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十六国实力相当,最后鲜卑拓跋部统一北方。西晋王朝灭亡后,公元317年,镇守建康的司马睿在江南重建晋室,史称东晋;“十六国”史称源出于北魏崔鸿所撰的《十六国春秋》:“五凉、四燕、三秦、二赵,并成、夏为十六”。从公元304年匈奴贵族刘渊建立汉国,316年灭掉西晋,到439年鲜卑拓跋部统一北方,这100多年里,北方各民族相互争战。在十六国时期,除十六国之外,还有汉人冉闵建立的魏、丁灵翟氏建立的魏、武都氐帅杨氏建立的仇池国、鲜卑慕容氏建立的西燕、鲜卑拓跋氏建立的代五个政权,总计先后建立了21个政权。上述政权中,后赵、前燕、前秦都曾占据过北方的大部分疆域,尤其是前秦曾基本上统一了北方,不过时间都很短,在百余年时间,北方战乱基本上没有停息。
鲜卑拓跋部的那点事:
大概战国末期到秦朝的时候,东胡首领为慕容氏,被来自北胡的匈奴冒顿击败,开始分崩离析,主要分鲜卑和乌丸两部,此时的鲜卑拓跋部北迁到西伯利亚,此后到了东汉末年乌丸由于收留官渡之战败逃的袁氏族人,被曹操消灭了,但鲜卑却在此时初露头角,慕容步度根,轲比能等各个集团开始角逐大漠,后来轲比能做大后,和蜀汉联合攻魏,但反被曹魏剿灭。
西晋后,北方民族内迁,各部鲜卑也内迁,西晋后期,经过八王之乱,北方各族趁虚在中原建立政权,此时的鲜卑主要是慕容部在中原建立自己的政权,而拓跋部也建立自己的政权“代国”,但活动范围离中原较远,到了十六国中期,西部氐人政权前秦统一北方,代国也被纳入前秦版图,但淝水之战前秦败给南方的东晋,随后前秦分崩离析,拓跋氏复国,后把代国改名“魏”,史称“北魏”,北魏和东晋分别击败了各个小政权,后来东晋又被刘宋篡位,进入到南北朝时期,北魏末期权臣宇文氏和高氏分别扶植北魏宗室建立西魏和东魏,北魏一分为二。后宇文氏和高氏干脆自己篡位,以北周和北齐代替西魏和东魏,从此拓跋魏国在历史上消失。
但说到这里拓跋氏的历史还没有结束,因为大约东汉末年时期拓跋部分出一支,也称为“秃发部”,该部在淝水之战后也趁机在西北建立了十六国中的“南凉”,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国,周边还有几个和南凉一样的小国互相攻伐,后来南凉被鲜卑乞伏部建立的“西秦”灭,南凉宗室部分投降西秦,部分逃跑到泸水胡沮渠部建立的“北凉”逃亡。
南凉:
这里要说的是,西北这几个政权管辖地盘,主要生活的平民多为羌人,但统治者是鲜卑等其它民族,虽然南凉被灭了,但宗室仍然和羌人混居,西秦和北凉境内主要民族也是羌人,后来同为拓跋部的北魏统一了北方,西秦和北凉故地几经易手也归北魏,北魏经过孝文帝汉化改革,少数民族都要改汉姓,对于南凉宗室同为拓跋部,视为小宗,呼其“秃发部”,改汉姓为“源”,以区别北魏皇室。
西夏:
原南凉宗室后人和羌人混居后,又分成两部:一部进入青藏高原,号称“吐蕃”,高原上的赞普家族就是南凉宗室后人,该政权一直威胁全盛的大唐,直到后来吐蕃内讧。另一部仍然留在西北,中原政权称其为“党项”,唐朝赐其首领国姓“李”,唐末节度一方,经过五代十国直到北宋,党项归顺宋,但不久复叛,占据河套和河西一带,建国“夏”,史称“西夏”,和南宋北宋辽金并雄一时,直到蒙古乞颜部崛起,被蒙古人灭国和“灭族”。
简单来说,北方十六国最后由北魏完成北方的统一,南方由东晋而后是宋齐梁陈的朝代更迭,南北方政权并立。
北魏后来分裂为西魏(后发展为北周)和东魏(后发展为北齐),北周灭北齐,隋取代北周,隋又灭陈,完成全国的统一。
东晋十六国实力相当,最后鲜卑拓跋部统一北方。
西晋王朝灭亡后,公元317年,镇守建康(今南京)的司马睿在江南重建晋室,史称东晋;“十六国”史称源出于北魏崔鸿所撰的《十六国春秋》:“五凉、四燕、三秦、二赵,并成、夏为十六”。
从公元304年匈奴贵族刘渊建立汉国,316年灭掉西晋,到439年鲜卑拓跋部统一北方,这100多年里,北方各民族相互争战。
在十六国时期,除十六国之外,还有汉人冉闵建立的魏、丁灵翟氏建立的魏、武都氐帅杨氏建立的仇池国、鲜卑慕容氏建立的西燕、鲜卑拓跋氏建立的代五个政权,总计先后建立了21个政权。
上述政权中,后赵、前燕、前秦都曾占据过北方的大部分疆域,尤其是前秦曾基本上统一了北方,不过时间都很短,在百余年时间,北方战乱基本上没有停息。
扩展资料后秦和后燕可以说是五胡序列里汉化最为彻底的两个政权,尤其是姚苌、姚兴的后秦,更是少有地拥有了和平发展的环境,西域高僧鸠摩罗什被请来成为帝师,“观世音菩萨”“阿弥陀佛”等耳熟能详的名字伴随着这位高僧的一篇篇经书进入东土,经、律、论“三藏”体系逐渐形成。
可这样的稳定只是暂时的,无论多少英雄出现,皇帝怎样轮流坐庄,天下的贵族仍然把持着大多数财富。
从曹魏开始实行的“九品中正制”,本身就是为士族世世代代地富贵设置的,“上品无寒门”,这群人不仅拥有土地,还垄断了文化,使得百姓连获得基本教育的权利都没有,只能成为他们征伐的炮灰。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两个边缘人物开始打破了时代的平衡,一方是比汉化的慕容鲜卑民风还淳朴的北方鲜卑——拓跋部。而另外一方,是淝水之战后,谢玄一手在江淮设立的驻地京口(江苏镇江)的“北府军”。
