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高考 考试资料 > 说课稿

人教版分数除法说课稿(推荐5篇)

发布时间: 2024-08-12 11:31:04

人教版分数除法说课稿(1)

人教版分数除法说课稿

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我们知道怎么样开展分数除法这节课教学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好分数除法说课稿,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一.说教材。

我说课内容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分数除法单元中例1和例2。例1是分数除法意义认识,例2是分数除以整数计算。在这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除法意义和分数乘法意义及计算,而本课学习将为统一分数除法计算法则打下基础。

例1先是整数除法回顾,再由100克=1/10千克,从而引出分数除法算式,通过类比使学生认识到分数除法意义与整数除法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运算。例2是分数除以整数计算教学,意在通过让学生进行折纸实验、验证,引导学生将图和式进行对照分析,从而发现算法,感悟算理,同时也初步感受数形结合思想方法。

根据刚才对教材理解,本节课教学目标是:

1.理解分数除法意义与整数除法意义相同。

2.理解分数除以整数计算原理,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3.经历观察、猜测、实验、验证和归纳过程,感受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并从中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本课重点是理解分数除法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

本课难点是分数除法一般算法理解。这是因为要将除以一个数转化为乘以它倒数,在运算形式上由除法转化为乘法,变化较大,而学生往往由于思维定势,一时不容易接受。所以本课关键是如何引导学生在实验和验证中自主体验和感悟。

二.说教法、学法。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本课教学必须贯彻以学生为主体,坚持启发与发现法相结合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动手实践,在体验中、在交流中发现规律。

学习方法上强调以探究学习法为主。认知结构理论告诉我们,学习是学生积极主动内化过程。只有通过主动参与获得知识,才是有意义。因此,在重难点学习上,通过折纸实验与验证,数形结合,从而实现真正理解。

三.说教学过程。

(一)类比迁移,理解分数除法意义。

1.乘法意义对照。

(出示3盒标注100克水果糖)问:共重多少千克?

这个问题提法比教材中略有不同。教材中是先提问:共重多少克?借此引出整数乘法、整数除法算式,然后通过100克=1/10千克引出相应分数乘除法。根据我以往教学经验,这样处理不少学生在类比迁移时有一定障碍,并不容易实现。

而在问题中直接以千克为单位,首先因为问题更有挑战性而能更有效激发学生兴趣,其次还能引出三种形式算式:

○1整数形式:1003=300(克)=0.3(千克)

○2小数形式:100克=0.1千克 ;0.13=0.3(千克)

○3分数形式: 100克=1/10千克 ;1/103=3/10(千克)

这样处理不仅有利于学生系统建构整个乘法意义,而且,还能促使学生自然而然把分数除法意义与整数除法、小数除法意义统一起来。这样一来,接下去理解就显得水到渠成啦。

2.除法意义对照。

◆您现在正在阅读六年级上册《分数除法》说课稿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精品教学资源!六年级上册《分数除法》说课稿 在改编成求每盒重多少千克问题情境下,引出相应三个除法算式:

○13003=100(克)=0.1(千克)

○20.33=0.1(千克)

○33/103=1/10(千克)

并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从而理解分数除法意义与整数、小数除法意义相同。

3.练习:

1217= 204 2.81.5= 4.2 2/34=8/3

20412=( ) 4.21.5=( ) 8/34=( )

20417=( ) 4.22.8=( ) 8/32/3=( )

在前两步理解意义基础上,及时安排相应巩固练习。分别是已知三种形式乘法算式,不计算直接写出相应除法算式商。如:2/34=8/3,8/34=( ),8/32/3=( )

(二)自主探究,掌握算法。

第一步:教学4/52

1.创设问题情境:没有已知乘法算式,你还会计算4/52这道分数除法吗?

○1鼓励尝试计算;

○2组织全班交流;

(预设学生反馈):

方法A.因为22/5=4/5,所以4/52=2/5

这是受刚才所学除法意义影响,迁移而来;

方法B.4/52= 42/5=2/5

大部分是看到4与2倍数关系,想当然在计算;可能小部分能从数组成进行解释。

方法C.4/52=4/51/2=2/5

课前预习过;但能说清为什么恐怕很少。

2.引导理解方法B和C。

○1师:4/5里面有()个()/(),2表示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有()个()/();

○2师:在长方形里折一折,涂一涂,再来解释两种方法。

○3师:还有不同分法吗?

