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高考 文化学习

康熙派谁收复了台湾

发布时间: 2024-07-11 11:37:07

清统一台湾之战是清康熙二十二年,福建水师提督施琅率师于澎湖海域歼灭明郑军主力,收复澎湖、台湾,统一全国领土的作战。

施琅掌权:

按照康熙帝规划,应由姚启圣、万正色、巡抚吴兴祚一起商讨作战,施琅却打算排除姚启圣等人的节制,以便能全权进攻台湾,不过康熙帝只同意吴兴祚负责后勤,仍然命令姚启圣和施琅共同出兵。

康熙二十一年五月初五,清军抵达铜山岛,姚启圣和施琅却在争执出兵时机,姚启圣主张利用冬天的北风,施琅主张利用夏天的南风,导致清军无法顺利出兵。最后康熙帝于十月初六裁定施琅负责前线作战,姚启圣改任后勤作业,才让施琅如愿取得统帅权。十一月初三施琅率领约21000人,军舰238艘前往兴化平海卫训练军队。

姚启圣军权旁落后,为避免施琅独得战功,转而和郑氏王朝谈判。但是施琅主战意志坚决,且负责谈判的刘国轩不接受剃发易服,谈判因此破裂。康熙二十二年五月廿三日康熙帝下令施琅尽速进攻,因此爆发六月的澎湖海战。

施琅简介:

施琅,字尊侯,号琢公,福建省泉州府晋江县人,祖籍河南固始,明末清初军事家,清朝初期重要将领,康熙时领军收复台湾。

施琅早年是郑芝龙的部将,1646年随郑芝龙降清。不久又加入郑成功的抗清义旅,成为郑成功的得力助手。郑成功手下曾德一度得罪了施琅,施琅借故杀曾德而得罪了郑成功,郑成功诛杀了施琅父亲与弟弟。由于亲人被郑成功杀害的大恨,施琅再次降清。施琅投降清朝后,被任命为清军同安副将,不久,又被提升为同安总兵、福建水师提督。1681年,康熙帝采纳了李光地的意见,授施琅福建水师提督,施琅积极进行攻讨台湾的部署准备。1682年,康熙帝决定攻台,命施琅与福建总督姚启圣一起进取澎湖、台湾。1683年六月,施琅指挥清军水师先行在澎湖海战对台湾水师获得大胜。上疏吁请清廷在台湾屯兵镇守、设府管理,力主保留台湾、守卫台湾。因功授靖海将军,封靖海侯。

弃留之争,大清康熙是如何收复台湾的?

康熙帝下令收服台湾时,始终坚持和平处理,在整个过程中仅仅只发动了一次战争,对郑氏以招抚为主。但是在收复后,朝廷却出现了对台湾的弃留之争。最终是施琅上奏,奏本中对留住台湾的重要性进行了详细阐明,让康熙意识到台湾的珍贵,于是决定守住台湾。

郑成功在1661年收复台湾,但几个月后因病去世了。使台湾陷入内乱中。于是,朝廷抓紧机会对郑经进行劝降,但因为郑经不愿意带领人民迁移内地,最终劝降未成功。随后几次清王朝派大臣到台湾进行劝降,都因为郑经不满足朝廷提出的条件而没有促成。而且,郑经趁三藩之乱,攻占福建和广东,并陆续占领了福建的漳州、泉州和惠州等地。不过,占领的时间并不长,因为随着吴三桂叛变未成功,导致郑经不敌清王朝的军队,最后不得已再次退回台湾。

清王朝没有趁郑经军事力量损坏重大之时派人收复台湾,而是再次派出大臣和郑经和谈。但郑经提出的归降要求没有得到康熙同意,所以,便再次和谈失败。直至郑经去世由郑克继承统治台湾后,康熙才派出施琅正式开始收复台湾之行。但施琅在收复台湾过程中,坚持以和平的方式收复,在台湾人民期盼早日归顺的支持下,终于逐步收复台湾。

台湾收复后,因为所处的地理位置奇特,所以朝廷就台湾问题引发了弃留之争。在康熙帝对于留和弃左右考量之时,负责收复台湾的施琅及时上了奏疏,阐明了台湾拥有的丰富资源,及如果被外敌侵占会带来的害处。施琅的奏疏让康熙帝立即明白了台湾对于朝廷的重要性,于是,选择守护台湾,让台湾永远都是中国的一部分。

康熙年间所收复的台湾?主要功劳在谁!?

