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高考 初中学习 > 散文

文言散文(精选3篇)

发布时间: 2024-07-31 12:53:44

文言散文(1)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拓展材料:

古诗文文言现象总结

词类活用总结

在文言诗文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运用,甲类词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点,并临时做乙类词用,这种语法现象就叫做文言诗文的词类活用。常见的类型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名词作状语;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

一、名词活用为动词

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在文言诗文中是比较普遍的现象。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的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罢了。例如:左右欲刃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

名词活用为动词的几种情况:

(1)能愿动词只能修饰动词,所以,如果名词前紧接能愿动词时,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如:假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凭借船桨的人,并不会游水,却能横渡长江黄河。

(2)只有动词能带宾语,所以,如果名词后紧接代词,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如:驴不胜怒,蹄之。

(3)只有动词能带介宾补语,所以,如果名词后紧接处所名词、介宾短语,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如:沛公军霸上。(《鸿门宴》)——沛公在霸上驻扎军队。

(4)如果两个名词连用,二者之间既非并列关系,也非修饰关系,其中必有一个活用成了动词。如:籍吏民,封府库。(《鸿门宴》)——登记官吏、百姓,封闭财物仓库。

(5)名词一般不受副词修饰,副词是经常修饰动词,如果是副词作状语和名词连用,则该名词常活用作动词。例如:如:秦师遂东。 —— 就向东出发了

(6)叙述句的谓语部分找不到动词或其他词语作谓语中心词,事物名词就活用为动词。如: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采草药》)——如平原三月开花的,到深山中就得在四月开花。

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按一般语法习惯,形容词不能带宾语,所以,如果形容词出现在代词前面,就可以判断它活用成了动词;同理,如形容词出现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而它和后面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之间又构不成修饰关系,那么这个形容词就活用成了动词。如:亲贤臣,远小人。(《出师表》)——亲近贤臣,疏远小人。再如:③(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项伯)平日善待留侯张良。

三、名词作状语

从句法关系看,谓语动词在句中总是出现在主语、状语后,所以,如果名词出现在动词前,而句子已有明确的主语时,即可判断名词活用成了状语。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再说明:现代汉语里,普通名词是不能作状语直接修饰谓语动词的,而文言诗文里普通名词直接作状语却是相当普遍的现象。表时间、处所以外的其他名词,也能作状语。)

名词作状语,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1)比喻性的,可译为“像……一样”。 如:(项伯)常以身翼蔽沛公。(《鸿门宴》)——(项伯)常常用身子像鸟张开翅膀那样遮蔽沛公。再如: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天下的人像云彩那样地汇集,像回声那样地应和,扛着粮食,像影子紧随形体那样跟从着。

(2)表对人的态度,可译为“把……当作……来怎么样”,“像对待……那样如何”。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您替我把他叫进来,我要像对待兄长那样对待他。

(3)表动作使用的工具、处所、方式等。翻译时可补出适当的介词或动词。

如:沛公已去,间至军中。(《鸿门宴》)——沛公已经离去,从小路回到军营中。再如:卒廷见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终于在朝堂上召见相如。

以上例句都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翻译时在作状语的名词前加介词“在”、“到”、“由”等,使之变成介词结构。

(4)方位名词作状语

如: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劝学》)——向上吃到尘土,向下喝到泉水。

(5)时间名词作状语

如: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鸿门宴》)——项伯就在夜里骑马飞跑到沛公的军营。再如: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六国论》)——天天削减,月月割让,以致走向灭亡。

四、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动词活用为名词,即这个动词在句子中具有明显的表示人与事物的意义。它一般位于句子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有时它前面有“其”字或“之”字。(从句法关系看,动词在句中常出现在主语、状语之后作谓语,所以,如果在谓语动词前或后出现了动词,且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事物的意义时,即可判断动词活用成了名词。这一名词一般出现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有时前边有“其”字。)如: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游褒禅山记》)——大概这个洞越往里去,能来到这里的人就越少。