在先请学生进行解释基础上,引导思考: 4/5里面有()个()/(),2表示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有()个()/();在部分学生有所感悟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验证,根据课前提供五等分长方形纸片,要求学生折一折、涂一涂,再来进行解释。

由于已经将长方形纵向五等分,因此从直观上很容易理解方法B。再进一步启发:还有不同折法吗?鼓励学生寻求不同方法,比如说横向折,沿对角线折等等;

通过这些折法体验,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不管怎么折,只要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始终是它12,也就是说始终可以将2转化为乘以1/2。

第二步:教学4/53

1.初步比较:你觉得哪种方法好?

2.尝试计算4/53;

(要求先折一折,涂一涂,再计算) (课前提供五等分长方形纸片)

反馈,追问:

○1 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 )1/3? 求一个数几分之几怎么计算?

○2为什么不选A或B这两种方法?从中说明方法C比A和B相比有什么优点?

首先请学生对两种方法进行初步比较:你觉得哪种方法好?这时并不急于统一思想,转而请学生计算4/53。也要求根据课前提供五等分长方形纸片先折一折,涂一涂,再计算。

然后进行反馈,并引导思考:

○1 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4/5(1)/(3)? 求一个数几分之几怎么计算?

○2为什么不选A或B这两种方法?从中说明方法C比A和B相比有什么优点?

此时通过对比和思考,应该说对方法C已经有了较为深刻认识。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是学生被动接受老师授予知识,也不是知识简单积累,它是学习者认知结构组织和重组,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意义过程。一开始初步比较哪种方法好,学生此时并没有什么感觉;而体验4/53求解过程,使学生自觉在心里进行了比较,也就是主动开始建构认识,这时理解是较为深刻理解。

第三步:实验与验证

1.师:其它这样分数除法计算是不是也和刚才两题一样呢?

在理解例题基础上,抛出一个疑问:其它这样分数除以整数计算是不是也能将除数转化为乘以它倒数呢?从学生思维历程看,这真是一波刚平,一波又起。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并产生要进行实验和验证动机。然后根据课前提供空白长方形纸条组织学生开展研究,并组织开展同伴间交流。

现代认知理论认为:感知只有经过一般化检验,才能上升成为知识。开展实验与验证符合从特殊到一般需要,而且还是学生主动、内在需要,这无论是对理解掌握算法、还是对培养良好数学思维习惯,都有积极意义。

2.反馈交流。

归纳:(一般化计算方法)用符号表示: AB=A1/B

观察: (形式上看)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最后,组织进行反馈,得出最后结论,并引导学生将一般化计算方法用符号化表示。这里不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符号意识,包括之后引导学生观察,(形式上看)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其目在于培养学生概括能力,促进更好理解。现代教学论认为:数学课在经历了感性交流和实践探索以后,应该在数学层面上形成对知识客观性及其本质更为深刻理解,从而形成科学态度和严谨思维。

人教版分数除法说课稿(2)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除法与分数说课稿

二、说教材分析

(一)教材、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对于分数,学生并不陌生。在三年级的时候,他们已经初步接触了分数,通过直观和动手操作,初步理解了分数的含义,知道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在这节课内容之前,又进一步学习了分数的产生和分数的意义,这些都是学生学习本节内容的基础。

教材 安排了两个例题。例1初步沟通除法和分数的关系;例2明确指出 可以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例题后通过适当的练习,在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巩固关系的同时,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本课时内容,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分数的有关知识奠定基础。

分数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数学概念,它的意义是多层次的。在本节课之前,学生是从“行为”(平均分物体)入手认识分数的;本节学习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则是对分数的进一步的理解——分数可以表示除法运算的结果。在 本课教学中,我力求从这样一个角度去突出这一点。

(二)说教学目标

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探索和理解除法与分数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除法的商,并从中体会到用分数表示除法商的优越性。

能在几组例证的探索过程中, 初步感受数学建模思想,培养观察、比较、归纳等探究的能力。

在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发展变化规律,激发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三)说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发现、掌握除法与分数的关系; 难点是理解两个数相除商用分数表示。

三、说教法、学法

在这一节课中,我以学生熟悉的平均分问题和分数的意义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点,借助实验操作、数形结合的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索,在经历

( b ≠ 0 )这一知识的形成过程中,逐步构建除法和分数之间关系的模型,学会用分数这个新的数表示除法的商。

四、说教学过程

开门见山,抛砖引玉。

1. 把 6 颗糖,平均分给 3 人,每人分得( )颗。

2. 把 3 颗平均分给 3 人,每人分得( )颗。

3. 把 1 块月饼平均分给 3 人,每人分得( )块。

【设计意图:虽然只是简单的 3 道题目,但却复习了旧知识,同时又巧妙地引出新知识,抛砖引玉,为下面的研究埋下伏笔。】

承上启下,初步建模

1. 承接前一个问题:把 1 块月饼平均分给 3 人,每人分得多少块?