康熙年间所收复的台湾的主要功劳在施琅。

1、施琅生于天启元年(1621年),卒于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早年,他是郑芝龙的部将,顺治三年(1646年)随郑芝龙降清。不久又加入郑成功的抗清义旅,成为郑成功的得力助手、郑军的重要将领,积极参与海上起兵反清。

2、后因微嫌与郑成功发生矛盾,终于酿成父、弟被郑成功诛杀的大戾,施琅再次降清。他先后担任副将、总兵、水师提督,参与清军对郑军的进攻和招抚。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施琅率领清军渡海东征,一举攻克澎湖,招降台湾郑氏王朝。

3、他还针对当时清廷内部有人提出“宜迁其人,宜弃其地”的错误意见,上疏吁请清廷在台湾屯兵镇守、设府管理,力主保留台湾、守卫台湾。

台湾是哪个皇帝收复的?

康熙帝

台湾是康熙帝收复的。康熙帝执政初期,国内国际形势非常严峻。面对严峻局势,他坚持大规模用兵,以实现国土完整和统一。在平定三藩之乱后,康熙以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出兵攻台,在澎湖大败刘国轩所率领的郑氏海军,随后明郑纳土归降。

台湾是康熙帝收复的。康熙帝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执政初期,国内国际形势非常严峻。面对严峻局势,他坚持大规模用兵,以实现国土完整和统一。

他在平定三藩之乱后,将台湾纳入版图又被提上日程。恰逢康熙二十年(1681年),郑成功之子郑经去世,台湾内部发生政变,年仅十二岁的郑克塽继任延平王位,大权实际上为冯锡范、刘国轩掌握。郑氏官员向心力开始动摇,负责与清朝谈和的傅为霖甚至愿当内应。福建总督姚启圣认为是进攻台湾的好时机,向康熙帝推荐施琅。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康熙以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出兵攻台,在澎湖大败刘国轩所率领的郑氏海军,随后明郑纳土归降。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政府在台湾设一府(台湾府)三县,即台湾县(今台南)、凤山县(今高雄)、诸罗县(今嘉义),隶福建省,并在台湾设巡道一员,总兵官一员,副将二员,兵八千。在澎湖设副将一员,兵二千。从而加强了中央对台湾的管辖,促进了台湾经济文化的发展。

康熙收复台湾是哪一年?

是1683年。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康熙以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出兵攻台,在澎湖大败刘国轩所率领的郑氏海军,随后明郑纳土归降。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政府在台湾设一府(台湾府)三县,即台湾县(今台南)、凤山县(今高雄)、诸罗县(今嘉义),隶福建省,

并在台湾设巡道一员,总兵官一员,副将二员,兵八千。在澎湖设副将一员,兵二千。从而加强了中央对台湾的管辖,促进了台湾经济文化的发展。

扩展资料

1624年,荷兰入侵台湾,开始了对长达三十七年的殖民统治。1661年4月,南明延半郡王郑成功从金门出发,横渡台湾海峡,收复了台湾。

郑成功坚持“反清复明”的立场,坚决不向清朝妥协,致使台湾问题没有得到及时解决。不久后郑成功病逝,内部发生争讧,在厦门的郑经立即赶赴台湾。

并于1664年1月带领约7000名将士及其家属迁台。清廷趁机派出使者,企图劝降郑经,并想让台湾称臣,遭到了郑经的拒绝。

清朝对台的方针经历了“以抚为主—剿抚并用”的过程,一开始,清朝为了收复台湾,先后同郑氏集团进行了11次谈判,想让台湾称臣,遭到了郑经的拒绝,谈判未成。

在此期间,清政府对台湾实行封锁,即“迁界”、“海禁”,并于康熙二年(1663年)清朝出兵攻打郑氏在内地的据点—厦门,在乘胜追赶途中遇到强风,导致船只沉没、无功而返。

此后发生了三藩之乱,郑经趁机与吴三桂、耿精忠等人联合,郑经率军攻占了闽、粤等沿海数府。康熙十五年(1676年),清廷派军队入闽,此时耿精忠突然降清。

于是与清朝联合起来对付郑经,郑经孤立无援,又退回台湾。这时清廷试图与郑经谈判,郑经要求“请照琉球、高丽外国之例”。

遭到了康熙的反对,双方各持己见,谈判又无结果。其后清廷又招抚军队,导致郑经部属官兵纷纷转投清廷,让郑经元气大伤。

一直到1681年2月,郑经因病去逝,郑氏政权陷入了严重的内斗,加速了政权的崩溃,混乱之中郑经之子郑克爽嗣位。此时清朝又改变过去以抚为主的策略,采取了“剿抚并用”的方针。

一方面,康熙正式发令出兵台湾,起用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福建总督姚启圣负责后勤供应,于康熙二十二年六月十四日(1683年7月8日)率兵两万余人,乘战船二百余艘出征。

澎湖一战,全歼郑氏水军主力,最终郑氏军队死伤12000人。另一方面,清廷又在台湾宣示招抚,张榜安民;对被俘的台湾兵将,放其归台,台湾民众“莫不解体归心,唯恐王师之不早来”。