形容词用为名词时,形容词一般出现在句中宾语的位置上,翻译时应该补出中心词,而以形容词为定语。——活用为名词的形容词一般在句中表示具有这一性质状态的人或物。翻译时,一般要补出中心词(名词),而以这个形容词作定语。如:将军被坚执锐,伐无道。(《陈涉世家》)——将军身披坚固的铠甲,拿着锐利的兵器,讨伐无道的昏君。 再如: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齐醒晋文之事》)——尊敬我的老人,从而推及别人的老人。

五、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就是谓语动词具有“使(让)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常见的使动用法可以分为如下几类:

(1)动词的使动用法

在文言诗文里,动词的使动用法一般只限于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带宾语,但它所表示的动作不是由主语直接发出的.,而是主语使其他人或物发出的,一般而言可判断为活用作使动。如: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项伯曾经杀了人,(按罪当死),我使他活下来。再如: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终于在朝堂上召见了蔺相如;礼节完毕后让他回了赵国。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如果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而此动词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也可断定它们活用成了使动,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具有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如:足以荣汝身。如:①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州》) ——春风又吹绿了长江南岸。 再如:②会盟而谋弱秦。(《过秦论》) ——诸侯会聚订立盟约,从而图谋使秦国的力量弱下来。

(3)名词的使动用法

从语义上看,名词活用为动词带宾语,与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略有不同,它是使宾语成为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物。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

六、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一般涉及的是形容词和名词。形容词、名词带宾语用如意动,就是“觉得(认为)宾语怎么样”,是在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具有用作意动的形容词表示的性质或状态,或者成为用作意动的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经常可以翻译成“以……为……”或“认为……是……”或“把……当作……”。如: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常见的意动用法可分为以下两类:

(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形容词用作意动词,是表示主语主观上认为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它后面的宾语一般由名词或代词充当。如:且庸人尚羞之。(《廉颇蔺相如列传》)——就是平常人都觉得这样是羞耻的。再如: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师说》)——巫师、乐师和各种工匠,不认为互相学习是可耻的。

(2)名词的意动用法

名词用作意动词,把后面的词语当作宾语,表示主语把宾语看成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物。如:①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县里的人觉得他(仲永)很奇特,渐渐地把他父亲当作宾客。②吾从而师之。(《师说》)——我跟从(他),以他为老师。③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苏轼《前赤壁赋》)——我和您在江上打鱼,在沙洲上砍柴,把鱼虾当作伴侣,把麋鹿当作朋友。

特殊句式总结

文言特殊句式,一般指的是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某些特殊的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等。下边我们根据所学文言文,举例加以说明:

一、判断句:

文言文中也有用判断词“是”(或“非”)来构造判断句的现象,如:非我也,兵也。(《寡人之于国也》)

句中“是”“非”,和现代汉语判断词“是”“非”同义。但是,这种用法不大常见。文言文往往用别的词或结构方式来表示判断。

(一)用其他判断词表示判断

如:此则寡人之罪也。(《勾践灭吴》)句中“则”译为“是”,即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判断词。此外还有:“即”“乃”“皆”“本”“诚”“亦” “非”等等,如: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二)采用“……者,……也”的方式构造判断句

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句中判断词“是”的意思,是由“……者,……也”结构表示出来的。当然,这个结构不是固定不变的,具体言语中,其结构变化十分灵活。

二、被动句

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这样的句子,称为被动句。现代汉语中常用“被

文言散文(2)

文言文散文:野游记

本文所记之野游,乃三五朋友的自行车骑行之游。本城之北,有小兴安岭横贯全境,其中麓之阳有山曰铧子。铧子之东岭有翻山公路,自城至山,环而归之,途可百里许。每值春秋,这里便是车友们领略骑行之乐的所在,其两季胜境之美,虽然烟柳鹅黄与秋叶五花各异,但心神皆爽之功俱在,故记之。