根据整数乘法的意义,列出除法算式 1 ÷ 3 ;根据分数的意义,每人可得这块月饼的 ,借助月饼图可知, 1 块月饼的 也就是 块月饼。因此 1 ÷ 3 的商可以用分数 表示。

[ 设计意图: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根据整数除法的意义列出除法算式;根据分数的意义,直接用分数表示结果;其次借助数形结合,巧妙地把除法计算与分数初步联系起来。 ]

2. 把题目改为:把 1 块月饼平均分给 4 名、 5 名、 6 名同学,每人分得多少块?

3. 追问:如果平均分给 7 名、 8 名、 9 名同学,每人分得多少块?如果是 b 名同学呢?

[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问题情境,初步理解:如果被除数是 1 ,不管除数是几,都可以用几分之一的分数表示 1 ÷几的商。初步建立 的数学模型,为下面的研究奠定基础。 ]

深入探究,理解含义

出示例 2 : 把 3 块月饼,平均分给 4 名同学,每人分得多少块?

通过“估算——猜想——验证——汇报反馈 - ——小结”这几个环节, 明确:可以 用分数 表示 3 ÷ 4 的商。

我利用多媒体设计两个预案,结合学生的汇报演示。

预案 1 : 先把 1 块月饼平均分成 4 份,每人分 1 份,就是 块;再用同样的办法平均分另外 2 块同样大小的月饼。这样每人分得 3 个 块,就是 块。

预案 2 : 把 3 块月饼叠在一起平均分成 4 份,每人取其中的 1 份,就是 3 块饼的 。 1 份有 3 个 块,拼起来就是 1 块饼的 ,即 块。

归纳类比,发现规律

1. 把 3 块月饼,平均分给 10 名同学,每人分得多少块?

2. 把 7 块月饼,平均分给 10 名同学,每人分得多少块?

3. 把 x 块月饼,平均分给 15 名同学,每人分得多少块?

列出算式,观察比较,发现规律:

检测反馈,拓展提高

1 .用分数表示下面各题的商

7 ÷ 8 = 9 ÷ 13 = 9 ÷ 8 = 11 ÷ 10 =

2 .想一想,填一填

完成书本课后做一做第 2 题,并添加这一道题目

通过 = ( )÷( ),说明除法和分数之间的互逆关系;通过

提问,“( )可以是任何数吗?”引导学生思考并得出:因为除数和分母都不能为 0 ,所以 。

3 .计算下面各题的商

4 ÷ 7 = 1 ÷ 2 = 5 ÷ 3 = 45 ÷ 5 =

9 ÷ 3 = 4 ÷ 5 = 2 ÷ 3 = 1 ÷ 6 =

4 .解决问题

( 1 ) 一位火炬手跑 1 千米 要 15 分钟,平均每分钟跑几分之几千米? 1 ÷ 15 = (千米)

( 2 )如果要重新铺设一块 15 平方米 的主席台,需要 41 块砖,平均每块砖占地多少平方米? 15 ÷ 41 = (平方米)

5 .思考提高题: 0.7 ÷ 2 的商也能用分数表示吗?

五、说教学预评及板书设计

本节课通过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通过“抛——承——探——引”这几个环节,使学生经历了 ( b ≠ 0 )这一 知识的形成过程,较好地构建了除法与分数关系这一新的数学模型,明确可以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而且板书简明扼要,重点突出,能有效地突出教学的重点和突破教学的难点,使本课教学目标能有效达成,使课堂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

人教版分数除法说课稿(3)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分数除法》说课稿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的分数除法单元中的例1和例2。例1是分数除法的意义认识,例2是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在这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乘法的意义及计算,而本课的学习将为统一分数除法计算法则打下基础。

例1先是整数除法回顾,再由100克=1/10千克,从而引出分数除法算式,通过类比使学生认识到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例2是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教学,意在通过让学生进行折纸实验、验证,引导学生将‘图’和‘式’进行对照分析,从而发现算法,感悟算理,同时也初步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根据刚才对教材的理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

2.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原理,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3.经历观察、猜测、实验、验证和归纳的过程,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并从中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本课的重点是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本课的难点是分数除法一般算法的理解。这是因为要将除以一个数转化为乘以它的倒数,在运算形式上由除法转化为乘法,变化较大,而学生往往由于思维的定势,一时不容易接受。所以本课的关键是如何引导学生在实验和验证中自主体验和感悟。

二.说教法、学法。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必须贯彻以学生为主体,坚持启发与发现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动手实践,在体验中、在交流中发现规律。

学习方法上强调以探究学习法为主。认知结构理论告诉我们,学习是学生积极主动的内化过程。只有通过主动参与获得的知识,才是有意义的。因此,在重难点的学习上,通过折纸实验与验证,数形结合,从而实现真正的理解。

三.说教学过程。

1、乘法意义对照。

(出示3盒标注100克的水果糖)问:共重多少千克?