同时派刘国轩原来的副将赴台做刘的工作,让他劝说郑克爽归降。郑克爽已无抵抗能力,于是在7月27日向清军奉表纳降。

康熙皇帝即对郑氏集团颁布了赦罪诏书,至此清朝收复了台湾。1684年,设台湾府与台湾、凤山、诸罗三县,隶属福建省。

1811年,不包括山地的原住民族,台湾居民已超过2 00万人,多数是来自福建、 广东的移民。 移民大量开垦 荒地,使台湾成为新兴的农业区域,并向大陆提供大量稻米和蔗糖。

由大陆输入的日用 消费品和建筑材料等使台湾 经济得到相当程度的发展。此时台湾与 福建、 广东来往十分密切, 中华文化更加全面地传入台湾,台湾成为了“糖谷之利甲天下”的中国宝岛。

19世纪中叶西方 列强侵略矛头直指中国, 中国边疆危机四伏,而台湾战略地位显要,成为英、美、日、法等列强武力侵犯的重点。

由于西方列强逼迫中国开放通商口岸,1860年起台湾(今 台南 安平)、 沪尾(今 新北 淡水)、 鸡笼(今 基隆)、 打狗(今 高雄)相继开港。

开港后,台湾洋行林 立, 茶、 糖、 樟脑赚取大量 外汇,刺激着台湾经济、 社会快速变迁。明治维新伊始, 日本确立“开疆拓土”的侵略总方针, 琉球和台湾成为其对外扩张的首选目标。

1874年5月, 日本以琉球漂流民在台湾被杀为借口入侵台湾,10月中日签订《 北京专约》,虽然清政府对日本作出妥协,但《北京专约》仍表明中国对整个台湾行使主权。

日本第一次对外侵略扩张,首选的目标即为台湾,给清政府敲响了警钟,也暴露了日本霸占台湾的野心。此后清朝官员提出台湾设省的建议。

1883年法国挑起中法战争,战火扩大到中国东南沿海,侵略目标首指台湾,使得刘铭传被清政府重新启用派往台湾。 刘铭传率部抗击法军,成功保卫台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玄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台湾

清朝时康熙是派谁攻打的台湾十分钟内急求!!!

施琅,字尊候,号琢公,明末清初著名将领。施琅郑芝龙和郑成功的部将,降清后被任命为清军同安副将,不久又被提升为同安总兵,福建水师提督,先后率师驻守同安,海澄,厦门,参与清军对郑军的进攻和招抚。由于“施琅背郑降清”,施琅是一个颇有争议的历史人物,人们对他的认识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存在分歧。

望 兄弟采纳

康熙帝派谁去收复台湾?

康熙六年(1667年),清廷派总兵孔元章,赴台湾议抚,答应郑经如归顺,可封“八闽王”,郑经犹豫不决,后以“和议之策不可久,先王之志不可坠”(《海纪辑要》),拒绝清朝的招抚。康熙亲政后,邢部尚书明珠奉旨入福建,主持和议,派知府慕天颜入台,宣示招抚之意。清廷做了重大让步,允许郑氏封藩,世守台湾。郑经则提出:“苟能照朝鲜事例,不削发,称臣纳贡,尊事大之意,则可矣”(江日升《台湾外记》)。康熙答复:“若郑经留恋台湾,不思抛弃,亦可任从其便。至于比朝鲜不剃发,愿进贡投诚之说,不便允从。朝鲜系从未所有之外国,郑经乃中国之人”(《明清史料丁编》第三本)。康熙不愿台湾成为独立于中国之外的国家,故谈判破裂。

此后发生三藩之乱,中原战火弥漫。郑经乘机与吴三桂、耿精忠勾结,占领厦门与漳州、泉州、潮州、惠州各地。转战数年,吴三桂失败,郑经孤军难支,又退回台湾。清朝再一次争取谈判,郑经再次要求“请照琉球、高丽外国之例”,而康熙坚决不同意,双方各持自己的立场谈判又无结果。

康熙多大岁数收复了台湾

康熙二十二年六月十四日(1683年7月8日),施琅率军直指台湾的战略前哨澎湖列岛。8月13日,施琅率领舟师到达台湾,刘国轩等带领文武官员军前迎接,各乡社百姓亦沿途“壶浆迎师”,台湾终于实现了和平统一。9月17日,郑克爽等递送了正式的降书,并缴纳了延平王等册印。10月3日,施琅亲往台湾,接受了郑氏的归降。也就是说,公元1683年,康熙收复了台湾。

康熙生于顺治十一年,即是公元1654年5月4日。到公元1683年收复台湾时,康熙应该是29岁。

温馨提示:
本文【康熙派谁收复了台湾】由作者知识君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学分高考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 @ 2024 学分高考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17021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