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高考 文化学习

汉族由来是

发布时间: 2024-07-11 11:25:47

汉族又名华夏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为上古时期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的后裔,即炎黄子孙。汉族还是一个在历史上从未中断过的、悠久的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

汉族的由来:

汉族的远古先民大体以西起陇山、东至泰山的黄河中下游为活动地区。公元前21世纪后,中原地区相继出现了夏、商、西周几个王朝。西周时已出现华、夏,单称或华夏连称的族名,以区别于蛮、夷、戎、狄等;至战国时,秦、楚、齐、燕、韩、赵、魏同称诸夏。后经兼并、争战,形成诸夏统一趋势。

建筑形式:

汉族由于分布地区广大,其传统住房因地区不同而有不同的样式。居住在华北平原的汉族,其传统住房多为砖木结构的平房,院落多为四合院式,以北京四合院为代表;居住在东北的汉族,其传统住房与华北基本相似,区别在墙壁和屋顶,那里的住房一般都很厚实,主要是为了保暖;居住在陕北的汉族,则根据黄土高原土层厚实、地下水位低的特点挖窑洞为住房,窑洞不仅冬暖夏凉,而且不占耕地面积;居住在南方的汉族,其传统住房以木建房为主,讲究飞檐重阁和律卯结构。由于南方各地习俗和自然条件不同,在住房建筑布局上也有差异。如丘陵山地的楼房依山而建,江浙水乡则注重前街后河,福建的土楼庞大而美观,苏州的楼阁小巧而秀丽。

无论南方还是北方的汉族,其传统民居的共同特点都是坐北朝南,注重室内采光;以木梁承重,以砖、石、土砌护墙;以堂屋为中心,以雕梁画栋和装饰屋顶、檐口见长。

文化艺术:

汉族在古代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艺术,具有鲜明的特色。无论政治、军事、哲学、经济、史学、自然科学、文学、艺术等各个领域,都拥有众多具有深远影响的代表人物和作品。西周时期,就形成了完善的文化成就,这就是礼乐文化,周礼非常繁缛,据《周礼》有吉、凶、军、宾、嘉五礼,乐在西周很重视,有专门职官管理,金文中也记有乐官。周代乐舞如《大武》为周武王克商所作。周代的已有比较完善教育制度,如“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就是周代贵族的文化教育内容,中国最早的经典如《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乐经》(已佚)、《春秋》都产生这个时期,以及春秋时期的诸子学说,等等。

汉族是怎样来的?

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而不衰亡,除了依靠它“博大精深,兼容并包”的特性之外,还有得就是华夏大地五十六个民族共同努力的结果!在五十六个民族民族之中,我们各有特色但能团结共处!而汉族无疑是贯穿中华文明几千年的主线。那么,汉族又是怎么来的呢?

“汉族”名称的来源

“汉族”这一名称中的“汉”来源于一个国号

汉族在上古时期被称为“华夏族”。在战国时期,秦国设立了汉中郡(今陕西省汉中市),秦朝二世而亡,天下大乱,纷争不断。在楚汉争霸时期,刘邦受封为“汉中王”,其军队为“汉军”,最后刘邦在楚汉争霸中获胜,一统天下,立国号为“汉”。在汉朝统治的这四百多年中,政治、经济、文化空前繁荣,汉朝人也就以汉人自称,就犹如唐朝人以“唐人”自称一般。至辛亥革命,中华民国建立后,以“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为政体,“汉族”也就被赋予法律意义,一个种族正式确立。

“汉族”种群的由来

“汉族”是经过与其他民族不断融合发展而来的

首先,他是有“华夏族”发展而来

在公元前4000年,黄土高原和河西走廊居住写“夏族”,关中洛阳一带居住着“华族”,蚩尤的先人居住在汉江流域和淮河以南地区。

公元前2700年,夏族的领袖黄帝东进战胜华族领袖炎帝,于现今的新郑县定都,后将汉江流域和淮河以南地区的领袖蚩尤击败,统治整个中原地区,“华族”和“夏族”在之后的发展中逐渐融合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华夏族”。

