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高考 初中学习 > 初中数学知识点

如何从初中数学向高中数学过渡

发布时间: 2024-07-20 20:23:33
1.如何从初中数学向高中数学过渡

如何从初中数学向高中数学过渡?高中数学内容相对于初中数学内容更抽象、更注重逻辑性理论性分析、更多的是研究变量,对计算能力和推理能力也要求较高。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教学方法。

(一)补充初中删减的内容

新课标的实施对初中内容作了较大的改动,然而大多数高中教师并没有接触过初中教材,因而对初中教材的内容并不是很了解。在初中阶段深度和广度都有所降低的内容恰好就是高中阶段经常应用到的知识,例如立方差(和)公式,维达定理,二次函数的图象与二次方程根的分布,二次不等式解集的关系等都需要在高一阶段补充学习。所以高中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了解学生在初中里学了哪些知识,有哪些知识在初中没有学习过而高中又要用到,这就要在教学中加以补充;有的知识在初中不是重点,只是淡淡一提学得非常粗浅而在高中却是重点,这就需要在教学中加深加强。数学教学中应对学生采用"低起点,慢步稳走,逐步加难,逐步放手(自学)"的指导思想,引导学生温习旧知识,扩广扩深新知识。

(二)认真分析和把握初高中教材在编写上的不同

初中教材里都是从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或事件开始引入新知识,贴近生活,比较形象,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初中教材中对内容的叙述也简单,语言通俗易懂,趣味性强,结论也较少;而高中教材则大不相同,不仅有大量抽象的概念难以理解,如函数、集合、增减函数、向量、连续等等,而且还要掌握大量的抽象的数学符号和专用术语,如Y=f(X),它又不是具体的函数关系式,学生很难懂。要求学生不仅要准确理解它的意义,还要能够利用它们进行推理、运算,这对刚进高中而且理解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还不健全的学生来说是非常艰难的。所以高中教学过程中在讲授新内容时,老师应创设问题和情景,尽量做到问题的提出、引入、拓展都要生动自然,水到渠成。要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去独立思考,独立学习,形成探究习惯;学生获得成功时,要给预他时间和空间去感受成功的快乐。让学习兴趣持久化,记忆理解化,问题分析化。

(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教育学理论可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习动机,而兴趣则是构建学习动机中最现实 、最活跃的成分。浓厚的学习兴趣会使人的各种感受尤其是大脑处于最活泼的状态,使感知更清晰,观察更细致,思维更深刻,想象更丰富,记忆更牢固,这样就会使学生处于最佳的状态来学习。很多学生进入高一后就讨厌数学,其主要原因就是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和兴趣。因此要解决上述问题,老师要着力培养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结合现实提出一些新颖有趣、难易适度的问题,让学生对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发言和讨论。老师还要通过精辟的语言分析、严密的逻辑推理、有机的联系来挖掘和体现数学美,让学生从行之有效的数学方法和灵活巧妙的解题技巧中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产生热爱数学的情感,从枯燥乏味中解放出来,用愉快的、积极的心态来探究性学习数学,以保持学习兴趣的持久性。

2.数学课堂教学

师生要注重能力,学会思维

教师要发动学生大胆质疑,遇事要问个为什么,鼓励学生有寻根问底的精神,师生商讨问题时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论是否正确,教师都应给予鼓励。在这样的环境进行施教,学生不仅了解知识的形成、发展及结论,也能逐步形成一种质疑解惑、探究知识的创新品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创造条件,让学生善于问、思考和交流的机会,学生则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在这一过程中所获得的数学活动经验又有助于进一步的学习,提高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种语言,是认识世界必不可少的方法,运用数学的能力是未来公民应当具有的最基本的素质之一。在教学中我们应加强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培养。具体地说就是要重现知识形成的过程,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数学概念和数学规律大多是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来的,因而在进行数学概念和数学规律的教学中,我们不应当只是单纯地向学生讲授这些数学知识,而忽视对其原型的分析和抽象。我们应当从实际事例或学生已有知识出发,逐步引导学生对原型加以抽象、概括,弄清知识的抽象过程,了解它们的用途和适用范围,从而使学生形成对学数学、用数学所必须遵循的途径的认识。这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对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大有裨益。

学生要先学后教,注重学法

新课程强调发挥学生主体性,把课堂还给学生,多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但其实,新教材的内容更要求教师对教材理解得很透,抓住重难点,能很好地启发学生思考,而不是一味地让学生自己看书探究,尤其是我们县级初中学生,他们的自学能力,理解能力还不是很强,所以教师更要讲得精,更要善于引导,放手之前要先看学生的水平如何。引导思维活跃的学生掌握正确的思考方式,而对于沉闷的课堂,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我经常采用各种提问方式去激发学生表现欲望。改变传统以师为本的先教后学、教多学少,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主张“教育皈依学,让生命自己行动”的教学观。

