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汉书·贾谊传》:“其视杀人,若艾草菅然。”原意是批评秦二世胡亥把杀人看得像割草一样随便。后用草菅人命形容漠视人的生命,任意加以残害。菅:一种草。
2、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十一卷:“所以说为官做吏的人;千万不要草菅人命;视同儿戏!”
3、例句1.旧社会的贪官往往~。
4、近义词杀人如草杀人如麻滥杀无辜草薙禽狝生杀予夺视如草芥
5、反义词人命关天为民请命好生之德救死扶伤爱民如子为民除害
把人命看作野草。指任意残害人命。
草菅人命(拼音:cǎo jiān rén mìng)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东汉·班固《汉书·贾谊传》。
“草菅人命”的原义是把杀人如同除草,任意害人性命;比喻轻视人命,滥杀无辜;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宾语、定语。
草菅人命的意思是把杀人如同除草,任意害人性命;比喻轻视人命,滥杀无辜。
草菅人命(拼音:cǎojiānrénmìng)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东汉·班固《汉书·贾谊传》:其视杀人,若艾草菅然。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宾语、定语。
运用示例: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一》:“所以说,为官做吏的人,千万不要草菅人命,视同儿戏!”
清·李伯元《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七回:“像某人这样的官,真正是草菅人命了。”
清·李伯元《文明小史·第二六回》:“况且内中有人到过云南,晓得那里官府待百姓的暴虐,这些话说说,也教官府听见,怕人家不服,不至依然草菅人命。”
草菅人命的成语典故
汉文帝时,有一个文人叫贾谊,他是洛阳人,自小聪慧好学,极有才华。贾谊被文帝召为博士,后又担任过太中大夫的官职。但因遭人忌妒,后谪为长沙王的太傅。政治上的不得志,使他以屈原自喻,写下了《吊屈原赋》等文章。
后来,汉文帝把他召回宫中,要他担任梁王刘揖的太傅。梁王是汉文帝最宠爱的儿子,文帝指望他将来能继承皇位,所以要他多读些书,希望贾谊好好教导他。
贾议就此发了一通议论,他说:“辅导皇子,教他读书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教他怎样做一个正直的人。如果像秦朝末年赵高教导秦二世胡亥那样,传授给胡亥的是严刑酷狱,所学的不是杀头割鼻子,就是满门抄斩。”
所以,胡亥一当上皇帝,就乱杀人,看待杀人,就好像看待割茅草样,不当一回事。这难道是胡亥生来就坏吗,他之所以这样,是教导他的人没有引导他走上正道,这才是根本原因。
后来,贾谊到梁国担任太傅,悉心辅导梁王。可是梁王不慎骑马摔死,贾谊自认为没有尽到太傅的责任,因此终日郁郁不乐,常常哭泣,一年之后就死了,死时才33岁。
可是,贾谊这段精彩的论述就此留传了下来。
草菅人命释义:把人命看作野草,指任意残害人命。
草菅人命是把人命看得和野草一样,特指反动统治者轻视人命,任意残杀生命。出自班固《贾谊传》:“其视杀人,若艾草菅然。”
菅字释义: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细长而尖,花绿色,结颖果,褐色。把人命看得和野草一样,指反动统治者轻视人命,任意残杀。
用法:宾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仗势行凶,不顾别人死活。
近义词:滥杀无辜、生杀予夺、杀人如麻、视如草芥。
反义词:为民请命、为民除害 、人命关天。
草菅人命造句
1、 旧社会的贪官往往草菅人命。
2、 这些叛徒目无法纪,草菅人命,真是令人痛恨!
3、新政府草菅人命,到处狂杀无罪的人民。
4、一毛不拔阴险冷血过桥抽板怕死草菅人命,可谓坏事做尽。
5、当时的官吏贪赃枉法,草菅人命,我的哥哥便含冤而死。
6、对他这种仗势行凶、草菅人命的罪恶行径,一定要严惩。
7、你们明目张胆的草菅人命,你们想干什么?
8、他怒称:“机师执照乱来,有如草菅人命。"。
9、 我们西方以前从未见过这么恣意草菅人命的。
1、0、在文革结束后,国家致力于拨乱反正,文革时期社会上草菅人命的现象再也不存在了。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热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