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征明的滕王阁序是行书书法。文徵明,长州人,明代杰出画家、书法家、文学家。其诗、文、书、画无一不精,在画史上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传世画作有《千岩竞秀》《万壑争流》》,书作有《西苑诗》《渔父辞》等,著有《甫田集》。
对于学习书法的朋友来说,文征明应该在熟悉不过了,他是明代书画家,他在诗、书、画、印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成就,被称为“四绝”,是明代最有影响力的书画家之一。他和唐伯虎、祝允明、徐祯卿三人,并称为“吴中四大才子”,我想大家在电视剧里都曾了解到。都说学习书法的人特别的高寿,这话一点也不假,文征明活到了九十岁,直到他死去,才放下了手中的毛笔。
文征明行书在总体风格,以其清雅、纯正、醇和为主,突出了文人“士气”与隐逸之风。又以其适度的把握,使这种高雅的书法趣味转为平易近人,得以适应当时市民审美情趣的需要。尽管后人将其书名置于祝枝山之后,但祝枝山故后,他独领书坛风骚,客观上影响要超过祝氏。
文征明的行书作品《滕王阁序》,亦有赵体行书的意蕴,无论是用笔上还是结体,甚至是布局上都受到了赵子昂的影响,影响应该是比较深刻的,正是由于他对历史上诸位大家的兼容并蓄,广才博取,才形成了自我的特点,丰腴适宜,笔墨遒美苍润。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文征明的行书《滕王阁序》可以和天下其他各大行书并肩媲美,后人对文征明一致的看法为“无一懈笔”,可见他对后世影响是多么深刻。
薛夫彬行书作品《滕王阁序》就是典型的行书,非常象匠人之作,一笔一划皆遵循法度,个人特点并不突出。
文征明行书作品《滕王阁序》则是偏行草,张弛有度,刚柔并蓄,属于上等之作。在文征明所有书法作品中都算出类拔萃的作品。
文徵明介绍
文徵明(1470.11.28—1559.3.28),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明代杰出画家、书法家、文学家。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因官至翰林待诏,私谥贞献先生,故称“文待诏”、“文贞献”。为人谦和而耿介,宁王朱宸濠因仰慕他的贤德而聘请他,文征明托病不前往。正德末年因为岁贡生荐试吏部,授翰林待诏。他不事权贵,尤不肯为藩王、中官作画,任官不久便辞官归乡。留有《甫田集》。
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其与沈周共创“吴派”。在画史上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
文征明书法简介:文征明书法初师李应祯,后广泛学习前代名迹,篆、隶、楷、行、草各有造诣。尤擅长行书和小楷,温润秀劲,法度谨严而意态生动。虽无雄浑的气势,却具晋唐书法的风致,也有自己的一定风貌。小楷笔划婉转,节奏缓和,与他的绘画风格谐和,有“明朝第一”之称。
文征明在书法史上以兼善诸体闻名,尤擅长行书和小楷, 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上评论说:“ 待诏(文征明)以小楷名海内,其所沾沾者隶耳,独篆不轻为人下,然亦自入 能品。所书《千字文》四体,楷法绝精工,有《黄庭》、《遗教》笔意,行体苍润,可称玉版《圣教》,隶亦妙得《受禅》三昧,篆书斤斤阳冰门风,而楷有小法,可宝也。”
文征明书法温润秀劲,稳重老成,法度谨严而意态生动。虽无雄浑的气势,却具晋唐书法的风致。他的书风较少具有火气,在尽兴的书写中,往往流露出温文的儒雅之气。也许仕途坎坷的遭际消磨了他的英年锐气,而大器晚成却使他的风格日趋稳健。文征明是继沈周之后的吴门画派的领袖,门人、弟子众多,形成当时吴门地区最大的绘画流派。
碑帖选择:1、软笔,建议选择描红版,具体可以参考以下:
2、硬笔:为保持书写体验,建议可选择京东等自营书店,购买正版
3、临帖软笔选择:
为和原作匹配,建议选择小楷毛笔,即:选择中号(二)号毛笔
4、学字建议:
临帖(描红)是一个长期不断坚持的结果,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每天坚持练习30分钟,坚持1年,再买一本,开始对临,
对临即为:从形似到神似。
当你练到神似后,才能真正转化为自己的字体,泼墨挥毫才能无拘无束。
另外,习字应该博采众长,古为今用,要不拘一家。才能横向发展,学有所成。
本人也是学字不久,已经通过书法(软笔+硬笔)四级考试,与君共勉!
