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信息窗三的内容:《异分母分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这一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同分母加减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相对完整地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为后续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分数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打好基础。
根据课标的要求,结合本课的教学内容及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掌握异分母分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及计算方法。
2、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的计算,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速度及灵活性。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异分母分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及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的计算。设计典型的题目,充分利用学生的观察、分析、自我反思能力,让学生在经历中学会选择最优化的计算方法是突破难点的关键所在。
教学方法:
五年级学生的思维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与中低年级的学生相比,他们在观察比较、归纳概括等方面能力更强。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知识。
基于以上认识,我在本节课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以直观的情境为依托,生成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使其发现生活中存在着异分母分数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的实际情况,顺利地引出今天要研究的问题:“异分母分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情境中暗含数学问题,自然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切实体会到学习数学知识的必要性,也很好地建立了新旧知识的“生长点”。
(2)“探究——研讨”法:当学生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采取“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观察比较—归纳法则,完善认知结构——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其中,要引导学生抓住新旧知识的生长点解决问题等多元素材的验证使学生真正理解异分母分数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计算方法。
(3)合作学习法:在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小组间的合作与交流,为每位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机会,帮助学生在多元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充分发掘每个人的潜能,发展思维,提高能力。
五年级学生在观察比较,归纳概括等方面的能力比较强,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掌握异分母分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及计算方法,对于学生来说,难度不是很大。但是根据以往的经验,预计学生在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计算方法以提高计算的灵活性方面,容易出现如下错误:(1)不明确什么情况下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可以使计算简捷;(2)7/9+(2/9—3/4)错算成7/9—2/9+3/4、5/6—(1/6—1/3)错算成5/6—1/6—1/3,因此,课堂上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及自我反思能力,使其发现问题所在,以实现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正确率、灵活性的目的。
教学过程:
本节课主要设计了三个主要环节。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时下,“绿色环保,低碳生活”已深入人心,对孩子进行环境保护教育也是势在必行,前面在信息窗一、二中,学生已经了解到环境污染包括了:垃圾污染、空气污染。所以,本节课从提问“你了解到的环境污染都包括哪些方面”入手,让孩子了解到更多的环境污染的内容,以便能从自我做起,保护环境。而后出示“交通噪音情况”调查统计表——信息窗3和绿点的相关信息,在学生观察了信息窗的内容后,教师提出: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提出问题之后,教师要随机作好筛选、整理,把主要的核心问题板书出来,以引起学生的思考与探究。
在这个环节中,不仅能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而且也能使学生体会计算是解决问题的需要,感受到数学在自己身边,发展其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的意识。
(二)自主探索,理解运算顺序及计算方法。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中心环节,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个环节共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探究异分母分数连加的运算顺序及计算方法
(1)从上面学生提出的问题中选择关于异分母分数连加的问题,提问:怎样列式?从而引出本节课一个核心问题:异分母分数连加的计算。
此时,教师要给足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时间,当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头脑中条理清楚了,思路明晰了,觉得有话可说的时候,教师要及时组织学生在全班内交流,把解决问题的方法展示出来。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①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即先算1/10+1/5,然后再加1/2。
②把三个分数进行通分——即先通分成1/10+2/10+5/10,然后计算。
在交流之后,只要学生说得合理,教师就要给予肯定的答复,接着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两种算法,从不同中找出相同——都要进行通分,从相同中抽取简捷的思路——一次通分比两次通分更简捷,引发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以实现算法的自我优化。