公元2070年,禹的儿子启建立夏王朝,即华夏族的第一个国家。

公元前1600年左右,居住在商丘一带的商部落推翻了夏朝的统治建立商朝,商部落的种族统一中原,在之后与华夏族融合,完全“华夏化”。

公元前1050年,周部落的领袖姬发推翻商朝建立周朝, 周部落的种族又与华夏族融合并“华夏化”,因此,在血缘上仍然以华夏族为主导。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华夏族与南方的楚人以及北方的少量匈奴族融合。

公元前202年,刘邦消灭项羽统一天下建立汉朝,至此,华夏族通过与东夷族、楚人、以及匈奴人融合,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以汉朝国号为名称的“汉族”。

在汉朝之后的华夏大地,不断改朝换代,中原易主,其中不乏少数民族统治者,如鲜卑族,蒙古族,满族等等,这些民族在入主中原后不断被汉化,汉民族也被注入了新的血缘。

直至民国建立,“汉族”以法律形式确立。汉族也由此而来至今发展到近13亿人口。

汉族的由来

汉族旧称汉人,是因中国的汉王朝而得名,汉朝以前称“华夏”或“诸夏”。

汉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汉族旧称汉人,是因中国的汉王朝而得名,汉朝以前称“华夏”或“诸夏”。

无论是在政治、军事、哲学、文学、史学、艺术等诸多方面,还是在自然科学领域中,汉族都创造了许多辉煌的业绩。

汉族自古对各种宗教信仰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有部分人信奉佛教、道教以及基督教新教、天主教等。民间尊崇孔子和儒学。

天命崇拜和祖先崇拜是汉族宗教的主要传统观念。几千年来,提倡以仁为中心,重视伦理教育。

汉族历来以勤劳、富于创造精神著称。汉族历史上的经济是以农业为主,兼营家庭副业,是一种典型的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汉族的农业生产在历史上素来发达,尤其以水利灌溉和精耕细作著称于世,汉族的手工业也有相当高的发展水平。

汉族还是一个历史从未中断过的、历史悠久的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在台湾,汉族占总人口的98%;在香港和澳门,汉族分别占总人口的95%和97%。除中国两岸三地外,汉族在东南亚、北美洲和西欧也有较多分布。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国境内汉族人口数量为1284446389人。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全国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286311334人。

汉族的由来?

由来:

汉族,是上古传说炎帝(或神农氏)与黄帝(或轩辕氏)两个部落的后裔,是在中国及海外华人占多数优势的民族。在历史上,中国上古史学专家许倬云认为,华夏部落经殷商周秦等等原位处中原边缘的夷人他者,在诸夏的基础上建立了“中国”本部,于汉朝形成自称为汉人的“文化共同体”。汉族别称“汉人”、“华人”,“唐人”、“秦人”、“桃花石” 等。到了近代以后“民族”一词传入中国,“汉族”便取代“汉人”成为这一族群的正式名称。“炎黄子孙”及“炎黄裔胄”皆曾被中国*及中国国民党用来做为“汉族”的代称或另称,现代则有龙的传人等称呼。

确立:汉族的族称,是在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发展过程中确立的。公元前206年汉朝继秦而兴,前后历400余年,经济、文化及国家的统一有了新的发展,原称华夏的中原居民称为汉人。在以后的历史发展中,汉人成为中国主体民族的族称,历代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在各方面发展中占主导地位。汉族历经与各族的共处、迁徙、融合,形成了在松辽平原及黄河、淮河、长江、珠江等农业发达地区及城市集中分布,在边疆与当地各族交错杂居的分布特点。另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汉族有相当数量人口移居海外,形成当地的华裔或华侨。

汉族由来

汉族是以先秦的华夏族为核心,在秦汉时期逐渐形成为统一的民族。

汉族的族称,是在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发展过程中逐渐确立的。 秦统一以后, 华夏的族称仍然沿用。秦虽国祚短促,然而西域(包括今新疆)诸族、匈奴至汉代称中原人为秦人。 从汉朝以后,华夷同居中国,因为原称为“华夏”的中原居民行汉礼仪,服汉衣冠,逐渐被称之为“汉人”。在以后的历史发展中,“汉人”便逐渐成为中国主体民族的族称,历代均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在经济、文化、政治制度等方面的发展中,起了主导作用。

汉族的由来是?