北国五月之初,龙江尚在春早,我等弄好各自的公路赛车便出发了。先是沿公路北行三十里入山。至道壕桥(地名),西行拐入铧子山东岭。行有间,过上青山村,越岔林河桥,水复山重间,有石坝巍然于眼。该坝为蓄水灌溉之用,两抵于丘而半高于河,春秋为坝,夏则成瀑,故曰滚水坝。此时,春水正枯,坝上湖平,周而柳浪闻莺,四域苍山作衬,更有三五鱼客,怡然垂钓。山光水影,画图难足!众友陶然,齐曰;“可驻足小憩矣!”于是,大家翻身下车,倾情赏景,好不心旷神怡!这份惬意,一下就让陆放翁的那首词跃然脑际;“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肴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吁兮!触景生情,万端感慨,尽在不言!

有山,有树,有水,负氧离子自然就高。也就这么一小歇,大家便精力复振而就踊跃就道了。沿山间平地骑行片刻,我们就到了铧子山东北岭脚下,翻山路就在眼前。它曲折蜿蜒而上,坡高八九度,长可二十里。骑车登山,这可是我等能力的大考所在之地。一声呼哨,众人争先。大家先是奋力猛蹬,虽在坡路而速度不减。但骑着骑着,人们就先后用起了变速器。变速器是公路赛车的一个装置,它通过主被动轮变速之法而奏省力之效。用上了变速器,虽然能勉为骑行,但更须时时用力,步步紧蹬。就这样,大家努力着,坚持着,虽汗下如雨,牛饮杯罄!亦莫肯稍歇。当我们终于骑上该岭的最高处时,大家都腿木脚麻手抖而力竭难支了。然于山风为扇,林海涛起,登临送目,江山俯瞰之际,领略到的却是无限风光!这让我想起人生的一大命题——何为成功?成功不就在在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吗!窥斑知豹,功分小大,其理在一!

九月下旬,秋风正在把小兴安岭南麓的山川染成五花世界,是采山的时候了。何谓采山?这是山民们对摘采核桃、松籽、葡萄、猕猴桃等野生林果的统称。每到这个季节,山民们就会倾村乃至倾家为采。于是,骑友们便也想凑个热闹去。这天,金凤不举,暖阳高照,我等蹬车上路再行环山之旅。到了上青山村,家家户户院子里堆的、晒的都是山核桃。当得知我们也要采山时,山民笑对;“路边的好东西早光了,要采就采山菇娘吧!西大甸子有!”山民口中的西大甸子,就是铧子山东北岭脚下的那片平地。骑行片刻后,我们到了。这里,山四环,树五色,平畴六七顷。满地都是欲黄不黄的玉米和大豆田,田头地脑真就一片连着一片的生长着山菇娘——一种有着降糖功效的草本野生浆果。其高可二尺,带皮的果儿就像一个个通红的小灯笼挂在叶间。众骑友大悦而采,这桃花源般的风光让我神回魏晋,想起陶渊明的田园诗,想到了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想到了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归隐!呜呼!既有济世之才,又何隐之?是那个时代不相容吗?当我沉思之时,骑友们业已囊丰了。

回程还走翻山路,上坡情景前文已叙。至于下坡么,那是不蹬而速,虽时时刹闸,仍两耳生风,只一会,二十里的大坡就跑完了。下岭即到仙界桥,其下清溪若鉴,其岸树如华盖,其东桌几凳兀然皆石,山浮云绕,一切飘然,俨然仙界!众友遂定在此一酌!”于是,将出酒菜,围而痛饮!虽三巡五盏却无醉者,何也?其异在山野酒肆,所饮虽同,而地不同,地不同则心情不同,故之。

文言散文(3)

艺国文言文散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散文吧?散文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写散文,多数时候都离不开事件。如何写一篇“形散而神不散”的散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艺国文言文散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授琴者