要实行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不教而教,充分依靠学生的学习本能,借助学生先天的悟感与情感,使学生尽可能自主地学习,,从组织教学转向组织学生的学习,设计教学转向设计学习。而正是这个教与学角色的转换,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学习当然是充满乐趣的。“以学定教”对学生的要求,即学生怎样学。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即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确确实实地相信每个学生,放手让他们自己学习,要相信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学好。承认学生之间存在差异,但是却坚信这种差异是一种可以开发的资源,只要提供必要的学习指导和学习条件,几乎所有的人都能学好。

3.数学思维培养

1.创设教学环境,激发思维兴趣

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应该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创造过程,创设一个适合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教学环境是非常重要的。马克思曾说过:“人可以创造环境,同时环境也可以创造人。”适合恰当的环境,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进行创新思维的良好动机和强烈的思维兴趣。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教师提出的问题要能够启发学生多方法、多层次思考,进而为学生的创新思维创造条件。创设适当情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精神力量,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自己要学”。如,媒体教学是一种现代化的、综合的教学手段,它能巧妙地融音乐、图画、动作表情于一体,教师可充分运用录像、投影、幻灯片、音响等设置情景进行数学教学,使学生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积极参与,眼、耳、口、手、脑并用,创造意识得到极大的调动。

2.创设问题情境,启发思维,探求规律

求知欲和兴趣是影响学生积极性的直接因素。而科学地安排、恰当地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的同时又应该引导其进行独创性思维。有位美国数学家曾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的确,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从数学教材的特点出发,利用学生的好胜心,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多动脑筋,想办法,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营造一种积极活跃有助于学生主动探索知识,有创造性的运用知识的课堂气氛。在探索中,学生不仅巩固了已掌握的知识,而且还能发现规律,提高学习能力。

3.加强变式教学,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逆向思维的能力

生活中有一句俗语:穷则变,变则通。在学习上也是这样,有些问题需要我们改变常规的思路,多角度、多侧面地去思考问题。科学的发现,往往出乎意料之外,但这并不等于懒汉偶尔一张嘴,就刚好接住从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任何成功的契机,都需要活跃的思维、机敏的感受,这样才会有科学的顿悟。因此,在教学中善于培养学生(下转第124页)(上接第122页)的思维灵活性是特别重要的。我们可以将一些典型的例题和习题进行适当的引申,一题多变或一题多解,激发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发现新方法的欲望。如:有这样一道题,求证:顺次连接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教师可以不失时机地进行引申,调动起学生的思维兴趣。引申题目:(1)求证:顺次连接矩形各边中点所得四边形是菱形。(2)求证:顺次连接菱形各边中点所得四边形是矩形。(3)求证:顺次连接正方形各边中点所得四边形是正方形。通过这样的一些变式训练,我们可以拓展学生的思路、活跃学生的头脑、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4.培养学生数学兴趣

要求学生养成严谨、认真和一丝不苟的作风,提高数学学习兴趣

中学阶段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关键阶段,数学教师必须持之以恒、耐心地教育学生,使他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养成一丝不苟的精神,让他们懂得在现实生活中,特别是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在计算中出现的一个小小的失误,都可能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如利用多媒体播放动画片:一九六二年,美国发射了一艘金星探测太空飞船“航行者一号”。根据设计,该飞船在发射后四十四分钟,九千八百个太阳能电池开始工作;

八十天后电脑将作最后的航行校正;一百天后飞船将绕金星航行,开始拍照。可是,实际情况是飞船发射不到四分钟,就突然发生了事故,随即坠入了大西洋。后来发现,原来是在把资料输入电脑时,有一个数据漏掉了一个“-”号。由于一个数由负变正,就影响了全部的设计方案的实施,从而使整个计划失败了。一个小小的负号,使美国航天局损失掉一千万美元。通过这个事例培养学生认真、缜密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以现实生活为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是随着人类生活、生产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它又为生产、生活所服务,满足社会的需要是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也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师要根据每个教学环节,引入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数学的一些具体例子,如浓度配比问题在农业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勾股定理在建筑、测量中的应用;坐标系在军事、导航、台风及地震预报中的应用;数学在储蓄、经商、分期付款购房、购车、环境治理中的应用,等等。可向学生提出一些趣味性问题,如“渔民撒开的鱼网为什么是圆的?”“车轮为什么做成圆的?”

“我们喝水用的杯子、水桶、油桶、储油罐等为什么做成圆柱形的?”等等。可以把上面的问题制作成妙趣横生的动画短片,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直观形象的教学环境,在激发他们求知欲的同时,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总之,数学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操作、交流等,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如何从初中数学向高中数学过渡数学课堂教学数学思维培养培养学生数学兴趣

温馨提示:
本文【如何从初中数学向高中数学过渡】由作者瞄苗教育说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学分高考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 @ 2024 学分高考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17021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