如你也是希望在书法上一起进步成长:可关注公号:小小瓦力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
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
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
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
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
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
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
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
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呜乎!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归去来辞》是文征明82岁时所书小楷,字体舒展自如,很有密不通风、疏能走马之势,且笔笔到家,遒劲飘逸,表现出高超的书法技艺。此帖亦是学习欧阳洵的小楷之作,代表了文征明小楷作品的一种风貌。前、后《赤壁赋》更多地取法王羲之楷书笔意,是较常见的书法作品,属文征明楷书的另一种风貌。更有意思的是,前、后两赋的书写时间竟相去25年之久。《前赤壁赋》书于61岁,而《后赤壁赋》则书于他86岁之时,那时,文征明对《前赤壁赋》颇为不满,“前赋……笔滞而弱,今虽稍知用笔,而聪明已不逮”。可见他一生不懈地追求艺术。据说,他90岁时,为人书写墓志铭,还没有完成就“置笔端坐而逝”。
文征明从学习苏东坡字入手,后学智永、欧阳洵、赵孟頫诸家,这可以从他50岁以前的作品中看出,如《徐君墓志铭》、《文绘画诗》及《题赵魏公二帖》、《重茸停云馆诗》。他54岁赴京,官翰林院待诏,书诰制,崇尚整齐,兼习当时流行的字体。故行书有“玉版圣教”之称。两年后,即56岁时,他辞官归乡,“野人不识瀛洲乐,清梦依然在故乡”,而长住停云馆。晚年多学习黄山谷体势,融以篆隶,很有创意。
文征明的小行书,基本上是出于《圣教》、智永、苏、米,用硬毫笔书写,笔法娴熟,《书史会要》形容其为“凤舞琼花,泉鸣竹涧”。平心而论,文征明用笔虽熟练流畅,却有缺乏蕴藉之瑕,法度有余,神韵不足。他所书《千字文》、《赤壁赋》、《滕王阁序》卷,均为乌丝栏,虽从头至尾无一懈笔,非常流畅,但却给人一种“一字万同”的感觉。他的大字行书,尤其是晚年的作品,全参黄山谷体势笔意,一变姿媚为磊落,遒劲飘逸,境界全出,他的老师沈周亦退避三舍。如《游天池诗卷》、《跋高宗赐岳飞手敕词》等作品,醒目异常,真所谓“苍秀摆宕,骨韵兼擅”。
1、文征明《琴赋》
清代朱和羹甚至言:“明楷以文衡山为第一”。 文征明《琴赋》中题款道:“余老眼昏蒙,无足观者”。小楷代表作《琴赋》为文征明74岁时所作。
2、王宠《游包山集》
1520年,王宠游昆陵包山,曾任游诗数首,结为《包山集》。此卷楷书运笔精到,字形大小参差有致,古拙中自得妍巧,是学习颜体楷书的进阶版本。
3、颜真卿《多宝塔碑》
《多宝塔碑》蕴含了“二王”和初唐以来书家的风流,历来为书家珍重。它是唐代“尚法”的代表碑刻之一,学颜体者多从此碑下手,入其堂奥。学子描红、士子举业、居士写经、坊间印书,竞相仿效。至今仍是适用非常广、影响十分巨大的书法作品。
5、高垲 《滕王阁序》
高垲的此本《滕王阁序》汲收了唐朝诸大家之长,融会贯通,不惟点画精到谨严、一丝不苟,而且笔致灵动秀逸,方圆兼具,是难得一见的上佳楷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