(2)因为教材中并没有出现过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教学,所以,对于上面的结论——一次通分以达算法最优化,并不能适用于所有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针对这种情况,接下来请学生自主解决1/2+2/3+1/4和4/9+2/5+1/18,并在展示算法后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得出结论:一次通分并没有使第二道题的计算更简捷(因为找到的公分母不是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所以数值有些偏大)。此时,教师要及时的抛出问题:什么情况下用一次通分的方法可以使计算简捷呢?学生在对三道题进行了充分的观察、比较、分析、交流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小结:如果三个分数的分母存在着倍数关系时,可以用一次通分的方法进行计算。例如:第一道题中的10是2和5的最小公倍数,那么可以把10作为三个数的公分母进行通分计算;再例如第二道中的4是2的倍数,也就是说只要是4的倍数,就一定是2的倍数,所以只要求出分母3和4的最小公倍数,就可以把它作为三个分数的公分母进行通分计算。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计算1/2+2/3+1/4和4/9+2/5+1/18, 既可以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优化的算法,同时也是对异分母分数连加计算的一种巩固、强化。
第二步:探究异分母分数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计算方法。
从上面提出的问题中选择关于异分母分数连减的问题,即绿点的内容,并充分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而后汇报交流,展现思维。可能出现的方法有两种:
第一种是大多数学生会列式为:1—1/2—1/3。对于这种方法的运算,因为有了计算异分母分数连加的基础,所以学生基本上都是采取从左往右逐步计算或将三个数通分后再计算的方法。
第二方法是个别学生会想到1—(1/2+1/3)。对于这种方法,教师在指出它属于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后,要及时追问:应先算什么?通过知识、方法的迁移,学生能够独立计算出1-(1/2+1/3),这样学生在亲历计算的过程中,能体会到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相同。
第三步:归纳运算法则,完善认知结构。
在学生亲历了异分母分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过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反思其解决问题的过程,寻找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总结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以完善学生对分数加减法的认知结构。
(三)分层练习,巩固应用。
练习题的设计原则是:练出学生的兴趣,练出学习的质量。所以分别安排了“基础性练习”“拓展性练习”和“趣味性练习”等,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1、基础性练习:完成自主练习第一题,练习时让学生自由选择方法计算,尔后让学生在组内交流,主要交流其具体解题过程,在交流时,注意启发学生寻找简便方法。如 — + 可先算 + ,再减 。 +( - )和 -( - )可以将括号内外的分数一次通分。
2、拓展性练习:自主练习第三题,目的是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趣味性练习:自主练习第五题,把下面的算式填完整,你有什么发现?此题意在巩固所学新知,旨在引导学生有所发现:整数加法的运算律在分数的运算中同样适用。为下节课继续探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速度打下基础。
(四)课堂小结:
到此,本课知识已经学完,通过看书质疑进行小结。小结时,结合板书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回顾整理,并通过自评或他评,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意识。
我的说课结束了,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专家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一、说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教材内容所处的地位:本单元教学异分母加、减法以及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这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以及认识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基础上教学的。本单元知识既是分数加、减运算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以后进一步学习分数乘、除法以及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
异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因此异分母分数加、减运算的关键是把要相异的分母化成相同的分母,即通过通分使算式的分母相同,然后按照整数的加减运算法则进行计算。在对分数的教学过程中,单位“1”非常重要,任何一个整体我们都可以把它看作单位“1”,然后利用分数的知识来解答。在分数的计算过程中,整数的运算法则同样适用,例如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这些规律的使用能使分数加、减运算更加简便,应注意使用。
3、教材的重难点:
(1)能运用运算法则正确进行计算。
(2)使学生掌握什么时候一次通分好,什么时候分步通分好。
(3)利用分数混合运算的法则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4、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具体的问题情境,理解并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使学生能用分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二、设计理念
(1)注重新课程理念的体现,主动让学生参与。
(2)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并且让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收获。
(3)数学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己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三、教法和学法
根据教材呈现的内容,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出示情境图,鼓励学生分析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了解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什么样的条件,进而列出算式。
2、讨论具体的计算方法。教材中呈现了两种计算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进行计算,再组织讨论和交流算法之间的联系,明白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理解掌握新知识,学会有顺序的观察题、认真审题、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正确计算、概括总结、检查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程序
一)铺垫准备:
1、口算
2、计算下面各题。
二)探究新知:
新课导入:这节课,我们学习新的内容——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一)教学例1(没有括号的算式计算方法)【演示课件“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师提问:回忆一下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学生回答:整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遇到有括号的,应该先算括号里面的。
教师谈话:请同学们打开书136页读一下第一段的文字、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内容?