这个问题的提法比教材中略有不同。教材中是先提问:共重多少克?借此引出整数乘法、整数除法算式然后通过100克=1/10千克引出相应的分数乘除法。根据我以往教学的经验,这样的处理不少学生在类比迁移时有一定的障碍,并不容易实现。

而在问题中直接以千克为单位,首先因为问题更有挑战性而能更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其次还能引出三种形式的算式:

(1)整数形式:100×3=300(克)=0.3(千克)

(2)小数形式:100克=0.1千克 ;0.1×3=0.3(千克)

(3)分数形式: 100克=1/10千克 ;1/10×3=3/10(千克)

这样的处理不仅有利于学生系统建构整个乘法的意义,而且,还能促使学生自然而然的把分数除法意义与整数除法、小数除法意义统一起来。这样一来,接下去的理解就显得水道渠成啦。

2.除法意义对照。

在改编成求‘每盒重多少千克’的问题情境下,引出相应的三个除法算式:

(1)300÷3=100(克)=0.1(千克)

20.3÷3=0.1(千克)

33/10÷3=1/10(千克)

并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从而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小数除法的意义相同。

3.练习:

12×17= 204 2.8×1.5= 4.2 2/3×4=8/3

204÷12=( ) 4.2÷1.5=( ) 8/3÷4=( )

204÷17=( ) 4.2÷2.8=( ) 8/3÷2/3=( )

在前两步理解意义的基础上,及时安排相应的巩固练习。分别是已知三种形式的乘法算式,不计算直接写出相应除法算式的商。如:2/3×4=8/3,8/3÷4=( ),8/3÷2/3=( )

人教版分数除法说课稿(4)

六年级数学《分数除法》说课稿人教版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的分数除法单元中的例1与例2。例1是分数除法的意义认识,例2是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在这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乘法的意义及计算,而本课的学习将为统一分数除法计算法则打下基础。

例1先是对整数除法意义的回顾,再由100克=1/10千克,从而引出分数乘除法算式,通过类比使学生认识到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例2是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教学,意在通过让学生进行折纸实验、验证, 引导学生将‘图’与‘式’进行对照分析,从而发现算法,感悟算理,同时也初步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根据刚才对教材的理解,本节课教学的目标是:

1、通过实例,使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是相同的。

2、动手操作,通过直观认识使学生理解分数除以整数,引导学生正确地总结出计算法则,能运用法则正确地进行计算。

3、经历观察、猜测、实验、验证和归纳的过程,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并从中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本课的重点是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本课的`难点是分数除法一般算法的理解。这是因为要将除以一个数转化为乘以它的倒数,在运算形式上由除法转化为乘法,变化较大,而学生往往由于思维的定势,一时不容易接受。所以本课的关键是如何引导学生在实验和验证中自主体验和感悟。

二.说教法、学法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必须贯彻以学生为主体,坚持启发与发现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大胆猜想,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的思维活动得到有效的提升,动手实践,在体验中、在交流中发现规律。

学习方法上强调以探究学习法和动手操作法为主。认知结构理论告诉我们,学习是学生积极主动的内化过程。只有通过主动参与获得的知识,才是有意义的。因此,在重难点的学习上,通过折纸实验与验证,数形结合,从而实现真正的理解。

三.说教学过程

开课,就对前一单元所学的分数乘法的计算和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进行复习,目的在于为教学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打下基础,因为分数除以整数就等于这个分数的几分之一,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用分数乘几分之一就可以得到结果,而对于分数除法的意义,就直接利用例1的素材导出整数除法的意义再迁移到分数除法的意义。

(一) 问题创境,对比迁移,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在教学例1时,我没有直接把教材中的三个问题端出来,而是让学生通过教师给出的信息来提出数学问题,学生编出乘法问题并列式解答后,问学生:你能根据这个乘法问题编出两个除法问题吗?然后再一一列式解答,再通过对这三个算式的观察比较,得到整数除法的意义。这样安排教材,我的理解是:如果直接将素材一一呈现出来,感觉很单调泛味生硬,不能留住学生的注意力和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对思维活动就是一种压抑,反过来我这样安排,感觉是把静态的教材动态的出现在学生面前,利用素材自问自答,对学生来说是一次有价值有效的思维活动,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应该是有一个提升的,同时问题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然后指出问题中是以克为单位,如果以千克为单位,100克应该怎么改写?改写后,算式应该怎么列?后面两题中的单位也改写了,又怎么列式计算?用一系列的问题,迁引出分数乘除法的算式,再通过对分数乘除法算式的仔细观察,观察时引导学生对照整数乘除法的算式,找到之间的共同点,从而得到分数除法的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我这样教学的想法是:第一因为问题更有挑战性而能更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第二锻炼提高学生的观察比较事物的能力;第三通过比较自然得出分数除法的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让学生有种水到渠成的感觉,体味到在数学中知识是存在相互联系的。