汉族是以先秦的华夏族为核心,在秦汉时期形成为统一的民族,至1840年,经历了在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下的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1840年以后至1949年在反帝反封建斗争中得到新的发展;1949年新中国建立以后,与中国各族人民一起逐步发展为*民族。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兼并六国,在“大一统”中,华夏民族也从分散走向了统一。秦王朝建立后,秦始皇采取了推行郡县制,规定“书同文字”,统一货币、度量衡和“车同轨”、“行同伦”,以及筑长城等一系列的措施,统一和稳定华夏民族。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建立了统一的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在国家统一的条件下,汉族形成了统一的民族。

秦统一以后,华夏的族称仍然沿用。但原属山东(崤山以东)六国之民,已同为秦朝“黔首”。秦虽国祚短促,然而西域(包括今新疆)诸族、匈奴至汉代仍称中原人为秦人。而汉王朝从西汉到东汉,前后长达400多年,为汉朝之名兼华夏民族之名提供了历史条件。

另外,汉王朝国势强盛,在对外交往中,其他民族称汉朝的军队为“汉兵”,汉朝的使者为“汉使”,汉朝的人为“汉人”。于是,在汉王朝通西域、伐匈奴、平西羌、征朝鲜、服西南夷、收闽粤和南粤,与周边少数民族进行空前频繁的各种交往活动中,汉朝之名遂被他族称呼为华夏民族之名。吕思勉说:“汉族之名,起于刘邦称帝之后。”

东汉以后,中原大乱,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四分五裂,到处是封建割据,到处是纷争战乱。在大分裂、大混战、大动荡之中,各民族或部族四处流徙,北方匈奴、鲜卑、乌丸、氐、羌纷纷入主中原,史称“五胡乱华”,江汉地区的部分蛮族也涌进中原。

在中原地区形成汉族与匈奴、鲜卑、乌丸、氐、羌及蛮族交错杂居的局面;而北方汉族人民又大批南移;史称“衣冠南渡”,在长江及珠江流域形成汉族与蛮、俚、僚等南方少数民族或部族交错杂居的局面。但他们大多已被汉族同化,丧失了本民族的特点,变成了汉族的一部分了。

扩展资料

历史上汉族人口有过几次大规模自黄河流域和淮河以北向长江、珠江流域南移。秦统一六国时,曾将关东强宗大量迁入关中,西汉时也有过类似移民活动,然而当时的经济发展决定了黄河中下游各郡为全国人口最稠密的地区。

如以秦岭与淮河为界把郡县地区划为南北两部,两汉大体都是北部约占当时户口总数的80%,南部约占20%。从东汉末年起,北部割据混战,人民开始南迁,而西晋末年“永嘉之乱”,黄河流域人民大规模南迁至长江中下游与长江中上游及汉水流域。

经南北朝,继续有人口南移,使长江流域人口不断增加,但仍未改变北部人口多于南部的分布状况。然而如果拿隋末与西晋时的南部诸郡人口总数相比较,则长江流域与岭南各地人口增加了一倍以上。

唐末藩镇割据混战与五代时期,北部人口又一次出现了南迁趋势。到北宋末年,金兵南犯,出现了第二次人口南迁的高潮。南方人口大增,主要集中在四川盆地以及洞庭、鄱阳、太湖等大湖周围和长江、珠江三角洲地区。

这些地方成为人口稠密之区,人口密度高于北部各州。除以上两次大规模人口南迁之外,另外还有几次具有相当规模的人口南迁。南部经济自东晋以来发展迅速,至两宋时,中国的经济重心南移,南方人口不仅密度高于北方,而且汉族人口的总数,至明、清时也已超过北方。

汉族经历与中国境内各民族长达数千年的共处、迁徙,于是形成了在松辽平原及黄河、淮河、长江、珠江等大河巨川流域农业最发达的地区及城市集中分布,在边疆与当地各民族交错杂居的分布特点。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汉族有相当数量人口移居海外。其中有的在移居国生根发展,成为当地的华裔,有的则保持中国国籍,成为散布在世界各地的华侨。

温馨提示:
本文【汉族由来是】由作者壹知识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学分高考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 @ 2024 学分高考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17021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