学生回答:这段文字告诉我们: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的相同;为了简便,几个分数可以一次通分,然后按照运算顺序依次进行计算。
1、出示例1:计算
2、观察算式:这是一个加减混合运算的等式;
三个分数是异分母的分数,计算时应当从左往右计算;
分母不同,计算时应先通分。
3、学生独立解答。
第一种算法:第二种算法:
思考:这两种算法有什么不同?哪一种简便?
教师强调:三个分数是异分母分数,先一次通分比较简便。
4、总结没括号算式的计算方法。
5、反馈练习:
(二)教学例2(有括号的算式的计算方法)【继续演示课件“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1、出示例2计算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个算式与例1有什么不同?(有了小括号)
这道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这道题的运算顺序是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2、学生独立解答。
思考:这道题为什么分步通分计算比较好?
3、总结有括号算式的计算方法。
4、反馈练习。
三)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它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四)随堂练习
1、填空。【继续演示课件“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____________相同、没有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是:______________;有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先算____________,后算______________、
2、计算。
五、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七、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特别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采用有意义的接受方式教学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
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人为规定的知识(尽管这种规定也赋予了它一定的实际意义),因此,在教学本例的知识点“运算顺序”时,直接告诉学生,分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加减法的相同,引导学生将已掌握的整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迁移到分数加减法运算中来。
2、关注理解题意的教学。
本例的两个例子,均以表格的方式呈现其内容,因此,让学生读懂表格的意思是本例教学的首要环节。在学生理解了题意的基础上再来列式解答。
3、根据分母的特点灵活选择计算方法。
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是分步通分好还是一次通分好,应根据分母的特点合理作出判断。同时指出,通分的过程,熟练了以后可以不写,不断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4、培养认真书写的良好习惯。
分数加减法混合计算的步骤在两步以上,学生在按步写出每一次计算的过程时,应严格要求按教科书中呈现的格式书写,等号一律对齐,分数线在同一条直线上。同时提醒学生,最后的结果要化成最简分数。
五年级下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说课稿
一、说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P83的内容,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教材内容所处的地位:本单元教学异分母加、减法以及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这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以及认识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基础上教学的。本单元知识既是分数加、减运算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以后进一步学习分数乘、除法以及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
异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因此异分母分数加、减运算的关键是把要相异的分母化成相同的分母,即通过通分使算式的分母相同,然后按照整数的加减运算法则进行计算。在对分数的教学过程中,单位“1”非常重要,任何一个整体我们都可以把它看作单位“1”,然后利用分数的知识来解答。在分数的计算过程中,整数的运算法则同样适用,例如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这些规律的使用能使分数加、减运算更加简便,应注意使用。
3、教材的重难点:
(1)、能运用运算法则正确进行计算。
(2)、使学生掌握什么时候一次通分好,什么时候分步通分好。
(3)、利用分数混合运算的法则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4、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具体的问题情境,理解并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使学生能用分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二、设计理念
(1)注重新课程理念的体现,主动让学生参与。
(2)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并且让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收获。
(3)数学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己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三、教法和学法
根据教材呈现的内容,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出示情境图,鼓励学生分析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了解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什么样的条件,进而列出算式。
2、讨论具体的计算方法。教材中呈现了两种计算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进行计算,再组织讨论和交流算法之间的联系,明白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理解掌握新知识,学会有顺序的观察题、认真审题、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正确计算、概括总结、检查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程序
(一)、复习引入。
1、回顾上节课内容。
提问: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指出:计算异分母分数相加减时,要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则进行计算,得数能约分的要约分。
2、计算。
7(4)- 2(1)= 8(3)+ 4(3)= 6(5)- 3(1)= 4(3)+ 6(1)=
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结果,并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2、谈话引入。
师:大家已经掌握了异分母分数加、减的计算方法,今天我们学习新的知识。
(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1、理解各分数的意义。
(1)出示例2:红山小学校园里有一个花园,其中月季花的'面积占4(1),杜鹃花的面积占3(1),其余是草坪。草坪的面积占几分之几?