有操琴者,名固。技湛精;敏思维,善口才。其人身貌儒然,举止舒伟。一日,过一庄,问一长者:“贵庄有琴友乎?”长者眄之,曰:“有。”遂携之造访一琴友。该琴友,乃群芳之首,见固年少,藐视之。问:“琴者耶?唱者耶?”固曰:“亦琴亦唱。”遂俱赴戏社。芳之首,名霸,率群芳操琴多年矣;仍当王不让,指手画脚、点唱操琴。固有数,笑而沉着;霸兴尽,递琴与固曰:“且操之。”固接琴,搭腿按琴,稳如泰山。随即开弓遛指,神韵仙然。霸大惊,群芳亦惊,皆叹:“未见之高手也。”遂聚众设宴,以师款固;百般殷勤,留固庄里。

固性直,琴技不吝,所教之处,滴水不漏。初,霸及群芳亦以诚相待。故固之所学,如坝拆堤开,一泻千里;所论之处,滔滔不绝。霸崇拜之,以为天赐良师,以进其学;固亦怡然,以为天赐机缘,以展其才。故,初期之时,遥相呼应,往来甚密。

岁后,霸以为得琴术,遂亦聚芳设帐授课。每逢固来,见其当众陈词,炫其精华,始露不愉之色。固不察,仍炫耀侃侃,评点不已,以为为师之固然也。然霸已心生烦厌,私谓固曰:“汝再来,勿为师;汝为师,勿再来!”

固默然,窃思:人性之不容以至于此也!无怪乎孟子云:好人为师,人之大患!遂不再跃至。誓己曰:“不下帖,誓不至!”后弃说绝教,孑然独行于山林泉石之间。

水河记之,以为后师者鉴。

(2)嗜酒者说

庄有小肆,卖烟酒之类。一日,进而买烟,见一老者,年约六十,眯目飘然,扶柜台而饮。吾怪之,眄其上下。肆主曰:“此醉翁也,嗜酒扶柜以饮四十余年矣。”

“嗜酒乎?”老者忽开眼而问。

“偶尔少饮。”吾应。

“醉而成泥否?”

“不醉。”

“那有何意思!人生不酒,酒而不醉,醉不成泥,何以仙哉!汝不懂人生!”

哦?吾惊异之,窃思:人亦有嗜酒而成仙道也哉?遂问:“不苦于此?”

醉翁答曰:“清明舒心之时,唯醉而成仙。否则,苦也。”

吾出肆低首以思:昏世为苦者,嗜酒以解,活为酒仙,死为酒鬼;醒世为乐者,唯嗜清洁而存,活似苦鬼,死升仙道。然而,终为真仙也哉,二者不辨亦明矣!

(3)悔心小记

吾有挚友,名曲心。一日,其妻责之曰:“邻人每月发财过万,汝无能也。”曲心懊恼,心猝而亡。吾吊之,其妻泣曰:“吾无所倚矣!”吾慰之曰:“汝月薪四千,尚好活。”其妻涕泗交流,痛悔曰:“虽然,人去楼空,好活于谁?月薪四千,相与谁销?”

(4)隔岸相交

一平原之鹿欲与一深海之龙相交,谓龙曰:“吾欲相好与汝,君有美意否?”龙欣然应曰:“善哉!”鹿又谓龙曰:“请君上岸,随吾共食肥草!”龙曰:“未可!吾离水食草则休矣,不若汝入大海,可共享鱼鳖。”鹿曰:“亦未可。吾一入海,骨肉成泥,命也不保也。”龙曰:“且为之奈何?”鹿曰:“不交。”龙曰:“非也!汝吾虽非同类,然心地相通,不交岂不有违天意哉!吾俩习性有别,而隔岸相交有何不可!”鹿会意,笑曰:“心通者即为知己,何间于一海岸耶!”遂成相好,心通终生。

拓展阅读:

文言文散文:野游记

本文所记之野游,乃三五朋友的自行车骑行之游。本城之北,有小兴安岭横贯全境,其中麓之阳有山曰铧子。铧子之东岭有翻山公路,自城至山,环而归之,途可百里许。每值春秋,这里便是车友们领略骑行之乐的所在,其两季胜境之美,虽然烟柳鹅黄与秋叶五花各异,但心神皆爽之功俱在,故记之。

