图,按字母所在位置填写相应地名,回答问题。(本大题11分)



(1)运河两端城市的现今名称:(2分)A.涿郡指今B.余杭指今
(2)运河四段的名称:(4分)C.()D.()E.(  )   F.( )
(3)想一想:假如隋炀帝从洛阳乘龙舟到江都(今       )“南巡”,可能经过运河的哪几段?(3分)
(4)大运河的开凿有什么历史意义?(2分)

题型:未知 难度:其他题型

答案

(1)北京,杭州。
(2)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3)扬州,通济渠,邗沟。
(4)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

解析

本题考查隋朝大运河的基本情况,可以这样记:千里长河,三点四段。永济通济,邗沟江南。南粮北运,五水相连。其中三点是涿郡、洛阳、余杭,对应现在的北京、洛阳、杭州。所以第(1)问中运河两端分别是北京和杭州。第(2)问四段从北到南依次是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所以C为永济渠,D为通济渠,E为邗沟,F为江南河。五水从南到北依次是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第(3)问江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现在的扬州。从洛阳到江都应该经过D、E,也就是通济渠和江南河。第(4)问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目的有以下几个方面:巡游江南,满足个人欲望;南粮北运,保证财政收入;加强联系,加强对江南地区的控制。那么分析其历史意义的时候,主要考虑对社会发展有利的:加强了南北交通联系,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考点

据学分高考专家说,试题“请观察《隋朝大运河》图,按字母所在位置填.....”主要考查你对 [南北方统一与隋朝的建立 ]考点的理解。

南北方统一与隋朝的建立

隋朝的建立和统一:
581年,北周外戚杨坚代周称帝,改国号为隋,年号开皇,定都长安。杨坚即是隋文帝。589年,他派杨广率大军攻入建康灭陈,统一南北。
开皇之治:
隋文帝杨坚所统治的开皇年间,史称“开皇之治”。隋文帝是一个励精图治的开国皇帝,他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完成了统一大业,并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巩固了统一,强化了中央集权。开创了一个繁荣安定的社会局面。他总结了历代帝王“未有奢华而得长久者”的教训,倡导并且力行节俭,使得节俭成为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
隋朝灭亡:
隋炀帝的暴政,使得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加之天灾严重,民不聊生。百姓被迫起而反抗。611年,山东长白山农民首先发动起义,各地农民纷纷响应。其中,最主要的是翟让、李密领导的瓦岗军。在农民军的打击下,隋朝统治风雨飘摇。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隋朝的特点:
短暂而繁荣


 

秦朝和隋朝的对比:
1、相同点:
(1)结束了分裂,完成了国家的统一:隋灭陈完成统一,秦灭六国完成统一。
(2)开创了新的政治制度并被后世所沿用:秦代的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度。
(3)都有大规模的工程建设:秦代万里长城,隋代的大运河。
(4)都因为暴政而被农民起义推翻,二世而亡。
(5)都为后继王朝提供了经验教训,奠定了后世王朝繁盛的基础。汉代统治者吸收秦亡教训,注重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政治上汉承秦制,汉武帝实现了大一统。唐代统治者吸收隋亡教训,认识到了人民的力量,与民休息,政治上继承了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出现了“贞观之治”。
2、不同点:
(1)取得政权和统一的方式不同:秦始皇是王位继承取得政权,横扫六国而完成统一;隋朝是杨坚代周建立政权,灭陈完成统一。
(2)所处的历史时代不同:秦朝是封建社会的初期,隋朝是封建社会的繁荣期。
(3)治国的重点不同,影响不同。秦代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实行法家思想治国;隋朝学习儒家,以儒家为思想治国。
(4)对待知识分子的态度不同:秦代“焚书坑儒”,隋代“科举制”大量选拔庶族人才。

隋朝的政策:


 

隋朝的疆域:


 

隋朝对的封建社会发展的影响:
1.完成统一,结束分裂,为唐代和以后社会发展奠定基础。
2.继承了均田制,租调制,为唐代沿用并且革新,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继承发展了府兵制,并为唐代做沿用完善。
3.开凿大运河,促进了后世经济和交通运输的发展。
4.隋末暴政为后代王朝的统治者提供教训,为“贞观之治”奠定基础。
5.隋朝政治经济繁荣强盛,开启了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盛世局面。

温馨提示:
本文【请观察《隋朝大运河》图,按字母所在位置填写相应地名,回答问题。运河两端城市的现今名称:A.涿郡指今B.余杭指今运河四段的名称】由作者阿蒙聊教育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学分高考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 @ 2024 学分高考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17021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