北府军多为南北交战要冲的贫苦流民,他们和还在荆楚称霸的桓温的儿子桓玄,成了东晋最大的两个军阀。而桓玄野心膨胀,一路打到首都建康,篡权夺位,北府军的将军刘裕看到机会,最终举起大旗打败了骄狂的桓玄,成为东晋的实际控制者。
而另外一方,拓跋鲜卑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他们本就是北方草原套马的汉子,建国“魏”,定都平城(山西大同),把汉化的后燕打得一败涂地。而刘裕这个底层出身的农民,更没有江东子弟的骄奢,一举攻入关中,把日渐腐朽的姚氏后秦摧毁。
但刘裕终究没有能力长久占据关中,只是拿下了后燕残留的山东,还是拓跋鲜卑最终统一了北方。统一南方后,刘裕篡权早已是傀儡的司马东晋,建立“宋”,史称“南朝宋”或者“刘宋”。
就这样,北魏、刘宋正式拉开了南北朝的序幕,东晋十六国时代结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东晋十六国
是指自西晋末年到北魏统一中原这一段国家分裂时期,西晋末期,社会动荡,战争不断,和五代十国一样是一个大分裂时期,而且杀人放火见人就杀,死了很多的人,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一个时期 。是以种族、部族为中心的政军结构,是将汉人与胡人以不同的制度作统治。四分五裂,势力众多,相互不服,内讧严重。在五湖十六国之后终于在一百多年后改变了局势,南北朝的诞生,迎来了短暂的光明时代,但是国家还是严重分裂。
当时五胡指匈奴、鲜卑、羯、氐、羌。十六国主要是指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西秦、前燕、后燕、南燕、北燕、胡夏、成汉。该时期也被称为“五胡乱华”时期,社会动荡,历史上也没有详细记载。后赵、前燕、前秦都曾占据过北方的大部分疆域,尤其是前秦曾一度统一了北方,不过时间都很短暂,这百年间,北方战乱基本上没有停息。到了南北朝时期上承东晋十六国下接隋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主要分为三国、西晋、东晋和南北朝时期,由于长期的封建割据和连绵不断的战争,使这一时期中国文化杂乱混合,文化经济进一步衰亡。在南北朝时期军权并不集中,各自为营,也是相互不服各个带领人都想扩大自己军事实力,还有领土。于是各国不断打仗,不断有新的军阀产生旧的军阀消失,更新速度极快,百姓民不聊生,一直生活在战乱之中,君王们一心把心思放在战争上,不发展经济,国家经济落后,死伤人员无数,从五胡十六国到南北朝时期都是处于动荡不安的状态 。
隋朝开国皇帝杨坚完成了对十六国的统一。
内容介绍:
杨坚平定叛乱之后,统一天下的对手只剩下南方的陈朝和位于江陵一隅之地的西梁。开皇七年(587年)九月十九辛卯日(587年10月26日),废西梁后主萧琮,西梁亡。
开皇八年(588年),杨坚以晋王杨广出六合、杨俊出襄阳、杨素带领水军出永安,共五十一万八千大军,三路大军伐陈。 八年十二月杨素沿长江击破陈的沿江守军,顺流而东。但因为施文卿、沈客卿等扣留告急文书,导致陈朝无法把大军从建康调出。
开皇九年正月二十甲申日(589年2月10日),陈将任忠引韩擒虎攻入建康城,捉住陈叔宝,陈朝灭亡。 不久,各地陈军或受陈后主号令投降、或抵抗隋军而被消灭,只有岭南地区受冼夫人保境据守。开皇十年(590年)八月,隋派使臣韦洸等人安抚岭南,冼夫人率众迎接隋使,岭南诸州悉为隋地。至此,天下一统。
扩展资料
五胡十六国时期代表北方(有时包括蜀地)在西晋灭亡到北魏统一华北期间的时期,当时南方则为东晋时期。“五胡”为匈奴、鲜卑、羯(匈奴分支)、羌和氐。代表建立北方诸国的主要民族,但实际上建立者还有汉族(前凉、西凉等等)、高句丽族(北燕)、丁零族(翟魏)等族。
“十六国”则是源自北魏末年的史官崔鸿私下撰写的《十六国春秋》而得名;此外,北方亦非仅十六国,他自北方所有大大小的政权中选出国祚较长、影响力大、较具代表性的十六国。
这十六国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和四川地区,共有成汉、前赵、后赵、前凉、前燕、前秦、后燕、后秦、西秦、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南燕、北燕及胡夏等国。而在十六国之外,还有汉人冉闵建立的冉魏、丁灵翟氏建立的翟魏、武都氐帅杨氏建立的仇池国、鲜卑慕容氏建立的西燕、汉人谯纵在蜀地所建的谯蜀、鲜卑拓跋氏建立的代及北魏等政权,总计先后建立了二十多个政权。
上述政权中,后赵、前燕、前秦都曾占据过北方的大部分疆域,尤其是前秦曾一度统一了北方,不过时间都很短暂。在这百年间,北方战乱基本上没有停息。
参考资料:
杨坚—百度百科
五胡十六国—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