北国五月之初,龙江尚在春早,我等弄好各自的公路赛车便出发了。先是沿公路北行三十里入山。至道壕桥(地名),西行拐入铧子山东岭。行有间,过上青山村,越岔林河桥,水复山重间,有石坝巍然于眼。该坝为蓄水灌溉之用,两抵于丘而半高于河,春秋为坝,夏则成瀑,故曰滚水坝。此时,春水正枯,坝上湖平,周而柳浪闻莺,四域苍山作衬,更有三五鱼客,怡然垂钓。山光水影,画图难足!众友陶然,齐曰;“可驻足小憩矣!”于是,大家翻身下车,倾情赏景,好不心旷神怡!这份惬意,一下就让陆放翁的那首词跃然脑际;“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肴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吁兮!触景生情,万端感慨,尽在不言!

有山,有树,有水,负氧离子自然就高。也就这么一小歇,大家便精力复振而就踊跃就道了。沿山间平地骑行片刻,我们就到了铧子山东北岭脚下,翻山路就在眼前。它曲折蜿蜒而上,坡高八九度,长可二十里。骑车登山,这可是我等能力的大考所在之地。一声呼哨,众人争先。大家先是奋力猛蹬,虽在坡路而速度不减。但骑着骑着,人们就先后用起了变速器。变速器是公路赛车的一个装置,它通过主被动轮变速之法而奏省力之效。用上了变速器,虽然能勉为骑行,但更须时时用力,步步紧蹬。就这样,大家努力着,坚持着,虽汗下如雨,牛饮杯罄!亦莫肯稍歇。当我们终于骑上该岭的最高处时,大家都腿木脚麻手抖而力竭难支了。然于山风为扇,林海涛起,登临送目,江山俯瞰之际,领略到的却是无限风光!这让我想起人生的一大命题——何为成功?成功不就在在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吗!窥斑知豹,功分小大,其理在一!

九月下旬,秋风正在把小兴安岭南麓的山川染成五花世界,是采山的时候了。何谓采山?这是山民们对摘采核桃、松籽、葡萄、猕猴桃等野生林果的统称。每到这个季节,山民们就会倾村乃至倾家为采。于是,骑友们便也想凑个热闹去。这天,金凤不举,暖阳高照,我等蹬车上路再行环山之旅。到了上青山村,家家户户院子里堆的.、晒的都是山核桃。当得知我们也要采山时,山民笑对;“路边的好东西早光了,要采就采山菇娘吧!西大甸子有!”山民口中的西大甸子,就是铧子山东北岭脚下的那片平地。骑行片刻后,我们到了。这里,山四环,树五色,平畴六七顷。满地都是欲黄不黄的玉米和大豆田,田头地脑真就一片连着一片的生长着山菇娘——一种有着降糖功效的草本野生浆果。其高可二尺,带皮的果儿就像一个个通红的小灯笼挂在叶间。众骑友大悦而采,这桃花源般的风光让我神回魏晋,想起陶渊明的田园诗,想到了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想到了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归隐!呜呼!既有济世之才,又何隐之?是那个时代不相容吗?当我沉思之时,骑友们业已囊丰了。

回程还走翻山路,上坡情景前文已叙。至于下坡么,那是不蹬而速,虽时时刹闸,仍两耳生风,只一会,二十里的大坡就跑完了。下岭即到仙界桥,其下清溪若鉴,其岸树如华盖,其东桌几凳兀然皆石,山浮云绕,一切飘然,俨然仙界!众友遂定在此一酌!”于是,将出酒菜,围而痛饮!虽三巡五盏却无醉者,何也?其异在山野酒肆,所饮虽同,而地不同,地不同则心情不同,故之。

温馨提示:
本文【文言散文(精选3篇)】由作者学习这件小事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学分高考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 @ 2024 学分高考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17021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