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圣母院》是法国文学家维克多·雨果创作的长篇小说,1831年1月14日首次出版。小说揭露了宗教的虚伪,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舍己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下文为您介绍的是《巴黎圣母院》相关内容,大家快来看看吧!
《巴黎圣母院》主要内容《巴黎圣母院》的情节始终围绕三个人展开:爱斯梅拉达,圣母院副主教克洛德和敲钟人伽西莫多。从波希米亚少女艾丝美拉达在格雷沃广场上欢快的起舞,放出着美妙的歌声开始,圣母院的副主教就垂涎于少女的美貌,并指使被大家唾弃并选为丑人王的的伽西莫多抢夺艾丝美拉达。城市士兵头领菲比斯将其救下后,把伽西莫多抓住后并进鞭打,而艾丝美拉达却出于人道精神不计前嫌,亲自给他喂水喝。后因副主教企图占有少女刺伤了菲比斯,并嫁娲给少女,并惨暴的将其送上了绞刑架。后巴黎的乞丐流浪汉们为了征救少女围攻圣母院,而不明真相的敲钟人却与之发生了激烈、慷慨、惊心动魄的战斗,后来醒悟后坚毅的将副主教推下圣母院的高墙,在艾丝美拉达死后,他便紧紧地追随着她而去。
《巴黎圣母院》创作背景在法国,被资产阶级革命政权推翻的波旁王朝,在国外封建势力的支持下,于1815年复辟。直到1830年,法国爆发了“七月革命”,结束了波旁复辟王朝的封建统治。
在复辟王朝统治下,法国宫廷和教会狼狈为奸,欺压人民。当时的巴黎,宗教势力邪恶黑暗,封建等级制度十分残酷,封建主义压抑下的人性扭曲堕落。社会各阶层,特别是下层人民,处于令人深切同情的境地。饱受压迫的人民群众奋起反抗,与两股势力展开英勇的斗争,终取得胜利。雨果感受到了封建统治的黑暗与残忍,创作出《巴黎圣母院》,借15世纪的巴黎社会反映现实生活。
《巴黎圣母院》标题所指正是故事的发生地——巴黎圣母院。1829年维克多·雨果着手创作《巴黎圣母院》,也是为了让当时的人们了解这座哥特式建筑的价值。
《巴黎圣母院》作者介绍维克多·雨果,法国浪漫主义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法国文学资产阶级民主作家,几乎经历了19世纪法国的所有重大事变,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是法国有影响的人物。雨果的创作历程超过60年,其作品包括26卷诗歌、20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合计79卷之多。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热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