在完成做一做中,学生快速回答了2/3×4=8/3 8/3÷4=( ) 8/3÷2/3=( )的结果后,问:你怎么这么快就得到结果了呢?这个问题能更好让学生利用除法的意义来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对除法意义的理解。

人教版分数除法说课稿(5)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分数除法》说课稿范文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的分数除法单元中的例1和例2。例1是分数除法的意义认识,例2是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在这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乘法的意义及计算,而本课的学习将为统一分数除法计算法则打下基础。

例1先是对整数除法意义的回顾,再由100克=1/10千克,从而引出分数乘除法算式,通过类比使学生认识到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例2是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教学,意在通过让学生进行折纸实验、验证, 引导学生将‘图’和‘式’进行对照分析,从而发现算法,感悟算理,同时也初步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根据刚才对教材的理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实例,使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是相同的。

2、动手操作,通过直观认识使学生理解分数除以整数,引导学生正确地总结出计算法则,能运用法则正确地进行计算。

3、经历观察、猜测、实验、验证和归纳的过程,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并从中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本课的重点是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本课的难点是分数除法一般算法的理解。这是因为要将除以一个数转化为乘以它的倒数,在运算形式上由除法转化为乘法,变化较大,而学生往往由于思维的定势,一时不容易接受。所以本课的关键是如何引导学生在实验和验证中自主体验和感悟。

二.说教法、学法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必须贯彻以学生为主体,坚持启发与发现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大胆猜想,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的思维活动得到有效的提升,动手实践,在体验中、在交流中发现规律。

学习方法上强调以探究学习法和动手操作法为主。认知结构理论告诉我们,学习是学生积极主动的内化过程。只有通过主动参与获得的知识,才是有意义的。因此,在重难点的学习上,通过折纸实验与验证,数形结合,从而实现真正的理解。

三.说教学过程

开课,就对前一单元所学的分数乘法的计算和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进行复习,目的`在于为教学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打下基础,因为分数除以整数就等于这个分数的几分之一,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用分数乘几分之一就可以得到结果,而对于分数除法的意义,就直接利用例1的素材导出整数除法的意义再迁移到分数除法的意义。

(一) 问题创境,对比迁移,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在教学例1时,我没有直接把教材中的三个问题端出来,而是让学生通过教师给出的信息来提出数学问题,学生编出乘法问题并列式解答后,问学生:你能根据这个乘法问题编出两个除法问题吗?然后再一一列式解答,再通过对这三个算式的观察比较,得到整数除法的意义。这样安排教材,我的理解是:如果直接将素材一一呈现出来,感觉很单调泛味生硬,不能留住学生的注意力和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对思维活动就是一种压抑,反过来我这样安排,感觉是把静态的教材动态的出现在学生面前,利用素材自问自答,对学生来说是一次有价值有效的思维活动,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应该是有一个提升的,同时问题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然后指出问题中是以克为单位,如果以千克为单位,100克应该怎么改写?改写后,算式应该怎么列?后面两题中的单位也改写了,又怎么列式计算?用一系列的问题,迁引出分数乘除法的算式,再通过对分数乘除法算式的仔细观察,观察时引导学生对照整数乘除法的算式,找到之间的共同点,从而得到分数除法的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我这样教学的想法是:第一因为问题更有挑战性而能更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第二锻炼提高学生的观察比较事物的能力;第三通过比较自然得出分数除法的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让学生有种水到渠成的感觉,体味到在数学中知识是存在相互联系的。

在完成做一做中,学生快速回答了2/3×4=8/3 8/3÷4=( ) 8/3÷2/3=( )的结果后,问:你怎么这么快就得到结果了呢?这个问题能更好让学生利用除法的意义来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对除法意义的理解。

【微语】怎么说呢,对别人的事没兴趣,可是一个优点啊。有这样的心态,就不会老是觉得累,觉得寂寞了,是吧?

温馨提示:
本文【人教版分数除法说课稿(推荐5篇)】由作者学习有道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学分高考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 @ 2024 学分高考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17021685号