(2)提问:谁能说说这里的4(1)和3(1)各表示的意义?
追问:月季花的面积占4(1),杜鹃花的面积占3(1),都是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的?
(3)问题“草坪的面积占几分之几?”这里是把什么看作单位“1”?
(4)小组内说说剩下的草坪面积可以怎样列式计算?
(5)指名汇报。
预设学生的答案一:可以用单位“1”,减去月季花的面积4(1),再减去杜鹃花的面积3(1),剩下的就是草坪的面积。
预设学生的答案二:先算两种花一共占花园面积的几分之几,再用单位“1”减去两种花所占的几分之几,可以得到草坪的面积占几分之几。
(6)教师找同学在黑板上板演列式,然后补充板书:
生1:1 - 4(1)- 3(1)
生2:1 - ( 4(1)+ 3(1))
再请学生解释两种列式所表示的意义。
2、探索分数混合运算顺序。
(1)学生尝试完成计算,交流计算方法。
1 - 4(1)- 3(1)
= 4(3)- 3(1)
= 12(9)- 12(4)
= 12(5)
1 - ( 4(1)+ 3(1))
= 1 - (12(3)+ 12(4))
= 1 - 12(7)
= 12(5)
提问:比较这两种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带有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该怎样计算?
(2)提问:在做分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时与以前整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相同吗?
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出: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相同。加减混合运算是同级运算,运算顺序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有括号时,先算括号里的算式。
3、揭示课题并板书: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注意鼓励学生自主探索计算方法。例2的加减混合运算中,被减数是1。这道例题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把被减数写成1,二是怎样计算。教材在第36页概括分数意义时说,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叫做单位“1”。这道例题把花园的面积看作单位“1”,所以它可以用自然数1表示。例2在列出算式以后,把计算留给学生完成。这是由于他们已经能计算两个异分母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应用已有的计算知识解决更复杂的计算问题,能积累计算经验,发展计算能力。计算1-(1/4+1/3),由于先算1/4+1/3=7/12,因此把1写成12/12。计算1-1/4-1/3,会出现两种情况:如果从左往右依次计算,那么把1写成4/4,先减1/4得3/4,再算3/4-1/4;如果先把1/4和1/3通分,分别化成3/12和4/12,那么1只要写成12/12。这两种算法都是可以的,应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4、完成“练一练”。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展示学生作业,交流方法。
教师追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在此基础上计算“练一练”里的5/9+2/3-2/5,学生可能出现分步计算或一次通分计算两种方法。前一种方法适宜多数学生,因为按运算顺序可以分两步计算,而且每一步计算都是两个分数的加法和减法,与例1是衔接的,有利于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后一种方法把三个分数同时通分,计算可以快一些。由于本册教材只教学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两个异分母分数的通分,学生中有能力采用后一种算法的应该鼓励,没有能力则不必勉强,更不必要补充教学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以及三个异分母分数的通分。]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集体读题。
提问:“我国约有10(7)的人口在农村”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把什么看作单位“1”?(学生回答:把“全国人口总数”看做单位“1”)
求“城市人口大约占全国人口的几分之几”怎样列式?(1 - 10(7))
重点指出:全国人口总数看作单位“1”,这是解题的一个重要条件,虽然题中没有写出这个条件,同学们必须把它找出来并参与列式。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十五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2)指名板演,交流计算方法。
提问:你是按照什么运算顺序计算的?
指出: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相同,参与运算的几个分数,可以分步通分,分步计算;也可以一次通分,再计算。计算结果要约成最简分数。
[练习十五里异分母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纯计算题比较少,仅第1题里有4道。教学中适当补充三个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练习也是可以的,但不要耗费学生过多的学习精力。如果学生计算发生错误,要仔细分析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
2、完成练习十五第2题。
(1)读题,理解题意,说说自己的思路。
(2)学生独立完成解答。
10(3)+ 5(1)+ 6(1)= 30(9)+ 30(6)+ 30(5)= 30(20)= 3(2)(小时)
(3)交流汇报,集体评价。
3、完成练习十五第3题。
(1)学生独立完成(1)、(2)小题,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鼓励学生根据题中的已知条件提出用分数加、减法计算的不同问题,可以是一步计算的,也可以是两步计算的,并让学生尝试解决提出的一些问题。
4、完成练习十五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提问:“1”从哪里来的?把什么看作单位“1”?
