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课 对外开放逐步扩大
经济特区的建立
1、目的:为加速现代化建设的一项基本国策。
2、经济特区建立:198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
3、经济特区建立的结果:特区建设在令人惊讶的高速度和高效率中进行,很快取得了显著成就。
4、对外开放格局:全国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地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
5、作用(意义)(影响):经济特区的创设,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对吸引外资、引进技术、发展生产、扩大出口、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起到了重大作用,有力地推动了*现代化建设。
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
1、背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明显加快,投资跨国化、贸易自由化和金融国际化日益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主流。中国的对外开放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目的:为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带动长江三角洲乃至长江流域经济腾飞,促进全国经济的发展。
3、开发的时间:1990年4月,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在浦东实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某些经济特区的政策。
4、开发的结果(历史意义)(作用):
经过努力,浦东已成为一座外向型、多功能、现代化的新城区,初步建立起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的基本框架。浦东成为20世纪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和取得显著成就的重要标志。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原因:市场经济是一种开放经济。争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中国发展*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2、时间:2001年12月
3、意义: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将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加入世贸组织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各种机遇,还有各种挑战,必将对21世纪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