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高考 初中学习 > 初中数学知识点

初中数学课堂如何有效导入

发布时间: 2024-07-20 20:12:08
1.初中数学课堂如何有效导入

初中数学课堂如何有效导入?成功的课堂导入设计有利于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及潜在的学习动力,从而为一节高效率的课堂教学奠定基础.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有效的数学教学方法。

谈话导入过于繁琐

我们学校的一位教师执教《轴对称》时,是这样开始的:师: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对称轴。然后四人一组活动。活动内容:四人一组,每人折一个,看看你能折出几条对称轴。学生折完后,上台去展示折出来几条对称轴。然后得出来结论什么叫轴对称图形,什么叫对称轴。然后老师出示这节课的课题――轴对称。(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来讨论轴对称)用时15分钟,才揭示出今天的课题,原来今天这节课的重点是寻找对称点。老实说,我们开始没听明白老师想问什么问题。在小学课堂,一节课一共40分钟,小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很短,课堂前半段的时间显得尤为宝贵,导入时间过长,会喧宾夺主,主次不分,会使重点内容的教学和练习时间紧张,而且像第一位老师那样繁琐的问话,离题远,问题多,对学生的思维也是一种干扰。所以,谈话导入要力求简洁,指向明确,避免繁琐。

情境导入过于生硬

我们有位老师在讲《5的乘法口诀》时,使用教材上的情境导入,问:2008年要在北京举办哪个盛会?全班学生只有2名同学知道是奥运会,更别说那个五环旗了。显然,这个导入的情境对这些学生来说显得太过陌生。情境导入是为后面的教学服务的,为学生创设有趣的、现实的情境导入课题,有助于学生联系生活和已有的知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般来说,教材上的情境都是比较好的,但由于各地情况不同,我们要从实际出发,从学生生活出发,适当地改造情境,使它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现实的教学,而不是生搬硬套,闭门造车。

多媒体导入过于杂乱

信息技术普及以后,多媒体进入课堂,把枯燥的说教变成了有趣的动画,把抽象的公式进行了生动的演示,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但是凡事都要讲个度,工具手段都有个适用的范围,超越了这个度和范围,就会适得其反。使用多媒体课件导入要有所选择,突出主题,切不可虚图热闹,华而不实。

2.数学教学方法一

情境导入法

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充分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理念。

例如预备数学“等可能事件”一课,基于预备学生的心理特征,我们的课堂教学要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本课由上海中心气象台今日天气预报:“明天降雨的概率为80%…”。明天会下雨吗?这一问题创设情境,然后从多个生活实例中让学生初步体验等可能事件,从而引出新课内容。这样从实际生活中导入新知,符合探求知识的规律,这样安排一下就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亲身经历了数学问题的产生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无限趣味,同时也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悬念导入法

悬念,即暂时悬而未决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刨根问底的急切心情,在探究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教师发出的信息。上课开始,教师可根据所教内容的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把所要讲授的问题化为悬念,把学生的注意力自然引导到教学目标上来。

例如初一数学“用字母表示数”一课,可以组织猜年龄的游戏:“同学们,老师能猜中你们中每一个人的年龄。只要你们把自己的年龄除以2再减去4,把计算后的结果告诉我,老师就能猜出你们的年龄。”一位同学很快说出一个数字3,我马上猜出这位同学的年龄是14岁,这位同学马上说:“老师猜得对!”这时同学们议论开了,“老师是怎么猜出来的呢?”接着让同学们相互试着猜,很快他们找到了“诀窍”。“原来如此,只要把这个数字加上4后,再乘以2便是所猜的年龄!”当学生的兴趣正浓时,适时地进行点拨:“你们每个人的年龄,可以用一个字母a来表示,那么我猜第一个同学的年龄问题,可写成这样一个等式:a÷2-4=3,解这个简易方程得 a=14。”进而指出:“用字母表示数有时可以给我们带来方便,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字母表示数。”

3.数学教学方法二

创设情境来进行新课的引入

在新课授课之前,教师就新课程的内容设置一些导入性的问题,让学生来解答,让学生在懵懂中增加求知欲,从而把学生带入新课的学习情境,这种新课的引入在教学中也经常用到。如讲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在讲课之前教师就可以带一些建筑物模型,让学生观察三角形在建筑物中的运用。

比如大桥模型上的钢架有三角形和四边形的,教师在此时可引导学生观察哪种形状最多,最后学生发现三角形最多,因为三角形最稳定,所以产生的支撑效果最好。故事中情境是一种必然还是一种偶然?带着有趣的问题从而引出该节课的课题-三角形的稳定性。适当的在教学中增加一些趣味成分,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探索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运用类比进行新课的引入

运用类比进行新课的引入,就是教师自然的引用从前学过的知识,来推出即将要学习的新知识,将学生以前所掌握的知识和将要学习的新知识相互的结合起来,从而更容易接受并理解新课程的知识。这样进行新课导入,使学生即复习了已经掌握的知识,又把新知识和已有知识实现了充分结合,有效实现了知识的迁移和巩固。

类比的引入,让学生能从已掌握的知识中发现并结合新的知识,从而更扎实的掌握新接触的知识。当然,这种类比方法的新课引入,把已学过的知识引入并进行简单的重复,即巩固了已有的知识,又加深了对于新知识的理解;学过的知识是打好根基,新学习的知识是拓展与建设。这种方法摒弃了教师呆板的填鸭式教学,而是激发学生的创建性思维,把所学的知识很自然的结合到一起,这样的教学手法可以真正帮助学生顺利接受并掌握新知识,也自然的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性,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自然的向活性方向发展。

4.数学教学方法三

设计问题情境导入

学习的动力来源于思考,正是因为思考的问题不能得到解决,才会激发学习的兴趣.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虽然是基础知识的传授,但是可以对学生就课堂内容提出一些问题,从而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探索、解决问题.这种设计问题情境导入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参与主体的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苏科版“可能性”这节课程的学习时,教师在课前就对学生进行提问:“谁知道明天会不会下雨?投掷一元硬币,出现正面的可能性大吗?”通过对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有一个思考的过程,在问题不能得到解决的时候,引入课堂教学新内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运用故事进行导入

初中数学虽然有着枯燥无味的定理、概念、公式、图形,但是每一个定理后都是数学家们奋斗的最终结果.运用生动有趣的名人故事进行导入,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学习数学家们坚持不懈的精神.

例如,某教师在进行“一元一次方程组”讲授时,引入了“鸡兔同笼”问题.在同一个笼子里关着兔子和鸡数只,其中有35个头,94只脚,笼子里有多少只兔子和鸡?这是《孙子算经》中记载的我国古代的一个著名的数学题目,学生通过对这个故事的理解,加深学生学习能力,并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真正提高学习效率.

初中数学课堂如何有效导入数学教学方法一数学教学方法二数学教学方法三

温馨提示:
本文【初中数学课堂如何有效导入】由作者阿蒙聊教育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学分高考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 @ 2024 学分高考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17021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