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高考 初中学习 > 初中物理知识点

初二物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 密度知识点总结

发布时间: 2024-07-20 17:07:13
初二物理中很多知识点都是常见、常用、常考的,这里学分高考网资深物理老师给大家分享初二物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 密度知识点总结,希望同学们加强记忆。

 第三节 密度
1、定义: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的质量一般不同,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成正比。一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物质不同,其比值一般不同。这反映了不同物质的不同特性,物理学中用密度表示这种物质的特性。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密度的公式:ρ=m/V;变形V=m/ρ;m=ρVρ:密度,单位是千克每立方米(kg/m3)m:质量,单位是千克(kg)V:体积,单位是立方米(m3)
3、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主单位是kg/m3 ,常用单位是g/cm3两个单位的比较:g/cm3单位大。单位换算关系:1g/cm3=1.0x103kg/m3;1kg/m3=1.0x 10﹣3g/cm3水的密度为1.0x103kg/m3, 读作1.0x103 千克每立方米,它表示物理意义是:1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1.0x103 千克。
4、理解密度公式ρ=m/V(1)同种材料,同种物质,ρ不变, m与V成正比;m1:m2=V1:V2物体的密度ρ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无关,但与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有关;密度随温度、压强、状态等改变而改变,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所以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2)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ρ与体积V成反比;ρ1:ρ2=V2:V1(3)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ρ与质量m成正比。ρ1:ρ2=m1:m2
5、图象


6、测固体的密度原理ρ=m/V质量:工具天平体积:形状不规则(1)沉入水中工具:量筒、水、细线方法:A、在量简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体积V1B、用细线系好物体,浸没在量简中,读出总体积V2,物体体积V=V2-V1(2)浮在水面A、针压法(工具:量筒、水、大头针)B、沉坠法(工具:量筒、水、细线、石块)形状规则(工具:刻度尺)说明:在测不规则固体体积时,采用排液法测量,这里采用了一种科学方法:等效代替法。
7、测液体密度(1)原理:ρ =m/V(2)方法①用天平测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1;②把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读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V;③称出烧杯和杯中剩余液体的质量m2;④得出液体的密度ρ= (m1-m2)/V
8、密度的应用(1)鉴别物质: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可用密度鉴别物质。(2)求质量: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体积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质量,用公式m=ρV算出它的质量。(3)求体积: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质量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体积,用公式V=m/ρ算出它的体积。(4)判断空心实心。
温馨提示:
本文【初二物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 密度知识点总结】由作者教育有故事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学分高考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 @ 2024 学分高考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17021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