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高考 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教案

人教版初一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练习题:河中石兽

发布时间: 2024-07-10 07:45:39

学习是一个边学新知识边巩固的过程,对学过的知识一定要多加练习,这样才能进步。因此,精品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了初一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练习题,供大家参考。

第一部分

1、本文选自______,作者______是______人。

2、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小舟( ) 铁钯( ) ( ) ( ) 流( ) 断( )

3、 阅读理解全文后填空。

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寺僧判断其在__________ ,依据是____________ ;讲学家判断其在____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 ;老水兵则判断其在 ____________,是因为____________ 。

4、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阅:______)

⑵棹数小舟,曳铁钯(棹:______ 曳:______ )

⑶湮于沙上(湮:______)

⑷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啮:______)

⑸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但:______)

5、理解下列句子中“为”的不同含义:

⑴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______)

⑵众服为确论(______ )

⑶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______)

6、对下列句子翻译不当的一项是 ( )

A.寻十余里,无迹。(寻找了十多里,也没有石兽的踪迹。)

B.众服为确论。(众人佩服他的话,认为是正确的判断。)

C.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按照老水手的说法去找,果然找到石兽在几里外的上游。)

D.竟不可得。(居然没有找到。)

7、翻译下列句子。

⑴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⑵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⑶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第二部分:

(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傎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傎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8.用自己的话写出下列代词指代的内容

⑴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

“之”指代

温馨提示:
本文【人教版初一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练习题:河中石兽】由作者教育大白话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学分高考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 @ 2024 学分高考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17021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