(四)、课堂总结
1、师: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成果的篓子中又装了什么新“果子”?说说看?
2、谁愿意再说说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在计算中要注意什么?
(五)、板书设计:(仅供参考)
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
小学五年级数学《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说课稿
一、说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P83的内容,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以及认识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基础上教学的。同时又是后面进一步学习分数乘、除法以及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根据新课标和教材内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具体的问题情境,理解并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使学生能用分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为了使学生能比较顺利地达到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能运用运算法则正确进行计算,教学难点是使学生掌握什么时候一次通分好,什么时候分步通分好。
二、设计理念
(1)注重新课程理念的体现,主动让学生参与。
(2)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并且让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收获。
(3)数学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己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三、教法和学法
根据教材呈现的内容,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出示情境图,鼓励学生分析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了解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什么样的条件,进而列出算式。
2、讨论具体的计算方法。教材中呈现了两种计算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进行计算,再组织讨论和交流算法之间的联系,明白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理解掌握新知识,学会有顺序的观察题、认真审题、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正确计算、概括总结、检查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程序
本节课我主要设计了四个教学程序:复习导入、探索新知、实践应用、反馈总结。
(一)、复习引入。
首先让学生回顾异分母的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让学生进一步明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相加减时,要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则进行计算,得数能约分的要约分。有了知识的积累,紧接着出示4个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这样,我就很自然的引入本节课的学习:说“大家已经掌握了异分母分数加、减的计算方法,今天我们学习新的知识。”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找准了新知识的起点,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二)探索新知。
1、理解各分数的意义。
(1)出示例2:在指导学生读懂题意的基础上,我重点抓住两个环节,第一、正确理解题中分数的意义,让学生明白表示月季花和杜鹃花的面积的分数都是把花园的面积看作单位“1”,在求草坪面积的时候,则要把1当作被减数参加列式计算。学生在小组交流基础上。
预设学生的答案一:可以用单位“1”,减去月季花的面积14 ,再减去杜鹃花的面积13 ,剩下的就是草坪的面积。 1 - 14 - 13
预设学生的答案二:先算两种花一共占花园面积的几分之几,再用单位“1”减去两种花所占的几分之几,可以得到草坪的面积占几分之几。 1 - ( 14 + 13 )。
第二、探索分数混合运算的方法及顺序。在例2列出算式以后,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这是由于学生已经能计算两个异分母的加法和减法,应用已有的计算知识解决更复杂的计算问题,能积累计算经验,发展计算能力。通过对算式的'比较,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出: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相同。加减混合运算是同级运算,运算顺序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有括号时,先算括号里的算式。
(评价:让学生充分经历了操作、观察、比较、推理、反思、归纳、概括等数学活动与数学思考,发现了分数混合运算的方法和顺序,充分的探究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合理的推理能力,又有效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实践应用
在在学生掌握了运算顺序和方法的基础上计算“练一练”里的5/9+2/3-2/5,学生可能出现分步计算或一次通分计算两种方法。前一种方法适宜多数学生,因为按运算顺序可以分两步计算,而且每一步计算都是两个分数的加法和减法,与例1是衔接的,有利于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后一种方法把三个分数同时通分,计算可以快一些,学生中有能力采用后一种算法的应该鼓励。第二题让学生先思考把哪个量看做一“1”,然后启发学生列式计算。
(评价: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的重要手段,针对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有层次、有针对性地设计上述练习,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新知的理解
(四)、反馈总结
1、今天学习了什么
内容?成果的篓子中又装了什么新“果子”?说说看?
2、谁愿意再说说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在计算中要注意什么?
(评价:让学生自己说说本节课的收获,既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回顾与整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表达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微语】人不要太任性,因为你是活给未来的你,不要让未来的你讨厌现在的你。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热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